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接受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案化疗后放疗的作用价值。方法 2000—2013年收治83例确诊为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Ⅰ期25例、Ⅱ期58例。全组接受了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案化疗,62例接受了受累野放疗(韦氏环+颈部淋巴结区域),21例未接受放疗。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LRC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5年样本数18例,5年OS、PFS和LRC率分别为89%、84%和9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LDH升高、ECOG≥2分和IPI≥2分是OS的预后不良因素。年龄>60岁、肿瘤≥5 cm、ECOG≥2分和IPI≥2分是PFS和LRC的影响因素。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基础上加入巩固性放疗比未放疗者提高了5年PFS、LRC,分别为94%比58%(P=0.003)、100%比61%(P=0.000),OS有增加趋势(94%比71%,P=0.063)。结论 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化疗后巩固性放疗显著改善了PFS、LRC率,并可能改善OS率,需大样本和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早期NK/T细胞淋巴瘤使用扩大受累野IMRT结果,分析临床特征和治疗因素对于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6年间 165例早期NK/T细胞淋巴瘤接受扩大受累野IMRT,158例(95.8%)采用放化疗,7例(4.2%)单纯放疗。140例(84.8%)原发部位放疗剂量≥50 Gy,25例(15.2%)<50 Gy。147例(89.1%)接受门冬酰胺酶为主方案化疗,仅 11例(6.7%)接受CHOP或CHOP类方案化疗。109例(66.1%)接受≥4周期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LRC、OS、PFS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 5年样本量 55例,5年OS、PFS、LRC率分别为74.2%、72.5%、84.4%。放疗≥50 Gy显著提高了LC率,5年LRC为91.8%,而<50 Gy仅为39.7%(P=0.000)。早期低危组 5年OS为94.2%,而早期高危组仅为68.1%(P=0.002)。早期高危NK/T细胞淋巴瘤联合≥4个周期化疗较<4个周期组显著改善生存率,5年OS分别为71.3%和59.5%(P=0.032);5年PFS分别为70.4%和54.4%(P=0.009)。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2(P=0.006)、原发肿瘤侵犯(P=0.002)、Ann Arbor分期Ⅱ期(P=0.014)是OS影响因素,ECOG≥2(P=0.004)、原发肿瘤侵犯(P=0.016)是LRC的影响因素,而ECOG≥2(P=0.045)、原发肿瘤侵犯(P=0.003)、Ann Arbor分期Ⅱ期(P=0.030)、原发于鼻腔外(P=0.032)是PFS的影响因素。 结论 ≥50 Gy扩大受累野的IMRT对于早期NK/T细胞淋巴瘤有良好的LRC、OS和PFS。对于预后不良组的早期NK/T细胞淋巴瘤远处失败较高,放疗联合≥4周期化疗能显著改善OS和PF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ⅠE~ⅡE期原发鼻腔与原发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在临床特征和预后等方面的差别。方法 回顾分析1991-2011年本院初治的273例患者,其中ⅠE期184例,ⅡE期89例。原发鼻腔(NC-NKTL)209例和原发韦氏环(WR-NKTL)64例。258例(94.5%)患者先接受化疗,多数患者接受CHOP或类似方案化疗,放疗中位剂量为54 Gy。结果 与NC-NKTL相比,WR-NKTL中ⅡE期和有B症状者显著增多。两组治疗后有效率相近(88.7%和87.9%,P=0.869)。随访率96.3%,随访时间满5年者196例。5年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52.6%和41.4%,其中NC-NKTL的5年OS有高于WR-NKTL的趋势(57.0%∶39.0%,P=0.062),而5年PFS则高于WR-NKTL的(46.7%∶25.8%,P=0.019)。结论 早期原发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较原发鼻腔病变更易发生全身症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临床上考虑提早放疗和颈部淋巴结预防照射。  相似文献   

4.
