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运动频率下基于3DCT和4DCT扫描所构建的运动肿瘤体积和中心点坐标位置差异。方法 利用Modus公司呼吸运动平台和8个不同形态和体积模体模拟肺部肿瘤运动,在10、15、20 次/min运动频率下分别行3DCT和4DCT扫描,依次勾画3种运动频率下GTV10、GTV15、GTV20和IGTV10、IGTV15、IGTV20并得到中心点坐标位置,对GTV10、GTV15、GTV20、IGTV10、IGTV-15、IGTV20、中心点坐标位置值行Friedman检验。结果 GTV10、GTV15、GTV20分别为(12.41±14.26)、(10.38±11.18)、(12.50±15.23) cm3(P=0.687),x轴位置值分别为(-8.2±96.2)、(-8.6±96.1)、(-8.6±95.7) mm (P=0.968),y轴为(108.2±25.0)、(110.4±22.5)、(109.0±24.2) mm (P=0.028),z轴为(65.2±13.7)、(65.4±13.4)、(65.4±13.2) mm (P=0.902)。3种运动频率下IGTV分别为(17.78±19.42)、(17.43±19.56)、(17.44±18.80) cm3(P=0.417),x轴位置值分别为(-7.7±95.9)、(-7.9±95.6)、(-7.9±95.1) mm (P=0.325),y轴为(109.4±24.5)、(109.6±24.1)、(109.2±24.3) mm (P=0.525),z轴为(65.5±13.3)、(65.6±13.4)、(65.5±13.3) mm (P=0.093)。结论 胸部肿瘤模拟定位时,呼吸运动频率对4DCT扫描靶区构建无明显影响;不同呼吸频率下所构建的3D靶体积大小差别不明显,但对靶区中心点y轴位置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CT不同扫描方式对肺内孤立病灶大体肿瘤体积(GTV)勾画影响,探讨螺旋扫描在CT模拟定位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 16例周围型或转移性肺癌分别行轴位(A)、螺旋(S) CT扫描,比较GTVA、GTVs大小和位置差异(配对t检验),计算GTVA、GTVs匹配指数(MI)及与体积相关性(两变量相关分析)。结果 GTVA、GTVs大小分别为8.95、9.38 cm3(t=0.43,P=0.667)。GTVA、GTVs等中心点坐标值x轴分别为6.80、6.81 cm (t=0.27,P=0.794),y轴分别为36.19、36.05 cm (t=0.37,P=0.717),z轴分别为4.99、4.96 cm (t=0.65,P=0.526)。GTVA和GTVs等中心点至坐标原点距离相似(38.31 cm∶38.23 cm,t=0.47,P=0.646)。GTVA与GTVs的MI为0.36(0~0.77),MI与体积显著相关(r=0.587,P=0.017)。结论 轴位与螺旋CT扫描方式确定肺内孤立灶GTV的MI与其有相关性,螺旋扫描速度更快,在肺内孤立灶CT模拟定位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根治术后乳腺癌胸壁IMRT时为克服呼吸运动影响应用4DCT确定靶区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入组的1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序贯进行常规CT和4DCT扫描并采集图像,分别勾画靶区和正常组织。根据每位患者的3D、4D靶区分别制定3D计划和4D计划,并将3D计划按等中心坐标直接复制到4D靶区上比较差异及OAR剂量学变化,并行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 自由呼吸状态下呼吸运动导致PTV4D较PTV3D平均增大(10.35±4.80)%(P=0.000),V100、V95、V90、D95、D90、Dmin分别降低(0.78~18.0)%(P=0.000)、(0.01~3.90)%(P=0.000)、(0~2.12)%(P=0.000)、(13~222) cGy (P=0.000)、(1~118) cGy (P=0.000)、(6~1910) cGy (P=0.000)。而呼吸运动对患侧肺V20、V10、V5、Dmean和心脏V30影响不明显(P=0.288、0.407、0.435、0.758、0.575)。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NSCLC的SRT中基于四维CT不同ITV合成策略的几何差异性。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间收治的16例具有胸部SRT指征的NSCLC患者行4DCT扫描, 比较目前基于全时相勾画合成(金标准)得到的IGTV10、EE或EI时相合成得到的IGTVEI+EE、MIP重建序列MIP勾画合成得到的IGTVMIP、AVG重建时相勾画方法得到的IGTVAVG, 韩国顺天乡大学4个时相确定IGTVyeo, 以及我们提出的基于奇数或偶数时相勾画合成的IGTVODD、IGTVEVEN方法同IGTV10的MI、DI和体积差异, 分析筛选出对肿瘤运动相关特性相对不敏感的ITV合成方法。组内、组间数据行Student-Newman-Keulsa检验, 同时用多参数回归分析肿瘤三维运动量、肿瘤体积和MI和DI相关性。结果 患者肿瘤中心平均三维运动幅度1.23 cm (0.25~5.53 cm), 三维运动矢量分别为左右3.5 mm (1.4~8.4 mm), 前后4.5 mm (1.1~8.6 mm), 上下9.5 mm (0~10 mm)。