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比较右丙亚胺单用、参麦注射液单用, 或者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和右丙亚胺对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蒽环类药物多疗程化疗所致心脏不良反应的临床意义, 进一步探讨降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途径。  方法  本研究入组120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 共分为4组, 每组30例。A组为参麦组, 在化疗基础上单用参麦注射液, 50 mL/d连用lw; B组为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和右丙亚胺, 在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前30 min快速静脉滴入右丙亚胺及阿霉素(剂量10:1), 非阿霉素蒽环类药物折合成阿霉素。且在化疗开始之日起, 予以参麦注射液50 mL/d, 连用1w;C组为右丙亚胺组, 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前30 min予右丙亚胺及阿霉素快速静脉滴入; A、B、C 3组为实验组, D组为空白对照组, 予以常规化疗; 4组患者均按要求完成2个化疗周期, 观察化疗前后4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以及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 B型利钠肽(BNP), 肌钙蛋白I(TnI)的数值变化。  结果  通过比较化疗前后4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钙蛋白I(TnI)、B型利钠肽(BNP)的数值变化, 实验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LVEF下降百分比、TnI和BNP的数值升高均小于空白对照组(P < 0.05)。  结论  右丙亚胺、参麦注射液单用以及二者合用, 降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蒽环类药物多疗程化疗所致心脏毒性, 均有一定疗效, 其中右丙亚胺及参麦注射液联合疗效最佳, 而右丙亚胺单用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好于参麦注射液单用。在蒽环类药物化疗同时配伍使用参麦注射液及右丙亚胺, 可减低心脏毒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dexrazoxane,DEX)对平滑肌肉瘤复发患者接受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所致心脏毒副反应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9例复发平滑肌肉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DEX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辅助化疗5个周期,治疗组在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右丙亚胺∶表柔比星=10∶1),在第一次应用蒽环类药物时即给予右丙亚胺.监测各时期心肌肌钙蛋白(cTnT)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统计临床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以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同时观察治疗的非心脏毒副反应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ECOG评分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表柔比星(EPI)治疗的第一个周期开始cTnT明显上升,到治疗结束时达到最高,直到治疗后2年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加用DEX组(即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cTnT水平都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LEVF在两组的各个治疗阶段水平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非心脏毒副反应没有差异.结论:EPI从第一次应用时对心脏便产生了明显的毒副反应,加用DEX后可以降低这种心脏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右丙亚胺单药与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对阿霉素所致相关性心脏毒性的影响,并对比其疗效。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药组(右丙亚胺单药,61例)、联合用药组(联合应用右丙亚胺与华蟾素注射液,75例)与对照组(不予用药处理,30例)。3组患者均采用含蒽环类药物阿霉素的化疗方案。对照组化疗前不予用药处理;单药组化疗前30 min给予注射用右丙亚胺,按与阿霉素剂量比20∶1确定右丙亚胺剂量;联合用药组在化疗前同时给予右丙亚胺与华蟾素注射液15 ml,右丙亚胺用法用量同单药组。结果经4个化疗周期,(1)心脏毒性发生率方面:对照组53.3%,显著高于单药组(29.51%)、联合用药组(8.0%),P<0.05;单药组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P<0.05。(2)心电图方面:3组病例在化疗开始前心电图均无异常改变。化疗过程中右丙亚胺单药组心电图异常者9例(14.75%)、联合用药组7例(9.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例(73.3%);联合用药组的心电图异常比例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3)CK、CK-MB、TnI方面:单药组与对照组化疗后较本组化疗前显著上升(P<0.05);联合用药组化疗后CK、TnI较本组化疗前显著上升(P<0.05),CK-MB与化疗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化疗前3组差异不显著(P>0.05)。化疗后单药组、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4)超声心动图参数LVIDD、LVISD、A/E、LVEF、FS方面:单药组与对照组化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联合用药组化疗后较本组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前3患者各超声心动图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丙亚胺与华蟾素注射液对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联合用药可明显降低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以及毒性程度,维持正常的心电图、心肌酶以及心功能变化,从而增强恶性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耐受能力、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右丙亚胺对吡喃阿霉素(吡柔比星,THP)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将接受吡柔比星化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及右丙亚胺组各15例,右丙亚胺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静滴。在化疗第1疗程(T1)开始前、第3疗程(T3)及第6疗程(T6)结束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记录EF、E/A及TDI技术测量ETALPW/PW法测量Tei指数,观察化疗前后吡柔比星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以及右丙亚胺对其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结果:组间比较,T3结束后,单纯化疗组及右丙亚胺组EF及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及Tei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T6结束后,单纯化疗组及右丙亚胺组EF及E/A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E'/A'及Tei指数亦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1比较,单纯化疗组在T3结束后EF及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A'及Tei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6结束后,单纯化疗组与T1比较,其EF、E/A、E'/A'及Tei指数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右丙亚胺组在T3、T6结束后,与T1比较。其EF、E/A、E'/A'及Tei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丙亚胺对吡柔比星化疗所致的心脏毒性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TDI及Tei指数能够较EF及E/A更早、更敏感评估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右丙亚胺对吡喃阿霉素(吡柔比星,THP)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将接受吡柔比星化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及右丙亚胺组各15例,右丙亚胺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静滴。