Guo HY  Zhao XM  Cao JN  Hu XC  Yin JL  Hong XN  Li J 《中华肿瘤杂志》2008,30(3):200-202
目的 分析原发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PNHLB)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PNHLB的临床特点.5例行乳房改良根治术,5例行患侧乳房单纯切除术.43例行CHOP或CHOP样联合化疗,其中6例加用利妥昔单抗.19例化疗后行局部放疗,1例仅行单纯放疗.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0个月.结果 45例PNHLB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37例,T细胞型淋巴瘤4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MALT)4例.一线化疗的有效率为90.7%.中位总生存期(OS)为6.82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25年.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IPI(RR=5.682,P=0.002)、Ann Arbor分期(RR=1.836,P=0.040)是PNHLB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中枢神经系统浸润(RR=1.107,P=0.005)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国内PNHLB发病年龄较早,以DLBCL最常见.IPI和Ann Arbor分期是PNHLB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早期肺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13年32例早期肺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疗效及生存情况。中位年龄56岁,ⅠE期23例、ⅡE期9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MZLPI)评分0分23例、1分9例。9例接受放疗,8例接受单纯手术,3例手术+化疗,12例单纯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结果 5年样本数22例。5年OS率为85%,5年PFS率为73%。放疗总缓解9/9,其中CR为6/9,PR为3/9。单因素分析显示未放疗为PFS的影响因素,放疗与未放疗患者5年PFS分别为100%和63%(P=0.029),5年OS分别为100%和79%(P=0.129)。年龄>60岁、ECOG评分2分及MZLPI评分1分为PFS及OS的影响因素(P=0.041、0.018、0.044及P=0.001、0.001、0.003)。结论 早期肺MALT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ECOG及MZLPI评分。予以受累野低剂量(24~30 Gy)放疗能提高LC率进而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颅内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1991—2015年间收治的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 71例原发颅内中枢神经系统DLBCL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进行了化疗,59例进行了放疗,化疗方案以HD-MTX (HD-MTX,66/71)为主,放疗方案以全脑放疗 ±局部推量为主。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 放化疗结束时 58例CR, 10例PR,3例PD。5年生存率为43%;5年无疾病进展率为3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KPS评分、单发与多发、是否放疗、放化疗完成时评价、有无复发是影响OS的因素(P=0.000~0.04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KPS评分、有无复发是影响OS的因素(P=0.000~0.022)。单因素分析化疗方案、是否放疗、总放疗剂量、全脑剂量、放化疗完成时评价、有无复发是影响PFS的因素(P=0.000~0.028);多因素分析KPS评分、有无复发是影响PFS的因素(P=0.000~0.011)。 结论 年轻、KPS评分高、无复发患者总生存更好,单发、接受放疗、放化疗后疗效好的患者可能更好;KPS评分高、放化疗后疗效好、无复发患者PFS更好,接受含HD-MTX化疗、接受放疗、总的放疗剂量和全脑剂量越高患者PFS可能更好。化疗达CR后是否还放疗及放疗靶区、剂量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原发韦氏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 对2000-2008年间本院收治的 122例DLBCL和 44例ENKTCL进行回顾分析。DLBCL通常 4~6周期CHOP方案化疗后加累及野放疗,早期NKTCL单纯扩大野放疗或加辅助化疗或放疗前加短周期(1~3周期) CHOP方案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82%,DLBCL和ENKTCL随访时间满 5年者分别为 32例和 15例。DLBCL多见于扁桃体并伴有颈淋巴结累及,ENKTCL多见年轻男性、鼻咽Ⅰ期病变、B症状和侵犯周围结构。DLBCL和ENKTCL的 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4%、67%和68%、59%(χ2=0.53、1.06,P=0.468、0.303);Ⅰ+Ⅱ期的 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9%、76%和72%、62%(χ2=1.20、2.46,P=0.273、0.11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乳酸脱氢酶升高、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1、国际预后指数评分≥1、Ⅲ+Ⅳ期病变和大肿块与DLBCL的预后相关(χ2=9.40、12.72、6.15、10.36、12.48、5.53,P=0.002、0.000、0.013、0.001、0.000、0.019),而国际预后指数评分≥1和年龄>60岁与ENKTCL的预后相关(χ2=3.98、8.41,P=0.046、0.004)。结论 原发韦氏环的DLBCL与ENKTCL临床特征不同,但不同治疗原则下两者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IMRT对原发于韦氏环早期DLBCL的疗效、预后、放射剂量及不良反应。 