IGTVMIP、IGTVAVG、IGTVEI+EE、IGTVyeo 、IGTVODD、IGTVEVEN、IGTV10之间平均MI分别为0.69、0.62、0.80、0.86、0.93、0.91(P=0.006);平均DI分别为0.98、0.98、0.97、0.97、0.99、0.98(P=0.130), IGTVx体积相比IGTV10分别偏小25.7%、35.6%、17.9%、12.8%、3.6%、4.8%(P=0.000)。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肿瘤大小、肿瘤运动幅度不是基于奇数或偶数时相形成ITV的影响因素。结论 基于奇数或偶数时相确定ITV方法对肿瘤所在位置及肿瘤运动幅度等因素不敏感, 具有较好临床可靠性和较高勾画效率, 在无弹性形变配准的放疗单位可作为胸部SRT靶区勾画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基于三维CT (3DCT)和四维CT (4DCT)4种方法确定的食管癌内在大体肿瘤体积(IGTV)位置、体积及匹配指数(MI)的差异。方法 13例食管癌患者于同次CT模拟定位时序贯完成3DCT和4DCT扫描,并依据国际抗癌联盟或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食管分段标准分为胸上段组(A组)和胸中下段组(B组)。采用4种方式获得IGTV:4DCT 10个呼吸时相的GTV融合得到IGTV10;0%和50%时相融合得到IGTV2;在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勾画得到IGTVMIP;基于3DCT图像上GTV依据4DCT图像测得的靶区运动范围外扩得到IGTV3D。结果 A组左右、前后、上下方向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1、0.09、0.18 cm,χ2=1.06,P=0.589);B组上下方向位移>左右、前后方向(0.47、0.15、0.12 cm,χ2=12.00,P=0.002)。A组IGTV10与IGTV2、IGTV3D靶区中心三维方向位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24~0.00,P=0.089~1.000),MI分别为0.88、0.54。B组IGTV10和IGTV3D靶区中心左右、前后、头脚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0.82、-1.16,P=0.450、0.438、0.285),MI为0.59;而IGTV10和IGTV2靶区中心位移在左右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21),MI为0.86。IGTVMIP体积10(t=-2.84,P=0.025),IGTVMIP和IGTV10靶区中心左右、前后、头脚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0.84、-1.22,P=0.809、0.429、0.263),IGTV10对IGTVMIP的MI为0.78。结论 对胸段食管原发肿瘤,基于4DCT图像进行靶区勾画在保证靶区覆盖率的同时缩小了内靶体积,但IGTV2 和IGTVMIP均不能包含食管原发肿瘤的全部运动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NSCLC基于4DCT MIP图像与FDG PET-CT不同SUV阈值勾画所得靶区间体积及位置差异。方法 10例NSCLC患者序贯完成胸部3DCT、4DCT增强扫描并基于相同体位固定方式及定位参数行FDG PET-CT扫描。在4DCT MIP图像上勾画IGTVMIP,分别基于PET图像9种不同阈值自动勾画及手动勾画10种IGTVPET(IGTVPET2.0、IGTVPET2.5、IGTVPET3.0、IGTVPET3.5、IGTVPET20%、IGTVPET25%、IGTVPET30%、IGTVPET35%、IGTVPET40%、IGTVPETman)。配对t检验比较IGTVPET与IGTVMIP靶区位置、体积、包含度及匹配指数差异。 结果 10种 IGTVPET与IGTVMIP 中心点坐标仅在z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0.044)。IGTVPET2.0 及IGTVPET20% 与IGTVMIP体积大小最接近,体积比分别为1.02和1.06(P= 0.806)。IGTVPET2.0与IGTVMIP 及IGTVPET25%与IGTVMIP 的匹配指数最高,分别为0.46和0.45(P=0.603 )。IGTVMIP 对IGTV PET20% 及IGTVPET2.0 的包含度最高,分别为0.61 和0.61 (P=0.963 )。 结论 基于PET SUV值2.0及最大值的20%勾画的IGTVPET 与基于4DCT MIP图像构建的IGTVMIP 体积大小最接近、空间错位也相对较少,但就空间位置而言,两者均不能替代IGTVMIP 。基于PETCT勾画NSCLC原发肿瘤靶区时,选择合适的SUV值的同时要参照4DCT进行靶区位置校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3DCT、4DCT和CBCT增强扫描图像测量的正常食管壁厚度,为食管癌靶区的勾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2016年间50例肺癌或转移性肺癌患者行胸部增强3DCT、4DCT模拟定位扫描,并于首次3DCRT时进行增强CBCT扫描。分别在3DCT、4DCT呼气末时相(4DCT50)、4DCT最大密度投影图像(4DCTMIP)及CBCT图像上勾画正常食管,逐层测量各段食管壁厚度取平均值。