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乳腺癌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经综合治疗的23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探讨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建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库,采用SPSS8.0统计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以发现影响乳腺癌长期生存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1、2、3、5和8年生存率分别为95.71%(223/233)、82.83%(193/233)、61.37%(143/233)、37.34%(87/233)和6.87%(16/233)。单因素分析显示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原发肿瘤大小与生存呈负相关(P均〈0.001);TNM晚期患者复发转移的患者中位生存明显缩短(P均〈0.0001);术后辅助化疗方案选择含有蒽环类的方案组生存期优于不含有蒽环类的方案组(P〈0.05,X^2=9.99);病理类型治疗方式与生存时间相关(P均〈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治疗方式、术后辅助性化疗方案和复发转移具有独立预后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病理类型、综合治疗方式是影响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的排序依次是腋窝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综合治疗方式(P〈0.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及复发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病理类型、术后化疗方案的选择及个体化综合治疗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生存预后进行分析,规范手术方式,探讨综合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治疗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38例患者中,男10例,女28例,平均年龄58.7岁(28~75岁),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8例,局部扩大切除术10例.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4.9%、18.5%、5.7%,1、3、5年总生存率分别85.8%、24.1%、6.4%.肿瘤厚度≥1.51 mm、肿瘤直径≥3 cm与淋巴结转移相关(x2值分别为13.093、4.449;P值分别为0.011、0.020),且肿瘤厚度亦与远处转移相关(χ^2=11.965,P=0.018).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辅助治疗与无病生存相关(χ^2=7.441,P=0.006);肿瘤厚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总生存相关(χ^2值分别为16.741、16.474、16.775;P值分别为0.002、0.000、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辅助治疗为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 1.420~17.621,P=0.012);肿瘤厚度、淋巴结转移为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 0.250~0.949,P=0.035;95% CI 1.033~2.573,P=0.036).结论 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重视免疫治疗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是提高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恶性黑色素瘤(MM)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我国MM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27例病历、随访资料完整的MM患者,选择性别、年龄、溃疡、卫星病灶、病理类型、发病时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量、病理分期、肿瘤厚度、干涉史、手术切除范围、放疗史和综合治疗13个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分析。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再进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截至2012年5月共死亡110例,其1、3、5、7年总生存率(OS)分别是81.4%、60.3%、46%、37.9%,中位生存期(MST)为5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溃疡、病理类型、肿瘤厚度、发病时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量、病理分期、手术切除范围和综合治疗8个因素对MM患者的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厚度、病理分期、综合治疗和手术切除范围是影响MM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其中肿瘤厚度、病理分期是危险因素,综合治疗、手术切除范围是保护因素。结论肿瘤厚度、病理分期、手术切除范围和综合治疗是影响MM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转移情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5年无瘤生存率与绝经前、后发病,原发病灶大小,是否保乳,病理类型,化疗方案均无关(均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均有相关性(均P〈0.05)。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与家族史、与放疗均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均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保乳与否及常用的化疗方案与预后均无关;放疗可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但不能提高5年无瘤生存率。术后转移者预后差,生存期〈2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原发女性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系统回顾本院自1976年6月-2006年3月收治的20例原发性女性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平均年龄48.5岁,绝经后妇女占55%.20例病例中手术治疗19例,1例仅行腹壁下动脉化疗.术后发现8例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例,12例阴道恶性黑色素瘤中,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为25%,平均生存期为40.7个月,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为16.7%,平均生存期为19.7个月.结论:女性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肿瘤,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及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局部复发和早期转移是预后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93例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曙光  黎莉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8):446-448
目的:探讨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经病理证实的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93例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2年生存率为10.8%(10/93)。性别、体质状况、有无肝脏转移、转移部位数目、血清LDH水平、白蛋白水平以及转移灶是否切除对患者的2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而不同年龄患者的2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女性、体质状况较好、无肝脏转移、单一部位转移、LDH或白蛋白水平正常以及孤立转移病灶的手术切除是预后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足底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4年共收治的31例足底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均有病理学证实,采取手术、Ⅰ期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为主的综合方式治疗足底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模型对患者肿瘤大小、厚度、手术切除范围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31例足底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至今生存22例,5年生存率为70%(22/31,P=0.0366),无局部复发,Ⅰ期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28例,9例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4例出现全身多处转移,死亡9例.T〈1.5mm,1.5mm〈T〈2.5mm,2.5mm〈T〈4.0mm,T〉4.0mm,5年生存率分别是66.7%,63.64%,30%,0%. 结论 足底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易远处转移.综合方式治疗可降低转移率,使大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  相似文献   

8.