方法 收集2008—2015年Ⅰ、Ⅱ期韦氏环DLBCL病例 80例,放化疗为主,3例单纯放疗。化疗后CR 24例,PR 53例。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引流区IMRT。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不良反应分级使用RTOG标准。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4个月,5年LRC、OS、PFS率分别为94%、88%、84%。DVH显示PGTV最高、平均和最低剂量分别为54.47、52.27、38.83 Gy。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LDH升高为OS影响因素(P=0.009、0.002),年龄>60岁、IPI≥2分及LDH升高为PFS影响因素(P=0.001、0.035、0.007)。全组急性口腔黏膜反应1级 12例、2级 53例、3级 8例,晚期不良反应口干1级 16例、2级 13例。 结论 应用IMRT技术治疗原发韦氏环的早期DLBCL,获得了较理想的LRC、PFS、OS率,同时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放疗在早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后达CR患者中的地位。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12年本院治疗的376例Ⅰ、Ⅱ期DLBCL患者资料,均接受至少3个周期CHOP和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化疗(R-CHOP)后达CR者。R-CHOP组92例,R-CHOP+放疗组79例,CHOP+放疗组98例,CHOP组107例。放疗为累及野照射30~56 Gy。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5年样本量为188例。全组5年DFS、OS分别为80.7%、87.6%,R-CHOP+放疗组和R-CHOP组的分别为94.9%和88.1%(P=0.030)、97.9%和86.0%(P=0.026),CHOP+放疗组和CHOP组的分别为74.2%和71.4%(P=0.623)、87.0%和82.1%(P=0.420)。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指数<500、IPI<2、加用利妥昔单抗是预后有利因素(P=0.034~0.000)。结论 放疗对早期DLBCL可以提高R-CHOP化疗后CR者的DFS和OS。建议DLBCL使用含利妥昔单抗的化疗,R-CHOP化疗后应接受放疗。希望开展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明该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原发喉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喉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其总生存(OS)及疾病无进展生存(PFS),利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组15例患者中,男性13例,中位发病年龄为40岁。8例患者的病变局限在喉内,仅4例存在颈部淋巴结受侵。Ann Abor分期Ⅰ期11例,Ⅱ期3例,Ⅲ期1例。全组患者的中位OS为28.0个月,5年OS为32.0%;中位PFS为24.7个月,5年PFS为33.3%。14例Ⅰ/Ⅱ期患者中,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的预后显著优于单纯放疗及单纯化疗组(中位OS:37.2 ∶11.2 ∶3.7个月,P=0.004)。结论 原发于喉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非常罕见,中年男性为主,一般情况较好,早期病变为多,预后较差。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疗效似乎优于单纯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免疫化疗后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因素及放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3-21-2017-05-16本院收治的60例Ⅰ/Ⅱ期韦氏环DLBCL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放疗组(33例)和未放疗组(27例),均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R-CHOP)方案的免疫化疗,放疗组在免疫化疗后接受累及野放疗(中位剂量:46 Gy)。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并行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随访达5年者有46例,5年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和局部区域控制(LRC)率分别为80.00%、67.95%和84.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为Ⅱ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分期改良国际预后指数(smIPI)评分≥2分和未放疗是OS的预后不良因素,Ann Arbor分期为Ⅱ期、ECOG评分≥2分是PFS的预后不良因素,而放疗则是LRC的有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OS有关联的因素包括年龄(HR=3.660,95%CI:1.0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Ⅰ—Ⅱ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WR-DLBCL)患者化疗达CR后接受辅助放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2013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30例Ⅰ—Ⅱ期WR-DLBCL资料,全部接受至少2个周期CHOP或R-CHOP化疗并达CR。R-CHOP组43例(含放疗25例),CHOP组87例(含放疗76例)。29例接受了单纯化疗,101例接受了放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5年样本量为10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0、1分的5年OS率分别为95.6%、80.1%(P=0.000),5年DFS率分别为95.7%、75.4%(P=0.029);单纯化疗、放化疗的5年OS率分别为77.1%、91.7%(P=0.048),5年DFS率分别为77%、87.4%(P=0.037)。