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摘要 目的:通过脑电节律探究健康人下肢运动想象机制。 方法:选择20例健康被试完成下肢运动想象任务,对采集的脑电数据选择C3、C4、Cz通道分析其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 ERP)和事件相关去同步化与同步化(event-related desynchroniz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ERD/ERS)。 结果:①左右下肢运动想象在C3、Cz、C4产生几乎相同的ERP模式,左右下肢Cz通道波峰潜伏期为230ms,C3通道潜伏期为250ms,C4通道潜伏期为260ms,两侧下肢运动想象均能诱发P300;②左侧下肢ERP均值在C3通道高于C4通道,右侧下肢ERP均值在C4通道高于C3通道;③无论是C3通道还是C4通道,单侧通道左右下肢运动想象均表现为ERD,两侧下肢想象运动ERDα频段较β频段明显。 结论:左右下肢运动想象在两侧半球产生几乎相同的ERP模式和ERD,但下肢运动想象ERP均值出现同侧化。下肢运动想象诱发的P300可能和运动想象的注意和意图相关。本文研究成果可为下肢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设计开发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脑皮质功能改变的规律,及其与康复效果间的关系。方法:60例累及上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35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25例,并与20例健康者做对照。分别在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后2周和1个月时,用经颅多普勒(TCD)测定被动运动肘关节时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速度,并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结果:对照组和2组脑梗死患者正常肢体被动运动时均为对侧MCA的血流速度明显增快,且3次结果类似。患侧肘关节被动运动时,治疗前除对侧MCA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外,同侧血流速度也明显增快(P<0.05)。但治疗2周和1个月时,单纯药物治疗组同侧血流速度逐渐减慢,而康复治疗组则一直维持在较快的水平。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得分,单纯药物治疗组与同侧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0.89341,P<0.05),康复治疗组则与双侧流速均呈正相关(r=0.99139,0.88812,P<0.05)。结论:正规的康复治疗可以促进卒中运动功能的恢复,机理可能与募集皮质范围加大有关。  相似文献   

3.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定量脑电图(qEEG)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脑功能成像技术,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就qEEG在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评估及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巍巍  杨坚  张颖  许永华 《中国康复》2010,25(5):377-379
脑卒中后约有3/4以上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重度致残者约占10%以上。近年研究表明,脑组织具有可塑性,在脑卒中发生后进行大脑运动功能重组,经过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早日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脑电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同步化活动及其分布特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同时探讨了脑电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同步化的可能的神经机制及其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运动功能评价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脑卒中 (cerebrovascularaccident ,CVA)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在脑卒中生存者中 ,病残率约 70 %— 80 %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也增加社会及家庭负担。脑卒中后最早、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常是运动障碍〔1〕,因此促进或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是CVA康复的中心任务。中风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全面评价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迄今国际上对脑卒中功能障碍的评价尚无统一标准 ,每种方法都各有所侧重 ,还没有一个较完善、精确的评价法〔2〕。在众多的评价法中 ,如何筛选一个较好的评价方案呢 ?Evans〔3…  相似文献   

7.
背景:对于脑血管病昏迷患者,因其不宜搬动,床边脑电图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脑电图的表现对于判断脑功能的状态及评估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也有着影像学检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的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导致的运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肢活动不利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虽然近年来常规康复治疗技术和方法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运动功能障碍仍然是康复治疗领域的难题之一,人们也一直在探索提高患者运动功能的新方法。自2005年以来,已有学者开始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通过脑电技术探讨前臂截肢对人体大脑功能可塑性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使用脑电系统采集右侧前臂截肢者(9例,截肢年限均为6年以上)和正常健康人(15例)进行左右上肢直臂屈伸运动任务时的脑电信号。分析与运动相关的μ波(8—12Hz)的脑电信号的ERD/ERS变化特征。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截肢组受试者健侧肢运动过程中除了大脑右半球额区F4通道μ波的ERD现象程度显著降低(P<0.05)外,其它脑区的通道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截肢组受试者残肢运动时,μ波ERD程度在对侧额区F3、中央区C3表现为显著降低(P<0.05),而在双侧枕区(O1、O2)表现为ERD显著升高(P<0.01)。 结论:截肢组受试者健侧肢运动时μ波变化与正常组相似,而截肢组受试者残肢在执行任务时,表现出特异性大脑对侧半球额区、中央区及双侧枕区μ波事件相关去同步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的运动预测模型与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具有密切关系。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运动功能恢复预测模型,分析各类预测模型优缺点,以期为促使临床更好使用这些预测模型并更有效的促进患者功能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头皮针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认知与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有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n=41)和对照组(n=39)。