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MRI图像融合对前列腺癌调强放疗靶区及正常组织剂量影响.方法 对10例经病理证实的中高危局限期前列腺癌患者行CT模拟定位和MRI图像采集.用CT-MRI图像融合软件确定同层面CT和MRI图像,分别在其上勾画前列腺和精囊腺靶区、直肠、膀胱等并对靶区进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比较它们在直肠和膀胱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间差异.结果 CT、MRI图像上勾画的前列腺+精囊腺平均体积分别为84.03、53.53 cm3(t=2.47,P=0.024),基于CT和MRI图像进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后直肠V50、V60、V70分别为37.03%和30.28%(t=2.71,P=0.014)、24.99%和19.13%(t=2.83,P=0.011)、14.55%和9.53%(t=3.19,P=0.005);膀胱最大剂量分别为82.45 Gy和81.10 Gy(t=2.41,P=0.027).结论 MRI图像上勾画的前列腺+精囊腺体积比CT图像上勾画的小,基于MRI图像勾画靶区制定调强放疗计划比基于CT图像的可明显减少受较高剂量照射的直肠体积.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IMRT中膀胱充盈状态对靶区及OAR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IMRT中膀胱不同充盈状态对靶区及OAR的影响。方法 选取10例无严重合并症的局限期前列腺癌患者,CT定位时分别在膀胱不同充盈状态(排空、注入生理盐水150 ml及300 ml)进行3次全盆腔CT扫描,将获得的CT图像分别传输至TPS。由同一医生勾画靶区及直肠、膀胱、股骨头后,在同一处方条件下由物理师进行治疗计划设计。将3种膀胱不同充盈状态下获得的靶区及OAR剂量学参数进行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在定位和实际照射时膀胱充盈状态一致情况下,膀胱不同充盈状态对靶区及股骨头剂量学参数无影响(P=0.077~0.998,0.219~0.969),对膀胱剂量学参数影响很大(P=0.000~0.562),对直肠部分剂量学参数会产生影响(P=0.000~0.645),而且膀胱充盈对保护膀胱和直肠有利。如果定位和实际治疗时膀胱充盈状态不一致,则会造成理论计算获得的PTV、膀胱及部分直肠剂量学参数与实际治疗结果存在差异(P=0.000~0.913)。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IMRT时建议采用膀胱充盈状态较好且要注意疗程中充盈程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IMRT中气腔效应对鼻咽癌患者原发肿瘤及OAR受照射剂量影响。 方法 选择鼻咽癌患者9例,放疗前及放疗第25次分别接受CT定位扫描。在放疗前CT图像上勾画靶区及OAR,制定计划plan1。复制plan1,将此放疗前CT图像与放疗第25次CT图像融合。在放疗前CT图像上勾画靶区退缩后形成的空腔并将空腔的密度强制设为0,并将放疗前勾画的靶区减去空腔体积形成新靶区,此CT图像命名为CTAir。使用plan1计划的设野及计划参数,在CTAir上计算剂量分布,形成放疗计划plan2。假设plan1和plan2分别被全程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有气腔和无气腔情况下原发肿瘤及OAR受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局部晚期鼻咽癌保护海马的IMRT计划对靶区及OAR剂量的影响。方法 对2015年间的1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做回顾性剂量分析研究。MONACO5.10TPS设计常规VMAT、保护海马VMAT和9个野IMRT计划。评价PTV及PTVnx的D98%、D50%、D2%、Dmean、CI、HI值及海马和OAR剂量。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LSD法或配对t检验。结果 常规VMAT、保护海马VMAT、9个野IMRT计划PTVnx的D2%分别为7542、7 513、7462 cGy (P=0.016);PTV的D98%分别为5837、5812、5914 cGy (P=0.029),D2%分别为7399、7380、7333 cGy (P=0.047),HI分别为0.239、0.241、0.220(P=0.016);脑干V10分别为97.2%、88.1%、90.3%(P=0.001),V20分别为74.2%、62.3%、67.1%(P=0.032),V30分别为50.9%、35.8%、45.5%(P=0.020),V40分别为24.4%、14.75424%、23.3%(P=0.018);海马Dmean分别为1518、899、896 cGy (P=0.000),D40%分别为1379、642、639 cGy (P=0.000),V10分别为54.1%、25.1%、3.8%(P=0.000),V20分别为26.2%、12.6%、12.0%(P=0.001)。结论 保护海马的VMAT和9个固定野IMRT比常规VMAT可降低海马剂量,并不影响靶区及OAR剂量分布。保护海马的VMAT计划可同时降低脑干剂量,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调强放疗时直肠内气囊的应用对危及器官剂量学影响 方法 10 例 前列腺癌患者分别在放置与不放置直肠内气囊时进行模拟CT扫描,在获得的20套定位CT图像上分别定义靶区和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双侧股骨头),制定7个野调强计划,处方剂量95%计划靶体积78 Gy分39次。