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输卵管妊娠是一种威胁女性生命的疾病,性激素及其受体(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受体)对输卵管生理和病理有重要的调节作用,3类受体都在输卵管上表达,并表现出时间和区域特异性.其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可能通过影响纤毛活性和平滑肌收缩参与输卵管妊娠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雌、孕激素受体分布变化对分娩发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孕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特定的生物学效应在分娩发动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它们有可能是参与分娩发动起始环节的一部分.目前研究已经证实,孕激素能够抑制雌激素的作用,通过维持子宫的静息状态来维持妊娠.正常足月妊娠末至分娩发动前,孕激素的表达水平并未显著降低;而孕激素受体亚型A/B的比值增加,抑制了活性型孕激素受体亚型B的转录活性,同时也诱导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增加.从而介导功能性孕激素撤退和雌激素功能的激活,子宫的静息状态被打破,开始协调收缩,分娩发动.因此,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变化在分娩发动的环节中可能比雌、孕激素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孕激素撤退与分娩发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分娩发动机制尚不清楚,因对分娩机制缺乏了解而无法主动选择合适时机计划分娩以降低母儿死亡率.目前,关于分娩发动机制有几种假说,其中功能性孕激素撤退学说因孕激素在妊娠中的重要作用而倍受关注,即人类分娩发动时局部组织孕激素的功能下调,而不是孕激素水平下降.孕激素受体-A/孕激素受体-B值升高是功能性孕激素撤退的基础,孕激素受体-B可上调孕激素激活基因的表达,而孕激素受体-A则下调孕激素的反应活性,即孕激素受体-A/孕激素受体-B值升高削弱孕激素对雌激素的调节性抑制作用,使得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增加,进而上调雌激素的功能及促收缩基因的表达,从而使子宫失去静止状态而诱发分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雌、孕激素受体在自然临产经阴道分娩以及选择性剖宫产产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对分娩发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自然临产经阴道分娩产妇(实验组)胎盘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以18例选择性剖宫产为对照组,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胎盘组织中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分别为(73.79±13.09)%和(74.02±14.40)%,两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4,P>0.05):②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胎盘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11±14.90)%和(82.65±14.30)%,两组经比较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4,P>0.05).结论 人类妊娠末期至分娩发动前,雌、孕激素受体在产妇妊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下降.功能性孕激素撤退可能就是分娩发动的启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是一种合成的孕激素受体(PR)拮抗剂,并具有抗糖皮质醇、抑制雌激素依赖性组织增生和抗氧化作用。米非司酮强有力的抗孕激素作用,被临床上广泛用于终止妊娠和紧急避孕,同时在黄体期避孕、常规避孕和催经止孕上也具有一定潜力。对其在终止妊娠和避孕方面的临床应用和进展情况作综述。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是一种合成的孕激素受体(PR)拮抗剂,并具有抗糖皮质醇、抑制雌激素依赖性组织增生和抗氧化作用.米非司酮强有力的抗孕激素作用,被临床上广泛用于终止妊娠和紧急避孕,同时在黄体期避孕、常规避孕和催经止孕上也具有一定潜力.对其在终止妊娠和避孕方面的临床应用和进展情况作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中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的改变,探讨子宫肌瘤的生长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为临床上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组织和正常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通过积分的方式计算两者比值。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肌组织,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肌瘤组PR/ER在子宫内膜增殖期与分泌期均低于肌组织,分泌期肌瘤组与正常组PR/ER分别高于增殖期(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生长,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孕激素及孕激素受体同样起着一定的作用,且以月经后半期为主。  相似文献   

8.
子宫肌瘤中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中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的改变,探讨子宫肌瘤的生长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为临床上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组织和正常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通过积分的方式计算两者比值.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肌组织,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肌瘤组PR/ER在子宫内膜增殖期与分泌期均低于肌组织,分泌期肌瘤组与正常组PR/ER分别高于增殖期(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生长,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孕激素及孕激素受体同样起着一定的作用,且以月经后半期为主.  相似文献   

9.
抗孕激素药mifepristone(RU 486)在受体水平能与孕激素竞争。当与前列腺素结合应用时,可高效地终止早期妊娠。因为孕激素不仅对于维持妊娠而且对于形成分泌期子宫内膜是必须的,故理论上讲,抗孕激素药可用于避孕。 RU486对月经周期的作用主要依赖于给药时间。若在排卵后,即在黄体生成素(LH)释放后2天,立即给与本品100mg,LH峰以及雌激素、孕激素和卵泡刺激素(FSH)的血浆浓度将基本保持不变。通常不会诱发流血且月经周期的时间也不  相似文献   

10.
