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基于DEA-BCC模型,评价常熟市29家公立医院2014—2018年5年的运行效率,为新一轮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决策者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方法选取常熟市29家公立医院2014—2018年的年报数据并筛选出投入产出指标,采用DEA-BCC模型分析效率与报酬状态。结果 29家公立医院年均综合效率由0.841提高至0.938,纯技术效率由0.926提高至0.970,规模效率由0.905提高至0.966,DEA有效的医院由13家(44.83%)增长至16家(55.17%);规模效益递增由16家(55.17%)减少到9家(31.03%);规模效益递减由0家增加到4家(13.79%)。结论 29家公立医院综合效率整体有所提升,但仍有部分医院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或过剩的问题,整体呈规模、技术提高趋势。常熟市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应将重点放在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实现最优投入产出;明确各级功能定位,一体化、差异化发展;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数据库中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评估出55岁以上的脑卒中高危人群400例,并对符合研究条件的276例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99人检查中发现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72.10%。颈动脉斑块部位性别间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分叉处斑块患者占60.80%,颈内动脉及颈动脉处斑块患者占27.14%,且左右侧斑块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更好发于颈内动脉起始端及颈总动脉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年龄、同型半胱氨酸有密切的关系。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斑块发病风险更加明显,说明在高血压基础上血糖的增加会加重动脉的粥样硬化。年龄和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四川省农村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分布情况,为脑卒中的防治医疗资源分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2016年在四川省选择10个乡镇,抽取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颈部彩超检查。结果 31 909名对象参与调查,其中男性14 370名(45.03%),女性19 539名(54.97%),高危率为17.14%。高危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71),60~69岁年龄组人群最多,占29.97%,≥80岁人群最少(1.46%),随着年龄的增大,脑卒中高危率增加(P<0.001)。调查对象大部分(99.87%)为汉族,不同民族高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936)。职业以农民为主(84.18%),不同职业高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文化程度多为小学及以下(68.50%),不同文化程度间高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四川省农村地区≥40岁人群脑卒中高危率较高。应针对不同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45-79岁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血压干预效果.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对北京市7604名45-79岁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每月随访-次,由社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随访管理方案,分析干预后血压平均水平、高血压控制率、脑卒中发病率.结果 干预前高血压患病率为64.1%.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2.9、1.5 mm Hg,血压下降明显(t值分别为-20.987、-15.494,P值均为0.000);前四次随访血压下降幅度最大;收缩压下降幅度表现为高年龄组下降幅度大(F=14.287,P=0.000),男性高于女性(t=-2.885,P=0.004),郊区人群高于城区(t=5.314,P=0.00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下降幅度大(t=-6.943,P=0.000);舒张压下降幅度表现为低年龄组人群下降幅度大(F=22.864,P=0.000),男性高于女性(t=-2.259,P=0.02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下降幅度大(t=2.428,P=0.015).干预后高血压控制率由67.7%上升到87.9%,明显升高(χ2=324.595,P=0.000).脑卒中发病率为2.7‰,郊区人群明显高于城区(χ2=5.293,P=0.021).结论 社区干预可降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血压平均水平,提高高血压控制率,进而降低脑卒中发病率;以早期血压干预效果好,其中男性血压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00例年龄≥80岁的脑卒中高危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结果惠有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等慢性病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内膜增厚的发生率均高于无慢性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及颈动脉兜块形成与老年脑卒中高危者脑卒中的发病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高龄老年患者的高血压和颈部动脉斑块形成是脑卒中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东省临朐县某农村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2年后的效果,为下一步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临朐县某农村社区2019年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377例,对其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每半年随访一次,调查干预2年后脑卒中高危人群相关危险因素变化情况。结果:2021年随访时,死亡69例、失访71例,共随访到237例,随访率为62.86%。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分别由2019年的35.81%、84.35%、68.44%、34.22%下降至2021年的27.43%、80.59%、50.63%、21.10%;缺乏锻炼和超重/肥胖者占比分别由2019年的1.33%和45.48%升高至2021年的8.44%和56.54%;干预后显著改善的血清指标为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是行之有效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管理方法,今后应将干预重点放在控制体重、增强体育锻炼、降低甘油三酯和血糖水平方面。 相似文献
7.
