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微小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伟胜  张文瑾 《实用癌症杂志》2003,18(6):644-645,648
目的 一步明确甲状腺微小癌的概念,提高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35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微小癌。21例是经术中冷冻病理检查确诊,14例术前确诊。4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远处转移至骨、脑。1例术后5年半死于骨、脑转移,其余患者未复发,均健在。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起病隐匿,术前难确诊,多数经术中冷冻而获诊断。部分瘤体较小时即出现转移而预后差,可见瘤体虽“微小”但生物学行为并非“危小”。临床上应争取早期发现并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陶昌华 《抗癌》2004,(3):29-30
宫颈癌是妇女最多发的一种恶性肿瘤,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妇女,最近几年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因此,对于广大女性朋友了解此病的临床特征为预防宫颈癌白9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微小癌的定义尚不完全统一,一般多将直径1.5cm以下的甲状腺原发癌定为微小癌。我院1958年—1976年共收治甲状腺癌332例,其中微小癌29例,占8.7%。文献报告~3甲状腺微小癌占甲状腺疾患的1.1~4.9%,占甲状腺癌的8.9%。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块直径<1.0 cm乳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194例乳腺微小癌的临床检查,钼靶X线检查以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检查:194例乳腺微小癌均为单发;肿块质地硬、活动差、边界不清的临床诊断阳性率高于肿块质地韧、软、活动好、边界清者;腋下触及淋巴的结临床诊断阳性率低于腋下未触及淋巴结者.钼靶X线检查:肿块影和细砂钙化与结构不良及腺体致密的钼靶X线表现相比,诊断阳性率高,平均年龄大.超声检查:数字彩色超声检查诊断乳腺微小癌阳性率高于普通B型超声检查.超声诊断可疑癌和乳腺癌的平均年龄大于超声诊断纤维瘤和增生结节的平均年龄.结论严格掌握乳腺微小肿块的临床诊断标准,高度注意钼靶X线片肿块影及细砂钙化表现,对腺体结构不良及腺体致密者不能轻率诊断良性.数字彩色超声检查可提高乳腺微小癌检查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抗癌之窗》2019,(2):1-2
4月15日—20日是第25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根据最新的2018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新增癌症患者达到1810万人,癌症死亡的人数为960万人。癌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死因。中国在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位居中等偏上的水平,但部分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和食管癌等.  相似文献   

6.
妇女乳腺癌全界每年死亡约二十五万,过去第一、二世界较多,第三世界包括我国发病率低,但从70年代以来,根据各地和全国普查以及临床报告,我国乳腺癌发病和死亡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病因至今不清,但国内外普遍认为和环境污染、不合理的膳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易感性、遗传性、社会环境以及生育因素、某些乳腺良性病变的增多等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复习14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癌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和不同影像学诊断的敏感性.结果:B超、CT及SPECT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0.8%、33.1%和40.8%.结论:B超是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确定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病人的特点及术后效果.方法总结了我院1954年至1992年间外科治疗的119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结果93例(7.7%)甲状腺肿瘤直径在1.0cm以下.其中49例因其它甲状腺疾患,手术时意外发现.41例行一侧腺叶切除术,其10年生存率为100%.44例以颈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病人,皆行一侧腺叶切除和颈淋巴结清除术,10年生存率为91.8%.所有病人平均随访11年,44例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有3例死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分析结果提示,无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一侧腺叶切除已足够.而伴有颈部转移的病人,一侧腺叶切除和颈淋巴结清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8月63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情况、手术方式、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彩超怀疑甲状腺微小癌32例(50.8%);术前彩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4例(6.4%),确诊3例(4.8%);术中冰冻切片病理确诊41例(74.6%),63例均经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为乳头状癌。63例中行甲状腺全切除12例,双侧次全切除17例,患侧及峡部全切除+对侧次全切除20例,患侧次全切除+对侧及峡部全切除8例,患侧及峡部全切除4例,患侧及峡部全切除+对侧部分切除2例;2例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4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1年3个月至10年11个月,失访1例;62例患者均存活,其中1例复发,行残余甲状腺全切除术。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手术治疗总体预后相对较好,但个别病例有较强的侵袭性,应强调治疗方案个体化。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 ,6 1岁。发现右髂部肿物 1年入院 ,曾有甲状腺肿瘤史。查体 :右髂骨部有一 8cm× 6cm大小的质硬无移动肿物。X线示右髂骨骨囊肿。手术所见 :右髂前上棘有一10cm× 8cm× 8cm的肿块 ,与骨膜黏连 ,完整切除后送病理。病理巨检 :灰红色不规则形肿物一枚 ,大小 10cm× 9cm×5cm ,表面粗糙无包膜 ,附有少量骨质 ,切面呈囊实性 ,囊内壁较光滑 ,内含咖啡色黏稠液体 ,实性区呈灰白色 ,质较软 ,有砂粒感。镜检 :瘤组织主要由大小不一的乳头构成 ,乳头分支复杂 ,被覆乳头的瘤细胞多层排列 ,核圆形或卵圆形 ,大小较一致 ,呈毛…  相似文献   

