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16层螺旋CT(MSCT)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与肺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探讨MSCT与肺功能试验(PFT)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受试者行胸部MSCT及PFT检查。MSCT观察不同呼吸时相下肺密度指标: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ex)和肺密度差(MLDex-MLDin),PFT观察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总量(TLC)、残气量(RV)、残气量与肺总量比(RV/TL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结果 64名受试者依据CT肺气肿诊断标准,可分为MSCT肺气肿组40例和MSCT正常组24例,依据PFT肺气肿诊断标准,可分为PFT肺气肿组38例和PFT正常组26例。MSCT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绝对指标Vin、Vex与PFT静态肺容积指标TLC、RV的相关性高于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MSCT肺密度指标与PFT静态肺容积指标呈负相关(P〈0.05),与肺通气功能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 MSCT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与PFT肺通气功能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MSCT检测能较好地判断患者肺功能状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16层螺旋CT (MSCT)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与肺功能试验 (PFT)肺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观察MSCT检查评价肺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对60例受检者行胸部MSCT及PFT检查.MSCT观察不同呼吸时相下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深吸气末全肺容积(Vin)、深呼气末全肺容积(Vex)、肺容积差(Vin-Vex)、肺容积比(Vex/Vin)、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ex)和肺密度差(MLDex-MLDin).PFT观察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总量(TLC)、残气量(RV)、残气量与肺总量比(RV/TL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结果 60例中,MSCT诊断正常肺部34例,肺气肿26例;PFT诊断正常肺部37例,肺气肿23例.MSCT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绝对指标Vin、Vex与PFT静态肺容积指标TLC、RV的相关性高于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MSCT肺密度指标与PFT静态肺容积指标呈负相关,与肺通气功能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MSCT肺容积和肺密度检测均能较好地判断患者肺功能状况,深呼气末CT扫描图像对肺气肿的诊断价值优于深吸气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双相CT定量参数特点以及CT定量参数对COPD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12例,对其进行呼吸双相CT扫描和肺功能检查,分别记录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肺活量比值(FEV1/FVC),采用FACT-Digital lungTM数据分析软件获取患者CT定量参数呼吸气相肺容积(LV)、平均肺密度(MLD)和肺气肿指数(EI),并检验CT定量参数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COPD患者的FVC为2.95±0.86 L,FEV1%为2.06±0.78 L,FEV1/FVC为(61.76± 11.93)%。COPD患者呼气相的LV小于吸气相,MLD和EI大于吸气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呼气相LV与FVC无相关性(P > 0.05),LV与FEV1%和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P < 0.05),MLD与FVC、FEV1%和FEV1/FVC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5),EI与FVC、FEV1%和FEV1/FVC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5)。吸气相LV与FVC呈正相关关系,与FEV1%和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P < 0.05),MLD与FVC呈负相关关系,与FEV1%和FEV1/FVC呈正相关关系(P < 0.05),EI与FVC、FEV1%和FEV1/FVC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5)。  结论  呼吸双相CT定向参数指标与肺功能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于COPD早期诊断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胸部多层螺旋CT定量参数及肺功能检测结果。   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12例COPD患者,根据临床表型将支气管炎型COPD患者纳入支气管组(n=73),将肺气肿型COPD患者纳入肺气肿组(n=39),两组均行两次多层螺旋CT和肺功能检查,间隔4月,比较两组的肺容积指标[深吸气末肺容积(Vin)、深呼气末肺容积(Vex)、Vex/Vin],肺密度指标[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ex)、MLDex-MLDin],肺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采用Spearman法分析肺容积、肺密度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患者末次的FEV1、FEV1/FVC低于首次,FVC高于首次,其中支气管炎组的变化幅度更明显(P < 0.05);两组患者末次的Vin、Vex、Vex/Vin和MLDin、MLDex、MLDex-MLDin均低于首次,其中肺气肿组的下降幅度更明显(P < 0.05);支气管炎型患者的两次肺功能测量差值FEV1/FVC (%)与肺密度指标MLDex-MLDin呈正相关关系,肺气肿型患者的两次肺功能测量差值FEV1和FEV1/FVC与Vex/Vin、MLDex-MLDin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5)。   结论   多层螺旋CT联合肺功能检测能显示不同表型COPD患者肺气肿以及支气管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64排多层螺旋CT低剂量双相扫描测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密度指标,观察其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阜宁县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COPD患者为COPD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9例为对照组;受试者均择期行64排多层螺旋CT低剂量双相扫描和肺功能检查,比较两组肺密度和肺功能指标差异,评价COPD组肺密度与肺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COPD组上、中、下及全肺部的深吸气末密度(Din)、深呼气末密度(Dex)、Dex-Din均小于对照组,Dex/Din大于对照组(P<0.05);COPD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实际值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Din与FEV1%无相关关系(r=0.259,P>0.05),与FEV1/FVC呈正相关(r=0.490,P<0.05);Dex与FEV1%、FEV1/FVC呈正相关(r=0.567、0.690,P <0.05),Dex-Din与FEV1%、FEV1/FVC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深呼气末CT扫描肺气肿阈值-856HU、-910HU及-950HU以下低密度衰减区占全肺体积百分比(LAA%-950、LAA%-910、LAA%-856)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严重程度的影响,并探讨定量指标与肺功能相关性。