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强  宗朝晖  邢家龙 《河北医学》2003,9(7):627-628
目的:研究卡介苗(BCG)和顺铂(DDP)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6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用卡介苗120mg和顺铂40mg作每周交替膀胱灌注,各12次后改每二月灌注一次,持续二年。结果:随访6年平均3.2年,复发率为8%。结论:卡介苗和顺铂交替灌注可以有效地减少膀胱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卡介苗(BCG)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42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术后1周开始用BCG80 mg加生理盐水40 ml行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后改为每月1次,整个疗程共2年。结果随访3年,肿瘤复发率为15.15%。结论BCG对膀胱肿瘤免疫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膀胱粘膜下注射顺铂预防膀胱癌复发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膀胱癌患者在施行膀胱肿瘤切除术后,采用顺铂作膀胱粘膜下注射的方法,以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方法:治疗组34例,在距肿瘤2cm的正常粘膜处工铂,以顺铂40mg稀释后,作膀胱粘膜下注射;对照组30例,仅作膀胱肿瘤切除;术后两组均常规采用顺铂膀胱灌注,并随访复发情况。对复发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经1-6年随访,治疗组复3例,复发率8.8%;对照复发9例,复发率30.0%;两组差异有显著  相似文献   

4.
马耀民  张荣荣 《四川医学》1992,13(4):224-224
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32例,女性2例;年龄48~66岁。其中,膀胱部分切除输尿管移植1例,肿瘤局部切除29例,TURBT 3例。34例均经病检证实。其中移行细胞癌32例;鳞状上皮癌2例、肿瘤单发31例,多发3例。病理分级属G_Ⅰ者5例,G_Ⅱ者27例,G_Ⅲ者2例。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卡介苗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小剂量卡介苗(BCG)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永不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应用小剂量BCG(60mg)膀胱内灌注,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2小时。结果 40例患者均获得2年随访,无肿瘤复发33例(82.5%),复发7例,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10例膀胱灌药后出现短时间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 小剂量BCG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8):216-217
目的探讨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复发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卡介苗膀胱灌注,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结论应用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自1998年5月~2004年1月,我们采用丝裂霉素(MMC)和白介素-2(IL-2) 卡介苗(BCG)交替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膀胱肿瘤患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采用本法减少复发,提高治愈率。方法:对56例表清型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及术后顺铂膀胱内定期灌注治疗,总疗程2年。结果:平均随访27.8月,复发率仅3.6%,结论:本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效果好、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求膀胱癌术后复发更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 对行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46例膀胱癌患者,术后采用丝裂霉素、卡介苗联合行膀胱灌注,并与同期作其他药物灌注者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20-72月随访,平均41月,7例肿瘤复发。结论 丝裂霉素、卡介苗联合灌注预防膀胱术后复发有较好的效果和较多的优点,毒副作用少而轻,明显优于其他灌注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尿道电切加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岁,肿瘤单发30例,多发10例,病理分级G1~G2,分期T1-T2,肿瘤直径0.5-4cm。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平均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ml,无膀胱穿孔或术后继发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创面基底及创缘病理检查无残余肿瘤,术后均行吡柔比星1年短期膀胱灌注化疗。40例随访3-20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1年复发率5%(2/40),2年7.5%(3/40),3年15%(6/40)。膀胱灌注副反应发生率为17.5%。结论:经尿道电切加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丝裂霉素C(MMC)联合肿瘤抗原诱导T淋巴毒细胞(BT-BAK)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MMC和BT-BAK顺序灌注法治疗膀胱癌患者37例。动态观察灌注后血肿瘤因子-α(TNF-α)变化。结果31例Ta、T1、T2移行细胞癌患者中只有1例并发有鳞癌成分的T2患者于术后4个月复发鳞癌;6例T3患者,其中2例复发。总有效率达92%。灌注后血TNF-α水平较灌注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MC联合肿瘤抗原诱导BT-BAK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良好。动态观察血TNF-α水平对监测肿瘤复发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波  侯明晖 《齐鲁医学杂志》2002,17(3):198-198,201
目的:评价盐酸米托蒽醌(MTZ)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初步效果。方法:对23例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病人,术后1周应用MTZ10mg 9g/L氯化钠注射液40mL行膀胱内灌注并保留1-2h,开始每周1次,连用8周,以后每月1次,连用8个月。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无复发病人。1例病人于灌注第4周出现白细胞下降,经治疗后好转 。余22例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结论:MTZ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初步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BT-BAK细胞与BCG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对患者全身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由手术切除的膀胱瘤标本制备膀胱肿瘤可溶性抗原,以BCG为佐剂,从PBMNC中诱导出抗膀胱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BT-BAK细胞,临床选择72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进行BT-BAK和BCG的膀胱腔内灌注治疗。于不同阶段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血中IL-2、TNF-α及IFN-γ的含量;观察治疗后患者PBMNC对T24膀胱肿瘤细胞株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BT-BAK组患者血清中IL-2、TNF-α及IFN-γ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患者PBMNC对T24膀胱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显著增强(P<0.01)。BT-BAK组上述指标均高于BCG组(P<0.05)。平均随访18.16个月,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7%和11.11%。结论:BT-BAK细胞及其培养上清进行膀胱腔内灌注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膀胱癌术后患者的全身免疫水平,降低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药敏试验在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药敏试验在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将6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敏组32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行保留膀胱手术。将药敏组的手术标本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最敏感的一种化疗药物进行膀胱灌注,对照组根据经验应用化疗药物灌注,随访10~2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药敏组复发3例,复发率9.4%;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22.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肿瘤药敏试验能客观地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化疗药物,有效地提高膀胱灌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吡柔比星与卡介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吡柔比星(THP)与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107例膀胱癌术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似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54例膀胱灌注THP,B组53例膀胱灌注BCG.随访12~48个月,观察两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平均复发率为16.7%,不良反应发生率31.5%;B组平均复发率为24.5%,不良反应发生率88.7%,两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χ2=1.01,P>0.05),而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χ2=36.41,P<0.01).结论 THP和BCG预防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似的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相近,而THP膀胱灌注不良反应更少,病人耐受性好,是较为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应用一种较新的细胞毒试验方法——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了2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前的膀胱肿瘤病人和20名健康人的NK细胞活性,以及对10例病人术后膀胱内灌注BCG前后的NK细胞活性进行观测。发现灌注后1月患者NK细胞活性增高,半年后增高显著。对病人随访半年以上,临床基本上无肿瘤复发。故临床观察与NK细胞功能增强是一致的。并探讨了BCG灌注增强患者NK细胞活性的机理和NK细胞在肿瘤免疫监视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有效方法:对膀胱癌患者进行尿液中膀胱肿瘤抗原(BTA)测定与分析。方法:对64例膀胱癌及28例非膀胱癌患者的尿进行BTA测定及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似然比。结果:BTA测定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06%、893%、902%、85及01;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这些指标分别为469%、929%、609%、66及057。BTA测定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似然比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指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似然比高于脱落细胞学检查,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在二者也无差异性(P>005)。BTA敏感度随肿瘤的分级、分期的增高而呈升高趋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A测定是无创、快速诊断及监测膀胱癌的方法,有较高的敏感度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等离子切除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等离子切除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等离子切除手术联合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等离子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二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为6.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8%,复发率为29.0%,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切除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疗效显著,并发症低,不易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