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评价莱芜市冶金行业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及时了解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水平,为放射病诊断提供科学的有效剂量依据。方法用热释光剂量仪。进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对2006~2009年全市冶金系统的1010人次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按不同年份、不同工种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4年的总集体剂量为0.94人·sv.人均年剂量0.94mSv·a-1,98.6%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小于5mSv,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为1.01mSv·a-1。结论莱芜市冶金行业放射工作人员现在的工作条件是比较安全的,但应重视放射诊疗特别是临床介入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条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评价辖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为制定相关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方法监测,对监测结果按照不同年份、不同职业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9mSv·a-1,呈逐年下降趋势,介入治疗、核医学人均年剂量当量高于其他职业,乡镇级人均年剂量当量高于其他级别.结论 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应加强介入治疗、核医学、部分乡镇级卫生院的防护和提高管理人员放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辖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方法用热释光剂量法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对监测结果按照不同年份、不同工种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北京军区放射工作人员从2002~2008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2.9mSv·a-1,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剂量逐年下降,介入、核医学、放疗工作人员剂量逐年增高。结论该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符合国家标准,但要注意介入、核医学和放疗工作人员的防护。  相似文献   

4.
杜世民  张官印 《职业与健康》2011,27(16):1825-1827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2006—2010年放射工作人员接受外照射剂量水平,正确评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效果。方法用RGD-3B热释光剂量仪,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集体剂量当量2.532人.Sv,人均年剂量当量1.50 mSv/a。不同工种的个人剂量水平以介入治疗工作人员的年剂量较高。不同级别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剂量当量分布以市级医院最高。结论三门峡市2006—2010年放射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放射工作场所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辖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方法 用热释光剂量法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对监测结果按照不同年份、不同工种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北京军区放射工作人员从2002~2008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2.9 mSv·a-1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剂量逐年下降,介入、核医学、放疗工作人员剂量逐年增高.结论 该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符合国家标准,但要注意介入、核医学和放疗工作人员的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福建省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用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连续监测.[结果] 1998和1999年全省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平均有效剂量当量为1.54和1.03mSv.a-1;94.98%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当量小于5 mSv;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当量较高,X射线诊断次之;年剂量大于15 mSv的人员占比例较小,但对本工种的年集体剂量贡献较大.[结论] 福建省大部分放射工作场所、防护设施及工作人员的防护水平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宁波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评价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状况及估算突发放射事故物理剂量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定方法对宁波市接触职业放射的医疗单位及工厂企业工作人员进行监测. [结果]共监测宁波市放射工作人员1563人,2011年的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2980 mSv,其中,1528人的人均年剂量当量低于2 mSv,28人在2~5 mSv之间,5人在5~20mSv之间,2人超过20mSv;不同单位中,以乡镇卫生院及个体诊所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其次为县级医院工作人员,工厂企业、市级医院工作人员最低;不同工种中,放射治疗学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较高,加速器运行工作人员最低. [结论]宁波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放射防护工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四川省放射工作人员及各个放射工种2009—2011年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和分布,了解不同放射工种之间所受外照射剂量的差异,为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检测。结果3年监测人数呈逐年递增,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年均剂量分别为1.15mSv/a、1.11mSv/a和1.19mSv/a,3年人年均剂量的平均值为1.15mSv/a。其中3年人年均剂量最高的放射工种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1.57mSv/a);3年间,年均剂量小于5mSv的人数占监测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97.13%、97.15%和97.05%。结论2009—2011年,四川省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年均剂量当量维持在一个较低且相对稳定的水平,工业应用的人年均剂量当量大于医学应用的人年均剂量当量。  相似文献   

