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晨菁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2):37-37
目的分析缩宫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对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5月我院经阴道分娩产妇50例,剖宫产产妇50例进行研究,随机抽签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25例阴道分娩产妇和剖宫产产妇,分别给予缩宫素治疗和缩宫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治疗。结果联合组术后2 h、12 h、24 h出血量,均少于单一组产妇(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治疗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突出,能有效增强产妇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2.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剖宫产率有上升趋势,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备受产科医师重视.我院近2年对有刮宫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术中、术后使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产后出血发生率居高不下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子宫收缩乏力是造成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应用快速、安全、有效的子宫收缩剂仍是产科医生处理宫缩乏力的根本手段。目前临床应用的宫缩剂包括垂体后叶素类、前列腺素类和生物碱类,其中缩宫素最为常用,缩宫素虽起效快,但半衰期短、有受体饱和现象、对子宫下段平滑肌作用弱。而源于"经产良药"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as Houtt)的现代化纯中药制剂益母草注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足月双胎妊娠妇女剖宫产术后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且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检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734例足月双胎妊娠产妇的身高、体重、年龄等一般资料以及与产后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基于其产后24h出血量,将出血量≥1000mL的产妇作为产后出血组(n=83),将出血量<1000mL的产妇作为对照组(n=651)。通过卡方检验,t检验分析足月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再将统计资料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中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3%。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胚胎移植(IVF-ET)术后、妊娠期中度贫血、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及胎盘因素(胎盘粘连、植入)为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其分别作为协变量X1、X2、X3、X4,得出预测模型表达式:Logit(P)=-0.866+0.815X1+0.848X2+1.518X3+1.181X4。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06(0.645~0.768),内部验证AUC为0.7... 相似文献
5.
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绍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8):490-491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 1995年 1月至 2 0 0 3年 5月 98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 (P <0 0 1) ,两组第 1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第 2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 <0 0 5 )。结论 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 ,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6.
张杉杉张志涛庄艳艳刘思诗刘彩霞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11):1034-1037
目的探讨已知绒毛膜性与未知绒毛膜性、单绒毛膜性与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孕产妇和围产儿临床结局。方法收集2013年辽宁省五家医院终止妊娠的双胎孕产妇资料,分别比较已知绒毛膜性组与未知绒毛膜性组、单绒毛膜性组与双绒毛膜性组孕产妇及围产儿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未知绒毛膜性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围产儿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已知绒毛膜性组(P<0.05),单绒毛膜性组低出生体重儿、围产儿死亡、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双绒毛膜性组(P<0.05),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等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孕产妇并发症间无明显差异,未知绒毛膜性组、单绒毛膜性组围产儿不良预后明显增多。双胎妊娠应在孕早期行绒毛膜性判定,加强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的孕期及围产期管理,对改善围产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阴道分娩中益母草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促进子宫收缩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在阴道分娩中预防产后出血和促进子宫复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进行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研究.2007年4~8月,全国15家三级医院联合进行448例病例研究,其中益母草组(A组)150例;益母草联合缩宫素组(B组)149例;缩宫素组(C组)149例.观察产后各时段子宫复旧情况、产时和产后阴道流血情况、产前产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的差值及药物副反应.结果:①产时和产后6小时时段A组缩宫效果不如B、C组,以后各时段比较无差异.②产后各时段比较,产后12小时时段A组阴道流血量较B、C组少(P0.05),其余时段阴道流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3组产后24小时总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各组产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值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产前、产后的差值比较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500ml的患者中A组产前、产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差值显著低于B、C组(P0.05).⑤本研究中各组均未发生副反应.结论:益母草有缓慢但持续的缩宫效果,和缩宫素联合应用效果更好,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莫秀英 《中外妇儿身心保健》2011,(8X):289-290
目的:观察并探讨肛塞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产妇于胎儿娩出时宫颈肌注缩宫素,B组产妇肛塞米索前列醇片,C组产妇同时宫颈肌注缩宫素与肛塞米索前列醇片,对比三组产后2小时内的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产后2小时出血量A组>B组>C组(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A组>B组>C组;三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肛塞米索前列醇片较缩宫素具有更好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益母草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于2007年4至8月,选择全国15所三级医院440例因产科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益母草组147例,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益母草注射液40 mg,术后2 h开始,益母草注射液臀部肌内注射,20 mg/12 h,共3次;益母草+缩官素组144例,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益母草注射液40 mg及缩宫素10 U,术后2 h开始,益母草注射液臀部肌内注射,20 mg/12 h,共3次;缩宫素组149例,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10 U,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中),术后2 h开始,缩宫素臀部肌内注射,10 U/12 h,共3次.观察:(1)产时出血量、产后2、6、12、24、48 h的阴道出血量;(2)产后24 h总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3)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的差值;(4)不良反应.结果(1)出血量:平均产时出血量益母草组为(368±258)ml,缩宫素组为(269±14t)ml,益母草+缩宫素组为(255±114)ml,3组的产时出血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2、6、12、24、48 h各组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后24 h总出血量:产后24 h总出血量益母草组平均为(480±276)ml、益母草+缩宫素组为(361±179)ml、缩宫素组为(381±179)ml,3组术后24 h总出血量分别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3)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益母草组为32.0%(47/147)、益母草+缩宫素组为11.1%(16/144)、缩宫素组为18.8%(28/149),益母草+缩宫素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最低,而益母草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最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各组产后与产前比较,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益母草组红细胞计数差值为(0.3±0.5)×1012/L,血红蛋白差值为(9±13)g/L;益母草+缩宫素组红细胞计数差值为(0.2±0.4)×1012/L,血红蛋白差值为(6±10)g/L;缩宫素组红细胞计数差值为(0.2±0.4)×10124/L,血红蛋白差值为(7±30)g/L,缩宫素组、益母草+缩宫素组分别与益母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母草+缩宫素组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最低.(5)不良反应:3组中共有2例发生轻度过敏反应.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可明显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且药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双胎妊娠孕妇产后出血的预测评分模型,分析此评分系统的产前预测作用,以指导临床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双胎产后出血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产妇763例,回顾性分析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对筛选出的高危因素影响权重量化评分,赋值后建立基于高危因素的双胎妊娠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系统,并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此评分系统的灵敏度及准确度,并确定界值。结果:(1)产前因素分析显示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加、B超估重(双胎儿体质量和)、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共6个产前变量对双胎妊娠产后出血具有明显影响。(2)对这些产前高危因素影响权重进行量化,构造出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系统,根据评分值分为0~14分组、15~25分组、26~60分组3组。0~14分组产后出血率低(0),26~60分组产后出血率较高(35.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绘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根据约登指数确定对应界值为25分,在此临界值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3和0.813。结论:孕妇年龄、孕期体质量增加、产前BMI、双胎儿体质量和、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影响双胎妊娠孕妇产后出血的产前因素,对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权重进行赋值后,总分达25分产后出血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合并完全性前置胎盘(complete placenta previa,CPP)的临床特征以及围产结局。方法: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的双胎妊娠2 937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CPP的孕妇62例(双胎组)与同期分娩的单胎妊娠合并CPP的孕妇204例(单胎组)的临床资料。采用... 相似文献
12.
