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病贵、看病难"的经济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我国城乡居民认为"看病贵、看病难"是最突出的社会问题."看病贵"的根本原因是医疗资源(尤其是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高于一般患者的经济支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看病难"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不足以及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有限,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医疗需求.本文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对"看病贵、看病难"进行了经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该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看病贵、看病难”的经济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年“社会和谐稳定问题全国抽样调查”,城乡居民最关注 的社会问题是“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原因是医疗资源(尤其是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提 供的医疗服务价格高于一般患者的经济支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看病难”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基 本医疗服务提供不足以及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有限,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医疗需求。本文通过大量 的统计数据具体分析了“看病贵、看病难”的经济原因,并相应提出了缓解该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看病贵、看病难"的卫生经济浅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卫生经济角度论述了“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涵义、表现;剖析了其经济实质,分析了“看病难”是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不足与城乡众多患者基本医疗需求之间矛盾的突出表现;“看病贵”是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高于城乡众多患者有支付能力需求之间矛盾的突出反映;提出了治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需要标本兼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群众“看病贵、看病难”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介绍了陕西省肿瘤医院在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中,采取加强经济管理、控制运营成本、规范医疗行为等有力措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作法,并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后,提出了看病贵的主要矛盾是层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与非层化的医疗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约束下的层化医疗服务供给模式”,作为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6.
“医疗、教育、住房”三个民生问题被老百姓称为“新三座大山”。医疗中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百姓的切肤之痛,已严重影响了普通百姓的健康生活。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并着力解决这个民生问题。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原因是体制与机制问题,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就“看病难、看病贵”的深层次原因和综合治理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汝卫  刘芳 《泰山卫生》2009,33(4):13-14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存在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如何进一步优化社区卫生资源结构,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努力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解决目前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方面,探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使用不均造成了我国医疗卫生发展极不均衡,区域范围内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差距巨大,导致“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弊端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以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缩小地区间资源配置,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市级医院进行卫生支农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是卫生部、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做好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方便农村患者就近得到较好医疗服务,减轻农民经济负担而联合制定的一项民心工程。在湖北省卫生厅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2005年6月,荆州市中心医院启动了对口支援大悟县人民医院的工程,为当地农民群众提供了价廉、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有效地缓解了大悟老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健康大视野》2006,(10):88-88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看病难”意味着医疗服务可及性存在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现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成都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况进行调查,深入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为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多阶段系统抽样原则,运用问卷访谈了1300户居民家庭,了解其获得医疗服务情况及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看法。结果:成都市居民看病难综合指数为43.17,44.5%的居民认为挂专家号难,59.6%的居民认为看病手续繁琐,60.3%的居民认为候诊时间长。成都市居民看病贵总体指数为78.11,76.3%的居民认为门诊费用贵,70.2%的居民认为住院总费用贵。结论:成都市居民看病难体现在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获取,看病责问题突出。导致看病贵的原因有居民疾病经济负担过重,就医流向无序,药品费用贵和检查费用贵等。建议:增加公共财政对卫生的投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与管理能力,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引导居民建立理性的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   

12.
《健康大视野》2006,(10):90-90
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青岛市把大力发展基层卫生事业作为逐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突破口,确立了在重点发展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以优先满足全体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基础上,逐步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的卫生改革与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加快农村和社区卫生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对武汉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正逐渐成为中国老百姓所面临的普遍问题。2004年武汉市民反映最强烈的社会问题之一就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数据:中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2003年,武汉市武昌区参加了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发现将近有一半的患者有病不能及时就诊,特别是城市贫民看不起病,住不起院。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群众身体健康,更不利于社会稳定。“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戚磊 《卫生软科学》2011,25(11):761-762
我国医疗资源配置长期的不合理,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社区医疗服务以及现有的双向转诊制度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真正做到改善我国医疗资源的配置,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服务市场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为补充的医疗卫生体制应运而生,打破了公有制为主体,医疗机构独家办的格局,同时公有制医疗机构在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了医疗机构的补偿水平,增强了微观活力,效益亦明显提高,缓解了多年积存的“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看病贵”、“不敢得病”、“看不起病”的问题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本文将从分析“看病贵”的成因着手,探讨缓解当前看病贵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徐建青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2000-20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明显改善,疾病防治能力显著增强,为增进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城市卫生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优质资源过分向大医院集中,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等问题。这是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当前医疗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荆州市医疗单位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城乡居民反映强烈的一大突出问题。这一问题成因复杂,涉及矛盾多,解决难度大,需要政府、医院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近年来,我市几家直属医疗单位,通过给服务流程“活络”、给收费项目“瘦身”、给医药处方“会诊”、给行业作风“理气”的实践,感到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过程中,医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相似文献   

18.
促进医疗资源公平分布是卫生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途径。在明确优质医疗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对我国医疗资源分布特点进行了宏观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以三级甲等医院为龙头,整合区域医疗资源,构建高水平的新型三级医疗网络,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是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1社区医疗服务概况 为方便群众就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到2005年,我国大中型城市已基本形成以卫生服务中心为主,卫生服务站为辅,医疗诊所、医务室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全国已设置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卫生服务站近12000个,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多,网络布局也合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