11.
祝志川  张喜平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1):2359-2360
甲状腺微小癌的术前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在临床上应用普遍,特别是超声是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重要依据,现就甲状腺微小癌的影像学检查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微小癌的术前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在临床上应用普遍,特别是超声是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重要依据,现就甲状腺微小癌的影像学检查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庄士民  谢良恩  覃海源  钟倩怡  王涛 《癌症进展》2021,19(4):377-379,4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伴对侧叶微小癌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420例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的PTMC患者,分析PTMC患者伴对侧叶微小癌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TMC患者伴对侧叶微小癌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108例(25.7%)PTMC患者伴有对侧叶微...  相似文献   

15.
祝志川  张喜平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2):2412-2414
目的:总结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的85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波检查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CT MRI及核素扫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作用有限,超声检查发现有特征性改变者,应尽量手术治疗。结论:B超检查显示的特征基本上能使大部分病例得到早期诊断,外科手术是甲状腺微小癌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的85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波检查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CT MRI及核素扫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作用有限,超声检查发现有特征性改变者,应尽量手术治疗。结论:B超检查显示的特征基本上能使大部分病例得到早期诊断,外科手术是甲状腺微小癌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微小癌亦称作为隐匿性甲状腺癌。因肿瘤小于10mm,患者又无特殊临床症状,术前难以确诊。绝大多数病例是因患其它甲状腺疾病进行腺叶切除而在标本病理检查中发现。少数可因颈部淋巴结肿大而行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后发现。由于癌灶小,易被临床及病理医师忽略。现对我院1994年--2004年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修期间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37例甲状腺微小癌进行病理学分析。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3岁,已婚.发现左乳血性分泌物6月,于1999年5月25日入院.月经史:16(3~5)/(28~30)50,有1子,未曾哺乳.检查:双乳外形无异常,轻压左乳见血性分泌物溢出,但未及肿块.左腋窝淋巴结未肿大.临床诊断:左乳导管内乳头状瘤,行局部切除.因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病理检查:(第1次局切)灰白软组织一块,2.0cm×1.8cm×1.0cm,质中.间隔0.2cm作一剖面,其中见—0.4cm×0.3cm×0.3cm灰白结节,境界清,无包膜,质偏硬.镜检:导管内皮增生,严重者导管内呈实性团块充满整个管腔,腔内无乳头结构.部分区域导管上皮已浸润出导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癌属于人体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头颈、甲乳外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连年显著递增。随着超声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开展,以及基因检测技术的辅助检查,早期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相比较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彰显微创美容的优势,内镜及超声定位下经皮消融术等新的手术方式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结合新指南,本文将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治进展进行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身肿瘤的0.2%(男性)~1.0%(女性)。1928年Graham首次报道了关于静息甲状腺癌的临床概念后,关于甲状腺癌的研究日渐增多。甲状腺微小癌( thyroid micro carcinoma,TMC)的概念也逐渐被各国学者熟知。甲状腺微小癌是指甲状腺癌肿直径小于或等于10 mm的甲状腺癌[1]。以往,TMC患者大多因其他甲状腺疾病进行手术治疗,在术后常规病理检查中被偶然发现,甚至有些患者在因其他疾病死亡后的尸检中发现。世界各地尸检中TMC的发现率为1.5%~35.6%。以前部分学者认为,甲状腺微小癌因其癌灶直径较小,与直径较大的甲状腺癌相比,其侵袭性较低,故对其的治疗应采用临床观察等相对保守的方法[2]。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细针穿刺病理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甲状腺疾病重视程度的增加, TMC的检出率明显上升。但是,对于TMC的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因此这一问题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与其他恶性肿瘤相似,甲状腺微小癌的病因仍不是很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可能与放射线接触史、体内碘水平异常、遗传因素以及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甲状腺癌有不同的病理类型及生物学特点,甲状腺微小癌亦是如此,其病理分型包括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甲状腺微小癌的特点是起病缓慢、隐匿,可长期处于无进展的亚临床状态,也可与其他甲状腺疾病共存,易误诊、漏诊。但是,也有部分TMC表现出恶性肿瘤的特点,癌细胞分化不成熟、浸润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可以发生转移。 TMC主要的转移途径为淋巴结转移,第一站多为颈部Ⅵ区淋巴结,即中央组,一旦发生转移,患者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此时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Andreas等[3]关于甲状腺微小髓样癌生物相关性的研究中得出甲状腺微小髓样癌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甲状腺微小癌整体发病率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乳头状微小癌比例的上升尤为突出。未来,我们将会面临更多的微小癌患者,所以,对于TMC的诊断及治疗应予重视。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基因诊断细化其危险分层,制定更加合理的(积极或保守)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