在化疗第1疗程(T1)开始前、第3疗程(T3)及第6疗程(T6)结束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记录EF、E/A及TDI技术测量E'/A'、PW/PW法测量Tei指数,观察化疗前后吡柔比星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以及右丙亚胺对其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结果:组间比较,T3结束后,单纯化疗组及右丙亚胺组EF及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及Tei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T6结束后,单纯化疗组及右丙亚胺组EF及E/A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E'/A'及Tei指数亦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内比较,与T1比较,单纯化疗组在T3结束后EF及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A'及Tei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6结束后,单纯化疗组与T1比较,其EF、E/A、E'/A'及Tei指数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右丙亚胺组在T3、T6结束后,与T1比较,其EF、E/A、E'/A'及Tei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丙亚胺对吡柔比星化疗所致的心脏毒性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TDI及Tei指数能够较EF及E/A更早、更敏感评估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由于蒽环类药物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该类药物的心脏毒性表现为剂量限制性的特点.目前唯一获批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保护剂只有右丙亚胺,其心脏保护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并被美国临床肿瘤实践指南及其他多种国内外指南推荐应用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预防和治疗.有关右丙亚胺的临床应用策略,目前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探讨了右丙亚胺对蒽环类药物抗肿瘤效价的影响、右丙亚胺用药时机的选择、右丙亚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以及正在研究中的可能具有心脏保护功能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赵文娟  赵伟 《现代肿瘤医学》2013,21(7):1623-1625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观察116例应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以心电图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先单独化疗4个周期,然后将已出现心电图异常者归入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化疗组,心电图正常者分为单独化疗组与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联合化疗组继续化疗2个周期,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单独化疗4个周期过程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4.1%(28/116)。继续化疗2个周期,单独化疗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0.4%(21/52),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化疗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19.2%(10/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治疗组有17.9%(5/28)患者异常心电图转为正常,有28.6%(8/28)患者异常心电图保持稳定,其余53.6%患者心脏损害加重。结论: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使更多病人延长表阿霉素的治疗,并且对已经形成的心脏损害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许小芳  柴姣  朱卫伟 《癌症进展》2021,19(2):167-170
目的 探讨蒽环类药物化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血清心肌、氧化应激标志物及心脏彩超指标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 将200例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例女性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化疗前后、对照组体检时(默认为化疗前)的血清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氧化应激标志物[一氧化氮(NO)、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心脏彩超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EDVI)、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ESVI)、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及心肌综合指数(MCI)].结果 化疗前,两组受试者血清心肌标志物、氧化应激标志物、心脏彩超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TnI、LDH、CK-MB、α-HBDH、NO、丙二醛水平均高于本组化疗前和对照组受试者,GSH-PX、SOD、GLS、MCI水平均低于本组化疗前和对照组受试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癌患者血清cTnI、LDH、CK-MB、α-HBDH水平与GLS、MCI、NO、丙二醛呈正相关,与GSH-PX、SOD呈负相关.结论 乳腺癌术后患者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心脏毒性可通过血清心肌标志物、心脏彩超指标评价,且氧化应激反应激活是引起心脏毒性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行吡柔比星化疗乳腺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吡柔比星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接受TAC(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加右丙亚胺静脉滴注,右丙亚胺的配制浓度为吡柔比星的10倍;对照组常规接受TAC方案加安慰剂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间不同治疗阶段的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差异、左室射血分数从第4周开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随访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消化道反应、脱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丙亚胺能提高行含吡柔比星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心脏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结合持续静脉缓慢滴注蒽环类药物降低早期心脏毒性发生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所有病例于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采集自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及盐城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的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纳入采用生脉注射液结合持续静脉缓慢滴注蒽环类药物的38例患者入观察组,纳入常规静脉输注蒽环类药物未使用生脉注射液的30例患者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异常心电图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心脏彩超及相关检验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出现ST-T改变、QT间隙延长、窦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8 d后cTnI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配合持续静脉缓慢滴注蒽环类药物,具有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肌代谢,减轻心肌损伤的作用,从而降低早期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诱导大鼠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5组,每组7只。对照组:于大鼠双侧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5mL/kg,间隔时间为30min,隔日1次,共4次(7d);模型组(表柔比星+生理盐水):大鼠腹腔内注射表柔比星4.5mg/kg,隔日1次,共4次(7d),注射表柔比星前30min于另一区域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mL/kg;表柔比星+低、中、高剂量右丙亚胺组:大鼠腹腔内注射表柔比星4.5mg/kg,隔日1次,共4次(7d),注射表柔比星前30min于另一区域腹腔内注射右丙亚胺45、67.5和90mg/kg,隔日1次,共4次(7d)。处死大鼠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微量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血浆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SOD活性降低,分别为(75.10±5.14)和(101.81±13.21)U/mL,F=5.7,P=0.00;MDA含量升高,分别为(13.60±2.88)和(5.28±3.14)nmol/mg,F=7.31,P=0.00;血浆LDH升高,分别为(5.27±0.58)×103和(2.23±0.47)×103 U/L,F=23.7,P=0.00;cTnI升高,分别为(483.38±52.07)和(264.16±52.07)ρg/mL,F=20.13,P=0.00;心肌细胞病理评分升高,分别为2.70±0.20和0,F=8.65,P=0.00;凋亡指数明显升高,分别为(66.54±3.46)%和(1.55±0.74)%,F=126.86,P=0.00。