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均是OS、DFS影响因素(P=0.047、0.003),加用放疗对DFS获益有关(P=0.039),但与OS无关(P=0.133)。结论 疗前ECOG评分低的Ⅰ—Ⅱ期WR-DLBCL患者预后较好,对化疗后获CR者加用辅助放疗可能获益,但需进一步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韦氏环与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分析病理确诊的韦氏环和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81例资料,其中韦氏环80例,结内101例.Ann Arbor分期1期57例,Ⅱ期83期,Ⅲ期26例,Ⅳ期15例.Ⅰ-Ⅱ期接受化疗加受累野照射,Ⅲ-Ⅳ期以化疗为主.结果 与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相比,韦氏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表现为临床Ⅱ期和邻近器官受侵,少见全身症状、脾受侵、乳酸脱氢酶和β2微球蛋白升高.韦氏环和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和56%(x2=2.43,P=0.119),Ⅰ~Ⅱ期韦氏环和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和58%(x2=76,P=0.097).单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升高、国际预后指数评分≥1、β2微球蛋白升高是韦氏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而β2微球蛋白升高、大肿块和国际预后指数评分≥1与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差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乳酸脱氧酶升高、β2微球蛋白值升高与伞组患者预后差有关.结论 与结内病变相比,韦氏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某些不同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区域淋巴结转移范围在Ⅱ期上呼吸消化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UADT-NKTCL)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87—2013年间本院初治的97例Ⅱ期UADT-NKTCL患者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范围与预后关系。全组患者52例原发鼻腔,45例原发鼻腔外上呼吸消化道。多数患者接受以放疗为主治疗,65例接受放化疗,27例单纯放疗,5例单纯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5年OS、PFS分别为57%、49%。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都显示伴有下颈(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以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更差,其中位生存时间仅19.3个月,2、5年OS分别为28%、11%,而未伴有下颈淋巴结受累的Ⅱ期患者5年OS达68%(P=0.000)。治疗模式明显影响预后,综合治疗患者5年OS、PFS分别为64%、52%,显著优于单纯放疗或化疗患者的40%(P=0.006)和42%(P=0.088)。结论 区域淋巴结受累水平是Ⅱ期UADT-NKTCL的独立预后因素,伴有下颈淋巴结受累患者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治疗前血清Hb水平对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15年间收治的 175例Ⅰ、Ⅱ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纳入标准为原发病灶位于上消化呼吸道,不合并其他恶性疾病,治疗及随访记录完整病例纳入分析。接受单纯化疗 67例、单纯放疗 8例、放化疗 100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 175例患者的变量单因素分析显示疗前血清Hb水平(≥120 g/L)、LDH水平(正常)、ECOG评分(0~1)、Ann Arbor分期(ⅠE)、接受放疗显著提高PFS及OS (P=0.000~0.046)。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Hb水平、LDH水平、ECOG评分、Ann Arbor分期是患者PFS、OS影响因素(P=0.000~0.040)。 结论 疗前Hb≥120 g/L者预后好于<120 g/L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例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到2020年9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确诊为颅内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05例, 其中男性101例, 女性104例, 中位年龄54岁。非生发中心(GCB)型占74.1%(126/170)。177例接受含大剂量氨甲蝶呤(HD-MTX)的诱导化疗, 91例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CR)59例(30.4%), 部分缓解(PR)或疾病稳定(SD)112例(57.7%)。83例接受化疗后巩固性或挽救性放疗, 仅14例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分析病理类型、化疗、利妥昔单抗、放疗及放疗模式、ASCT等影响因素对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 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 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34个月, 全组5年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5.6%和44.2%。GCB亚型、含HD-MTX化疗、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诱导化疗后缓解情况、接受放疗是OS或PFS的有利预...  相似文献   

17.
