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胸腰段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临床常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研究已证实经伤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脊柱稳定性加强,但也有研究认为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足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但此结论缺乏生物力学结果支持。 目的:观察胸腰段椎体骨折经伤椎单节段固定的相关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取扬州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8具中国人新鲜胸腰段标本(T11-L3),锯条横断2/3椎体,制成完整胸腰段椎体实验标本,将8具标本等分成跨伤椎固定组和单节段经伤椎固定组,分别在跨伤椎临近椎体四钉固定和临近椎体四钉固定+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 结果与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后经跨伤椎固定与经单节段伤椎固定的载荷-应变关系相差12%、载荷-位移关系相差11%、强度相差18%、轴向刚度相差11%、扭转力相差11%及拔出力相差1.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经伤椎单节段固定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背景:为避免单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出现的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合并植骨时出现的骨折不愈合、后凸畸形丢失,而发展的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合并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已有应用,但其生物力学方面鲜有研究。目的:观察应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12个冻存的新鲜胸腰段脊椎(T12~L2)标本,用于制备胸腰椎骨折模型,备测试。分为3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给予经单侧椎弓根注入低黏度的含对比剂骨水泥5~7mL;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于T12、L2椎弓根置入螺钉;强化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同时行伤椎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测试各组静态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结果与结论:骨水泥分布面积皆大于50%,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最大静态抗压强度与刚度均小于强化组最大强度和刚度(P〈0.0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椎弓根螺钉较小强度下出现弯曲,而强化组在达到极性轴向压缩强度时才出现弯曲。提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提高了固定的强度及刚度,并且维持了复位伤椎高度,提高了稳定性,减少了椎弓根螺钉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2例、18个椎体。手术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经椎弓根进入病椎,造影确认无误后灌注骨水泥。结果:11例术后疼痛消失,1例缓解,不再需要应用镇痛剂治疗,按照WHO的评价标准,有效率为91.4%,本组未发生骨水泥渗漏、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法简单、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2月就诊的1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双侧穿刺入路PVP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PVP术治疗。对比两组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术后15 d骨水泥分布情况及术前、术后4周脊柱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组骨水泥双侧伤椎上下板连接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观察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PVP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效减少骨水泥用量,提高骨水泥与双侧伤椎上下板连接率,利于改善患者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同一组医护人员为患者实施椎弓根钉固定+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评估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使用Logistic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压缩性骨折50例,A2型爆裂型骨折10例,骨折脱位6例,侧方压缩或旋转脱位骨折4例。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脊柱后凸的椎Cobb’s角、前缘和后缘椎体压缩率均小于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椎管侵占率均低于术前。70例患者分为恢复良好组50例和恢复不良组20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性别、年龄、术中是否内固定、伤椎节段、并发症等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术中是否内固定、伤椎节段、器械种类是影响患者术后改善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效果,影响术后改善率的因素主要有术中是否内固定、伤椎节段、器械种类3类,可作为临床治疗腰胸椎骨折实施椎体形成术的重要的一个参考依据,进而为患者实施安全可靠的椎体形成术治疗,提高术后身体的愈合和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71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了PVP治疗.患者均有明显胸背部疼痛,查体叩痛点与MR提示新鲜骨折椎体相符.在C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PVP骨水泥注入量为3~6ml,平均4.5 ml,完成75个椎体成形术.术后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结果 71例中,有效率93.0%.4个椎体术中出现骨水泥椎旁静脉丛渗漏,11个椎体骨水泥椎间盘渗漏,13个椎体骨水泥椎旁软组织渗漏,无椎间孔和椎管内渗漏.结论 PVP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及功能障碍症状,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优点是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效果确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74例(87椎)OVCFs患者采用PVP治疗,统计术前和术后24小时、1周及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观察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并发症情况。结果74例患者均单侧经椎弓根穿刺成功,术中8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术后随访1~18月,平均12.5月,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例出现相邻椎体骨折,无手术椎体再骨折。结论 PVP作为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治疗OVCFs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配合运动训练对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1例(25椎),均于X线下椎弓根入路行PVP,术后即在治疗师指导下配合运动训练。