分别采集放置与不放置直肠内气囊时危及器官的V1~V70(间隔10 Gy)和V75并行配对t检验。结果 放置直肠内气囊的直肠V10~V60低于不放置的,分别为75.5%∶82.2%、52.6%∶ 62.8%、35.3%∶ 43.9%、26.1%∶ 31.4%、19.6%∶24.0%、14.2%∶ 17.1%(χ2=9.46, P<0.01);但V70、V75相似,分别为8.7%∶9.9%、5.6%∶ 6.2%(χ2=1.82,P>0.05)。放置直肠内气囊后对膀胱和双侧股骨头的剂量分布无明显影响。 结论 前列腺癌调强放疗时应用直肠内气囊可明显降低直肠接受中低剂量照射的体积,从而可能降低前列腺癌调强放疗时直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获取分次间宫颈癌调强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对靶区累积剂量偏差的变化。方法:对48例宫颈癌调强患者,全程696次CBCT获取摆位误差。将误差值输入治疗计划系统中,由摆位误差剂量叠加得到累积摆位误差剂量,通过偏差公式与标准计划剂量计算偏差百分比。结果:摆位误差造成等中心距离偏移0.58(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肠癌IMRT中仰卧位和俯卧位对靶区剂量覆盖的影响,为直肠癌IMRT体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4例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直肠癌患者,仰卧位和俯卧位各12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第1—4周)各扫描一组定位CT,分别定义为Plan、1W、2W、3W、4W。基于不同CT影像图像分别勾画OAR。PlanCT与第1—4周CT分别进行图像融合,将PlanCT的CTV和PTV分别拷贝至第1—4周CT上,将基于PlanCT的治疗计划分别拷贝至第1—4周CT,评估靶区处方剂量覆盖率并计算靶区剂量覆盖不合格率,同时在医科达MOSAIQ网络中读取每例患者每次治疗时加速器治疗床位置数据并计算床位总体偏差值。成对t检验比较2组数据差异,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俯卧位患者的CTV、PTV靶区剂量覆盖不合格率高于仰卧位(19%:0%,70%:54%),总体偏差值与靶区剂量覆盖率存在显著相关性(r=-0.683,P=0.000)。俯卧位患者的总体偏差值为(1.23±0.76) cm明显大于仰卧位患者的(0.28±0.18) cm (P=0.001),其中y、z轴向偏差最为明显(P=0.003、0.003)。俯卧位患者小肠V5、V10明显小于仰卧位患者(P=0.003、0.004),其慢性不良反应也明显较少(P=0.041)。结论 直肠癌IMRT患者选择仰卧位能保持较好的靶区剂量覆盖率,而俯卧位因使用腹板装置会导致体位重复性变差,进而影响靶区剂量覆盖。尽管俯卧位联合腹板可以减少小肠耐受剂量,但应采取有效的保证患者体位重复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变形融合与配准技术观察和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过程中患者体形和几何结构改变及对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实际接受IMRT的鼻咽癌患者10例,利用疗程中重复CT图像,根据初始计划轮廓和变形融合配准软件自动勾画疗程中鼻咽和转移淋巴结大体肿瘤体积(GTVnx、GTVnd)、临床靶体积和危及器官(OAR).分别计算和评估GTVnx、GTVnd 、 OAR体积改变和变化规律,以及剂量参数相对原计划的改变.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4、6周时GTVnx体积分别缩小6.44%、10.23%、9.72%(F=1.34,P=0.278),GTVnd的分别缩小16.59%、30.98%、35.13%(F=9.22,P=0.000),CTV1的分别缩小0.73%、1.86%、1.41%(F=0.33,P=0.722),CTV2的分别缩小-1.78%、-6.47%、-9.34%(F=16.89,P=0.000),左腮腺的分别缩小13.96%、32.97%、37.77%(F=17.17,P=0.000),右腮腺的分别缩小13.56%、29.57%、35.63%(F=13.49,P=0.000).与计划的分次剂量相比,治疗2、4、6周时GTVnx平均剂量变化率分别为-0.39%、0.08%、0.32%(F=0.15,P=0.860),GTVnd的分别为0.53%、1.19%、0.69%(F=0.81,P=0.455),脊髓的分别为1.95%、2.70%、3.78%(F=0.61,P=0.552),脑干的分别为0.32%、0.81%、0.62%(F=0.03,P=0.975),左腮腺的分别为4.50%、4.66%、7.20%(F=0.33,P=0.725),右腮腺的分别为2.20%、7.17%、7.12%(F=1.24,P=0.306).结论 鼻咽癌IMRT时GTVnd、CTV2和左右腮腺体积随治疗时间增加明显退缩,而GTV、CTV、脊髓、脑干、腮腺分次剂量随治疗时间增加变化不大,但最终还须加大样本量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鼻咽癌IMRT中OAR实际受量估算值与计划剂量的差异。方法 选取13例拟接受IMRT鼻咽癌患者,在放疗第10、20、30次时重新CT扫描,并勾画脑干、脊髓、左右腮腺和颌下腺,观察其体积在放疗中的变化。将放疗前治疗计划复制到每个新的CT图像上,计算整个放疗中估算增加的剂量(实际受量估算值减去物理计划剂量)。结果 放疗第10、20、30次时左、右腮腺及颌下腺体积在放疗过程呈进行性下降(P值均为0.000)。与计划剂量相比,整个放疗过程脑干、脊髓的Dmax分别平均增加3.76、3.68 Gy (P=0.000、0.000),左、右腮腺的D50分别平均增加5.11、3.54Gy (P=0.001、0.023),左、右颌下腺的D50分别平均增加0.49、0.75 Gy (P=0.220、0.230)。