激素控制了生殖的全过程,输卵管是生殖器官之一,也受激素的影响。有关输卵管中的激素报道较多,其中与输卵管功能相关的,主要有雌激素、孕酮、前列腺素及垂体后叶催产素。输卵管中的雌激素与孕酮的水平随血中浓度及月经周期而波动,有黄体一侧输卵管的孕酮水平比对侧高。输卵管雌激素及孕酮的受体与子宫内膜受体相同,而且均以粘膜为多。输卵管前列腺索的受体在排卵后增加、黄体期达高峰、在各个时期峡部含量均高。垂体后叶催产素受体的分布及波动与前列腺素相同。输卵管的拾卵作用与卵泡液中的前列腺素有关,输卵管液向子宫侧流动受雌激素与前列腺素的影响。在输卵管雌激素的作用下,输卵管液发生与宫颈粘液类似的变化,使精子易于游动,运动更加  相似文献   

11.
戚桂杰  沈浣  鹿群  蔡晓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517-15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手术方式及输卵管周围粘连等因素对术后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妊娠10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输卵管切开组和切除组,随访48个月,观察术式对术后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根据前次手术中输卵管粘连情况进行评分,评估输卵管粘连对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组再次妊娠54例(76.1%),其中宫内妊娠28例(39.4%),重复性异位妊娠26例(36.6%),继发不孕17例(23.9%)。输卵管切除术组术后再次妊娠23例(74.2%),其中宫内妊娠13例(41.9%),重复异位妊娠10例(32.3%),继发不孕8例(25.8%)。输卵管切开组与切除术组再次妊娠率,宫内妊娠率,重复异位妊娠率和继发不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复异位妊娠组前次腹腔镜术中输卵管粘连评分明显高于宫内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方式对再次妊娠的结局没有影响。前次异位妊娠手术中输卵管粘连评分可以作为预测术后重复异位妊娠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挤压取胚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钦州市妇幼保健院确诊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除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外)、有生育要求、具备保留输卵管条件的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2。观察组(50例)先行输卵管挤压妊娠物清除术,再将垂体后叶素6 U注射于妊娠部位输卵管浆肌层;对照组1(50例)只行输卵管挤压妊娠物清除术;对照组2(50例)在输卵管妊娠部位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再行切开取胚术。比较3组输卵管保留成功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最高体温、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P<0.01),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输卵管保留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P<0.01),患侧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2(P<0.01);3组术后最高体温及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挤压妊娠物清除术后再将垂体后叶素6 U注射于妊娠部位输卵管浆肌层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输卵管保留成功率及术后输卵管通畅率,手术安全、可靠,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盆腔输卵管不同病变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1032例行IVF-ET患者分为盆腔输卵管病变组(605例)和非盆腔输卵管病变组(427例).盆腔输卵管病变组患者再根据输卵管病变部位不同分为输卵管阻塞组(243例)、输卵管切除组(104例)、输卵管造口组(149例)、输卵管积水组(109例);再根据是否合并盆腔病变分为合并盆腔病变组(194例)、非合并盆腔病变组(411例).对各组患者的临床妊娠、异位妊娠、自然流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盆腔输卵管病变组异位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10.63%(27/254)和9.06%(23/254)]高于非盆腔输卵管病变组[3.27%(5/153)和4.58%(7,153)](P<0.01或<0.05).输卵管切除组异位妊娠率最低[2.17%(1/46)],输卵管造口组最高[22.41%(13/58)],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卵管造口组和输卵管积水组自然流产率[10.34%(6/58)和15.00%(6/40)]明显高于输卵管阻塞组和输卵管切除组[7.27%(8/110)和6.52%(3/46)](P<0.05).合并盆腔病变组自然流产率[11.54%(9/78)]高于非合并盆腔病变组[7.95%(14/176)](P<0.05).结论 盆腔输卵管病变是发生异位妊娠及自然流产的高危因素,应加强IVF-ET术前对盆腔输卵管情况的评估与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pelvic cavity and fallopian tube on the outcom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Method One thousand and thirty-two patients who underwent IVF-ET were divided into tubal and pelvic infertile group(605 cases)and non-tubal and pelvic infertile group(427 cases).The tubal and pelvic infertile group was also divided into salpingemphraxis group(243 cases),tubal resection group(104 cases),fallostomy group(149 cases),tubal dropsy group(109 cages)according to the tubal lesion regions,and combined with pelvic group(194 cases),combined without pelvic group(411 cases).The data of clinical pregnancy,ectopic pregnancy,and abortion was analyzed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ectopic pregnancy and abortion rates in tubal and pelvic infertile group[10.63%(27/254)and 9.06%(23/254)]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tubal and pelvic infertile group [3.27%(5/153)and 4.58%(7/153)](P<0.01 or<0.05).The ectopic pregnancy rate was the lowest in tubal resection group[2.17%(1/46)],the highest in fallostomy group[22.41%(13/58)],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groups(P<0.01).The abortion rate in fallostomy group and tubal dropsy group[10.34%(6/58)and 15.00%(6/40)]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alpingemphraxis group and tubal resection group [7.27%(8/110)and 6.52%(3/46)],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groups(P<0.05).The abortion rate in combined with pelvic group[11.54%(9/78)]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mbined without pelvic group[7.95%(14/176)](P<0.05).Conclusions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pelvic cavity and fallopian tube are higher risk factors of ectopic pregnancy and abortion occurrence.