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借鉴。方法单纯糖尿病、单纯病毒性肝炎以及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各97例,依次设为A、B、C组,对比分析各自的流行病学特点,最后整理总结出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在不同组别上各病症的表现不同,病毒性肝炎分布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数最多,占50%以上,重叠感染均为乙型肝炎病毒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类型分布上,合并组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病例数多于单纯肝炎组,但其慢性肝炎病例数仅为单纯肝炎组的50%,而糖尿病型别分布,均以2型糖尿病患者居多,约占总数的65%以上,在年龄、性别分布上,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多以40~60岁的男性为多。结论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多见于中年男性,且出现肝炎后肝硬化及慢性乙型肝炎,以2型糖尿病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2.
尹光芝  段玲 《云南医药》2000,21(1):55-56
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及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的临床特点,对46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做了甲~戊型肝炎血清学标志检测,并将其中HBV重叠HEV感染30例及HBV笪叠HAV感染26例的病例作对比分析。材料与方法 460例病毒性肝炎均为1996年1月至1998年3月间住院患者,男302例,女158例,年龄2~75岁之间,临床及血清学诊断分型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方案。患者入院后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甲~戊型肝炎血清标志,包括抗—HAVIgM,两对半、抗—HEV,抗—H…  相似文献   

3.
戊型肝炎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建国  史正全 《安徽医药》2006,10(2):137-137
我院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戊型肝炎患者86例,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6例病患中,男性69例,女性17例。年龄25~55岁68例,55岁以上18例。诊断按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确诊为戊型肝炎,临床分型:急性肝炎64例(黄疸型61例,无黄疸型3例),急性重型肝炎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0例。病原学分型:单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25例,甲型与戊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2例,乙型与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56例,其中,合并慢性乙型肝炎36例、乙肝后肝硬化20例,与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3例。合并妊娠4…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庚型肝炎病毒 (HGV)在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感染状况 ,对 HGV感染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 1913例不同临床类型的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抗 -HGV阳性 15 7例(8.2 1% ) ,其中单独抗 -HGV阳性者 3 6例 (1.88% ) ,与其他各型肝炎病毒均有重叠 /混合感染 ,共检出 12 1例(6.3 3 % )。在感染病例中以中青年为主 (5 9.2 4% ) ,肝癌患者中 HGV的感染率 (3 3 .3 3 % )明显高于其他组 (P<0 .0 0 5 )。结论  HGV病毒可与其他各型肝炎病毒重叠 /混合感染 ,也可单独存在 ,可致各种肝炎、肝硬化 ,甚至可能引起肝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7年11月至2009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238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分析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特点。结果 238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布于不同的年龄段,其中40~49岁、50~59岁及60岁以上年龄段戊型肝炎患者显著多于39岁以下年龄段,老年患者占27.3%,未见学龄及学龄前儿童;黄疸型221例(占92.9%),无黄疸型17例(占7.1%);单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209例(占88%),重叠感染29例(占12%),均为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戊型病毒性肝炎ALT显著增高,41.6%的患者大于1000IU/L,20%以上的患者出现PTA低于正常范围,6(2.5%)例患者的PTA低于40%。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合成及储存指标均低于其他年龄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下降明显。结论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符合急性肝损伤的表现,以急性黄疸型肝炎为主,也有病情较重患者,不能忽视。尤其是老年戊型肝炎患者,在治疗肝病期间一定要注意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功能特点 ,了解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2例老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预后特点 ,并与同期收治的非老年乙型病毒性肝炎 30 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发生率为 91.8%、总胆红素为 (16 4 .3± 91.7) μmol/L、重型肝炎发生率为 19.7%、重型肝炎病死率为 95 .83%与非老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存在明显差异 ,老年乙型肝炎中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普通肝炎 (重型肝炎、肝硬化以外其他类型的肝炎 ) 38.4 6 %转为重型肝炎。结论 :老年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发生率高、黄疸程度高、重型肝炎发生率高 ,病死率高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7.
苯巴比妥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胆型肝炎亦称胆汁淤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淤胆型肝炎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类型 ,慢性型常见于慢性肝炎。一般急性型占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中的 2 %- 8%,慢性型占慢性肝炎病人中的 2 0 %- 2 8%1。 1999年 1月 - 2 0 0 2年 1月我科收治的 5 92例病人中 2 6例淤胆型肝炎其中 16例采用苯巴比妥治疗。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共计 2 6例病例 ,其中男14例 ,女 12例 ;藏族 2 0例 ,汉族 6例 ;急性 2 2例 ,慢性 4例 ;年龄 2 5 - 5 0岁 ,平均 35岁。病因以药物引起 13例 (包括藏药…  相似文献   