青年女性乳腺癌1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存期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和统计分析。结果155例患者中激素受体阳性占61.6%(77/125),激素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19.0和51.3个月(P〈0.01),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68%和33%。辅助他莫昔芬(TAM)治疗占47.1%(73/155),中位生存时间182个月,较未辅助TAM者显著延长生存期(P〈0.05)。全组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期2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91个月,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9%、60%和5.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辅助内分泌治疗和Her-2过表达。激素受体阳性可能是预后的参考因素。结论≤3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是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辅助内分泌治疗和Her-2表达情况。青年乳腺癌患者只要经过系统的综合治疗预后不差,仍可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9.
Peng RQ  Wu GH  Chen WK  Ding Y  Ma J  Zhang NH  Su YS  Zhang XS 《癌症》2006,25(10):1284-1286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鼻粘膜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肿瘤,其临床资料主要来源于西方人群。本文总结原发性鼻粘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1年1月至2005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原发性鼻粘膜恶性黑色素瘤66例,其中有完整随访资料的44例。复习病历登记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信件或电话随访记录肿瘤复发和患者生存情况。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44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中,37例原发于鼻腔粘膜,5例原发于副鼻窦粘膜,2例原发于鼻咽粘膜。初治时12例患者出现颈淋巴结转移。31例接受以手术为主的治疗,其中8例接受辅助性放疗,13例接受辅助性化疗,6例接受辅助性非特异性免疫治疗。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局部复发率为54.5%(24例),10例(22.7%)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复发,11例(25%)发生远处转移。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5年生存率为25%。预后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而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原发肿瘤大小、是否接受辅助治疗与5年生存率无关。结论:原发性鼻粘膜恶性黑色素瘤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高,且易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徐宇  朱蕙燕  陈勇 《中国癌症杂志》2018,28(11):819-826
背景与目的:恶性黑色素瘤近年来在中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在欧美是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外科诊治规范的重要环节,但在中国却未广泛开展。中国黑色素瘤具有多肢端亚型、浸润深度厚、溃疡率高和预后差等特点。但中国黑色素瘤外科治疗后的预后仍未明确。该研究旨在分析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数据,评价SLNB的可行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无临床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征象的黑色素瘤患者。每例患者在接受原发病灶扩大切除的同时,进行相应区域淋巴结的SLNB。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定位通过美兰染色和同位素示踪完成。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2例黑色素瘤患者。平均Breslow浸润深度为3.29 mm,66.4%为肢端病灶,溃疡率达59.7%。SLN阳性率为26.8%,假阴性率为4%,淋巴结总转移率为30.8%。本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分别为66.6%和55.8%。SLN状态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reslow浸润深度是预测SLN转移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无临床大体转移的中国黑色素瘤患者,应常规开展SLNB。SLN状态是影响复发和总体生存的重要因素,SLNB能提高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的生存,提供准确的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99例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患者术前血清TSH、甲状腺B超,手术记录、术后病理诊断报告。根据术后病理报告判定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分析术前血清TSH水平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不同分布。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前血清TSH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2.179±2.017vsl.259±0.884)μIU/ml,P〈0.001;在DTC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较Ⅰ、Ⅱ期以及肿瘤直径≥1eHl较〈1cm的患者术前血清TSH明显升高(均P〈0.001)。结论:术前血清TSH水平是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1例乳腺癌组织中Ki67、PCNA的表达情况,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Ki67、PCNA在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分子类型中Ki67与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分别与原发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采用生存分析法,分析Ki67、PCNA对乳腺癌预后的意义。结果Luminal型、HER-2型及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Ki67、PCNA表达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3.722,P=0.155;)(X^2=5.135,P=0.077)。Ki67与PCNA总体呈正相关(r1=0.348,P=0.000),在Luminal型中呈正相关(r3=0.467,P=0.000),而在HER-2型、三阴性乳腺癌中无相关性(P〉0.05)。