方法 收集104例COPD患者深呼气CT扫描数据与临床肺功能数据,根据GOLD指南将数据分为4组。将4组扫描原始数据导入“数字肺”检测及分析平台,计算出呼气相全肺平均肺密度(MLDex)、深呼气末阈值低于-856HU、-910HU及-950HU以下低密度衰减区占全肺体积百分比(LAA%-950、LAA%-910、LAA%-856)。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实测值(FVC)、用力肺活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率(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率(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率(DLCO%)、单位肺体积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及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RV/TLC)。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4组间肺功能及CT定量参数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CT定量参数与肺功能相关性。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确定LAA%-950、LAA%-910、LAA%-856与MLDex关系。结果 4组间CT定量参数:LAA%-910、LAA%-950、MLDe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AA%-8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5)。LAA%-910与FVC、FEV1/FVC、FEV1%、FVC%、DLCO%及DLCO/VA均呈负相关,与RV/TLV正相关。MLDex与LAA%-856、LAA%-910、LAA%-950均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LAA%-910、LAA%-950与MLDex回归方程R2值0.917,p <0.01。结论 呼气相CT扫描定量指标LAA%-910能够准确评估COPD严重程度并且与肺功能具有良好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相关性。方法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70例依据BMI分为低BMI组和正常BMI组,测定2组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采用呼吸困难量表进行呼吸困难评分。结果与正常BMI组比较,低BMI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capacity,FVC)比值、肺活量(slow vital capacity,SVC)、最大通气量(maximal ventilatory volume,MVV)、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均下降(P〈0.05),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比值增高(P〈0.05),6min步行距离减少(P〈0.05),呼吸困难评分增高(P〈0.05);与BMI独立相关的因素是FEV1%,FEV1/FVC,SVC,MVV,RV/TLC,IC,6min步行距离及呼吸困难评分。结论 BMI与COPD患者肺功能、活动能力、呼吸困难有一定相关性,改善COPD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其肺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行MSCT、DR及常规肺功能检查。分别观察AECOPD患者的MSCT、DR表现;分析MSCT、DR检查结果与肺功能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ECOPD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残气量(RV)、肺总量(TLC)分别与深呼气末全肺容积(Vex)、深吸气末全肺容积(Vin)、肺容积比(Vex/Vin)、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肺密度差(MLDexMLDin)存在相关性(P<0.05);RV、TLC分别与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ex)存在相关性(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ECOPD患者的FEV1、FVC、FEV1/FVC、RV分别与左肋膈角存在相关性(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评价中的作用,及其与BODE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2例稳定期COPD患者、22例正常对照进行肺功能检查、肺CT检查,比较HRCT的肺功能成像参数与PFT检查、BODE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的深吸气容积(Vin)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呼气容积(Vex)及像素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ex和Vin均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5),与FEV1占预计值%无相关性(P>0.05),与BODE评分亦无相关性(P>0.05),Vex/Vin与BODE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FEV1/FVC无相关性(P>0.05),呼气相像素指数(PI-910ex)与FEV1占预计值%及FEV1/FVC均呈负相关(P<0.05),PI-910ex与BODE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吸气相像素指数(PI-960in)与FEV1占预计值%、FEV1/FVC、BODE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CT肺功能测定,尤其在深呼气相,以-910Hu做为界定肺气肿与正常肺组织的阈值时的像素指数(PI-910in)与FEV1占预计值%、FEV1/FVC及BODE评分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部多层螺旋CT(MSCT)体素指数(VI)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空气潴留定性、定量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43例拟行胸部HRCT受检者行MSCT-DPVI,检查后1周内行肺功能测试。图像经后处理,分别设定呼吸双相的阈值,得到相应VI,各VI与PFT指标FEV1(%)、FEV1/FVC作统计学相关性分析,并通过ROC曲线找出界值。结果所有VI与FEV1/FVC和FEV1(%)均具显著相关性(P〈0.01)。与FEV1/FVC相关性最大的是呼气相VI-810(r=0.606,P〈0.01),其诊断界值是40%。与FEV1(%)相关性最大的是呼气相VI-790(r=0.661,P〈0.01)。结论MSCT呼气相VI-810和呼气相VI-790可分别作为评估COPD空气潴留的定性指标和半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99m锝-二乙三胺五乙酸(Tc-DTPA)气溶胶肺通气显像的通气指数(ventilation index,VI)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42例COPD患者均行气溶胶肺通气显像和COPD肺功能分级。