邱元华 《中外妇儿身心保健》2011,(8X):294-294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应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寻求更为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0月行剖宫产术患者505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胎儿娩出后,立即给米索前列醇400ug口服,缩宫素20U宫体注射为用药组310例,在胎儿娩出后单独宫体注射缩宫素20U为对照组295例,术后两组均常规予缩宫素20U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堆持,若输液结束,宫缩欠佳则予同样剂量缩宫素继续维持,并配合按摩子宫等措施直至宫缩好转。结果:两组产后出血率分别为2.3%(7/310)、15.9%(47/295),出血量平均分别为292.68ml、410.35ml。二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出血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应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法方便、安全、价廉,宜于临床推广,尤其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随着各种促排卵药和辅助性生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双胎妊娠的发生率已有了明显的增加 ,据Martin等统计 ,1980~ 1997年间 ,美国双胎妊娠的发生率增长了5 2 % [1 ] ,且因双胎妊娠时其流产、早产及围产儿病死率亦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 ,故对双胎妊娠的监护与保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B型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其操作简便、无创伤、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在双胎妊娠的孕期诊断及孕中晚期与分娩期监护等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现就其在双胎妊娠中的应用综述如下。一、双胎妊娠的特殊生理与病理双胎妊娠中 ,单绒毛膜双胎的胎盘间往往… 相似文献
14.
谢映红 《中外妇儿身心保健》2014,(2X):84-84,80
目的:研究垂体后叶素配伍缩宫素在预防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58例,将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进行预防治疗,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进行预防治疗。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状况。结果:比较两组产妇的出血状况,其中观察组79例,4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出血率为5.06%,对照组79例,10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出血率为12.6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和第三产程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配伍缩宫素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妇的产后出血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卫生部试行的临床路径管理在我院计划性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5例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计划性剖宫产孕妇(路径组)和96例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计划性剖宫产孕妇(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住院天数、各种住院费用、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和构成比,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路径组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但住院总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对于住院总费用的构成变化,路径组药费下降,但治疗费增加,两组间的药费和治疗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变异系数波动总体较对照组小,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但术后并发症率无明显改变。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我院计划性剖宫产起到了规范医疗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正平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9,8(1):14-17
近年来,双胎妊娠发生率急剧上升,双胎分娩的处理是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双胎妊娠分娩方式与分娩时机应结合母胎情况、当地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和医疗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无并发症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diamniotic,MCDA)双胎分娩不超过37周为宜,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ichorionic-diamniotic,DCDA)双胎可妊娠至38周,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monoamniotic,MCMA)双胎为32~33周分娩。对于无并发症MCDA双胎与DCDA双胎可考虑阴道试产,MCMA双胎则建议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7.
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后出血的处理包括药物、手术和介入等方法,近年来药物治疗产后出血有了很大进展.缩宫素和麦角新碱仍然是一线治疗药物,而许多新的药物和制剂(如长效缩宫素、欣母沛、血管加压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a等)已在临床应用,文章就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复杂性双胎妊娠发生一胎胎死宫内时,由于胎儿间存在大量的交通血管,可能导致另一胎儿的急性失血、低血压休克和死亡,故部分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并发症患者需行选择性减胎术,以降低存活胎儿的脑损伤风险。目前射频消融是应用较多的一种技术,本文介绍了射频消融减胎术的原理、手术过程及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并发症,并与其他常见减胎手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地诺前列酮与缩宫素在足月妊娠引产中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足月妊娠引产是指用药物或非药物手段促使分娩发动,以争取阴道分娩,减少剖宫产等手术助产的发生。非药物手段危险性大,临床应用受限,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药物包括缩宫素、前列腺素制剂、硫酸脱氢表 相似文献
20.
谷文萍 《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6,3(12):1131-1132
目的 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560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硬膜外穿刺和腰穿均成功者548例,12例因腰穿未见脑脊液回流而在硬膜外穿刺下完成,成功率100%。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既能兼顾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的优点,又能避免它们的缺点。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是剖宫产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