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头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头皮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测定、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Barthel指数(BI),分别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结果治疗后,P300潜伏期头针组平均缩短38ms,对照组平均缩短17ms,头针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FMA及BI评分头针组改善幅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是全球致残的最常见疾病,对患者功能障碍进行准确评定可更好的指导康复治疗并改善预后。大脑皮质兴奋性是脑卒中康复及预后的重要标志。然而目前临床评估多采用量表,精确性差,无法定量评定患者大脑兴奋性情况。由经颅磁刺激诱发的运动阈值及运动诱发电位是大脑皮质兴奋性的代表性评价指标,可定量评估大脑皮质兴奋性。近年来,经颅磁刺激成对脉冲刺激模式诱发的短间隔皮质内抑制及皮质内易化已成为皮质兴奋性相关研究的新方向。经颅磁刺激诱发的相关皮质兴奋性评价指标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评估及预后参考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有关指标的特性及其在脑卒中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患者米氮平治疗前后P300的研究,探讨米氮平对PSD患者的治疗效果及PSD患者认知损害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56例PSD患者,用米氮平治疗前后均经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及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治疗后PSD患者P3潜伏期(ms)明显缩短(320.60±27.61;t=10.43,P<0.01)且波幅(mV)显著增高(6.21±40.3;=2.24,P<0.05);治疗前后PSD患者HAMD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4.95~18.23,P<0.01),治疗前后PSD患者MMSE差异具显著性意义(t=5.32,P<0.05)。结论:米氮平是一种治疗PSD有效的药物,PSD认知损害可能与5-HT的异常有关,P300可作为评价PSD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训练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减少致残率。方法:医学、运动医学、康复护理学知识相结合;护士、家属、病人相配合。结果:康复训练方法的科学、合理、及时、连续,会使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有效的康复,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减少致残率。结论:脑卒中患者良好的康复运动训练,是运动功能恢复、生存质量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量表方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存在效率低、主观性强等不足。基于传感器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的脑卒中运动功能自动化评定,可针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控制、平衡、步态、关节活动度等运动功能进行自动化评定,开发了许多产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索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脑代偿形式和机制。方法:选择2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患者组,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8~75岁,平均54.1岁;进行fMRI检查时间最短为发病2周,最长为60个月。同时选择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fMRI检查,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5~69岁,平均48.6岁。结果:对照组双侧手分别运动时,均在对侧SM1区产生激活,12例右手运动时激活同侧SM1区(12/15),6例左手运动时激活同侧SM1区(6/7)。SM1激活区呈斑片状或不规则状高信号。各非主要运动区亦有一定比例的激活。患者组均在对侧SM1区产生激活,同侧SM1区则有22例产生激活,激活体积多数以对侧较大,LI值为正值。右侧患手对侧SM1活平均体积及LI与正常组相近,同侧SM1均激活体积大于正常组,LI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患手的双侧SM1均激活体积及LI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M、SMA、CMA激活的出现率有不同程度增高,以对侧明显。结论:卒中后处于康复进程中者,患手对侧SM1积已恢复到正常水平,同侧SM1有代偿现象。双侧的PM、SMA和CMA也有代偿表现。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重组的功能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极高,其中半数以上的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质量.近年来研究表明,脑组织具有可塑性,在脑卒中发生后可以进行大脑运动功能重组.经过早期、系统性康复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日常生活自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8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床旁VEEG监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发病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对称指数(BSI)、波形比率(DTABR)高于预后良好组,而VEEG分级中Ⅰ级+Ⅱ级的占比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VEEG分级、BSI和DTABR与入院NIHSS评分、mR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入院NIHSS评分与mRS评分亦呈显著正相关(P 0. 01)。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BSI和DTABR评估预后的敏感性显著高于NIHSS评分。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BSI和DTABR是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BSI和DTABR值越高,预后不良的风险越高。结论 VEEG的量化指标BSI和DTABR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预后改善情况,可以作为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运动再学习是将神经生理、运动科学、生物力学和行为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运动技能习得的过程对患者进行再教育,以恢复其运动功能。运动再学习疗法(Motor RelearningProgram,MRP)治疗脑卒中以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组为理论基础,并且认为实现功能重组需要反复练习功能性的活动,把中枢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视为一种再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磁刺激作为一种新兴的、安全高效的非侵入性康复治疗方式,现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康复领域。随着人们对磁刺激研究的逐渐深入,磁刺激的治疗部位已不仅仅局限于大脑,作用于外周肌肉、神经和神经根等部位的磁刺激模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即外周磁刺激。本文对外周磁刺激在脑卒中后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