肺通气显像结束后,利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技术分析左右肺中央带、周围带的放射性分布情况,并计算得到VI。分析肺功能分级和VI之间的关系。结果 VI≥50%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为:(51.8±18.2)%和(60.0±11.9)%,VI<50%组FEV1%和FEV1/FVC分别为(40.5±13.0)%和(51.7±9.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EV1%和VI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391,P<0.05),FEV1/FVC与VI之间也有很好的相关性(r=0.517,P<0.01)。但FVC与VI之间无相关性(r=0.123,P>0.05)。结论 VI和COPD肺功能分级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VI可直接和准确的预测和显示肺内的气体分布。联合应用VI和COPD分级能更准确的评估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噻托溴铵联合吸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以评估对其肺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A组)30例,噻托溴铵组(B组)30例,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C组)30例。采用肺功能仪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l/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预计值)]。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FEVl、FEVl/FVC、FEVl%预计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3组患者治疗2周后FEVl、FEVl/FVC、FEVl%预计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c组治疗2周后FEVl、FEVl/FVC、FEVl%预计值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中等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能更有效地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余雪梅  王英  何俐 《上海护理》2013,13(5):17-20
目的 探讨肺功能训练和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稳定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9月就诊于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的COPD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常规饮食,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肺功能训练,并根据患者情况予以营养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均予以8周治疗,采用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程度,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评估患者气流受限程度,体质指数(BMI)评估患者营养状况,6 min步行试验(6 MWT)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RC评分、FEV1/FVC、BMI和6MWT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功能训练合并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改善COPD患者营养状况,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及气流受阻程度,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有助于COPD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吸入噻托溴铵联合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长效M-受体阻滞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μg,每日一次,同时联合进行运动训练,包括:呼吸训练、上肢肌力训练及全身有氧耐力训练。对照组仅运动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急性发作情况、生活质量评估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OPD急性发作次数、天数及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55、3.56、3.12、2.86、2.90、1.51、3.31,P均<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93、0.18、0.19、0.13、0.11、0.20、0.18,P均>0.05)。治疗组患者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均较对照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62、4.66、3.67、2.65、2.70、4.03、2.89, P均<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联合运动训练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查在工业地区不同职业暴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375例职业暴露职工(职业暴露组)及270例非职业暴露职工(非职业暴露组),检测2组肺活量(vitalcapacity,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onesecond,FEVl)、呼气峰流速(peakexpiratoryflow,PEF)、FEVl/ITI力肺活量(forcedvitalcapacity,FVC)比值((FEV1/FVC)%),观察肺功能变化及COPD发生率。结果职业暴露组新诊断COPD42例,患病率为11.2%,非职业暴露组新诊断COPD18例,患病率为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暴露组与非职业暴露组VC,FEV。,PEF,(FEV,/FVC)%分别为(3.61±0.91)L与(2.90±0.79)L、(2.98±0.92)L与(2.79±0.52)L、(4.91±2.22)与(3.95±1.84)L、(85.67±13.26)%与(87.56±10.24)%,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对工业地区不同职业暴露人群COPD有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与单用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AECOPD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1-2喷/次,4次/d,吸入;观察组沙丁胺醇气雾剂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并给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1~2喷/次,4次/d,吸入;2组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高于对照组(73.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4.3%)低于对照组(13.0%)(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EV1%、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吸入治疗AECOPD疗效优于单用沙丁胺醇,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