8.
贵州存在戊型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静娟  钱定毅 《贵州医药》1993,17(5):272-273
对1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抗-HEV的检测,并对急性肝炎进行了病原学分型研究。抗-HEV总阳性率为11.11%(20/180)。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EV阳性率最高达33.33%(2/16),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抗-HEV的阳性率分别为11.13%(17/154)与7.14%(1/14)。17例抗-HEV阳性的急性肝炎患者血清学上无甲、乙、丙、丁肝炎病毒、CMV和EBV感染标志。戊型肝炎在急性肝炎中的比例为11.03%。结果提示贵州存在有戊型肝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辽宁辽阳地区病毒性肝炎病原分布与临床类型的关系,探讨检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7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准物,临床分型诊断按照2009年全国肝炎会议方案。结果辽宁辽阳地区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分别占5.44%、76.42%、2.07%、1.81%、8.55%、1.01%,未分型重叠感染占4.40%。临床诊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分别占39.14%、60.06%、0.79%。结论辽宁辽阳地区存在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以慢性乙型肝炎流行为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使用噻唑烷酸(硫杂脯氨酸)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20例,其中包括慢性迁延型肝炎(CPH)1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5例。研究结果表明,噻唑烷酸对CPH的有效率为(86%)13/15;对CAH的有效率为(80%)4/5。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检测结果看,似乎有一定疗效。在服用过程中未见副作用。作者等认为噻唑烷酸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似有进一步扩大临床研究的必要,以提供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较好的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11.
2病毒性肝炎的感染免疫检测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依据病原的不同目前至少可分5型:甲、乙、丙、丁及戊型。其中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4型均为RNA病毒,且此4型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异。5型肝炎从流行病学、临床经过和预后等均不完全相同,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包括甲型和戊型,主要经肠道传播,有季节性,可引起流行,多可自限,不变成慢性;另一类包括乙型、丙型和丁型,主要经肠道外传染,无季节性,多为散发,常呈慢性化,部分病例甚至可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相似文献   

12.
1 病原学分型目前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至少可分为六型 ,即甲型病毒性肝炎 (HAV)、乙型病毒性肝炎 (HBV)、丙型病毒性肝炎(HCV)、丁型病毒性肝炎 (HDV)、戊型病毒性肝炎 (HEV)和庚型病毒性肝炎 (HGV)。2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诊断依据2.1 甲型肝炎 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 HAVIg M阳性 ,可确诊为近期感染。但在慢性乙型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 ,血清中检测抗 HAVIg M阳性时 ,判断 HAV重叠感染应慎重 ,需排除类风湿因子 (RF)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假阳性。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后 2~ 3周约 8%~ 2 0 %接种者可产生抗 - HAVIg M,…  相似文献   