结论鼻咽癌放疗过程后腮腺和颌下腺体积明显缩小。脑干、脊髓和腮腺实际受量较计划剂量显著增加,而颌下腺受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鼻咽癌IMRT中低年资与高年资医师勾画OAR的差异和剂量学差异,评估针对性的培训对改善差异的作用。方法 选择初治鼻咽癌患者 16例,组织低年资和高年资医师各3位分别勾画患者OAR并与参考OAR比较几何差异和剂量学差异。针对差异最大的2个OAR,组织两组医师培训后重新勾画并再次比较差异。差异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 低年资、高年资医师勾画OAR的 Dmax差异分别为(2.33±12.06)%(-48.06%~137.82%)、(0.09±4.72)%(-49.54%~42.96%)(P=0.039),其中视交叉的差异最大[(5.85±19.63)%∶(1.36±4.64)%,P=0.042];Dmean差异分别为(3.10±8.07)%(-46.76%~59.76%)、(-0.93±2.03)%(-45.54%~35.69%)(P=0.021),其中腮腺的差异最大[(13.23±13.39)%∶(3.20±6.71)%,P=0.002]。培训并重新勾画后低年资、高年资医师勾画视交叉的 Dmax差异分别为(1.68±3.34)%、(1.50±1.87)%(P=0.841),其中低年资医师的差异较培训前明显减少[(1.68±3.34)%∶(5.85±19.63)%,P=0.048];腮腺的 Dmean差异分别为(2.46±3.06)%、(1.35±3.00)%(P=0.274),分别较培训前的差异明显减少[(2.46±3.06)%∶(13.23±13.39)%,P=0.002;(1.35±3.00)%∶(3.20±6.71)%,P=0.033]。 结论 鼻咽癌IMRT中OAR的勾画差异可引起明显的剂量不确定性,针对性的培训可提高勾画精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千伏级CBCT引导前列腺癌IMRT的数据,为选择合理的图像配准方法和适宜的外放边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针对 16例接受根治性IMRT的前列腺癌患者,共行CBCT在线校正治疗体位214次。采用常规皮肤标记激光对位后采集图像,将所获得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默认自动配准、骨性配准、软组织配准及手动靶区配准。比较4种配准方式之间差异,并计算由CTV外放产生PTV间距。结果 16例患者默认自动配准、骨性配准、软组织配准及手动靶区配准方式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0.6±2.8)、(-0.6±4.5)、(-0.6±3.8) mm,(-0.7±2.7)、(-0.9±4.5)、(-0.8±4.1) mm,(-0.8±2.6)、(-0.3±4.4)、(-1.1±4.0) mm,(-0.6±2.9)、(-0.7±5.1)、(-0.9±3.9) mm。经分析4种配准方式之间相近。PTV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外放间距分别为4.7、5.2、6.5 mm。结论 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应用在线默认自动配准+手动微调CBCT引导放疗技术治疗前列腺癌患者更为合适。PTV安全外放边界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分别为4.7、5.2、6.5 m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放疗中摆位误差对靶区和OAR剂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近1年内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12例,每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6~10次CBCT获取摆位误差。在TPS中用带入平均值模拟(Plan_A)和带入分次CBCT误差值合成计划(Plan_F)两种方式通过移动等中心位置,在不改变射野分布、权重及计划跳数的情况下计算剂量分布。对比分析模拟计划和原计划(Plan_O)的剂量差别。结果 CTVD95的Plan_A与Plan_O不同(P=0.008),Plan_F与Plan_O相近。PTVD95的Plan_F与Plan_O、Plan_A与Plan_O均不同(P=0.004、0.041)。直肠V60、Dmax,左股骨V20、Dmax,右股骨Dmax的Plan_F与Plan_O不同(P=0.026、0.015、0.041、0.049、0.003);Plan_A和Plan_O只显示左股骨Dmax不同(P=0.045)。患者头脚方向上的误差与直肠V40、V50、V60变化相关(r=-0.785、-0.887、-0.833),与PTV D95变化相关(r=-0.682),前后方向上的移动与膀胱V20、V30、V40、V50、V60变化相关(r=-0.945、-0.823、-0.853、-0.818、-0.774)。再行计划中所有正常组织的评价指标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但是靶区处方剂量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亏量,且Plan_F的亏量均大于Plan_A。结论 取平均值带入TPS的模拟方式低估了日常摆位误差对于剂量分布的影响。摆位误差对于靶区剂量分布的影响大于正常组织器官。y轴向误差更容易引起直肠和PTV的剂量变化,而z轴向的误差更容易引起膀胱的剂量变化。