9.
徐萍  任合彦  李绍静  张兴元 《职业与健康》2009,25(16):1706-1707
目的了解不同工种、不同工作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剂量情况。方法利用廊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2008年对廊坊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剂量当量(mSv/a)分别为1.292、1.243、1.363;从事放射诊断、工业探伤、同位素、介入治疗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当量(mSv/a)检测结果分别为1.265、1.410、1.232和1.999,两两比较,介入治疗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以乡镇卫生院最高(1.523mSv/a),市级医院最低(1.202mSv/a)。结论介入治疗工种工作人员的防护应引起注意,乡镇卫生院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应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以及评价职业危害及防护效果。方法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方法监测。结果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范围为0.21~0.91mSv.a-1之间,并呈逐年下降趋势,无一例超过年限值当量。结论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在现有条件下工作是安全的,但应加强部分乡镇级医院防护条件和提高管理人员放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院放射工作人员所受电离辐射水平和防护措施效果。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3年~2012年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分析,比较不同工种放射性工作人员所受电离辐射水平差异。结果 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56 mSv/a,从2003到2010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2011、2012两年间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升高。在各个工种中,核医学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最高,为1.56 mSv/a,其次为介入治疗人员1.39 mSv/a,最低的为放射诊断人员0.26 mSv/a。结论 我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处于较低水平,核医学科和介入治疗应作为放射防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2006~2010年宁夏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受照水平,评价放射防护状况及放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方法热释光剂量法。结果 2006~2010年宁夏地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2 722人次,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55 mSv.a-1,其中97.6%人次年剂量当量值低于5 mSv.a-1,0.2%人次年剂量当量超过限值。医用诊断X射线为0.89 mSv.a-1,核医学为4.17 mSv.a-1,放射治疗为1.07 mSv.a-1,介入放射医学为14.44 mSv.a-1。结论 2006年到2010年人均年剂量当量基本保持平稳,各年人均年剂量当量均值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剂量当量限值的十分之一,介入放射医学已成为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分析焦作市十年来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GB5294-85)和《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GBZ128-2002)。结果 焦作市十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率逐年提高,人均年剂量当量逐年下降,集体剂量当量以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贡献为主,不同工种个人剂量水平的高低与年剂量>5mSv的人员贡献有关。结论 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改善工作场所的综合防护条件是降低个人剂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韶关市2008~2010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热释光法监测,剂量元件为粉末LiF(Mg,Cu,P).监测依据《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结果 韶关市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731 mSv·a-1,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98.36%)年平均受照剂量当量低于国家限值的1/4(5 mSv).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年剂量水平最高.结论 加强对介入操作医务人员的防护管理,把他们的辐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5.
1997~2002年枣庄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了解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接受外照射剂量水平 ,正确评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效果。方法 用FJ -3 77热释光剂量仪 ,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共测定 2 73 8人次 ,集体剂量当量为 2 5 0 9 0 3人·mSv ,人均年剂量为 0 92mSv/a ;其中 ,从事X射线诊断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最高 ,达 1 0 2mSv/a ,最低的为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 ,受照剂量为 0 71mSv/a。结论 枣庄市放射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水平较低 ,放射工作业已成为较安全的职业  相似文献   

16.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崇文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本区的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规定,对本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统一管理,定期送市个人剂量监测中心检测,使用Excel等计算机程序对本区个人剂量数据分区分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9~2004年监测率逐年提高,从1999年的91.1%提高到2004年的98.3%,6年总体人均剂量当量为0.40 mSv.person-1.a-1;1999~2002年不同职业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当量均<5 mSv,所有放射治疗和核仪表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当量均<5 mSv;6年中>5 mSv均为X射线诊断操作人员,仅占所有接受监测人数的0.5%;2002~2004年的年人均监测频次,因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不能及时更换剂量计,人均接受监测分别为3.5、3.7、3.5次.person-1.a-1,达不到4次.person-1.a-1更换剂量计的频数。结论6年个人剂量当量水平表明,本地区放射防护安全可靠;加强管理能有效提高本地区个人剂量监测率;介入放射学操作是本区放射防护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2002~2004年部分不同放射工种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直管从事放射性核素与射线装置工作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监测,共5627人次。[结果]3年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551mSv·a-1,γ射线工业探伤工种人均年有效剂量水平最高为0.815mSv·a-1,但各工种的剂量水平普遍低于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结论]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均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20mSv·a-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了解十堰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法监测。结果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范围为1.60~1.80 mSv.a-1之间并呈逐年下降趋势,个人剂量当量无一例超过年限值且绝大多数(87.17%)低于年限值十分之一水平。结论全市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条件是比较好的,所开展的放射工作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石家庄市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和防护现状,为今后放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207-2008),利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法,每年监测6次.结果 2009-2011年共有1 000多人连续3年接受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的监测,年均剂量当量为1.99 mSv/a,集体剂量当量为9 556.14 man·mSy.市级医疗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为2.68 mSv/a,居各放射单位之首;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2.30 mSv/a,居各放射工种之首.结论 正常工作条件下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是安全的,但仍需加强对个别单位和个别工种进行强制性剂量监测.加强全市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知识培训,继续提高放射卫生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太钢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评价放射防护设施和管理绩效。方法采用胸章个人剂量计,对四个年度不同放射工种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放射工作人员的年人均剂量当量1998年以后比1993年以前显著下降;超过5 mSv*aˉ1剂量当量的人数明显减少;医用X射线诊断工种受照剂量明显高于工业γ射线工种。结论太钢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未超过国家标准的十分之一,工作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