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的二尖瓣置换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35例风心和先心二狭二闭,或合并主狭主闭的患者,在浅低温(32±1℃)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行二尖瓣置换术,合并主狭主闭者先在心脏停跳中置换主动脉瓣,后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置换二尖瓣,需三尖瓣成形术者亦在心脏跳动中施行。术后血流动力学状况良好,心跳组术后24小时多巴胺用量按μg/kg/min计,比心停组用量明显减少,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自行设计的左心腔无层级排气装置和主动脉灌流导流装置,用于临床无气栓发生,证明装置设计合理、实用。  相似文献   

2.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朝先 《四川医学》1998,19(5):370-371
我院在1997年3月至1998年5月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施行心内直视手术,共施行了60例,其中心脏瓣膜置换30例;MVR,AVR,RMVR,DVR,SD和VSD,心内直视缝合PDA方法1例,皆取得满意临床效果,并对心肌保护,脑复苏和脑栓塞,出血与血尿,以及心肌细胞超笛结构损害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脏手术28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心脏跳动的体外循环技术完成心内直视操作的手术方法。方法: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后,体温降至31~34℃,MAP维持在6.67~10.67kPa,保持冠脉的血液供应,让心脏在“空跳”状态下完成288例各种心内直视操作。结果:全组死亡3例,术后均无空气栓塞并发症。结论:心脏跳动的心脏外科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技术,绝大部分心内直视操作都可在这种技术下完成。  相似文献   

4.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替换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浅低温体外循环 (CPB)心脏跳动中二尖瓣替换术的疗效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30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15例 ,非停跳组在浅低温 (31~ 33℃ )CPB心脏跳动中行二尖瓣置换术 ,停跳组采用传统心脏停跳法行瓣膜置换术。结果 非停跳组术后病情平稳 ,多巴胺用量 0~ 5 μg·kg-1·min-1,少于停跳组 3~ 10 μg·kg-1·min-1,P <0 .0 1;无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及气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停跳组术中并发低心排综合征 1例 ,频发室性早搏 2例。术中二尖瓣置换后及术后 4h ,停跳组血清心肌酶含量较非停跳组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浅低温CPB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能使心肌处于近似生理状态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出现严重心脏并发症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开胸心脏外科手术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需行体外循环下开胸心脏外科手术的1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7例因机械瓣膜血栓形成行瓣膜再置换术,2例先心病,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并菌栓形成,1例心脏左房黏液瘤,1例风心病.8例胎儿存活,未发现畸形,1例继续妊娠中,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出现严重并发症者,行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治疗,虽风险很高,仍不失为挽救母儿生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2003年8月~2004年12月连续开展的110例心脏手术无死亡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经验.方法各种心内直视手术110例,年龄8月~41(4.8±0.6)岁,体质量7~89(15.2±0.8)kg,全组病例均采用气管内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使用进口膜肺和西京87型鼓泡氧和器,浅低温高流量58例,中低温中流量41例,深低温低流量8例,深低温停循环3例,均使用冷晶体停搏液(4℃)主动脉根部加压灌注,术中和术后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结果 100%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全组病例均顺利脱机.结论体外循环是开展心血管手术的重要手段,提高CPB质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谢观球 《徐州医学院学报》1995,15(3):297-297,299
1985年9-1994年10月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5例,人武部治愈本文着重总结我院开展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6 例心脏直视手术疗效表明,能缩短体外循环和心脏手术时间,不会发生氧栓并发症,如能并用右胸小切口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微创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9.
