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 研究成年大鼠脑出血后室管膜下区、血肿周围组织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规律.方法 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纹状体脑出血模型.脉冲法或连续法腹腔注射Brdu标记增殖细胞.在脑出血后第2、7、14及28天处死大鼠,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对室管膜下区、血肿周围的Brdu免疫阳性细胞作细胞记数.结果 脉冲法Brdu标记.大鼠脑出血后第2天双侧室管膜下区和血肿周围Brdu阳性细胞数增加,第7天时达高峰,第14天仍可见较多的增殖细胞;连续法Brdu标记.在脑出血后第14天时室管膜下区和血肿周围可见较多Brdu阳性细胞,第28天时室管膜下区Brdu阳性细胞数降至对照水平.但血肿周围仍可见较多的Brdu阳性细胞.结论 成年大鼠脑出血后可诱导双侧室管膜下区和血肿周围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增加;室管膜下区增殖细胞可能向血肿周围迁移. 相似文献
2.
金丝桃素对脑嗅球损伤大鼠行为学及室管膜和室管膜下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金丝桃素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方法:采用损毁大鼠脑嗅球作为抑郁症动物模型,采用行为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金丝桃素的作用机理.结果:敞箱实验中,金丝桃素可显著降低嗅球损毁大鼠走格数和站立数,跳台实验中,金丝桃素可显著延长训练的潜伏期和缩短测试期的停留时间,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金丝桃素各剂量组大鼠侧脑室外侧和背外侧角的室管膜及室管膜下细胞明显增生,细胞由单层变成了多层,向胼胝体迁移,并强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结论:金丝桃素通过促进室管膜及室管膜下细胞增殖,迁移至嗅球,分化为新的神经元,从而改善嗅球损毁大鼠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室管膜下区(SVZ)和齿状回(DG)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正常不同发育时期SD大鼠脑,进行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对大鼠脑室管膜、室管膜下区和海马DG进行EGF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应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观察EGFR和BrdU的共表达情况。结果: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的室管膜细胞都呈EGFR阳性。侧脑室背外侧角SVZ的EGFR阳性细胞在出生前及出生后早期较多,出生30d后(P30)EGFR阳性细胞数目锐减。在P7的SVZ,90%以上的EGFR细胞与BrdU共表达。在齿状回,颗粒细胞、一些位于SGZ、分子层和门区的细胞呈EGFR阳性。在大鼠胚胎晚期和出生后1周内,EGFR表达较高。P30,P120和P365,EGFR阳性细胞数较P7大幅度减少并且减少的主要是位于SGZ、分子层和门区的细胞。此外,在P7齿状回的各层可见一些EGFR阳性细胞表达BrdU。结论:EGFR在SVZ和DG有较强表达且表达随年龄增长有降低的趋势。在SVZ和DG各层可见EGFR和BrdU的细胞表达,EGFR信号途径在神经干(祖)细胞的增殖和特定类型神经元的分化及迁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观察槲皮素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右
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6 h腹腔注射槲皮素(50 mg/kg,1次/3 d),术后4 h腹腔注射BrdU(50 mg/kg,1次/d),分别于
缺血第7、14、21天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侧脑室SVZ 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脑缺血第7天,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
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第14天达峰值,第21天减少(P<0.01)。槲皮素组第7天时,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胞亦明显增
多,并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与缺血组比较,槲皮素组7、14 和21 d 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
0.01),至21 d仍保持高水平。结论槲皮素可维持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SVZ的细胞增殖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6 h腹腔注射槲皮素(50 mg/kg,1次/3 d),术后4 h腹腔注射BrdU(50 mg/kg,1次/d),分别于
缺血第7、14、21天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侧脑室SVZ 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脑缺血第7天,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
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第14天达峰值,第21天减少(P<0.01)。槲皮素组第7天时,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胞亦明显增
多,并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与缺血组比较,槲皮素组7、14 和21 d 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
0.01),至21 d仍保持高水平。结论槲皮素可维持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SVZ的细胞增殖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成人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肿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 作为成人神经干细胞最集中的部位,可能是GBM干细胞的潜在来源。研究表明SVZ在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且SVZ受累可以作为GBM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物之一。因此,SVZ可能成为GBM患者放射治疗的靶点。另外, SVZ放疗可以改善GBM患者的预后,但是近年来始终存在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为了探索SVZ的临床价值,了解SVZ与放疗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文章通过综述相关理论基础研究,列举和评估现有临床证据,探讨SVZ放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成人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肿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 作为成人神经干细胞最集中的部位,可能是GBM干细胞的潜在来源。研究表明SVZ在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且SVZ受累可以作为GBM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物之一。因此,SVZ可能成为GBM患者放射治疗的靶点。另外, SVZ放疗可以改善GBM患者的预后,但是近年来始终存在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为了探索SVZ的临床价值,了解SVZ与放疗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文章通过综述相关理论基础研究,列举和评估现有临床证据,探讨SVZ放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背景: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 可促进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上调与神经再生有关生长因子的表达,但是关于FES是否直接影响缺血梗死后大鼠神经再生未见具体报道。