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PFN治疗)和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状况。结果 2组患者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P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高龄(≥75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PFNA组25例,DHS组38例,PFLP组26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按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89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14.0±2.8)个月。PFNA组较DHS组、PFLP组骨折愈合时间短(P0.05),DHS组及PFLP组并发症较PFNA组高(P0.05)。DHS组与PFNA组、PFL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肺部感染,均经治疗后治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PFNA组:优1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23/25(92.0%);DHS组:优22例,良8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30/38(78.9%);PFLP组:优10例,良8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18/26(69.2%)。结论 3种内固定方法比较,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发生内固定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地负重,髋关节功能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板(PFLA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8例),分别采用PFLAP和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首次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负重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2个月,活动范围、关节功能、畸形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关节疼痛评分、Harris总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PFLAP与PFNA内固定均是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有效的治疗方式,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负重时间及关节疼痛评分、Harris总分PFNA优于PFLAP。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亚洲型股骨髓内钉(APFN)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PFN组(30例)和PFNA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负重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18(12.5±1.2)个月。两组均无螺旋刀片退出、断裂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负重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APFN组均高于PFNA组(P <0.05)。结论 采用APFN和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都可取得良好的疗效,APFN可加压,设计更合理,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n=50)与动力髋螺钉(DHS)组(采用DHS内固定,n=40)。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均短(少)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2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PFNA组高于DHS组,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低于DH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效果稳定,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股骨转子间顺行髓内钉(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分为PFNA组(87例,采用PFNA治疗)和InterTAN组(54例,采用InterTA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例数、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例数、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等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PFNA组短于InterTAN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例数和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长于InterTAN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等级、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InterTAN均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选择,PFNA手术时间更短,而InterTAN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PFNA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而首次下地负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可靠,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低于后者。临床应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徒手牵引侧卧位与仰卧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体位不同分为侧卧位组(31例)和仰卧位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大转子顶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质量、住院时间、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5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与仰卧位组相比,侧卧位组大转子顶端切口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复位质量、住院时间、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徒手牵引侧卧位行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仰卧位切口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使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治疗25例、PFLP治疗25例。观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术后Hb下降情况、术后输血量、术后扶拐下地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按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两组术后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18.8±5.6)个月。两组在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Hb下降情况、术后输血量及术后下地扶拐负重时间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及PFLP内固定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PFLP可明显减少术中、术后输血量;PFNA相对手术时间短、扶拐行走时间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材料的选择策略。方法对8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P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手术治疗,比较3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3种内固定方法的术后疗效。结果患者均随访12个月。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均优于DHS组和PFLP组(P0.001),骨折愈合时间PFLP组优于DHS组(P0.01)。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PFNA组均优于DHS组和PFLP组(P0.05),PFLP组优于DHS组(P0.05)。结论对于内科病情复杂、身体条件较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建议优先采用PFNA系统。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随之攀升,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包括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重点介绍其康复治疗,总结了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及矫形器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及膝关节功能康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嘉武  刘昕 《中国骨伤》2006,19(2):99-99
自1994年以来处理股骨远端骨折33例现分析如下,意在探讨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临床资料本组33例,男24例,女9例;年龄18~62岁,平均42·7岁。左侧18例,右侧15例。致伤原因:车祸致伤19例,高处摔伤5例,重物砸伤9例。单纯骨折14例,粉碎性骨折19例。新鲜骨折28例  相似文献   

13.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老年常见骨折,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治疗方式的选择与年轻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主要取决于骨折类型以及患者的功能需求,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闭合复位、切开复位以及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应根据患者相应的治疗手段选择合理的康复计划,而其他康复治疗措施如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也必不可少。为了进一步认识此类骨折并提高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本文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康复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微创Gamma钉内固定处理,其中康复组术前、术后皆用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仅让其术后自行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练。术后两组患者定期随访,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经过5~36个月(平均21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其中康复组愈合时间为(3±0.5)个月,对照组愈合时间为(3.2±0.4)个月,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5,P〉0.05)。康复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对照组的为3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55,P〈0.01);康复组术后的优良率为91.6%,而对照组的为80.2%,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84,P〈0.01)。结论微创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能获得可靠固定,系统的康复治疗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固定结合康复锻炼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3—2016-02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22例桡骨远端骨折,依从性良好能系统康复锻炼的12例纳入观察组,未进行康复锻炼的1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疼痛NRS评分、PRWE评分、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以及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结果观察组获得平均11.58(7~16)个月随访,对照组获得平均12.10(7~17)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疼痛NRS评分为(2.25±1.48)分,对照组为(3.40±1.78)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PRWE评分中总分、疼痛、功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artland-Werley评分中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残余畸形、并发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同时术后早期坚持规范康复锻炼可以提高患者腕关节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避免关节僵硬和挛缩。  相似文献   

16.
影响动力髋螺钉治疗A2型股骨转子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A2型股骨转子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采用DHS治疗单侧A2型股骨转子骨折患者61例。根据Merle D′Aubigne和Salvati-Wilson两种髋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患者下地负重行走的时间。结果6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2.5±0.7)个月。下地负重行走时间1~4(2.7±0.8)个月。1例在随访4个月时因脑溢血死亡,3例出现髋内翻,未出现骨折处感染、继发骨折、螺钉穿出股骨头和钢板断裂病例。按Merle D′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47例,中6例,优良率90.9%;按Salvati-Wilson髋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48例,中6例,优良率92.5%。结论内固定安置正确,注意对股骨小转子复位和内侧结构的重建,适当延迟下地时间,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滑动加压髁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及术后康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院自 1998年以来采用滑动加压髁钢板 (DCS)治疗股骨髁上骨折 2 0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着重对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加以总结 ,以供同道借鉴。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19~ 6 5岁 ,平均 39 3岁。左侧 7例 ,右侧 13例。致伤原因 :车祸伤 10例 ,坠落伤 6例 ,重物压伤 4例。骨折类型 :闭合骨折 15例 ,开放骨折 5例 ;屈曲型骨折 14例 ,伸直型骨折 6例 ;横行骨折 5例 ,斜形骨折 4例 ,粉碎骨折11例。其中合并同侧股骨髁间骨折 5例 ,合并同侧胫骨骨折 2例。2 治疗方法2 1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肢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水中步行疗法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22例术后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水中步行疗法。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判断疗效。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总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中步行疗法在胫骨平台骨折康复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结合术后个体化康复手段治疗移位性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为基层医院开展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对9例移位性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并于术后给予个体化康复治疗,采用Constant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5.4个月。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Constant评分分别为(14.5±6.5)分和(80.5±5.6)分。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移位性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有效方法,正确选择适应证、术中精细操作、术后进行个体化康复锻炼是减少并发症和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王雨辰  俞伟忠 《中国骨伤》2019,32(9):837-841
目的:评估老年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应用加速康复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8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按处置方案不同分为加速康复组和传统康复组,每组40例,加速康复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78.5±9.1)岁;传统康复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80.6±8.1)岁。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并发症发生、入院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改良BADL量表评分。结果:80例患者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4±2.6)个月。加速康复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明显低于传统康复组(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康复组入院至手术时间(1.48±0.51) d,明显低于传统康复组(4.35±1.55) d(t=11.185,P<0.01);加速康复组住院时间(6.4±1.1) d,明显低于传统康复组(9.9±1.9) d(t=9.958,P<0.01)。术后12个月时,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B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方案在老年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加快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