Ki67表达强度与原发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在Luminal型乳腺癌呈正相关性(r1=0.180,P:0.017;rs=0.236,P=0.002;0=0.156,P=0.039),而在HER-2型及三阴性乳腺癌中无相关性(P〉0.05)。PCNA表达强度与Luminal型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r1=0.166,P=0.028),与HER-2型乳腺癌的原发肿瘤直径呈负相关性(r1=-0.342,P=0.020),与其他病理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对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有影响(HR=4.431,95%CI:1.787~10.984;HR=2.492,95%C,:1.032~6.018),亚组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PCNA对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有影响(HR=3.930,95%C1:1.343~11.501;HR=2.401,95%C1:1.044—5.52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是总体和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3.780,95%CI:1.461—9.775;HR=3.403,95%CI:1.150~10.075)。结论Ki67和PCNA对评估Luminal型乳腺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而对HER-2型和三阴性乳腺癌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肺腺癌瘤周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肺腺癌D2-40蛋白表达并计数D2-40表达阳性瘤内、瘤周的LMVD,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患者总生存时间。结果 肺腺癌D2-40表达阳性瘤周的LMVD为11.56±10.73,明显高于瘤内的3.96±1.15(<0.001)。D2-40表达阳性瘤周的LMV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0.003)。瘤周高LMVD组(>10)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95%CI:11.4~14.6个月),瘤周低LMVD组(≤10)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95%CI:17.8~44.2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瘤周LMVD、有无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D2-40表达阳性的瘤周LMVD可以用于预测肺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发生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01—2011-08-3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根治术的12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早期复发组(62例)和对照组(66例),进行临床病理参数比较,应用Cox模型分析独立影响因素。分析Ki-67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关系,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其与患者生存时间关系。结果:128例患者中,早期复发组与对照组肿瘤病理分级(χ^2=11.170,P=0.004)、大体分型(χ^2=7.049,P=0.008)、浆膜浸透(χ^2=9.372,P=0.009)、淋巴结转移(χ^2=16.516,P〈0.001)、pTNM分期(χ^2=40.911,P〈0.001)、脉管癌栓(χ^2=23.944,P〈0.001)以及Ki-67表达(χ^2=18.01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i-67表达与肿瘤大小(χ^2=10.383,P=0.016)、浸润深度(χ^2=12.674,P=0.049)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率(P〈0.001)存在明显相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病理分级(χ^2=10.013,P=0.007)、浆膜浸润(χ^2=11.632,P=0.003)、是否有淋巴结转移(χ^2=14.197,P〈0.001)、脉管癌栓(χ^2=37.532,P〈0.001)、pTNM分期(χ^2=58.200,P〈0.001)、大体分型(χ^2=6.251,P=0.012)以及Ki-67表达(χ^2=18.961,P〈0.001)对肿瘤术后复发时间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浸润、肿瘤pTNM分期和Ki-67表达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及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增加,其Ki-67的阳性表达率也增加,P〈0.001;当Ki-67阳性表达〉50%时,患者预后差。结论:脉管癌栓浸润、肿瘤pTNM分期和Ki-67表达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及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Ki-67对于判断胃癌肿瘤生物学行为有一定价值,可作为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MMP2、MMP9、CathepsinD、E-cadheri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5例局部晚期宫颈癌中MMP2、MMP9、CathepsinD、E-cadherin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MMP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有关(P<0.05),与UICC分期无关(P>0.05).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型、UICC分期无关(P>0.05);CathepsinD表达与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UICC分期均存在相关性(P<0.05).E-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有关(P<0.05),与局部复发、组织分型无关(P>0.05);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型、CathepsinD、MMP2的表达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MMP2、MMP9、CathepsinD、E-cadherin参与了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组织学分型、MMP2、CathepsinD的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FPGC生物学特性及其与VEGF的关系。方法:将262例胃癌患者分成AFP阳性和阴性两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AFP及VEGF的表达,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胃癌生长部位、大小、大体类型、分化程度、肝脏转移、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以及生存率。结果:AFP阳性组肝脏转移、多个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及临床IV期胃癌比例均明显高于AFP阴性组(P〈0.01);AFP阳性组的胃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90.5%,明显高于AFP阴性者的67.2%(P〈0.05),AFP阳性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7%、13.1%、5.9%,显著低于AFP阴性组的92.1%、58.3%、32.5%(P〈0.05)。