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旁Castleman病(CD)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2例肾旁局灶型CD患者的诊治资料,复习文献讨论CD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进展.例1,男,43岁.右腰痛10 d入院.B超示右肾内侧7.5 cm×4.9 cm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清楚;CT示右肾下极内下方7.5 cm×5.0 cm实性软组织肿块伴钙化,增强扫描时肿块明显强化.例2,女,36岁.左腰痛7年入院.B超示左肾下方6.6 cm×4.3 cm低回声肿块,质地均匀,边界清楚;CT、MRI示左肾下极前方6.5 cm×4.0 cm软组织肿块,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结果 例1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例2行单纯肿瘤切除术.2例病理诊断均为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随访18个月无复发.结论 CD是一种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肾旁CD非常少见,手术切除是局灶型CD的首选治疗方法,也是明确诊断的最佳途径.临床医师应该意识到CD也可累及肾周,了解其特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广泛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道1例罕见的Castleman病继发肾淀粉样变性,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与结果 1例43岁男性病例,3年前因水肿、蛋白尿住院,经肾活检病理证实为AA型肾淀粉样变性,住院期间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血液及骨髓异常。出院后追踪观察,3年后因体表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而再次住院。经免疫学及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证实为多中心性浆细胞型Castleman病,与文献报道相符。结论 Castleman病可继发AA型肾淀粉样变性,其发病可能与Castleman病导致的免疫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3.
腹膜后Castleman病(附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归纳腹膜后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告 2例本院收治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后腹膜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 ,结合有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例单中心Castleman病经完整手术切除治愈 ;另 1例多中心Castleman病经部分手术切除随访至今无异常。结论 本病病因不明 ,可能与感染和自身免疫等有关 ,对单中心Castleman病应力争完整手术切除 ,而对多中心Castleman病则因采取包括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或血管淋巴性滤泡组织增生,是一种以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现将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皆手术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巨大淋巴结增生,其中浆细胞型8例,透明血管型11例,混合型1例.术后全组无复发,皆无瘤生存.结论 巨大淋巴结增生病,术前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单中心型手术切除为最彻底治疗,术后无复发,预后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复习Castleman病的原因,提高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2例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合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为B超检查偶然发现;呈单个淋巴结增生,表现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均行肿物切除术,病理确诊为Castleman病,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主要表现为单一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多无临床症状,也无实验室异常检测结果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术前不易明确诊断,最终的确诊依靠病理诊断。该病手术切除疗效好,术后可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STs)的诊断、治疗、预后.方法 报告1例62岁男性盆腔内巨大间质瘤并对其临床资料、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讨论.结果术中肿块位于直肠前腹膜反折处,侵犯直肠,部分肿瘤与前列腺分界不清.行盆腔肿块切除术+直肠部分切除术(Dixon术),肿瘤病理学形态:肿瘤属梭形细胞,免疫组化:CD117阳性D34强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结合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腹膜后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术前诊断嗜铬细胞瘤、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膜后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腹膜后肿瘤,术后病理均为Castleman病。随访12~11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通常无异常结果,容易误诊,确诊需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是一类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女性多发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1]。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我院肝胆外科诊治2例CD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将病例资料报告如下。病例1,患者女性,36岁,右上腹部间断疼痛5年余,当地医院腹腔CT检查提示左侧腹膜后肿瘤,为求进一步治疗2011年9月19日入我院。查体:左上腹部可触及一10 cm×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1岁。因下腹隐痛2周、发现盆腔肿物1周于 2005年7月3日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下腹盆腔入口处可触及肿物上缘,肛指可触及肿物下缘;肿物光滑、固定。血常规WBC:3.2×107/L,PLT 741×107/L。CT示盆腔右侧5 cm×6 cm大小实性占位,中心有液化,肿物与右盆壁关系密切,与膀胱、直肠分界明显(图1)。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胸片及B超未见纵隔及腹腔淋巴结肿大。诊断:盆腔肿物,考虑神经鞘瘤。术前5 d抽自体血400 ml,术前3 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盆腔局灶型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例因盆腔占位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积水的患者进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并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盆腔肿块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30min,术中出血10ml。术后第3天出院,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检查示Castleman’s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血管滤泡型。随访6个月,未见疾病复发或转移。结论:盆腔局灶型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盆腔疾病,常以无痛性淋巴组织肿大或肿块压迫症状而就诊。治疗方法首选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比传统开放手术在术中创伤、出血量、术后恢复、美观性等方面的优越性明显,对于盆腔局灶型CD,可优先考虑行经腹腔镜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其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49~61岁,中位年龄56岁,肿瘤位于腹膜后,大小3.0cm×3.5cm×4.0cm~4.0cm×4.5cm×6.0cm。结果 3例患者肿瘤均经手术成功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临床分类均属于局限型。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少见,可发生于淋巴组织的任何部位,术前CT检查对诊断该病有一定帮助,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3.
