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31I治疗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31I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对136例术后病理结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分别给予口服131I治疗,次数1-3次不等,并于治疗后1周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治疗后4-6个月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经1次131I治疗后,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58例(41.91%),2次131I治疗后,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87例(63.97%),3次131I治疗后,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达到123例(90.44%),不完全清除12例,无效1例。对甲状腺癌转移灶,经3次131I治疗后,淋巴结转移有效率最高,达90.44%,骨骼转移有效率为55.56%,有效率最低。结论:对DTC术后患者行131I治疗,大部分患者(90.44%)3次即可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甲状腺癌转移灶经3次131I治疗后,可取得55.56%-90.44%不等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廖光星  李宁  廖宁 《肿瘤学杂志》2016,22(11):888-892
摘 要:[目的] 通过测定碘-131(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体外辐射水平和有关人员受照剂量,探讨131I治疗过程中的辐射防护方法,使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将辐射危害降到合理的最低水平。[方法] 选择DTC术后行131I治疗的患者10例及其陪同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服药后,用451P-DE-S1-YGG型电离室巡测仪测量即时、24h、72h、5d及7d不同时间点距患者5cm、50cm、100cm及200cm处的剂量当量率水平,用个人剂量测量30d内的个人剂量,采用谱仪测量服药室内空气中131I的活度水平。[结果] 服药即刻患者周围辐射剂量值非常高,可达2000μSv/h,5d后200cm处的辐射剂量率均小于5μSv/h;甲癌患者的个人剂量水平为26.78~61.96(46.25±11.58)mSv,陪同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中位数为0.35(0.29~0.43)mSv;服药室空气中131I的活度水平为42.6Bq/m3,工作人员每年因吸入131I所致的有效剂量为0.019mSv。[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在行131I治疗的过程中其周围具有较高的辐射剂量水平,应提高工作人员、患者和陪同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3.
董环欣  付鹏 《现代肿瘤医学》2022,(11):2102-2106
131I治疗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其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是唾液腺功能障碍。由于DTC患者生存期长,唾液腺功能障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逐渐引起许多学者的担忧。了解131I治疗后导致的唾液腺功能障碍的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对DTC患者131I治疗后导致的唾液腺功能障碍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5.
6.
金从军 《癌症进展》2015,(4):415-418
目的:探讨131I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术后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和转移灶(清灶)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进行131I清甲及清灶治疗的DTC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3~4周均停服L-T4,并予以131I(2.96~5.55)×103 MBq清甲治疗;治疗后口服L-T4替代治疗,6个月后复查,根据颈部超声、全身显像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评价131I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的患者均接受1~3次的131I治疗,共140个疗程,平均每次治疗剂量为4.03×103 MBq,1次131I治疗成功率为67%,2次131I治疗成功率为92%,经131I治疗后患者的Tg转阴率为53.3%;治疗后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白细胞下降,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 DTC患者术后尽早进行规范化的131I治疗,具有治疗次数少、清甲成功率高且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对预防甲状腺癌的复发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31I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R-DTC)是目前甲状腺癌临床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维甲酸类药物、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DNA甲基化酶抑制剂及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都曾被用于诱导RR-DTC再分化并与131I联合治疗,但疗效并不显著。近年来,随着对RR-DTC分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靶向治疗等新的再分化治疗策略越来越多地被尝试用于治疗RRDTC。相比之下,分子靶向药物用于诱导RR-DTC重摄碘及介导131I治疗效果较好,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首次131I治疗时间选择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首次接受131I治疗的DTC患者329例。根据2013年国内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131I治疗剂量为30~200 mCi,131I治疗后6个月行疗效评估,疗效分为临床治愈、好转、稳定、进展。根据2015版ATA指南将131I治疗前患者分为中危、高危;按手术与131I治疗时间间隔分为四组:A组(<1个月)、B组(1~3个月)、C组(>3~6个月)、D组(>6~12个月)。分析四组不同时间间隔的DTC患者疗效是否有差异。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数据。结果:各组中年龄及性别构成比等无显著性差异。中危DTC患者中不同时间间隔的四组疗效无差异(P=0.937)。高危DTC患者中不同时间间隔的四组疗效有差异(P=0.017),D组的疗效差于其他各组,其余各组间疗效无差异。结论:中危DTC患者手术后12个月内行首次131I治疗时间间隔对疗效影响不大。高危DTC患者中时间间隔>6~12个月组的疗效较其他组差,建议高危DTC患者宜在手术后6个月内进行首次131I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PECT显像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对63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及^131I治疗后分别进行SPECT显像。