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B-Ⅱ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处空肠袢后方发生内疝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1984年以来我院普通外科共收治5例,均经手术证实。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5例均为男性,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行B-Ⅱ型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发生内疝。其中结肠前吻合输入袢对小弯侧3例,结肠后输入袢对小弯侧吻合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内疝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分析收治的2例及近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196例,共19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内疝的诊治资料。结果198例均为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术,结肠前吻合156例(78.8%),输入袢>15cm106例;结肠后吻合38例(19.2%),输入袢8~12cm4例,输入袢>15cm4例。疝入肠袢与吻合方式记载完整的60例中,输入袢疝19例,其中输入袢对大弯9例,输入袢对小弯10例。输出袢疝41例,其中输入袢对大弯22例,输入袢对小弯19例。明确记载胃空肠吻合方式120例中,输入袢对大弯67例,输入袢对小弯53例。治愈174例,死亡24例(12.1%)。结论吻合口后间隙及过长的输入袢是内疝发生的主要原因,内疝及疝入肠袢与胃空肠吻合方式无明显关系。缝合吻合口后间隙,采用合适长度的输入袢是避免发生内疝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临床惯用的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Ⅱ式术后约有5%~35%的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1]。本文就我院1986~1998年426例胃大部切除术进行分析,旨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26例中男350例,女76例,年龄20~68岁。其中溃疡并出血32例,急性胃穿孔11例,溃疡恶度15例。1.2 手术方法 胃切除范围均为55%~70%,胃空肠重建毕Ⅰ式2例,毕Ⅱ式340例,Rouxeny式84例。1.3 并发症 吻合口出血2例。1年后溃疡再发大出血1例,经救治无效死亡。1例手术后1年半出血、输出袢内疝、肠绞窄,经再次手术,2d后死亡。胆汁反流性胃…  相似文献   

4.
林志川  陈谭根  周智  李建国 《海南医学》2014,(16):2441-2443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腹内疝伴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1年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腹内疝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诊治资料。结果 9例均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腹内疝,BillrothⅡ式吻合术结肠前吻合5例(55.6%),输入袢均〉15 cm;结肠后吻合3例(33.3%);1例为Roux-en-Y吻合(11.1%)。均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症状,其中4例死亡,死亡率为44.4%(4/9)。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内疝诊断困难,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症状者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手术治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刘良彬 《重庆医学》2004,33(1):120-120
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腹内疝,是一种少见、但很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0.72%,疝入肠袢可迅速发生绞窄,死亡率高.现将我们最近9年诊治的2例报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近10年遇胃大部切除 B—Ⅱ式术后早期输出袢内疝4例,现报道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1例。年龄30~45岁。4例中,内疝发生于结肠前输入袢对大弯吻合者2例;结肠后输入袢对小弯吻合者2例。症状出现时间为术后4~12天。  相似文献   

7.
胃大部切除Billroth氏Ⅱ式吻合(以下简称BⅡ式吻合)术后,于吻合口后间隙发生小肠内疝,以致输入、输出空肠袢急性梗阻在临床上较少见,但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兼有空肠输入袢和输出袢梗阻的一些症状,但又不尽相同,容易误诊或迟迟诊断不决而延误治疗,所以对本并发症应提高认识。我们在1990年8月~1991年8月,一年间遇到4例,现结合文献复习,予以报告。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 981年至 1 999年发生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出血 9例 ,笔者就出血原因、处理方法及经验教训作一回顾性探讨。1 临床资料  本组 9例 ,男性 8例 ,女性 1例。年龄 34~ 63岁 ,平均 5 2 .3岁。其中胃溃疡 3例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2例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及幽门梗阻各一例 ,胃癌 2例 ,均经胃镜及钡餐确诊 ,2例胃癌行胃癌根治术 ,1例胃溃疡行 Billroth1式胃大部切除术 ,其余均行 Billroth2式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出血时间 2小时至 6天。 9例病人中 1例死亡 ,8例经积极治疗痊愈 ,其中经保守治疗痊愈 5例 ,再次手术痊愈 4例。2 讨论  近期…  相似文献   

9.
<正>远端胃切除术称为胃大部切除术,据重建胃肠道方法不同,常用BillrothⅡ式和BillrothⅠ式胃大部切除术,采用Balfour式胃大部切除术者极少。本组对6例有手术指征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施行Balfour式胃大部切除术,对16例胃癌及十二指肠癌患者施行Balfour式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10月~2008年12月本院收治具有手术指征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2例。其中男16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991年至 2 0 0 1年因胃癌、胃十二指肠溃疡共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及胃癌根治术 10 2 4例 ,其中有 3例术后发生输入袢急性绞窄性完全梗阻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3例均为男性 ,年龄 35 - 64岁 ,平均 4 8岁 ,占同期因各种原因行胃大部切除总数 (10 2 4例 )的 0 .2 9%。原手术方式均为BillrothⅡ式 ,结肠前胃空肠吻合 ,输出对大弯侧。再手术时间 ,分别为第 1次手术后第 5天、第 6天 (2例 )。1.2 临床表现 :主要发生在术后第 5 - 6天。患者开始进食后 ,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烈疼痛 ,并放射至肩脾背部呕吐频繁 ,…  相似文献   

11.
采用毕罗氏Ⅱ式结肠前胃大部切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500例。其中男421例,女7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8岁,以31~50岁为最多325例;胃溃疡113例,十二指肠溃疡302例,复合溃疡80例,吻合口溃疡5例;合并幽门梗阻96便,上消化道出血99便,溃疡穿孔101例。术后并发症:4例十二指肠溃疡病灶旷置术后继续出血,2例吻合口出血,4例输入袢梗阻,1例继发性肝炎,5例倾倒综合征,输出袢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瘘、内疝、小胃综合征、吻合口溃疡各3例。  相似文献   