对同段食管在不同CT图像上管壁厚度的比较行成组t检验,对不同段食管在同种CT图像上管壁厚度的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3DCT与4DCT50图像间胸段及腹段食管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550);3DCT与4DCTMIP、CBCT图像间胸段和腹段食管壁的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4);4DCTMIP与CBCT图像间胸上、中段食管壁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1)。在3DCT、4DCTMIP、4DCT50图像上,胸下段食管壁均较胸上、中段厚(P=0.008~0.041),腹段食管壁较胸段厚(P均=0.000);在CBCT图像上,胸上、中、下段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8~0.945)。结论 在3DCT、4DCT50图像上勾画胸段食管原发肿瘤GTV时正常食管壁厚度的判断可以使用同一标准,但在4DCTMIP、CBCT图像上采用5 mm作为勾画GTV时正常食管壁厚度的判定标准尚需谨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胸腹部肿瘤患者呼吸振幅及频率变化对4DCT重建图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2013年在我院行4DCT定位扫描的75例胸腹部肿瘤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振幅及4D重建图像的断层间距等数据,并分析呼吸频率、频率变化范围、呼吸振幅与4DCT重建图像断层间距的相关性。采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75例患者重建图像中11例可见>6 mm的断层,46例可见3~6 mm断层,18例可见<3 mm的断层。呼吸差值的变化与振幅有相关性(rs=0.369,P=0.000),呼吸差值与重建图像的断层间距也有相关性(rs=0.273,P=0.018),吸振幅变化与重建图像的断层间距还有相关性(rs=0.696,P=0.000)。结论 呼吸频率的变化可影响呼吸振幅、4DCT重建图像的连续性,变化越小4DCT图像连续性越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自主呼吸控制(ABC)辅助三维CT (3DCT)探讨周围型肺癌四维CT (4DCT)各时相大体肿瘤体积(GTV)伪影大小及相关因素。方法 1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依次行胸部自由呼吸3DCT (CTFB)和4DCT及ABC辅助平静吸气末屏气(CTEIH)和呼气末屏气(CTEEH)3DCT,分别计算基于CTFB勾画所得GTV (GTVFB)和基于4DCT各时相勾画所得GTV与参照GTV (GTVref)间相对变异(Devref)。用Spearman法分析GTVref与GTV的Devmax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肿瘤头脚方向运动与Devmax间相关性。结果 GTVFB的Devref最大,中位数为17.83%;4DCT中GTV30的Devref最大,中位数为17.20%。GTVEIH与Devmax呈负相关(r=-0.691,P=0.001)。GTVFB及4DCT各时相GTV的Devref与肿瘤头脚方向运动幅度均呈正相关(r=0.323~0.617,P=0.005~0.150)。GTVref大小和肿瘤头脚方向运动幅度对Devmax影响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 -0.500和0.583,P=0.002、0.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早期周围型NSCLC不同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探讨合适治疗手段。方法 对2014-2015年间收治的5例病理确诊的T1、T2期周围型NSCLC行4DCT定位,勾画靶区和OAR。靶区包括GTV、ITV和PTV,ITV在最大密度投影图像上勾画,PTV=ITV+5 mm;OAR主要包括心脏、肺、食管、脊髓等。用Monaco 5.0 TPS进行计划设计,设计3种计划:(1)3DCRT:11个野,在患侧肺布野,射野形状与PTV适形,PTV外放0.2 cm边界;(2) SW-IMRT:9个野,布野方式同3DCRT;(3) VMAT:机架绕患侧肺旋转180°。计划评估标准参照RTOG0618。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3种计划PTV的D2%、D5%、D98%、D95%、D50%、HI、CI和机器跳数中,SW-IMRT计划HI较3DCRT好(1.03∶1.24,P=0.017);3DCRT计划机器跳数平均值较VMAT减少24.5%(P=0.022);OAR剂量学参数中3DCRT计划的V30、V40较SW-IMRT和VMAT的分别降低29.4%、28.4%和56.7%、59.7%(P=0.003、0.006和P=0.041、0.019)。结论 早期NSCLC的放疗技术中3DCRT可能是较为合适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基于3DCT不同螺距下扫描图像构建的肺内孤立性病灶GTV大小及空间位置差异,探讨大螺距CT扫描在模拟定位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2015年间肿瘤医院接受放疗的22例周围型肺癌或肺内孤立性转移瘤患者,根据肿瘤所在肺叶不同分为A、B组。在ABC下序贯完成常规螺距(0.938)、小螺距(0.438)及大螺距(1.188)条件下的模拟定位扫描,由同一位医生在相同的窗宽和窗位条件下勾画GTV,比较常规螺距条件下模拟定位所构建的GTVCON、小螺距条件下构建GTVS及大螺距条件下构建GTVB的大小、空间位置及匹配关系。