结果:63例患者术后SPECT扫描全部显示残留甲状腺。结论: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要辅以^131I治疗,且需SPECT显像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剂量放射性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经甲状腺次全切术后并经过病理确诊为DTC的31例患者[男6例,女25例,平均年龄(35±12.44)岁],给予大剂量放射性131I[(4.66±0.72) GBq]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肝功能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结果:收集31例接受大剂量131I治疗的DTC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在正常范围以内;治疗后1个月,ALT、AST、TBIL检测结果显示异常的分别为3例(9.7%)、2例(6.5%)和0例;治疗后3个月,ALT、AST、TBIL检测结果显示异常的分别为1例(3.2%)、2例(6.5%)和0例。ALT及AST各项指标比较分析中, t检验的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TBIL与3个月TBIL的t检验中,P<0.05,即TBIL均数治疗后3个月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总体在正常值以内,且无一例出现异常结果。结论:大剂量放射性131I治疗DTC并不会在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造成明显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甲疗效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甲治疗患者128例临床资料,总结包括年龄、性别、病理分型、手术切除方式、肿瘤转移、肿瘤转移部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131I治疗时间等临床特征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对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型及肿瘤转移有无进行分组比较,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131I治疗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行甲状腺全切、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血清TSH水平20~40mIU/L及131I治疗时间≤6个月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131I清甲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其他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除方式、血清TSH水平及131I治疗时间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效果独立因素。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甲疗效与手术切除方式、血清TSH水平及131I治疗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癌占全身肿瘤的1.3%~1.5%,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甲状腺癌81%~87%属于分化良好的类型(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主要包括乳头状腺癌(papillary thyoid carcinoma,PTC)和滤泡状腺癌(follicular thyoid carcinoma,FTC),而预后差的未分化癌仅占10%[1].分化型甲状腺癌(DTC)30%终将复发,2/3发生在术后10年内[2].Mazzaferri[3]报道,术后行131I治疗者术后复发和死亡率明显低于仅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或未行任何治疗者.我科自1999至2003年对17例DTC术后患者行^131I治疗,现将治疗过程和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31Ⅰ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对136例术后病理结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分别给予口服131Ⅰ治疗,次数1-3次不等,并于治疗后1周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治疗后4-6个月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经1次131Ⅰ治疗后,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58例(41.91%),2次"131Ⅰ治疗后,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87例(63.97%),3次131Ⅰ治疗后,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达到123例(90.44%),不完全清除12例,无效1例.对甲状腺癌转移灶,经3次131Ⅰ治疗后,淋巴结转移有效率最高,达90.44%,骨骼转移有效率为55.56%,有效率最低.结论:对DTC术后患者行131Ⅰ治疗,大部分患者(90.44%)3次即可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甲状腺癌转移灶经3次131Ⅰ治疗后,可取得55.56%-90.44%不等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PECT显像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对63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及^131I治疗后分别进行SPECT显像。结果:63例患者术后SPECT扫描全部显示残留甲状腺。结论: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要辅以^131I治疗,且需SPECT显像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放射性131I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15例手术后首次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131I全身显影结果将其分为清甲成功组与清甲未成功组,前者完全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后者未完全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影响因素分析先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5例DTC患者,其中51例患者在术后经首次131I治疗即成功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治疗成功率为44.3%.