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成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并发气管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成人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气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1994-2003年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性别、年龄、术前有否气管插管,术前插管时间、术后持续机械通气时间、既往气管切开史、更换气管套管次数、环甲膜切开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糖尿病、胃食管返流等11个相关临床因素,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并发气管狭窄28例(11.4%),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插管时间(P=0.025)、术后持续机械通气时间(P=0.02)、反复呼吸道感染(P<0.001),糖尿病(P<0.001),胃食管返流(P=0.026)与气管狭窄发生有关。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后持续机械通气时间、糖尿病、反复呼吸道感染、胃食管返流与发生气管狭窄明显相关。【结论】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气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统计学研究表明,术后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反复呼吸道感染、胃食管返流和合并有糖尿病等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成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并发气管狭窄的相关因素,为开展气管狭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医院ICU等科室收治并应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病历资料,将诊断出的气管狭窄纳入病例组,未并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气管狭窄发生率9.46%,管内型25.00%、管壁型38.64%、管外型4.55%、混合型2.95%、完全闭塞型2.27%;病例组、对照组年龄≥60岁、套管黏膜损伤、合并原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吸烟史、呼吸道感染、有意识障碍、机械通气时间≥7 d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有气管切开史、呼吸道感染、年龄成为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并发气管狭窄影响因素较多,需关注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呼吸道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但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气管内出血为其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发生率为 1%~ 3% .我们于重症监护病房 (ICU)遇到1例重症法络四联症术后并发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 ,行气管切开术进行机械通气并发气管内出血 ,经抢救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人 ,女 ,18岁。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络四联症根治术。术后应用NEWPORTE 10 0呼吸机辅助呼吸 ,术后第 1天气管插管内喷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结合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片 ,诊断为ARDS ,…  相似文献   

