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仲远明教授“穴、针、灸”并重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经验。仲远明教授认为,枕大神经痛多因患者感受风寒之邪侵袭,提出从“选穴”“针刺手法”和“艾灸”三部分出发,采用“疏风散寒,温通经络”的治疗方法,在传统取穴的基础上,联合其独创的“透风穴”,改良齐刺法,重用灸法在风池穴,“穴、针、灸”并重,杂合以治,注重循经感传,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提插泻法治疗枕大神经痛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40例门诊患者针刺夹脊穴、阿是穴、风池穴、悬钟穴,直刺得气后采用提插泻法,留针30min,1次/d,连续治疗5d为1疗程,休息2d,继续下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愈10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结论]针刺提插泻法治疗枕大神经痛,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焦俊杰 《中国针灸》2002,22(4):31-39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头痛奇穴或者叫全息头穴(笔者自定),针刺该穴治疗枕大神经痛 、枕小神经痛、耳神经痛及三叉神经第1支疼痛,疗效非常显著,即刻解除疼痛,较西药卡 马西平等疗效迅速,且无副作用。现就临床情况及发现该穴的过程,作一报道,作为与针灸 爱好者的交流。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半天,最长9天。其中 枕大神经痛8例,枕小神经痛4例,耳神经痛1例。其中1例开始疼痛位于三叉神经第1支分布 区,后出现疱疹,而诊为带状疱疹;另有1例疼痛开始位于耳大神经分布区,后出现疱疹…  相似文献   

4.
以天柱、完骨和枕大神经皮下浅出点为主穴,顸枕部疼痛,配合后溪和昆仑穴;顶颞部疼痛,配合中渚和丘墟穴,针剌治疗56例枕神经痛患者,结果临床治愈31例,好转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  相似文献   

5.
正枕神经痛是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或偶因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或锁骨上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疼痛。枕神经痛的发病率较高,病因较为复杂,其最为常见的病因为上段颈椎病[1]。笔者观察针刺颈夹背穴配合艾灸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蔡红梅  段文杰  吕小桃 《光明中医》2014,(10):2113-2114
枕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其是指位于后头部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与耳大神经分布区的疼痛。我们选用十四正经穴位、董氏奇穴,并运用针灸排刺手法,对此病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通过对60例枕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此疗法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天柱穴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该病患者55例,采用小针刀松解天柱穴,每周1次,最多不超过3次.结果:痊愈39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结论:小针刀松解天柱穴治疗枕大神经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苍龟探穴法"治疗枕大神经痛患者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0~2011年本院针灸门诊枕大神经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苍龟探穴法隔日1次治疗,5次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学中常规毫针刺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0.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苍龟探穴法治疗枕大神经痛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阿是穴及颈夹脊穴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疏密波电针阿是穴及颈夹脊穴治疗枕大神经痛,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阿是穴及颈夹脊穴治疗,5 d为1疗程,疗程之间间歇2 d,共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疼痛VAS评分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阿是穴及颈夹脊穴法较仅用常规针刺法在缓解枕大神经痛及改善焦虑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1 枕大神经痛针刺方 取 穴:体针——病灶侧风池、中渚、阿是穴(枕大神经出口处);头皮针——病灶侧枕下旁线. 功 效: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主 治:枕大神经痛(风寒证). 针 法:阿是穴直刺1.2~1.5寸,泻法,得气后选用10?mm左右的艾炷行温针灸;风池穴向对侧鼻尖方向斜刺,行平补平泻法;中渚穴选用0.30?mm×...  相似文献   

11.
完骨穴放血为主治疗枕神经痛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枕神经痛是指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的以后枕部和颈部疼痛为主的病症.本病属中医"偏头痛"范畴.笔者通过以完骨穴放血为主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 在12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4个月;其中枕大神经痛8例,枕小神经痛4例,双侧痛者3例.  相似文献   

12.
枕神经痛是枕大神经痛和枕小神经痛的合称 ,多见于成年人 ,感冒、感染、第一至第四颈椎疾病都可侵犯或压迫枕神经。表现为枕后部阵发性剧痛并向同侧镊顶部放射 ,发作间歇往往有钝痛。针刺配合半导体激光治疗枕神经痛 4 0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4 0例 ,男性 2 8例 ,女性 12例 ,年龄最大 58岁 ,最小 2 0岁 ,病程最长 10天 ,最短 1天。2 治疗方法   ( 1)针刺取风池、率谷、外关、丘墟四穴以 1.5寸毫针针刺 ,每穴得气后施以提插、捻转针泻法 ,其中风池穴运用泻法务使针感循少阳经上行至颞顶部。留针 2 0分钟…  相似文献   