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靶区和正常器官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中靶区和正常器官变化规律。方法15例鼻咽癌初治患者接受全程IMRT,分别于计划设计前、治疗前、治疗25次时行3次CT扫描。第2、3次CT均和第1次CT行图像融合。3次CT图像的原发肿瘤(GTVnx)、GTVnx内气腔、腮腺、轮廓分别勾画,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治疗计划完成时,有2例患者GTVnx增大。照射至25次时,GTVnx缩小0~10.39cm~3(即GTV内气腔容积);腮腺体积缩小0.13~23.80 cm~3;腮腺缩小程度与原体积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腮腺外界向内侧移动,内界位置变化不大。头部轮廓横径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鼻咽癌患者在接受IMRT过程中,原发肿瘤体积、腮腺结构、位置、轮廓横径在一定程度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影响IMRT剂量分布,降低靶区、增加正常组织剂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1C-MET PET-CT和MRI图像对脑胶质瘤GTV确定的差异。方法 选取6例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瘤患者的术前MRI及11C-MET PET-CT图像,分别由我科5位医师在两种图像资料上勾画GTV,比较两者差异。结果 在MRI11C-MET PET-CT上勾画的GTV体积相似(P=0.917),GTV变异系数也相似(P=0.600)。勾画的GTV重合度最大为73.0%、最小为51.8%。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勾画者之间在两种图像资料上勾画的GTV相似(P=0.709),但PET-CT组GTV最大差值为27.66 cm3,而MRI组的为40.37 cm3。结论 MRI与PET-CT显示的肿瘤边界存在差异,不同勾画者勾画的GTV相似,PET-CT组的GTV最大差值较MRI组的小,11C-MET PET-CT显示GTV较为直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调强放疗(IMRT)中直肠充盈状态对靶区及危及器官(OAR)的影响。方法 选取15例局限期前列腺癌IMRT患者,在直肠充盈和排空状态下采集2次盆腔定位CT图像,由同一高年资放疗医师勾画靶区及OAR(如直肠、膀胱、股骨头)后,由同一高年资放疗物理师在相同处方剂量下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将2种直肠充盈状态下的靶区和OAR剂量学参数进行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当定位和实际治疗时直肠体积一致(排空或充盈状态),直肠不同体积状态对靶区、膀胱及股骨头剂量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出现本试验假设的CT定位时为直肠排空状态而实际治疗时为直肠充盈状态,放疗靶区的平均剂量、均匀指数、适形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受照射剂量增加,直肠平均剂量、V50和V70增加56%、58%和288%(P<0.05);膀胱及股骨头剂量学参数则不受直肠状态的影响(P>0.05)。结论 前列腺癌IMRT治疗期间直肠保持充盈状态一致能保证放疗计划得到很好的执行,反之当定位与放疗期间直肠充盈状态不一致时,放疗靶区及直肠剂量学将出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分析老年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接受调强技术放疗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2007-2017年收治 98例接受术后放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中位年龄 68岁。全组患者中低危 10例、中危 21例、高危 67例。2例患者存在寡转移(均为骨盆骨转移),64例患者联合了内分泌治疗。全组患者中 43例接受辅助放疗,55例接受挽救放疗。放疗均采用了调强技术(55例调强放疗、43例容积调强弧形治疗),前列腺瘤床中位剂量72 Gy。共 29例接受了盆腔淋巴结区域照射,中位放疗剂量50 Gy。 结果 中位随访40个月,全组 5年总生存率、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76%、100%。辅助放疗和挽救放疗的总生存率、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均相近[89%和91%(P=0.94)、76%和71%(P=0.79)、100%和100%(P=0.32)]。不良反应方面 1-2级晚期直肠反应发生率为24.1%,1-2级晚期膀胱反应发生率为29.9%,3级为3.4%。 结论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采用调强技术放疗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晚期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量化方法研究IMRT前与放疗中期靶区及正常组织体积与空间位置的变化。方法 选取 40例经过IMRT的宫颈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剂量达27 Gy (15次)时各扫描1组CT图像。临床医生分别在这两组CT中勾画出靶区与OAR。通过Pinnacle计划系统图像配准把第1次靶区与OAR映射至第2次CT图像上。