清甲成功组与清甲未成功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方式、131I首次治疗剂量、131I首次治疗前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31I首次治疗剂量、131I首次治疗前TSH以及Tg水平等指标是影响DTC患者术后放射性131I治疗效果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手术方式是非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131I首次治疗剂量、131I首次治疗前TSH以及Tg水平是影响DTC患者术后放射性131I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2015版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指南首次提出治疗反应评估体系(response-to-therapy assessment system,RTAS)。该研究根据此评估体系,探讨低剂量(1 110 MBq)131I在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清甲治疗后短期内不同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166例中低危DTC患者资料,男性50例,女性116例,平均年龄(39.61±10.23)岁。首次清甲剂量为1 110MBq,取得清甲前及清甲后6~12个月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imulated thyroglobulin,sTg)及诊断性全身显像(diagnosticwhole body scan,Dx-WBS),根据结果分为最佳治疗反应(excellent response,ER)组与非最佳反应(non-excellent response,NER)组。采用两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组间临床病理资料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清甲疗效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最佳界值。结果:ER组127例,NER组39例,ER率为76.5%(127/166)。治疗后短期随访ER组清甲治疗前sTg(preablative sTg,ps-Tg)明显低于NER组[1.5(0.04-30.57)ng/mL vs 17.6(0.04-21.52)ng/mL;U=2 479,P<0.05],且性别、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及年龄稍小者更易出现NER。多因素分析显示,ps-Tg水平、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性别、年龄及多灶性均为影响清甲疗效的相关因素(OR:0.361~2.875)。ROC曲线分析显示,ps-Tg最佳临界值为2.0 ng/mL。结论:ps-Tg水平较低、病灶较小、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少、男性、年龄较小及单灶患者清甲治疗后短期内更易达到ER;且以ps-Tg值2.0 ng/mL为最佳临界点,对预测治疗后短期临床转归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功能性转移灶具有吸收和浓聚^131 I的能力,利用^131 I的β射线有效破坏转移性癌灶,达到治疗目的.方法 和外科合作,采用先行手术,术后恢复后口服大剂量^131I,治疗后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案。按照病理类型、服碘次数、转移情况、毒副反应、显像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131I治疗甲状腺癌与患者一般情况、病理、转移、术式及病灶吸碘情况有关。结论 ^131 I内照射治疗具有一定靶向性,利用^131 Iβ射线有效破坏转移癌灶,疗效肯定,但需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31I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对机体血细胞、肝肾功能、唾液腺的分泌与排泄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手术后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单次口服131I剂量为3.96~8.20 GBq,治疗后3个月评估疗效.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和唾液腺ECT显像检测治疗前后的血细胞[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淋巴细胞(LC)、红细胞(RBC)]、肝肾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冬氨酶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以及唾液腺功能指标[15 min摄锝率(UR15)和最大排泄量(MS)].分析131I对血细胞、肝肾功能、唾液腺的分泌与排泄功能的影响.结果治愈率为23.29%,有效率为80.82%,无效率为19.18%.治疗前后患者的R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WBC、PLT和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前后患者的ALT、AST、Cr、BUN及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双侧腮腺的UR15和MS均明显降低(P﹤0.01),双侧颌下腺的UR15和MS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对血细胞、肝肾功能、唾液腺的分泌与排泄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轻微损伤,可为临床最佳剂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动态评估非远处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术后131I治疗的疗效,分析影响患者达到最佳治疗反应(excellent response,ER)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非远处转移型DTC患者237例,观察治疗后2年内治疗反应,如最佳疗效反应(excellent response,ER)、疗效不确定(indeterminate response,IR)、生化改变(biochemical incomplete response,BIR)、结构性改变(structure incomplete response,SIR)的变化,对比分析不同复发危险分层及TNM分期患者治疗反应的差异,采用多因素分析探究影响ER的因素。  结果  患者经131I治疗后3个月及2年评估的ER、IR、BIR、SIR率分别为(3个月/2年):54.9%/73.0%、33.3%/18.1%、11.8%/6.0%、0/3.4%;3个月评估中IR者36例(45.6%)在2年时转为ER,BIR者8例(28.6%)发生病理组织学证实的颈部复发。复发危险分层与ER率呈负相关(r=0.973,P=0.147),TNM分期与治疗反应无明显相关性。影响ER的主要因素为肿瘤直径(P=0.008)、淋巴结转移数目(P=0.007)。  结论  非转移DTC患者131I治疗后ER率随时间呈升高趋势,近半数IR者将在治疗后2年内逐渐达到ER;病灶直径较小、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少者更容易达到ER。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治疗后随访的主要血清标志物,Tg的测定会受到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的影响,限制了Tg作为肿瘤标志物在DTC随访中的作用。因此,有关TgAb阳性患者的随访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有研究指出TgAb可以作为替补肿瘤标志物用于DTC的监测,但有关TgAb与DTC治疗后疾病状态与预后间的关系尚存争议。主要就TgAb在DTC患者131I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以期为TgAb阳性患者的临床决策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