13.
枕神经嵌压综合征是指枕神经在行程中 ,特别是当穿过各肌止点及深筋膜时受嵌压 ,产生颈枕及头后部疼痛 ,笔者采用针刺治疗 79例 ,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 79例 ,男 43例 ,女 36例 ;年龄最大 6 1岁 ,最小2 2岁。其中枕大神经痛 6 0例 ,枕大神经痛伴第 3枕神经痛 6例 ,枕小神经痛 19例。全部病人均为单侧疼痛 ,右侧 42例 ,左侧 37例 ;病程 1d至半月。治疗方法患者取低头伏案或侧卧位。枕大神经痛 ,主穴取风池、天柱 ,配穴取脑空、玉枕。风池穴也是枕大神经痛的压痛点 ,找准痛点针尖向鼻尖方向直刺 1~ 1.5寸 ,提插捻转 ,用泻法 ,使之得气…  相似文献   

14.
枕大神经痛是一种较顽固的常见的神经痛,以疼痛从枕部开始向顶部放射达额部为主症。笔者采用温针天柱穴治疗此病,另设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取得了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采用颈椎仰头位旋转复位法,配合针刺风池、天柱、安眠、第1和第2颈椎夹脊穴、脑空、玉枕和外关,治疗了54例枕大神经痛患者,全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野木瓜、维生素B_(12)穴封治疗枕大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枕大神经痛,在神经科领域内极为多见,也是门诊常见的周围神经痛疾病之一,近一年来,我们应用野木瓜液、维生素B_12穴封治疗10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简要报导如下: 枕大神经穴封部位在双侧乳突下缘至枕外粗隆下缘连线中点凹陷处(相当于风池穴),先用拇指深压,找到压痛点最明显,即是进针穴位,并作标记,由标记注入药物。用药及注射方法抽野木爪液2毫升、维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枕神经痛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枕神经痛是指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受到风寒湿热刺激时引起的以枕后部和颈部疼痛为主的疾病 ,属于中医“太阳经头痛”范畴。我科于 1999年至今采取针刺疗法治疗该病 5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 0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19例 ,女 31例 ;年龄最大者 5 2岁 ,最小者 2 8岁 ;病程最长者 7d ,最短者1d ;均为单侧枕神经痛。本病发病突然 ,常为一侧后枕部 ,或枕下部疼痛 ,并向周围扩散 ,疼痛为持续性或间断性发作 ,呈针刺样跳痛 ,或放射样痛 ,头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枕部或枕顶部头皮可有触觉过敏。2 治疗方法主穴 :风池、合谷、大椎…  相似文献   

18.
枕神经痛是因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受损引起的枕部及颈部发作性疼痛的一种疾病,多发于青壮年,属中医学的“头痛”、“太阳头痛”范畴。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刺治疗本病,并与口服卡马西平进行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多向刺为主治疗枕神经痛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我们应用多向刺为主治疗枕神经痛 36例 ,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 ,男 35例 ,女 30例 ;年龄最大 6 2岁 ,最小 2 8岁 ,平均 4 5岁 ;病程最长 8年 ,最短 5 d;枕大神经痛 4 9例 ,枕小神经痛 16例 ;双侧痛 12例 ,其余为单侧痛。治疗方法1.取穴以阿是穴 (多以枕神经出口处为穴 )、百会、承灵、目窗为主 ,辨证选取列缺、三阴交、安眠穴、太冲等穴。2 .方法常规消毒皮肤 ,阿是穴采用多向刺 ,不留针 ,其他穴多用提插法 ,虚补实泻 ,留针 30 m in,每日 1次 ,10次为 1个疗程 ,休息 3d再继续下一疗程。治疗效果1.疗效标准痊愈 疼痛及其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推拿治疗枕大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47例枕大神经痛患者采用穴位注射结合推拿治疗,结果:治愈45例,显效2例。结论:运用穴位注射和推拿治疗枕大神经痛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