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pelvic cavity and fallopian tube before assisted reproductive treatment cycles should be enhanc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育龄妇女但已经实施输卵管结扎的患者采用复通术恢复正常妊娠状态,观察患者子宫妊娠能力以及复通效果,旨在了解手术影响因素,提升手术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在输卵管结扎后实施复通术的患者4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输卵管炎症情况和输卵管长度对复通率、宫内妊娠率以及宫外妊娠率的影响。结果①患者炎症部位以及程度对于复通成功率而言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妊娠成功率与炎症状况呈相关性,双侧炎症的患者与没有炎症的患者两者间宫内妊娠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炎症程度越严重,有效妊娠率就越低。②患者两侧输卵管长度对于复通成功率没有明显影响(P>0.05),但在妊娠方面影响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患者炎症情况以及输卵管剩余程度均会对妊娠成功几率造成影响,炎症越严重、输卵管剩余长度越短,成功妊娠几率就越小。因此提升妊娠率的关键在于调节输卵管状态,医师应注意术中对输卵管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腹直视下行输卵管结扎术后输卵管吻合术的效果。方法选择38例输卵管结扎术后,夫妇身体健康,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行开腹直视下输卵管吻合术。结果随访38例,复通36例,复通率97.4%,复孕率89.5%,其中宫内妊娠31例(81.6%),宫外孕3例(7.9%)。结论开腹直视下行结扎术后输卵管吻合术具有手术成本低、成功率高的优点,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早期通液治疗对患侧输卵管的通畅率、术后宫内妊娠率、重复性异位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110例有生育要求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68例)术后首次月经干净即行输卵管通液治疗。B组(n=42例)术后首次月经后未行通液治疗。所有病例均于术后3~4个月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HSG),并随访术后1~2年的再次妊娠情况。结果:患侧输卵管通畅率A组85.29%,B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妊娠率A组86.76%,B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患侧输卵管通畅者宫内妊娠率A组83.82%,B组5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性异位妊娠率A组1.47%,B组2.38%。结论:术后早期的输卵管通液治疗有助于提高患侧输卵管的通畅率及术后的宫内妊娠率,降低重复性异位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方式与预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妊娠率的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123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行保守性手术,观察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结果123例术后输卵管通畅107例(86.99%),通而不畅13例(10.57%),不通3例(2.4%)。宫内妊娠111例(90.24%),足月分娩109例(88.61%),再次异位妊娠4例(0.32%)。总妊娠率为93.50%(115/123)。结论根据输卵管妊娠的不同部位选择适当的保守性手术方法及术后早期通液可提高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董毅  黄子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403-1404
目的:观察比较急诊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在行急诊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各7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急诊腹腔镜组手术时间(40.43±2.45)min与传统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40.52±2.78)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诊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6.23±2.27)ml与传统开腹手术组术中出血量(48.65±12.2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诊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23±0.6)天与传统开腹手术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35±0.8)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诊腹腔镜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率(83.5±2.3)%与传统开腹手术组(52.7±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输卵管通畅率高,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对60例输卵管结扎术后近段闭塞(间质部及峡部)妇女采用改良输卵管子宫角植入术,并对部分病例切除的近段输卵管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病理检查发现:①输卵管慢性炎症;②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③管腔内增生的纤维组织填塞。术后随访50例(83.33%),输卵管通畅46例(92%),宫内妊娠29例(58%),校正妊娠率为63.04%,宫外孕1例,表明宫角植入术用于此类结扎术后输卵管近段闭塞病例的复通有较好疗效。对此术式的关键点及术后宫内妊娠率与绝育年限、年龄、术后输卵管长度的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异位妊娠也称宫外孕,发病率约2%,是孕产妇死亡原因之一。其中95%为输卵管妊娠,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停经后腹痛伴阴道出血。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异位妊娠无明显差异,但症状出现时间较晚,所以易被忽视,发现后往往孕周偏大,一旦破裂容易出现致命性大出血,后果非常凶险,所以早期诊断及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对孕产妇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