12.
胃大部切除术后内疝虽不多见,但一旦发生则很严重,疝入的肠袢迅速发生坏死,病死率很高。现报告1975年以来我院收治3例如下:例l男,21岁,住院号53209。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行胃大部切除结肠前近端对小弯胃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3.
<正>我院1958年至1992年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共计1988例,其中并发吻合口与输出端肠梗阻,经影像检查和病理证实资料完整共计36例,占总例数的1.81%。 本文对梗阻发生的原因。部位及影像的表现进行分析,供同道参考。 临床资料 36例中,男31例,女5例。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胃癌11例,胃溃疡6例,胃窦炎3例,胃憩室1例。其中Biuroth Ⅰ式吻合13例;Billroth Ⅱ式吻合23例,年龄22~74岁。临床症状分为第一类梗阻发生在吻合,表现为上腹胀、腹痛、有呕吐,无肠型。第二类BillrothⅡ式输出例,年龄22~74岁。临床症状分为第一类梗阻发生在吻合,表现为上腹胀、腹痛、有呕吐,无肠型。第二类Billroth Ⅱ式输出端近吻合口梗阻,输入袢郁张,呕吐苦水。第三类为吻合口远侧的空回肠等处梗阻,除有剧烈腹痛呕吐外,有肠形可见。  相似文献   

14.
韦健 《广西医学》2005,27(5):683-684
目的探讨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中除了传统的Billroth术式外,胃大部切除Roux-Y胃肠重建术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6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采用Roux-Y胃肠重建术式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病人中,1例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暂时性胃排空障碍,经相应处理后,均痊愈出院;对47例病人随访1~8年,4例出现胆汁返流(6.5%),1例溃疡复发(1.6%),余均情况较好。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Roux-Y胃肠重建术是一种安全、疗效较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胃大部切除后吻合口溃疡,是一个严重的外科并发病。作者收集过十一年间手术治疗23例吻合口溃疡,资料完整22例,其中9例为本院病例,余13例系外院转耒。据1970年—1973年3月统计共施行345例胃大部切除术(1),并发吻合口溃疡经手术证明7例占2.0%。本组吻合口溃疡与胃溃疡兼有者一例,多发性吻合口溃疡三例。22例中12例原患十二指肠溃疡,8例胃溃疡,3例不明,均行Billroth氏Ⅱ式胃大部切  相似文献   

16.
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输出袢同时内疝形成比较少见 ,现将我院近年来遇到的 2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例 1 男性 ,6 6岁 ,9年前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因上腹部疼痛、呕吐 2天入院。体检 :腹平 ,上腹部饱满感 ,压痛及反跳痛明显 ,局部肌紧张。急诊行剖腹探查术 ,见上次术式为结肠前毕Ⅱ式 ,输入袢空肠从胃空肠吻合口后间隙自右向左疝入 ,肠腔高度扩张 ,肠壁局部浆膜层裂开 ,输出袢空肠从同一间隙自左向右疝入 ,肠腔扩张。予以回复 ,修补浆膜 ,见输入袢空肠有 2 5cm长 ,将胃空肠吻合口后间隙封闭 ,痊愈出院。例 2 男性 ,50岁 ,1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治疗16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中,9例行胃镜和或消化道钡餐,3例联合了ERCP检查,4例联合了MRCP检查后确诊;7例患者经MRCP检查直接确诊.除处理胆道结石外,16例均行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3例术后出现胃瘫,均治疗后痊愈.结论 MRCP是诊断Lemmel综合征的无创检查;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综合征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 ,尤其在Billroth -Ⅱ式吻合术后发生率较高。慈溪市人民医院自 1995年 1月~1998年 8月共行胃大部切除Billroth -II式吻合术 2 13例 ,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综合征 9例 ,占 4.2 3% ,现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9例均为消化性溃疡患者 ,男性 ,年龄 35~ 6 8岁。其中伴有幽门梗阻 2例 ,合并糖尿病 1例。行胃大部切除Billroth -II式吻合术 ,1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 3例于术后 4~ 8天 ,6例于术后 2~ 3周发生胃排空障碍。表现为食后上腹胀痛 ,恶心呕吐 ;…  相似文献   

19.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北南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415-141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结合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施行的780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8例。发生率1.0%。其中BillrothⅡ式手术后7例;BillrothⅠ式术后1例。所有病人均给予胃肠减压、静脉补液、营养支持、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等保守治疗、治愈出院。3周内治愈率100%。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重建消化道的方式,术中淋巴结清除的范围和程度,术中迷走神经的损伤及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的完整性破坏是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率高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7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治疗及预后,分析其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693例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残胃癌的发生、治疗及其预后;同时就与残胃癌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93例胃大部切除术中,发生残胃癌76例.5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6例行根治手术,15例行姑息性切除,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两种术式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2.7月和14.2月.未行手术切除的25例残胃癌患者,于发病后3~11 月内死亡.76例残胃癌中,原溃疡位于胃部59例(22.3%,59/259),十二指肠球部17例(3.9%,17/434),两部位的残胃癌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采用Billroth Ⅱ式和Billroth 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残胃癌发生率分别为12.7%和7.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本组残胃癌发病距首次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5年.结论 手术在残胃癌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残胃癌多发生于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且原发溃疡位于胃部的患者,术后10年以上者发生癌变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