采用Friedman M、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3种螺距下构建的GTVCON、GTVS、GTVB大小分别为(11.58±16.42)、(11.63±17.73)、(12.09±17.46) cm3(P=0.11)。3种螺距下GTV中心点三维坐标比较均相近,A组Px=0.33、Py=0.81、Pz=0.39;B组Px=0.92、Py=0.05、Pz=0.37。GTVS、GTVB相对于GTVCON空间匹配指数与肿瘤所在肺叶的运动幅度有关。结论多层螺旋CT采用不同螺距模拟定位对GTV的大小及空间位置影响不大,适当增加螺距有利于提高扫描速度,缩短模拟定位时间,在肺内孤立性病灶模拟定位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4DCT与4DCBCT对三维运动模体的成像和配准精度。方法 对CIRS008A模体进行4DCT和4DCBCT扫描。用直径1、2 cm小球模拟不同大小肿瘤,设置小球在三维方向作正弦运动(上下、前后和左右方向振幅分别为±1.0、±0.4、±0.2 cm),运动周期为4 s。勾画图像中的10个时相靶区、IGTV、MIP及平均密度投影(MeanIP)的靶区并测量体积。对4DCT与4DCBCT图像靶体积与小球静止体积VS及运动体积VD相比较;刚性配准后分析4DCT与4DCBCT图像靶区的匹配度(MI)。结果 图像中各时相的靶体积均>VS。小体积小球的4DCT与4DCBCT图像各时相体积均值相对于VS的变化(35.03%和32.62%)大于大体积小球 22.66%和17%)。ITV和MIP靶区体积略>VD,MeanIP靶区体积D。小体积小球各时相靶区的平均MI (66.76%)小于大体积小球MI (82.21%);同时IGTV、MIP、MeanIP的MI (77.39%、75.90%、74.47%)也小于大体积小球的IGTV、MIP、MeanIP (90.29%、89.28%、82.74%)。结论 在肿瘤体积较小、运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谨慎使用4DCT与4DCBCT进行相互间配准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剂量4DCT扫描在肺内孤立性肿瘤模拟定位和靶区构建中的可行性。方法:23例肺内孤立性肿瘤序贯完成常规条件(CON)、低管电压(LV)、低管电流(LA)、低管电压+低管电流(LVA)条件下4DCT扫描模拟定位,基于各序列图像分别进行靶区构建与配准,比较不同扫描条件下肿瘤内运动靶区(IGTV)体积、位置、肿瘤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CT、MRI和CT-MRI融合技术在头颈肿瘤靶区勾画中的差异,探讨CT-MRI融合技术在头颈肿瘤靶区勾画中的优势。方法 35位头颈部肿瘤患者,通过CT、MRI扫描,利用图像融合软件得到每位患者的两幅图像;同一医生对同一患者在同一时间段内依据CT、MRI和融合图像勾画出靶区,比较原发病灶的肿瘤靶区的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结果 GTVCT、GTVMRI、GTVCT-MRI的平均值分别为(21.22±1.56)cm3、(23.64±1.30)cm3、(29.08±2.09)cm3,GTVCT与GTVMRI比较(t=7.05,P<0.01),GTVCT-MRI与GTVCT比较(t=-17.82,P<0.01);GTVCT-MRI与GTVMRI比较(t=13.08,P<0.01)。结论 CT-MRI融合图像的头颈部肿瘤勾画靶区比单独MRI或CT图像的头颈部肿瘤勾画靶区更广,CT-MRI融合图像技术可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更利于指导精确放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胸段食管癌原发灶靶区位移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基于4DCT扫描探讨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靶区(GTV)三维方向位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6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4DCT、3DCT模拟定位,获取呼吸周期中GTV左右(LR)、前后(AP)和上下(SI)方向位移,记录GTV上下缘与主动脉弓及隆突下缘、双侧膈顶距离。依据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体积和长度分组,分析上述因素对GTV位移的影响及肿瘤上下缘位置差异与位移相关性。结果 GTV在LR、AP、SI方向位移分别为0.15、0.12、0.34 cm,胸下段GTV在LR及AP方向位移明显大于上、中段(P=0.036、0.014),SI方向相似(P=0.123)。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差异对GTV位移无影响(PLR=0.46、0.96、0.73,PAP=0.924、0.594、0.865,PSI=0.955、0.264、0.139),肿瘤长度差异仅对LR方向位移有影响(P=0.014);GTV位移与淋巴结存在与否无相关性(P=0.502、0.665、0.815),但与其上下缘距离气管隆突距离呈负相关(P=0.000~0.014)。