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株EPEC(O111:K58)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Olll:K58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试验。[方法]依据GB/T4789.6—2003对4份食物中毒患者肛拭或粪便进行培养分离,经染色镜检,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作出鉴定,并对该起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食物中毒患者的3份肛拭和1份粪便均检出并确证为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Olll:K58);并确定导致食物中毒的病因是由致病性大肠肝菌EPEC(Olll:K58)引起。[结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达到快速检验和鉴定。  相似文献   

2.
一起溶藻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按GB/T4789-2003规定并参照《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及其病原学检验规程》进行检验。[结果]从食物样品和病人大便中检出7株溶藻弧菌,小白鼠毒力试验表明该菌有较强的毒力。[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溶藻弧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检测。[方法]采集食物中毒学生的肛拭子5份、剩余食物2份共7份标本按照GB/T4789-2003~[1]、WS/T9-1996~[2]、GB17012-1997~[3]进行检测。[结果]5份肛拭子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其中4份肛拭子既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又检出奇异变形杆菌;1份肛拭子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奇异变形杆菌;1份肛拭子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奇异变形杆菌、新港(纽波特)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份剩余食物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方法根据国标GB14938《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1]及GB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2]对就餐单位留样食品(9份)、中毒患者留取的粪便标本(6份),患者肛拭标本(3份)共18份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结果从2份留样食品、6份粪便样品,3份肛拭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已确认有十一种弧菌对人致病,引起胃肠炎及肠道外感染,其中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检出率41.06%,食用生的或未经充分加热的海产品极易发生弧菌性食源感染性腹泻[1].弗尼斯弧菌是十一种致病性弧菌之一,以往称为河弧菌的产气型(生物Ⅱ型),它的致病性已被发现并得到验证.本次作者从引起食物中毒的海菠菜咸菜样品中检出弗尼斯弧菌,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查明一起食物中毒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年8月完坟宴请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分析资料确认该起食物中毒是由海产品加工不当、生熟食品容器混用交叉污染而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罹患率为11.1%(33/298)。[结论]海产品煮熟煮透、生熟食品及容器严格分开是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进口血蚶进行食品卫生检验,以保证进口食品安全。[方法] 对血蚶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三糖铁试验、嗜盐性试验、生物检测、生化鉴定、动物试验。[结果] 各项试验结果表明血蚶中含有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应加强对进口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以防止由该菌引起的人类食物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8.
赵双成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230-2231
目的了解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和实验室检验进行判断。结果经实验室检验,患者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特点,确认为一起由致病性埃希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结论发生食物中毒的原因是生活饮用水受到局部污染,食物加工制作加热不彻底,导致就餐人员食用后引起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9.
邱波  王本利 《职业与健康》2004,20(11):65-66
由致病弧菌引起的胃肠炎在沿海地区比较常见。资料表明,溶藻弧菌(Vibrioalgino1yticus)、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是鱼、虾等水产动物的常见致病菌[1,2]。海水与海洋养殖动物检测表明,夏秋季节溶藻弧菌检出的阳性率较高,并且经常与其他弧菌伴随出现。一般认为,该菌能引起人的伤口感染、中耳炎和败血症,但是否引起胃肠炎和食物中毒还存在争论,国内有人认为该菌能引起食物中毒和胃肠炎[3,4]。我市由副溶血弧菌为主的致病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总数的80%以上,在这些食物中毒的实验诊断过程中,我们发现溶藻弧菌与副溶血弧菌等经常伴…  相似文献   

10.
于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710-3710
[目的]分析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GB/T 4789.7-2003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方法。[结果]在剩余食品、呕吐物、腹泻物中分别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此次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11.