结论:AFPG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肝脏和淋巴结转移的预后不良的肿瘤,联合检测AFP和VEGF,可作为判定胃癌侵袭转移能力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同步放疗、化疗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早期子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全部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Ⅰa期5例,Ⅰb期16例,Ⅱa期13例;术前放疗、化疗13例,术后全部行同步放疗、化疗;单个淋巴结转移26例,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8例。结果淋巴结转移率22.1%(34/154),34例淋巴结转移患者全部行术后同步放疗、化疗,5年生存率82.4%。转移淋巴结直径〈2cm者,5年生存率86.7%;转移性淋巴结直径≥2cm者,5年生存率57.9%;1个淋巴结转移至1级组患者,5年生存率76.6%;转移至2级组患者,5年生存率45.0%。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术后对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行同步放疗、化疗,可有效地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应用于宫颈癌治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剂量学特点、治疗效果及在减少并发症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05—06—01—2012—12—30临沂市肿瘤医院(65例)和山东省肿瘤医院(51例)接受全程IMRT或适形放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CRT)治疗的116例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56例宫颈癌治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全程IMRT,给予PTV剂量(58~69)Gy/(29~30)次,2.0~2.3Gy/次,中位剂量63.5Gy,随机选择10例患者,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IMRT和常规放疗(CRT)计划设计,拟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随机选择同期接受CRT(60例)患者,比较IMRT和CRT的靶区剂量、疗效、急性和晚期毒副作用及生存率。结果:56例患者均完成全程IMRT,95%的等剂量曲线可以覆盖99%的PTV体积,IMRT与拟行CRT计划比较,IMRT计划中小肠(t=2.958,P=0.016)、肾脏(t=14.438,P〈0.001)和脊髓(t=34.511,P〈0.001)受照射剂量明显降低,靶区剂量明显提高,t=20.924,P〈0.001,IMRT组的急性和慢性毒副作用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完全缓解率(x2=11.048,P=0.001)、部分缓解率(x2=5.893,P=0.015)和总有效率(x2=32.251,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和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30,P=0.002。结论:IMRT对宫颈癌治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邻近危及器官得到保护,临床疗效满意,毒副作用明显减少,有效率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9.
张晶  张芹  张诠  刘学奎  李春桥  郭朱明 《癌症》2009,28(1):87-90
背景与目的:已经发现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且与肿瘤生物学行为、预后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SPARC在临床Ⅱ期舌体鳞癌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强度与舌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55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临床Ⅱ期(T2NOM0)舌体鳞癌术后标本.25例舌炎症旁组织作对照,免疫组化定性检测SPARC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强度与舌癌患者生存、复发、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55例舌癌术后标本中SPARC阳性率为49.1%,25例对照舌上皮组织不表达(P〈0.001):SPARC阳性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30.0%,SPARC阴性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85.3%,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SPARC在隐匿性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患者表达率分别为86.7%及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ARC在复发与否患者表达率分别100%及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ARC的表达与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复发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460(P〈0.001)、0.595(P〈0.001)。结论:SPARC在临床Ⅱ期舌体鳞癌中表达高于正常舌上皮组织,其表达与生存率、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复发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阳性淋巴结比率(LNR)对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3年7月到2007年12月接受根治性手术的102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四分位法将患者按LNR值分为4组,分别为LNR1(LNR≤第25百分位数)、LNR2(第25百分位数<LNR≤第50百分位数)、LNR3(第50百分位数<LNR<第75百分位数)和LNR4(LNR≥第75百分位数)。用Kaplan 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多因素分析。结果 102例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2.5%,3年无病生存率为61.8%。腺癌、低级别分化患者的3年生存率更高(P<0.05)。LNR1、LNR2、LNR3和LNR4 4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6.9%、68.0%和42.3%(P<0.001),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0%、61.5%、68.0%和26.9%(P<0.001)。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NR1+LNR2组的3年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LNR3+LNR4组(P<0.05)。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LNR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P=0.036)。结论LNR能够准确判断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