而加用右丙亚胺各组均较模型组提高SOD活性,降低MDA、血浆LDH及cTnI含量,减少心肌病理评分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0.01或P〈0.05。结论: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以及调节心肌细胞凋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辅酶Q10(CoQ10)对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理。方法:6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化疗同时分别予CoQ10及大剂量维生素E治疗,治疗前后行心电图、心肌酶检查。结果:化疗后CoQ10组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Q10对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dexrazoxane,DEX)对表阿霉素(EPI)辅助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来我院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EPI为主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观察组在EPI为主的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DEX(DEX∶EPI=10∶1),在第1次应用EPI时即给予DEX。采用心肌钙蛋白T(cTnt)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监测治疗前、治疗第1和第3个周期、治疗完成时、完成后半年、1年的心脏功能状态,同时观察治疗的非心脏毒性。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ECOG评分和分期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EPI治疗第1个周期开始cTnt明显上升,到治疗结束时达到最高,直到治疗后1年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加用DEX组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cTnt水平都较低;而LVEF在两组的各个治疗阶段水平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非心脏不良反应没有差异。结论:EPI从第1次应用时对心脏就产生了明显的毒性,加用DEX可以降低这种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对大鼠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与阿霉素等量的生理盐水;阿霉素组:实验中前3天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第4天开始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30分钟给予阿霉素(3mg.kg-1),隔日1次,共给药7次;磷酸肌酸钠联合阿霉素组:实验中前3天每天腹腔注射磷酸肌酸钠(200mg.kg-1),第4天开始给予磷酸肌酸钠30分钟后腹腔注射阿霉素(3mg.kg-1),隔日1次,共给药7次。处死大鼠后作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分别测定大鼠血清、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阿霉素组大鼠血清、心肌MDA含量都显著升高,而SOD、GSH-PX活性均降低(P〈0.05)。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后明显降低了血清、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增加了SOD、GSH-PX活性,与阿霉素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观察HE染色的阿霉素组心肌组织结构损伤明显,而磷酸肌酸钠联合阿霉素组心肌细胞结构破坏减轻。结论:磷酸肌酸对阿霉素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磷酸肌酸能有效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少氧自由基引起的心肌氧化性损害、保护抗氧化酶SOD、GSH-PX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Anthracycline-induced cardiotoxicity has led to the adoption of empirical dose limits that may restrict continued use of anthracyclines among patients who might benefit. Dexrazoxane, a cardioprotective agent,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the risk of anthracycline-associated cardiotoxicity when given from first dose of anthracycline. This study sought to confirm the benefit of dexrazoxane in patients at high risk of cardiotoxicity due to prior anthracycline use. PATIENT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164 fema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anthracyclines, received anthracycline-based chemotherapy either with (n = 85) or without (n = 79) dexrazoxane for a maximum of six cycle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receiving anthracycline alone, patients treated with dexrazoxane experienced significantly fewer cardiac events (39% versus 13%, P < 0.001) and a lower and less severe incidence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11% versus 1%, P < 0.05). Tumor response rate was unaffected by dexrazoxane therapy. The frequency of adverse events was similar between groups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between-group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dose modifications/interruptions. CONCLUSION: Dexrazoxan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occurrence and severity of anthracycline-induced cardiotoxicity in patients at increased risk of cardiac dysfunction due to previous anthracycline treatm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ntitumor efficacy of the chemotherapeutic regime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霉素+环磷酰胺+多西他赛(ACT)序贯方案与多西他赛+阿霉素+环磷酰胺(TAC)用于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 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1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TAC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滴,d1;阿霉素50 mg/m2静滴,d1;多西他赛100 mg/m2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6个周期。观察组采用ACT序贯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滴,d1;阿霉素50 mg/m2,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4周后给予多西他赛100 mg/m2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次。记录不良反应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并随访两组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后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m23 H1的表达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NG2、VEGF水平分别为(341±39)ng/L和(518±43)ng/L,低于对照组的(581±36)ng/L和(817±44)ng/L,而nm23 H1蛋白水平[(669±42)ng/ml]高于对照组[(533±3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观察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转移数目低于对照组,且淋巴结发生转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DFS为424个月,优于对照组的346个月(P<005)。 结论采用ACT序贯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远期疗效优于TAC联合化疗方案,且不良反应更低,能有效抑制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