严玲利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5):597-600
目的探讨大血小板比率(the rate of large platelets,PLCR)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在高危脑卒中患者的动脉斑块病变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2018年在余姚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高危患者,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数量,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脂、血糖等相关生化指标以及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相关参数包括血小板数量(platele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VP)、PLCR等指标,并按照PLCR水平为3组。结果 PLCR是脑卒中高危患者动脉斑块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0,95%CI:1.031~1.195,P=0.006)。PLCR高水平组合并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率均高于PLCR低水平和中水平合并脑卒中危险因素组(P<0.05)。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大血小板比率的水平与动脉斑块密切相关,尤其在合并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后将进一步影响动脉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常规干预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为制定脑卒中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健康教育、药物干预等方法对干预前后1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体质指数、血压、血脂、血糖、尿酸等脑卒中高危因素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在996名被检者中,有脑卒中高危因素者662例,检出率为66.47%.干预1年前后结果显示,总胆固醇由(5.20±0.92)mmol/L降至(5.05±0.96) mmol/L,尿酸由(316.92±85.29) μmol/L降至(300.48±96.85)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压、血糖、体质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干预无效果.结论 常规干预很难改变人群的生活习惯,有效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方法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怀柔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0年12月—2012年8月对怀柔区筛查出的318名45-79岁含有3项以上危险因素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社区医生制定的个体化随访管理方案,2013年每3个月随访1次,填写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管理卡,分析干预效果。结果个体化随访管理后,平均血压值呈下降趋势,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下降3.2、2.4 mm Hg;高血压控制率从56.0%提高到74.5%,干预前后高血压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39,P〈0.05);医生进行健康教育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038,χ2=9.365,P〈0.05);高危个体自我危险因素评价及采取的非药物治疗措施无变化。结论在社区中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个体化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或延缓脑卒中的发病,在实际工作中应强化健康教育工作,促进高危个体建立良好行为,运用非药物治疗的措施降低或延缓脑卒中发病。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广州市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26名家庭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市家庭医生工作总体满意偏低,不同岗位家庭医生的工作满意度有差异。为此,应大力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家庭医生收入水平;增加家庭医生数量,减轻家庭医生工作压力;为家庭医生购买医疗责任险;提供公平报酬,激励家庭医生;重视并满足家庭医生个性化需求,丰富和改善家庭医生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颈动脉超声筛查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15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形成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独立危险因素为:下肢动脉疾病、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实验组的颈总动脉左侧内径(t=373.78,P=0.00)、右侧内径(t=23.76,P=0.00)、颈内动脉颅外段左侧内径(t=11.51,P=0.00)、右侧内径(t=72.39,P=0.00)均窄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动脉疾病、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颈动脉超声诊断不仅能够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还可显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从乡村医生现状入手,分析乡村医生年龄、性别、职称、学历、收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河北省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河北省5个地区264名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设计好的访谈提纲,对部分乡村医生进行访谈.结果 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3.98岁,40~50岁占56.8%,老龄化趋势严重;学历构成中,中专以上学历者占87.1%;职称构成中,没有任何资质的乡村医生占4.5%,乡村医生占35.2%.月收入普遍偏低,石家庄、邢台和张家口地区收入水平普遍低于唐山和廊坊地区.近年来乡村医生得到国家及政府相关政策扶植,其工作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工资待遇和养老问题仍未得以解决.结论 河北省乡村医生队伍仍存在问题,建议重视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提高其地位和待遇,加强在职培训和管理,制定并落实相关扶植政策,提高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张自珍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3):30-31
村卫生室是解决广大农村居民健康问题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座谈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湖南省衡阳市120个村卫生室进行了调研,内容包括农村卫生室的所有权、业务开展、资金投入、乡村医生执业资格与职称、乡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及培训等情况.结果发现,衡阳市村卫生室主要为私人所有,仅能开展简单业务,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乡村医生职称晋升渠道不畅,工作满意度差,主要以接受短期培训为主.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应重视村卫生室建设及村医培养,加大政府投入和管理力度,完善相关法规与制度,努力推进我国农村卫生状况的整体改进. 相似文献
16.
17.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家庭医生绩效考核体系。现今涉及家庭医生、团队等人员绩效考核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归纳、总结的资料较少。本研究复习2010—2020年我国涉及家庭医生、团队等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文献,对具体考核指标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的框架主要为从数量和质量上考核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指标以及从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合作能力和满意度上考核的家庭医生团队绩效考核指标,旨在为探索建立有效的个人和团队绩效考核体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农村以控制高血压和健康教育等措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采用社区干预研究的方法,对象为35~69岁居民,干预措施为普查、随访和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为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率.结果 干预社区35~69岁为7657人.该年龄组高血压检出率占预期数的67.9%,比干预前增加了1倍多,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率由干预前的17.8%提高到67.9%,检出252例心电图有异常者,其中首次检出占68.3%.干预后该年龄组脑血管病发病率下降了44.13%,发病高峰年龄组后移约5岁;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了50.25%,保护率为50.25%;心脏病死亡率下降了20.40%.结论 对35~69岁人群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可以使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减少约5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