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安慰刺激组,FES组,每组又随机分为治疗1d、3d、7d、14d四个亚组,模型成功48h后 FES组瘫痪侧前肢开始给予FES刺激,2次/d,10min/次,间隔10min。模型成功48h后给予腹腔注射BrdU(50mg/kg),2次/d,间隔4h。采用mNSS评分量表行功能评定,免疫荧光双标法动态检测缺血侧SVZ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增殖、迁移、分化的动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缺血侧SVZ与NSCs增殖、分化密切相关的Wnt3蛋白表达变化。设置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治疗第7d和14d,FES组的行为学评分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FES组大鼠梗死侧SVZ的BrdU ,BrdU /GFAP 阳性细胞数目在FES治疗第7d及14d明显增加(P<0.05);BrdU /DCX 细胞数目随着时间延长增加,且逐渐趋向缺血纹状体,在治疗第14d时阳性细胞数目高于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P<0.05);BrdU /NeuN 仅在治疗第14d时有少量表达,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各组不同时间点脑梗死大鼠梗死侧SVZ的Wnt3蛋白表达随着时间点的推移均呈上升趋势,治疗第7d、14d时间点上FES组大鼠Wnt3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
结论:梗死后48小时开始给予FES治疗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这可能与其能够改善神经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提取物促进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促进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原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简称治疗组)。采用MPTP腹腔注射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单标和双标技术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小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银杏叶提取物治疗7d,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的PCNA、Nestin阳性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并可见大量从背外侧角沿胼胝体排列的PCNA、Nestin阳性细胞;银杏叶提取物治疗28d,PCNA/Nestin双标细胞的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促进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脑出血对脑室壁室管膜细胞的影响,我们采用自体血脑室注射的方法,制备脑室内血模型,然后取脑室壁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室管膜上皮细胞水肿,游离面质膜断裂,细胞器减少,线粒体肿胀,嵴 消失,呈现细胞代谢障碍。本研究为探讨脑出血后,影响脑脊液循环的机理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133、Nestin在成年SD大鼠室管膜下区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成年SD大鼠室管膜下区CD133和Nestin的表达。结果成年SD大鼠室管膜下区存在大量CD133、Nestin阳性细胞,其主要分布于侧脑室外侧壁,尤其以上外侧壁为甚。侧脑室内侧壁CD133阳性区域厚度为(15.22±1.12)μm,外侧壁厚度为(45.02±1.31)μm,最厚处以侧脑室上外侧壁为甚,为(88.33±5.09)μm。其中侧脑室内侧壁Nestin阳性区域厚度为(17.4±1.31)μm,外侧壁厚度为(48.10±1.37)μm,外侧壁厚度为(101.76±3.75)μm。经统计学分析,室管膜下区各部位CD133阳性区域厚度值显著小于Nestin阳性细胞区域。结论成年SD大鼠室管膜下区存在CD133、Nestin表达阳性的神经干细胞,CD133、Nestin在室管膜下区分布不均,主要聚集于侧脑室外侧壁,尤其上外侧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川芎嗪(ligustrazin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侧脑室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川芎嗪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5-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增殖细胞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rdU阳性细胞并对SVZ区BrdU阳性细胞计数.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的表达,并测定吸光度值.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SVZ有少量BrdU阳性细胞,川芎嗪治疗组、对照组SVZ区BrdU阳性细胞再灌注后1 d开始出现,逐渐增加,7 d达到峰值,持续至14 d,在21 d时下降.川芎嗪治疗1 d和3 d组BrdU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在缺血对侧SVZ也有细胞增殖,川芎嗪治疗组、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的变化与缺血侧相似.川芎嗪治疗1 d,3 d组nNOS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治疗7 d组与3 d组相比nNOS表达量增加,但与缺血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川芎嗪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VZ区的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nNOS的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脑室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分化的时程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
分为3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切开头皮和颅骨开窗,实验组采用Feeney氏法造成颅脑损伤(TBI)。选用Nestin与
BrdU两种细胞标志物及神经元特异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对3
组脑组织标本分别行双标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BI 后SVZ 内源性NSCs 的增殖、分化变化。结果TBI 后,伤侧
SVZNestin/NSE 、Nestin/GFAP、BrdU/NSE、BrdU/GFAP标记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伤后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峰值,第14天
恢复正常,实验组4个时间点间及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应时间点间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其中以Nestin/GFAP标记的增殖分
裂阳性细胞升高最显著。结论TBI后,动员了伤侧SVZ中的NSCs,诱导该区内源性NSCs的增殖分化,提示SVZ是NSCs增殖
分化的重要的生发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3.
