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急诊用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52例。结果成功栓塞52例55个颅内动脉瘤。51例痊愈,1例死亡。完全栓塞(>95%)32个,大部分栓塞(80%-95%)20个,部分栓塞(<79%)3个。并发动脉瘤破裂2例,其中1例痊愈,1例死亡。并发脑梗塞3例,局部溶栓后,遗留轻偏瘫和单瘫。2例弹簧圈末端遗留于动脉瘤外,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3例复发再次栓塞后痊愈。结论此方法是目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罔血管内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用电解町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成功栓塞208例220个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95%)128个,大部分栓塞(80%-95%)80个,部分栓塞(<79%)12个.并发动脉瘤破裂2例.1例痊愈,1例死亡;并发脑梗死5例,局部溶栓后遗留偏瘫和单瘫;3例弹簧圈末端遗留于动脉瘤外的载瘤动脉内.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12例复发再次栓塞后治愈. 结论 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附12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 1 2 6例颅内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其中 85例 90个动脉瘤用机械式可脱性弹簧圈 (MDS)栓塞 ,41例 42个动脉瘤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 (GDC)栓塞。结果 成功栓塞 1 2 6例 1 3 2个动脉瘤 ,1 2 3例痊愈 ,3例死亡。1 0 0 %栓塞 1 2 4个 ,95%栓塞 6个 ,90 %栓塞 2个。并发动脉瘤破裂 4例 ,并发脑梗死 2例 ,其中 1例痊愈 ,1例死亡 ;1例微弹簧末端逸出并顽固性脑血管痉挛致死亡。 2例复发者再予GDC栓塞而治愈。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动脉硬化明显 ,导管到位困难者及术前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者不宜行血管内治疗。动脉瘤较大者 ,术后复发率高 ;术前反复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时机、技术要点、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38例,其中26例(27个动脉瘤)用机械式可脱性弹簧圈(MDS)栓塞,12例(12个动脉瘤)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定栓塞疗效.结果成功栓塞38例39个动脉瘤,其中32例(84.2%1为100%栓塞,4例(10.5%)为95%栓塞,2例(5.26%)为90%栓塞;1例宽颈动脉瘤患者栓塞后并发同侧颈内动脉闭塞,3个月后仍遗留偏瘫、失语.2例动脉瘤患者栓塞术中并发破裂出血,经治疗后恢复;随访除1例老年患者因并发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死亡外,其余37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多数颅内动脉瘤患者可以进行有效的血管内栓塞治疗,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微创、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脱性弹簧圈及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对34例颅内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34例35个动脉瘤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结果成功栓塞34例35个动脉瘤,33例痊愈,1例未成功,无1死亡.栓塞程度:100%栓塞34个,95%栓塞1个.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总结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全脑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应用GDC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并有效的对症治疗.结果成功栓塞46个动脉瘤,其中44例临床痊愈,2例死亡,死亡率4.3%.术中动脉瘤腔100%闭塞者41例,95%闭塞者3例,90%闭塞者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并发脑血栓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4例;术后无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术后随访3~5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对前交通动脉瘤采用GDC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提高栓塞技术及积极有效的术后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总结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并客观评价其必要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对46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成功栓塞46个动脉瘤,其中100%闭塞42个,95%闭塞3个,90%闭塞1个,全组无死亡。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2例,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填充GDC栓塞而治愈。术后随访12~72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20例有颅神经压迫症状者18例完全恢复正常,另2例为永久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全组术后均无破裂出血。结论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必要的,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的方法安全实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栓塞的技术要点与疗效。方法对45例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或Trufill DCS 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45个动脉瘤中41个瘤腔100%闭塞,3个95%闭塞,1个90%闭塞。术后44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29例,Ⅱ级11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全组死亡率2.2%。栓塞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6例。术后随访3-69个月均无再出血及复发。结论对小型颅内动脉瘤采用GDC或Truffill DCS 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根据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进行栓塞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可脱性弹簧圈及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对1328例来自华南地区部分省市的颅内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寒治疗,其中85例90个动脉瘤用机械式可脱性弹簧圈(MDS)栓塞,825例847个动脉瘤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67例巨大动脉瘤中37例片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18例用GDC.11例川EDC,1例用MDS闭塞载瘤动脉。