2007年9月10日08:30分,沈阳市沈河区卫生监督所接到沈阳市经十字会医院疑似食物中毒报告,即前往调查.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分析;确认为一起致病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郜杏丽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572-1572,1574
[目的]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检测。[方法]采集食物中毒学生肛拭子25份,剩余食物及砧板、刀7份等样品,参照GB/T4789.4,5,6,7,10,11,14-2003等方法检测。[结果]25份肛拭子中检出河弧菌3例,占12%,从红烧鲫鱼中检出河弧菌。[结论]该次食物中毒由河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拟态弧菌和溶藻弧菌5种重要致病性弧菌的多重PCR方法。方法以霍乱弧菌omp W基因、副溶血性弧菌toxR基因、创伤弧菌vvh A基因、拟态弧菌VMH基因和溶藻弧菌gyr 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建立多重PCR反应体系,系统评价其特异性和检测下限值。结果成功构建致病性弧菌多重PCR检测方法。评价结果显示其特异性为100%,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拟态弧菌的检测下限值为100 CFU/ml,创伤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检测下限值为1 000 CFU/ml;多重PCR的弧菌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分离培养方法(56%vs 17%)。结论该多重PCR方法快速、灵敏、特异性好,可用于海环境和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致病性弧菌引起的急性腹泻报道 ,多来自沿海城市 ,并认为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的 6~ 1 0月份[1] 。天津市地处沿海 ,由各种致病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时有发生。本文对近期我区接连发生 2起较大的食物中毒事故中采集的部分样品进行了多种致病性弧菌的分离鉴定。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检验用培养基和生化鉴定管均由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细菌室提供。诊断血清购于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食物中毒患者为 2起食物中毒事故中具有典型急性胃肠炎症状者 ,共 1 30人。表 1  2起食物中毒采样类别与数量时 间中毒原因粪便呕吐物剩余食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查清食物中毒的原因,防止食物中毒的再次发生。[方法]通过对1起群宴食物中毒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结果]该次食物中毒23人,罹患率达17.69%,经实验室采样在9名患者的大便和1份冻虾等10份样品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该次食物中毒是1起由于海产品冻虾加工不当所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中检出致病性弧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食品中致病性弧菌污染程度和耐药性,为控制致病性弧菌相关的食源性疾病和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结果判断按CLSI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结果]8种117株致病性弧菌对大多抗菌药物敏感,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为89.7%,利福平次之,为45.3%;多重耐药性菌株33株,占总菌株数的28.2%;各类致病性弧菌对被检测的抗菌药物在耐药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以嗜水、非O1群霍乱弧菌及豚鼠3种致病性弧菌的耐药性较高。[结论]温州地区各类食品中携带致病性弧菌情况较为普遍,药敏试验证实8种致病性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较为普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可选择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治疗致病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污染致病性弧菌的海产品(鱼、虾、甲壳类动物)是引起肠道疾病、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一种潜在危险。1996年1~9月间,笔者对145宗进口冷冻海产品进行了致病性弧菌(霍乱弧菌、非O—法群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拟态弧菌、河弧菌、溶藻性弧菌、创伤性弧菌、霍利斯弧菌)污染情况调查,共检出61株致病性弧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拟态弧菌食物中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态弧菌食物中毒病原学分析纪舒萍,黄明越,李连洁,杨冬霞,陈萌莉,张萍,张永德,肖艳荣,邵桂芹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150010)1995年6月,哈尔滨市发生一起因食用海蛤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经实验室检查证实,食物中毒病原菌为拟态弧菌(Vibriomi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分析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采集食物中毒患者的肛拭子12份,剩余食物12份,呕吐物1份,按GB/T478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等进行检验。[结果]从患者肛拭子与可疑食物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用2种细菌测定病人恢复期血清抗体比初期抗体呈4倍以上增长。[结论]本次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20.
于洁 《预防医学论坛》2013,(5):366-367,369
[目的]为及时查清沂源县内同日4处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进行食物中毒的病原溯源,为监督执法提供执法依据。[方法]根据GB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的方法和有关的参考资料^[1-2],对可疑食品进行沙门菌检测。[结果]经培养,从剩余烧鸡、现场送货的烧鸡及患者的呕吐物、腹泻物中分离到8株沙门菌,并进行了血清学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和毒力试验,证实该菌株为肠炎沙门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学检验结果,按照WS/T13—1996沙门氏菌中毒诊断标准^[3],确定为该次4处中毒事件是由于食用被肠炎沙门菌污染烧鸡而引起的多起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