詹梦娜  田浩  许恬 《肿瘤学杂志》2021,27(10):841-847
摘 要:[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纳入江苏省肿瘤医院2010年5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83例原发性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根据Hp检测结果分为Hp阳性组(41例)和Hp阴性组(42例),对病变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治疗后,分析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Hp阳性组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75.6% vs 38.0%,P=0.001)。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3个月(4~127个月),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分别为84.8%、79.0%。Hp阳性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Hp阴性组,5年OS分别为95.1%和75.0%(P=0.019),5年PFS分别为92.3%和66.3%(P=0.009)。Hp阴性且行巩固放疗的患者比非巩固放疗患者有明显的生存获益,5年OS分别为86.3%和61.2%(P=0.046)。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P=0.018)、临床分期(P=0.001)、IPI评分(P<0.001)、治疗前LDH水平(P<0.001)、血红蛋白水平(P=0.014)、白蛋白水平(P=0.002)、Hp感染(P=0.019)是OS和PF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分期、治疗前LDH水平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Hp阳性组的C-myc蛋白(P=0.037)及Bcl-2蛋白(P=0.003)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Hp阴性组,但Bcl-6蛋白表达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931)。Bcl-6蛋白阳性的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5年OS(P=0.024)和5年PFS(P=0.045)比Bcl-6蛋白阴性患者更佳,而C-myc蛋白和Bcl-2蛋白阳性患者的预后更差。[结论] Hp阳性的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对化疗反应更好,预后更佳。临床或许可以通过Hp检测结果指导患者是否采取巩固放疗。同时,应进一步实施临床和分子研究,以完善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例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到2020年9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确诊为颅内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05例,其中男性101例,女性104例,中位年龄54岁。非生发中心(GCB)型占74.1%(126/170)。177例接受含大剂量氨甲蝶呤(HD-MTX)的诱导化疗,91例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CR)59例(30.4%),部分缓解(PR)或疾病稳定(SD)112例(57.7%)。83例接受化疗后巩固性或挽救性放疗,仅14例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分析病理类型、化疗、利妥昔单抗、放疗及放疗模式、ASCT等影响因素对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34个月,全组5年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5.6%和44.2%。GCB亚型、含HD-MTX化疗、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诱导化疗后缓解情况、接受放疗是OS或PFS的有利预后因素,其中后三项还是独立预后因素。诱导化疗后,CR患者的巩固放疗未改善生存,PR/SD患者的挽救放疗则显著改善OS和PFS(P值均<0.01)。化疗后巩固ASCT对比巩固放疗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原发DLBCL的非GCB亚型与预后不良有关,含HD-MTX诱导化疗结合利妥昔单抗可进一步改善生存。放射治疗仍是重要治疗手段,而ASCT的实际应用并不充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2006—2014年间接受3DRT食管癌患者 307例,其中Ⅱ期 73例、Ⅲ期 234例。中位放疗剂量60 Gy,同期化疗方案为PF (166例)、TP (82例)、单药P (59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3、5年样本量分别为130、45例,1、3、5年OS和PFS率分别为85.6%、53.8%、36.9%和74.6%、43.7%、33.1%,中位OS、PFS期分别为41.6、29.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OS和PFS因素为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病变部位、病变长度和化疗方案(P=0.007和0.013、0.000和0.000、0.000和0.000、0.002和0.000、0.141和0.005、0.018和0.16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病变部位、化疗方案是影响OS因素(P=0.024、0.000、0.007、0.028),病变部位、病变长度、N分期是影响PFS因素(P=0.004、0.033、0.035)。放疗剂量 50~60、>60~70 Gy的中位OS期和PFS期分别为47.4、37.8个月(P=0.469)和34.1、25.1个月(P=0.233)。结论 Ⅱ—Ⅲ期食管癌同期放化疗可获得较好的生存,联合用药优于单药,低剂量与高剂量放疗疗效相近,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为49(21~77)岁,均接受化疗,其中17例接受CHOP方案,4例接受EPOCH方案。8例接受化疗序贯放疗,13例接受单纯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21例患者无痛性肿块为主要表现。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e-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74%和66%。EPOCH方案与CHOP方案之间在复发或进展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3)。行预防性鞘内注射的患者无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未行鞘内注射患者有2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β2微球蛋白(HR=0.431,95%CI为0.432~ 0.967,P=0.044)和放疗(HR=0.495,95%CI为1.073~2.508,P=0.002)与PB-DLBCL的OS均相关。  结论  PB-DLBCL好发于女性,多累及单侧乳腺,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β2微球蛋白水平为不良的预后因素。化疗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鞘内注射对于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复发可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