结论 平静呼吸状态下胸段食管癌GTV的SI方向位移最大,而年龄、性别、体重等及纵隔转移淋巴结存在与否并不影响靶区外扩范围,靶区分次内外扩范围应参照肿瘤分段及食管癌与气管隆突的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常规放疗联合腔内三维放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体外放疗联合CT影像为基础近距离放疗的宫颈癌患者DVH参数和治疗结果间关系。方法 2008—2011年间18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了常规放疗加CT为基础的近距离三维放疗。观察两种放疗相加的高危CTV的D90和直肠、膀胱的D2 cm3 、D1 cm3 ,采用EQD2进行剂量叠加。同时随访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A点剂量为(93.0±5.5) Gy,高危CTV D90为(73.6±11.9) Gy。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无复发病例。8例患者出现轻中度直肠晚期反应,其直肠D2 cm3 、D1 cm3 均高于无反应者[(87.4±3.8) Gy∶(75.8±7.4) Gy,P=0.004;(96.4±6.6) Gy∶(80.5±7.1) Gy,P=0.001]。结论 CT引导的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放疗高危CTV D90剂量比文献报道略低,直肠D2 cm3 建议<75 G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四维CT(4DCT)测量肺癌大体肿瘤体积(GTV)在三维方向上随呼吸运动的位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1例肺癌患者共22个肺部病灶行4DCT扫描,勾画10个呼吸时相中的GTV0%~GTV90%.测量GTV变化及GTV质心、边界在三维方向上随呼吸运动的位移,计算出三维空间位移向量→(II)v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GTV变化的平均值为+14.3%或-8.4%,GTV 中心点和GTV各边界在左右、前后、头脚方向上随呼吸运动的位移分别为(0.20±0.16)、(0.18±0.12)、(0.53±0.59)cm和(0.42±0.23)、(0.41±0.22)、(0.57±0.70)cm,其中GTV中心点在头脚方向上的位移大于左右(Z=-2.12,P=0.034)、前后方向(Z=-2.10,P=0.035),GTV各边界在头脚方向上的位移与左右、前后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P=0.417;Z=-0.86,P=0.391).GTV中心点随呼吸的位移大小只与所在肺叶有关,GTV位于下叶者在头脚方向的位移大于位于上叶者[(0.87±O.64)和(0.35±0.49)em,(t=-2.12,P=0.047)],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位移无差异[(0.23±0.10)和(0.19±0.18)cm(t=-0.49,P=0.629)、(0.21±0.13)和(0.17±0.11)cm(t=-0.76,P=0.460)].GTV体积大小与GTV中心点在头脚、前后、左右方向位移以及三维空间位移向量→(II)v间无明显相关性(r=0.306、-0.062、-0.279、-0.300,P=0.189、0.796、0.234、0.199).结论 肺癌患者GTV随呼吸运动的位移个体化差异明显,头脚方向位移尤为显著,应用4DCT可进行较好评价;下叶病灶位移大,GTV大小与位移间无明显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three-dimensional gross tumor volume(GTV)motion of lung cancer caused by respiration using four-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4DCT),and to analyze the influenee factors.Methotis Four-DCT scans of 22 lung focuses in 21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ere analyzed.The gross tumor volume was contoured in all 10 respiration phases of 4DCT scans.The changes in volume of GTV,the 3D motion of the centroid,boundary of GTV and the 3D spatial motion vectors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irdluenee factor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average change in volume of GTV was+14.3%(0.2%.42.5%)/-8.4%(0.4%-38.6%),the average movement amplitude of GTV centroid and GTV boundary were(0.18±0.12)cm,(0.20±0.16)cm,(0.53±0.59)cm and(0.42±0.23)cm,(0.41±0.22)cm,(0.57±0.70)cm in medio-lateral,vertro-dorsal,cranio-caudal(CC) direction,respectively.The CC movement was larger than other