分析靶区与各OAR体积变化,并使用体积差异法和DICE相似度法来评价空间位置变化情况。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疗前和放疗15次的原发灶GTV、盆腔转移淋巴结GTV均不同(P=0.000、0.000)。使用体积差异法评价原发灶GTV变化率平均为(38.64±19.50)%,范围 3.16%~86.49%;盆腔转移淋巴结变化率平均为(42.49±25.68)%,范围 2.79%~87.42%; OAR中膀胱体积变化率最大,平均为(55.13±33.40)%,范围 3.25%~116.01%。使用DICE值法评价,原发灶GTV平均为 0.50±0.18,范围 0.10~0.85;盆腔转移淋巴结GTV平均为 0.31±0.20,范围 0.00~0.71,OAR中直肠DICE参数最小,平均为 0.57±0.14,范围 0.18~0.76。结论 IMRT宫颈癌患者疗前和疗中靶区及正常组织体积与空间位置发生明显变化,应及时修改放疗计划确保靶区足够剂量,同时避免OAR超过剂量限值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癌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前列腺癌的初步疗效和早晚期副反应.方法 36例无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接受了3DCRT和IMRT,其中35例同时接受内分泌治疗.23例临床靶区包括前列腺或前列腺加精囊,13例先接受盆腔照射然后包括前列腺和精囊.临床靶区的中位剂量为76.0 Gy(52.5~83.0Gy),盆腔预防性照射中位剂量为45.0Gy(40~50Gy).结果 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84%.3、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均为91%.全组早期胃肠道反应≤2级35例,3级1例,无4级反应;早期泌尿系统副反应≤2级34例,3级2例,无4级反应.全组分别有4例1级和3例2级晚期胃肠道反应,无≥3级晚期胃肠道反应;晚期泌尿系统反应发生率低,6例1级,2级1例,3级1例.结论 应用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前列腺癌,高剂量放疗是安全的,早期和晚期副反应可接受,未发现严重晚期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To study the impact on nodal coverage and dose to fixed organs at risk when using daily fiducial localization of the prostate to deliver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METHODS AND MATERIALS: Five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in whom prostate and pelvic nodes were irradiated with IMRT were studied. Dose was prescribed such that 95% of the prostate 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 and 90% of the nodal PTV were covered. Random and systematic prostate displacements in the anterior-posterior, superior-inferior, and left-right directions were simulated to shift the original isocenter of the IMRT plan. The composite dose during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calculat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a static setup, simulating random shifts reduced dose by less than 1.5% for nodal hotspot (i.e., dose to 1 cm(3)), by less than 1% for the 90% nodal PTV coverage, and by less than 0.5% for the nodal mean dose. Bowel and femoral head hotspots were reduced by less than 1.5% and 2%, respectively. A 10-mm systematic offset reduced nodal coverage by up to 10%. CONCLUSION: The use of prostate fiducials for daily localization during IMRT treatment results in negligible changes in dose coverage of pelvic nodes or normal tissue sparing in the absence of a significant systematic offset. This offers a simple and practic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image-guided radiotherapy for prostate cancer when including pelvic no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