13.
邓庆梅 《淮海医药》2005,23(2):127-128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 (AMA)的检出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 ISA)检测 19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 30例正常人血清分别作对照。结果 甲、乙、丙、戊病原未定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AMA阳性例数分别为 5 / 32 ,7/ 2 9,8/ 2 0 ,6 1/ 6 7,3/ 18;乙型与丙型、乙型与丁型、乙型与戊型混合感染者血清中 AMA阳性例数分别为 5 / 13,3/ 6和 5 / 8;正常对照组中 AMA阳性例数为 3/ 30。结论 戊型肝炎中 AMA阳性率不仅高于正常人 ,而且明显高于乙型、丙型肝炎。自身免疫可能在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袁立新 《淮海医药》2005,23(2):133-133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输血后肝炎的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各地相继对HCV感染病例及病毒重叠感染进行了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明显高于HCV,慢性肝炎仍以HBV感染为主,HCV感染在肝炎的慢性化和肝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BV与HCV重叠感染对肝癌的发生似有相加作用。为了解本地区各类肝病中HCV的感染情况及甲、乙、丙三型肝炎的重叠感染,本对545例肝病患的血清学检测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患者HBVDNA前C区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测定99例HBV感染患者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并采用RT-PCR检测HBVDNA前C区变异。结果:99例HBV感染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2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1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乙型)11例和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中,变异株组HBVDNA前C区变异发生率与混合株组、野生株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混合株和野生株两组相比,HBVDNA变异株组肝功能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DNA前C区变异可发生于HBV感染的不同临床状态。HBVDNA前C区变异可能与肝炎程度和病情进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TNF-α、IL-6及IL-8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受到广泛关注。我们对 8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IL 6)和白细胞介素 8(IL 8)进行检测 ,探讨其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85例为我院 1999年 7月~ 11月的住院患者 ,其中慢性肝炎 60例 (轻度 2 1例、中度 17例、重度 2 2例 ) ,肝硬变 17例 ,慢性重型肝炎 8例。男 64例 ,女 2 1例 ,年龄 6~ 64岁 ,平均 35 74岁。按病原学分型 ,乙型肝炎 58例 ,丙型肝炎 12例 ,乙型与丙型重叠感染 8例 ,乙型与丁型重叠感染 2例 ,乙型…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最主要的传染病,孕妇作为特殊人群感染肝炎病毒后,不但对自身健康造成损坏,而且胎儿也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妊娠晚期,因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可使原有的肝病加重,容易发展为重症肝炎。研究表明5种肝炎病毒均能引起重症肝炎,其中乙型,尤其是乙型与丙型、乙型与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为重症肝炎的重要原因[1]。  相似文献   

18.
1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 ( HBV)感染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HBV感染可以造成慢性感染 ,全球约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带毒者 3.5亿人 ,主要存在于亚洲和非洲 ,其带毒率达 8%~ 1 5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 HBs Ag)持续阳性 6个月以上者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复制活跃的病人可在其血液中测到乙型肝炎病毒的 e抗原( HBe Ag)和乙型肝炎病毒的 DNA( HBV- DNA)。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长时间保持在无症状状态。每年约有 7%~ 2 0 %乙肝患者 e抗原自动转阴 ,但HBs Ag转阴者比较少 ,只有 1 %~ 2 %。据估计约有 1 5 …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山西地区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和临床特征,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7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226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2263例病毒性肝炎病例中,病原学以乙型肝炎病毒占绝对优势,感染构成比达73.8%,其次是未定型肝炎,为10.3%;临床分型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比例为高,分别为44.1%和32.9%。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以乙型病原比例最高,约35.0%,戊型其次,为30.1%,而甲型相对较少,仅13.4%;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的病原也均以乙型为主。病原未定型在急性和重型病毒性肝炎中比例较高,分别为20.8%和31.3%。结论山西地区病毒性肝炎病原学以乙型为主,但病原未定型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临床类型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为主。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甲型肝炎比例显著下降,乙型和戊型比例增高。病原学未定型在急性和重型病毒性肝炎中比例较高,提示我们应提高对病毒性肝炎病原的检测手段,并加强对新型肝炎病毒的关注。另外,需要加强对戊型肝炎的监测,警惕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炎后再障,HAAA)是一种发生在急性或慢性肝炎后期,以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三系细胞增生低下,临床以贫血、出血及感染为特征的重症疾病,治疗方法有限,死亡率高达84.1%。25岁以下患者占肝炎后再障总数的80%,与肝炎的好发年龄有关。欧美地区肝炎后再障占所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AA)的2%~5%,亚洲占4%~10%,其中病毒性肝炎后再障占所有再障的1%左右[1]。1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①肝炎病毒对造血干细胞的影响:肝炎病毒感染骨髓造血细胞后,某些遗传物质能与骨髓造血细胞的遗传物质整合,既可导致骨髓造血干/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