directions(Z=-2.12,P=0.034;Z:-2.10,P=0.035),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3D motion of GTV boundary(Z=-0.81.P=0.417;Z=-0.86,0.391).The CC motion of GTV eentroid in lower lobe was larger than that in upper lobe[(0.87±0.64)and(0.35±0.49)cm,(t=-2.12,P=0.047)],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other directions[(0.23±0.10)and(0.19±0.18)em(t=-0.49,P=0.629),(0.21±0.13)and(0.17±0.11)cm(t=0.76,P=0.460)].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of the 3D movement and 3D spatial motion vector of GTV to the volume of GTV(r=-0.306,-0.062,-0.279,-0.300;P=0.189,0.796.0.234,0.199).Conclusions GTV motion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is individual,the CC movement is the moat obvious,using 4DCT to assess is comparatively accurate.The motion amplitude of lower lobe focuses is larger.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of the GTV motion to the volume was observed.Larger sample study is need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adjacency to the GTV mo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3DRTGTV受量差异对食管癌放疗LC及生存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并指导治疗。方法 2004—2010年548例食管鳞癌患者接受60 Gy常规分割3DRT,根据治疗计划GTV实际受量差异进行分组。GTV高受量组201例,低受量组347例。Kaplan-Meier法计算LC、OS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满5、7年样本数分别为456、216例。GTV高和低受剂量组1、3、5、7年LC率分别为83.5%、62.6%、57.5%、52.9%和71.3%、44.8%、41.7%、38.8%,OS率分别为79.6%、44.3%、34.0%、26.1%和66.3%,29.7%、21.8%、17.0%(P=0.000、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GTVDmin、GTVDmean、GTVD100为预后影响因素(P=0.000、0.001、0.000),GTV低受量组与高受量组相比相对T分期偏晚(P=0.035)、肿瘤体积较大(38.2 cm3:48.1 cm3,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GTV高低受量分组为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食管癌3DRT计划GTV剂量学保障及优质计划为生存获益因素。GTVDmin、GTVDmean、GTVD100实际受量低于处方剂量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重复四维CT (4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探讨放疗中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分次放疗内靶区位移变化。方法 29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10、20、30次时行4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获得各时相原发肿瘤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内大体肿瘤体积(IGTV)。比较同次4DCT扫描所得胸上、中、下段食管癌GTV三维方向位移差异,各时段4DCT扫描所得同段食管癌GTV间同一方向位移差异及疗程中IGTV空间位置和体积变化。结果 胸中段患者初次及放疗20次时GTV位移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均不同(P=0.000~0.016),放疗10次时GTV位移上下与左右、前后方向均不同(P=0.000~0.006);胸下段患者初次及放疗10、20次时GTV位移上下与前后方向也不同(P=0.004~0.013);放疗疗程中不同治疗时段间GTV同一方向位移均相似(P=0.102~0.823)。疗程中IGTV空间位置变化不明显(P=0.689~0.999),而其体积在放疗20次时缩小最明显(P=0.012~0.029)。结论 放疗疗程中不同时段同一部位食管癌同一方向位移变化并不明显,尽管放疗20次时IGTV明显缩小但疗程中其空间位置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