0 引言 1998-11/1999-10我科为5例新生儿施行了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肺转流,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全组5(男3,女2)例,出生7~27d,体质量3~5(平均3.7)kg,诊断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3例,法乐三联症1例,室间隔缺损1例.CPB预充复方林格液200mL,全血200mL,白蛋白10g,地塞米松5mg.kg-1,肝素10mg,40g.L-1NaHCO32mL.kg-1,200mL.L-1甘露醇1mL.kg-1,速尿10mg,预充液复温至37℃,CPB全部应用Stockert人工心肺机,氧合器:Polystan-SAFE型膜式氧合器1例,TERUMO308型膜式氧合器1例,Dideco901型膜式氧合3例.CPB采用中低温并行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本科从1999年1月至2007年7月134例3岁以下婴幼儿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手术治疗病例,探讨ASD的手术时机及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的应用。方法本组男性51例,女性83例,3~36月龄,体质量5~16kg。术前112例患儿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发育不良,其中79例出现心衰症状和心脏增大表现;单纯ASD 101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33例。均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对患儿行ASD修补手术。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早期有1例出现窦房结功能失调,使用临时起搏器治疗后好转;对110例患儿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至4年,所有患儿生长发育得到明显改善,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ASD根据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一旦明确手术适应证,应该积极手术治疗,早期手术可以降低心衰,减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婴幼儿ASD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1.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10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8,自引:13,他引:48  
目的 探讨完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报告1032例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997年11月至2000年9月间。改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建立同期左心房左心室引流和综合序贯排气技术,改善手术野显露,完善术中排气,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1032例,男503例,女529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714例,心脏瓣膜病318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率为2.33%(24/1032),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死亡率2.7%(19/714),心脏瓣膜病手术死亡率为1.6%(5/318)。全组无体循环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可有效减轻低温和血再灌注对心脏等脏器的损伤作用。有利于避免术中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郭力发 《吉林医学》2007,28(17):1872-1873
目的:回顾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体外循环经验。方法:16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CPB采用中度低温,心肌保护应用改良Tomas液,CPB中维持平均动脉压35~60mmHg。结果:CPB时间25~209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8~175min,围术期死亡2人,其余康复出院。结论:采用改良Tomas液、应用白蛋白、抑肽酶、甲基强地松龙等有助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儿体外循环中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2004-05/2006-12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100例,男37例,女63例,年龄42 d~2岁,体质量4~8 kg,其中法乐氏四联症(TOF)16例,室间隔缺损(VSD)7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VSD/PH)2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VSD/ASD)17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VSD/PDA)1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ASD/PH)11例,部分房室管畸形(TECD)8例,右室双出口(DORV)5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TGA/VSD/PDA)1例,法乐氏三联症1例,三房心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全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30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2例,不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5例,黏液瘤摘除术3例.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引流管建立体外循环,经胸阻闭升主动脉,胸腔内操作均在全胸腔镜下进行.结果 30例患者,手术成功30例,成功率100%,无转为正中开胸扩大切口.体外循环时间50~319 min,平均(111±45)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为21~118 min,平均(43.6±30.0)min.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20~2500 ml,平均(225±150)ml.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3例,包括二次开胸止血1例及右侧气胸2例.结论 完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黏液瘤摘除术和不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1011例小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以及转流中出现的意外和故障,方法:大部分病例采用中度低温,常规灌注方法,部分病全采用深低温低流量或深低湿停循环方法。结果:1011例中发生意外和故障10例,死亡3例,结论:小儿CPB应以高流量灌注为主,适时应用低温流量;中度血液稀释,维持胶体渗透压2.4kPa以上;通过压力适应的静态膨肺和有效的左心引流保护肺功能,用模式氧合器和多重微栓滤器,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行手术修补的临床资料.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自视手术,收紧上下腔静脉套带,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度维持在33±1℃,均在心室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自视手术.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1例患者死亡,术后胸腔引流少,无严重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修补房间隔缺损,对内环境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且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小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临床分析(附1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体外循环方法及转流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00例小儿体外循环的预充、转流、心肌保护及并发症。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47-31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130min,心脏自主复跳79例,电击复律21例,发生意外及故障11例,其中鱼精蛋白过敏反应死亡1例。结论:小儿体外循环采用中度血液衡释维持适宜的胶体渗透压非常重要,可减少术后并发症,转流过程维持有效灌注压对脏及其它脏器复苏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孕妇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孕妇心脏直视手术行体外循环 (CPB)管理的经验。 方法  2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孕妇 ,体外循环时不作全身降温处理 ,动脉灌注流量 3.0~ 3.7L·m-2 ·min-1。期间连续监测胎心率。 结果  2例患者术中经过平稳 ,术后恢复良好 ,3个月后行剖宫产各娩出 1名健康男婴。 结论 为确保母婴安全 ,孕妇CPB应采用常温、高流量灌注 ,维持较高MAP和合适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复杂性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搏动下,经肺动脉切口缝合治疗59例复杂性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3.39%;其余恢复良好.无一发生空气栓塞.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搏动下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动脉导管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术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25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手术的应用经验,对其优缺点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1999年25例先天性心脏病不停跳手术组为实验组,全组年龄4~15岁,均为非补片修补患者;随机抽取1998~1999年度相同年龄段的心脏停跳非补片修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时间、术后24h液体出入情况及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本外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