结果成功栓塞1328例1370个动脉瘤,1322例痊愈,6例死亡。栓寒程度:100%栓寒1281个(包括载瘤动脉闭塞者),95%栓寒65个,90%栓塞20个,80%栓寒4个术中动脉瘤破裂9例,并发脑梗死5例,1例微弹簧末端逸出并顽固性脑血管痉挛。2例复发者冉给予GDC栓塞而治愈.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动脉瘤较大者,术后复发率高;术前反复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着重讨论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技术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88例病人(90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电解脱铂金弹簧圈(GDC)栓塞28例.可解脱式弹簧圈(DCS)栓塞18例,多点电解脱弹簧圈(EDC)栓塞42例。结果100%闭塞70例.95%~90%闭塞13例.80%闭塞5例。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9例,包括微弹簧圈移位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4例,严重脑血管痉挛2例;其中2例死亡。结论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治疗动脉瘤的方法。选择正确的技术和方法对改善动脉瘤栓塞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使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9例颅内宽颈动脉瘤均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其中16例采用先放置支架再将微导管经支架网孔放入瘤腔进行栓塞,另外3例是微导管进入瘤腔后再释放支架进行栓塞。结果11例宽颈动脉瘤完全闭塞,7例闭塞95%以上,1例闭塞95%以下,支架到位均满意,载瘤动脉保持通畅。结论Neuroform支架与弹簧圈联合使用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远期疗效仍需随诊证实。  相似文献   

12.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总结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60例67个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54例为破裂动脉瘤。采用双弯塑形、横向成篮、分部填塞及篮外填塞等方法治疗55例,瘤颈重塑形技术2例,血管内支架结合GDC 3例。结果 栓塞程度: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54个(54/67),栓塞90%以上9个(9/67),栓塞90%以下4个(4/67)。术中出血2例(2/60),死亡2例(2/60)。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改进栓塞技巧及瘤颈塑形技术等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宽颈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血管内支架结合GDC可能成为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血管内早期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张家港澳洋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44个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早期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扫描确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得到DSA检查确认。术后根据GCS评分、疾病预后使用GOS评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结果40例患者有44个动脉瘤,用栓塞体积比(VER)评估可脱性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疗效。其中27例100%栓塞(61.4%),12例95%(27.2%),4例90%(9%),1例80%(2%)。未出现出现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出现脑血管痉挛12例(30%),经对症处理后病情缓解;出现迟发性脑积水2例(5%);恢复良好者35例(79.5%),轻度残疾2例(5%),重度残疾2例(4.5%),1例死亡(2.5%)。随访时间3个月~3年,随访期间无再出血。 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可减少动脉瘤二次出血的机会,在术后及时引流蛛网膜下腔积血,及时清除血性脑脊液中的有害物质及蛛网膜下腔积血的分解物、以减轻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机会,缩短病程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以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水解脱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71个动脉瘤中完全闭塞52个,闭塞95%以上12个,闭塞90%以上7个,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脑血管痉挛5例,死亡2例。42例随访3~30个月无复发。结论对破裂颅内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的早期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栓塞治疗的意义、可行性及相关事宜。方法 对32例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在3d内施行栓塞治疗,微导管选用Tracker、Excel、Prowler、Rebar或Echelon系列,栓塞材料选用GDC、EDC或Orbit。结果 动脉瘤90%栓塞20例、95%栓塞8例、完全栓塞4例,死亡4例。结论 动脉瘤破裂后的早期栓塞可减少再出血的风险,操作受血管痉挛的影响较小,对血管痉挛有治疗作用,术后需辅以“3H”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与非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并发症,以探究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资料,观察术中及术后复查造影瘤腔填塞致密程度(Raymond分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前术后改善程度评估临床预后改善程度。结果 191例患者被分为两组,未破裂组患者126例,破裂组患者65例;未破裂组术后即刻完全栓塞RaymondⅠ级患者111例(88%),RaymondⅡ级9例(7.1%),RaymondⅢ级6例(4.8%);破裂组RaymondⅠ级55例(84.6%);RaymondⅡ级6例(9.2%),RaymondⅢ级4例(6.1%),无统计学差异(P> 0.05);非破裂组复查脑血管造影平均时间为164.45 d,而破裂组为161.55 d,无统计学差异(P> 0.05),复查造影完全栓塞率非破裂组为84.1%,破裂组为84.6%,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未破裂组总并发症20例(15.9%),围手术期缺血事件10例(7.9%)、出血事件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