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20例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诊治策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提高伴副肿瘤性天疱疮(PNP)的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9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腹膜后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13例腹膜后Castleman病伴PNP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7例单纯腹膜后Castleman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发病特点、部位、实验室检查、手术策略、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的不同.结果 (1)本组腹膜后Castleman病多见于中青年(中位年龄36岁),发病部位多位于肾旁(14/20,70%)及髂窝(4/20,20%),左侧腹膜后多见,病理分型以透明血管型为主,腹膜后Castleman病合并PNP组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病部位、大小及病理分型与单纯腹膜后Castleman病组无明显区别(P>0.05);(2)本组腹膜后Castleman病合并PNP患者较易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8/13),有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或CA242升高现象(3/8);(3)本组腹膜后Castleman病常有包膜,与邻近脏器边界清晰,手术较为容易,但合并PNP的腹膜后Castleman病的生物学行为有恶性倾向及伴发子灶特征,有侵及邻近血管及术后局部复发可能;(4)Kaplan-Meier及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腹膜后Castleman病合并PNP患者5年生存率为42.8%,平均生存时间30个月,明显低于单纯腹膜后Castleman病组(P<0.05),是否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以及肿瘤能否根治切除是影响腹膜后Castleman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腹膜后Castleman病伴PNP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和切除肿瘤、及时终止致病抗体的产生,是成功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胸部局限性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32例胸部局限性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总结其外科治疗效果.32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16~48岁,平均34.2岁.其中8例患者表现为胸闷、气短;3例患者表现为刺激性干咳;2例患者表现为胸痛;14例患者无临床症状,为体检时偶尔发现.CT检查均发现纵隔或肺门单发肿瘤.结果 除1例因术中麻醉意外死亡外,其余患者全部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病理改变符合Castleman病,病理类型以透明血管型为主.5例患者伴有副肿瘤性天疱疮,其中3例出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常规激素治疗均尤效,肿瘤切除后药物治疗1~2个月皮损明显好转,但肺部病变持续加重.术后随访全部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胸部局限性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胸部疾病,副肿瘤性天疱疮和肺部异常为Castleman病的少见而严重的合并症,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 是一种来源不明的高度恶性小细胞肿瘤.1989年国外首次报道本病[1],临床上罕见,极易出现误诊.我科于2008年3月和5月收治2例,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及病理特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深化对局灶性Castleman病(localized Castleman disease,LCD)的认识,提高LCD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LC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结果 26例患者有临床症状者10例,主要表现为以局部胀痛为主的压迫症状,3例合并副肿瘤天疱疮;孤立性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19.
Castleman(Castlemanps disease,CD)病又称为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或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我们收治2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例1男,48岁.间断咳嗽、咳痰3年,发现右肺部肿物3个月.查体未见明显异常.X线胸片(图1-1)和CT(图1-2)示右肺近肺门处圆形肿物,4 cm×4 cm大小.纤维支气管镜示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隆起;活检报告为炎性组织.2009年10月全麻下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物位于水平裂斜裂交界处,4 cm×4 cm×3 cm大小,有纵隔胸膜覆盖,行肿物切除.  相似文献   

20.
Castleman(Castlemanps disease,CD)病又称为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或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我们收治2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例1男,48岁.间断咳嗽、咳痰3年,发现右肺部肿物3个月.查体未见明显异常.X线胸片(图1-1)和CT(图1-2)示右肺近肺门处圆形肿物,4 cm×4 cm大小.纤维支气管镜示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隆起;活检报告为炎性组织.2009年10月全麻下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物位于水平裂斜裂交界处,4 cm×4 cm×3 cm大小,有纵隔胸膜覆盖,行肿物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