LIU Hui-hu XIANG Yun YAN Tie-bin TAN Zhi-mei LI Sheng-huo HE Xiao-kuo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3,126(12):2361-2367
Background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 is known to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in rats with ischemia and to up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growth factors which support brain neurog...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早期电针治疗对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脑血肿的影响.方法 从60只Wistar大鼠中随机选择10只作为假手术对照组,其余50只用于大鼠ICH模型的复制,然后根据模型成功的评判标准随机选取模型复制成功大鼠30只,再分为模型组、非经非穴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0只.电针组选取“人中”、“(风)府”,非经非穴组选取大鼠臀部非经非穴点.电针每次20min,每隔24h1次,连续3d.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均不予电针.结果 模型组、非经非穴组、电针组大鼠均可见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及血肿;镜下观察可见模型组、非经非穴组、电针组大鼠大脑注射区域均可见组织内有不同程度的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神经细胞肿胀、细胞核碎裂溶解或消失、组织内可见红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等;与非经非穴组、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血肿直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早期介入,可减小脑血肿的直径,能有效控制ICH后脑血肿的发生、发展,对保护脑组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元凋亡与caspase-3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鼠实验性脑出血模型中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的规律以及与caspase 3表达的关系 ,观察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 ,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区制备脑出血模型 ,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和zVADfmk干预组 ,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 ,连续切片作TUNEL染色和caspase 3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脑出血后 6h血肿内部及周边组织出现TUNEL阳性细胞 ,72h达高峰 ,2周时仍有少量表达 ;caspase 3在脑出血后 6h表达明显增高 ,2 4h达到高峰 ,各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脑出血后的TUNEL阳性细胞与caspase 3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 .6 0 7,P <0 .0 5 ) ,且caspase 3的高峰时间早于凋亡的发生。经caspase 3抑制剂干预 ,血肿周围组织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凋亡机制参与了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过程 ,而caspase 3的激活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阻断caspase的激活可以减少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托吡酯对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脑出血组(n=20)和脑出血治疗组(n=20),采用Fredrik等建立的自体股动脉取血并向大鼠尾壳核注射方法复制脑出血模型。各组按术后6 h、24 h、48 h、72 h及5 d分为五个亚组,经尾壳壳行冠状切片,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SOD含量,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脑出血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MDA均低于脑出血组(P〈0.05);SOD均高于脑出血组(P〈0.05)。结论托吡酯能降低血肿周围组织MDA含量,上调SOD表达,对脑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脑出血后MMP-9的表达与脑含水量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ICH)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和脑含水量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未抗凝新鲜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湿重-干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的变化.结果:MMP-9在ICH后6 h开始表达,24~48h最明显(P<0.01),6 d仍有较低水平表达.脑组织含水量ICH后6 h开始增加,24~72 h达高峰(P<0.01),6 d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MMP-9可能参与急性期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成年小鼠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培养与鉴定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系统的成年小鼠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体系.方法 用无血清方法分离培养成年小鼠脑室下区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用克隆培养、BrdU整合的方法检验培养细胞的干细胞特性;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Brdu、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和SOX2,分化的细胞标记物Tuj1、GFAP、NG2.用Western boltting和RT-PCR方法进一步检测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和SOX2的表达.结果 从成年小鼠脑室下区分离培养出具有自我更新、增殖的神经球,构成神经球的细胞nestin和SOX2呈阳性,它们分化后产生Tujl阳性的神经元、GFAP阳性的星型胶质细胞、NG2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结论 建立了简单、稳定的培养成年小鼠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