4.
随着重症医学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长期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当预计机械通气的时间超过数周,应当考虑气管切开,但是何时进行气管切开仍存在争议。虽然有许多随机对照研究和荟萃分析探讨气管切开的时机,大部分并不能证明早期气管切开的好处。早期行气管切开与晚期相比,早期行气管切开可增加患者机械通气的舒适度,镇静药物的使用有减少的趋势,但是早期气管切开并不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机械通气的时间,对重症监护病房留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无影响,且不能降低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死亡率。针对特定人群的研究提示急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从早期气管切开获益。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治疗是临床上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常用方法,但易发生与呼吸机相关的感染并发症,加强危重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可有效维持肺的通气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保证呼吸机治疗的顺利进行。2003年3月-8月我院共进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52例,其中11例发生肺炎,经精心治疗护理均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汪夏美  李哲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10):644-644,601
机械通气因能维持适当的潮气量、改善气体交换、减少呼吸肌作功等功能 ,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我院ICU病房近年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 2 5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1999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行气管切开患者 4 1例 ,其中行机械通气 2 5例 (男 16例 ,女 9例 ) ,年龄 18~6 7岁 ,平均 4 5 .4岁 ;病种 :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 16例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6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 3例。应用呼吸机时间 16~ 13d ,其中 2 2例顺利脱机 ,3例因原发病无法得到控制而死亡。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于入院后或急诊手术后 4 8h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气管切开时机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2006年4月~2009年6月121例机械通气患者,按气管切开时间分为早切组(≤7d)和晚切组(〉7d),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121例机械通气患者中,早切组54例,晚切组67例。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2±4.6)d和(8.44±.4)d(P〈0.05),人住ICU时间分别为(12.1±5.1)d和(14.4±6.9)d(P〈0.05),VAP发生率分别为20.4%和38.8%(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为24.1%和29.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和人住ICU时间,降低VAP发生率,但对患者死亡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吴玉红  王云 《吉林医学》2012,33(21):466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应用机械通气的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气管切开患者49例,护士在术后对这些患者呼吸道进行有效的管理。结果:在护士进行有效的呼吸道的管理后,能够明显提高气管切开术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死亡率。结论:气管切开术后,正确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气管狭窄(CTS)矫治术后并发症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5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5例CTS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15例CTS患儿中,低心排综合征2例,气管软化再狭窄2例,气管吻合口漏1例,乳糜胸1例,肺不张1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所有患儿转危为安,无死亡病例。结论:加强护理可以降低CTS矫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改善CTS患儿并发症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再次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T型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再次气管狭窄患者行气管造口下内镜和支撑喉镜进路,气管狭窄处理并用T型管置入,并留置6个月以上,随访患者1年以上,用电子喉镜评价患者气管狭窄康复情况。结果:气管狭窄的长度0.5mm至44mm,平均24mm,9例患者均为膜性狭窄。其中轻度狭窄5例,中度6例,重度狭窄3例。离气管隆突距离为4mm~54mm,平均26mm,其中6例均在距气管隆突20mm范围内,以气管插管病例为主。所有患者均未行狭窄段气管切除,均行狭窄段气管扩张或瘢痕切除,T管置入。平均带管时间为6.2月。拔出T管半年以上,所有患者气管腔内未见明显狭窄出现,1例残留有肉芽在原气管造口愈合处。结论:患者均需较长时间带管,需二次手术取出为其缺点,T管留置治疗再次气管狭窄失败率较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影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ICU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96例使用呼吸机患者的一般情况、原发疾病、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及其开始机械通气时生命体征、生化及影像指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指标。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长期机械通气组41例,短期机械通气组55例。所有收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者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收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体温、呼吸指数、PaCO2、白细胞数、白蛋白、肌酐、肺动脉楔压、APACHEⅡ、性别、胸片感染像、腹胀、并发症等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白蛋白、高肺动脉楔压、胸片感染像、APACHEⅡ评分、腹胀、出现1种以上并发症为影响机械通气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改善营养状态、改善心功能、有效控制感染、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4.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的诊治。方法对13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的患儿,进行胸部CT气道三维重建、气管内造影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10例先心根治术中,3例未处理气管狭窄,3例行气管切开,4例行气管成形术。结景胸部CT气道三维重建和纤维支气管镜,能较为安全地明确气管狭窄的位置、范围。3例气管切开患儿需要长期带管生存;4例气管成形术患儿有2例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结论胸部CT气道三维重建和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相结合,对于气管狭窄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根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以一期手术治疗为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89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前后的血气分析变化、并发症和疾病转归进行分析以判断机械通气(MV)效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血气分析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治疗有效率87.64% 。并发症有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低血压、气压伤、上消化道出血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结果表明机械通气是治疗呼衰的有效方法,但应注意选择使用时机和适当的通气方式,尽可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机械通气在SARS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机械通气在SARS病人治疗中的应用,对重症SARS病人经一般面罩、鼻导管吸氧治疗后仍无明显改善者,改用机械通气。根据情况采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或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造口后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结果220名SARS病人重症者131例,进行机械通气者32例,占全组病人的14.55%,占重症病人的24.43%。仅用无创机械通气者24例,占机械通气病例的75%,占重症病例的18.32%。有创机械通气者8例,占机械通气病例的25%,占重症病例的6.11%。其中气管插管6例,占机械通气病例的18.75%,占重症病例的4.58%;气管切开造口3例(其中1例先行气管插管,后又行气管造口),占机械通气病例的9.38%,占重症病例的2.29%。机械通气者中死亡16例,占全组病例的7.27%,占重症病例的12.21%,占机械通气病例的50%。气管插管6例中,死亡5例,占83.33%;改善、痊愈者仅1例,占16.67%。气管造口3例,均死亡。重症病人未进行机械通气者99例,占重症病例的75.57%,其中死亡3例,占3.03%;改善、痊愈者96例,占96.97%。机械通气者中,并发气胸、纵隔气肿或皮下气肿者共7例,占机械通气者的21.88%。提示无创机械通气在重症SARS病人治疗中有积极意义;但有创机械通气应慎用。气管切开造口术对其治疗无特殊积极意义,气管插管的适应证宜严格掌握,插管应在麻醉下实施。  相似文献   

17.
气管内吹气是一种辅助通气技术,可以在促进二氧化碳排出的同时降低潮气量和吸气峰压,从而避免小潮气量通气导致的严重酸中毒,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气管内吹气的机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情况深入了解,有助于提高临床抢救水平和提供科研思路。  相似文献   

18.
影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预后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各种因素对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 病例对照分析各种因素在生存组、死亡组中的不同影响。结果  5 7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近期生存率和远期生存率分别为 5 4 .4 %和4 2 .2 %。发现气管插管次数、性别、病程对预后影响小 ;生存组抗菌药物应用强度较强、插管时间较长、机械通气时间较长、多重耐药菌及霉菌感染机会较多、营养状况较好、痰量也较多 ,但绝大多数无统计学上的意义 (P >0 .0 5 ) ;生存率在气管切开组较高 ;生存率与年龄、吸烟程度、APACHEⅡ评分都呈负相关 ,且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基础状况较好、较年轻的重症呼吸衰竭者价值更大 ;戒烟、加强支持治疗、积极防治各种严重并发症、及时正确选用抗菌药物及建立人工气道 ,对改善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预后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