结果:术后1个月,21例患者双手握力、前伸试验、单腿站立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坐立试验、常速及快速步行(6m)所需的时间,不能下蹲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PVP配合运动训练可有效促进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的强度,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行PVP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患处急性疼痛恢复情况,伤椎恢复高度、强度及稳定性等,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10例患者手术时间30~40 min,出血量〈50 mL。术后10 h伤椎区域疼痛明显缓解,当日可坐起,次日可下地活动。其中优8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住院时间3~5 d,均痊愈出院。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PVP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一侧椎弓根内固定,另一侧椎体内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单节段受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22例,女6例,累及T11 4例,T12 10例,L1 10例,L24例,均采用短节段经伤椎上下位椎体椎弓根螺钉固定,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另侧椎体内硫酸钙人工骨植骨术治疗。术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行正侧位X线复查,通过比较术前、术后伤椎与上位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伤椎楔变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除5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外,其余均未出现伤口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后伤椎楔变角、伤椎与上位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伤椎楔变角、伤椎与上位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后6个月变化不明显(P均〉0.05)。神经功能除2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较术前有1-2级恢复。结论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另一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利于伤椎的复位及增强前柱的稳定性,维持术后椎体高度及防治矫正角度的丢失,防止取骨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余彬  陈勤  邓宁 《华西医学》2009,(7):1673-1675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基底部外侧穿刺进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4例椎体压缩性骨折经椎弓根基底外侧穿刺进针,球囊扩张,骨水泥注入治疗,使用VAS评分法评价患者疼痛变化,测定手术前后椎体前、中柱高度与Cobb角。结果:单侧经椎弓根基底外侧穿刺的手术均安全完成。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5±0.3)分改善到术后(2.2±0.2)分,随访三月为(2.1±0.4)分(与术前比较,P〈0.05);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3.6±2.3)mm到术后(24.5±2.2)mm,随访三月为(24.3±2.0)mm(与术前比较,P〈0.05);锥体中部高度由术前(14.2±2.1)mm到术后(25.6±2.4)mm,随访三月为(25.4±2.2)mm(与术前比较,P〈0.05);Cobb角由术前的(22.5±3.6)。到术后(10.5±3.0)。随访三月为(10.3±2.8)。(与术前比较,P〈0.05)。结论:经椎弓根基底外侧的单侧穿刺锥体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缓解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椎体成形治疗后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椎体成形及椎体后凸成形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但两种手术方式在骨水泥的分布与弥散上有差异。 目的:分析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或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在椎体内弥散的影响因素。 方法:纳入41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22例进行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A组),5例进行高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B组),14例进行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C组)。再根据骨水泥注射量、骨折至手术时间、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将A、C组进行亚组分析。通过CT三维成像和容积再现分析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及弥散。 结果与结论:3组术后骨水泥在椎体内的相对弥散面积及相对弥散体积无明显区别,均能较好地弥散到上下椎板并越过椎体中线。3组骨水泥弥散系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一定范围内,骨水泥注射量与骨水泥弥散体积呈正相关;A、C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随骨水泥注射量的增多而降低,随骨折到手术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术前椎体压缩程度的增大而降低,与骨水泥的黏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已被广泛用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现在亦被用于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目的:评估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分次和温度梯度灌注骨水泥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分次和温度梯度灌注骨水泥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病例共24例38椎,分为椎体压缩≥1/4组9例11椎和椎体压缩〈1/4组15例27椎。在C臂机透视定位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采用分次灌注、温度梯度灌注方法注射骨水泥。以目测类比评分及O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分次和温度梯度灌注骨水泥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情况,日常功能恢复情况,治疗椎的高度变化。随访时间为12-56个月。结果与结论:2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分次和温度梯度灌注骨水泥治疗。平均单个胸椎内注射骨水泥(4±1) mL,单个腰椎内注射骨水泥(5±1) mL。治疗±后复查X射线片见骨水泥分布良好,无神经根损伤或脊髓压迫症状。两组患者治疗后椎体高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1 d、治疗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相同时间点目测类比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的改变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分次和温度梯度灌注骨水泥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可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不论肿瘤转移椎体有无明显压缩,均能迅速缓解疼痛,是治疗椎体转移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椎体成形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原因,是骨质疏松的发展过程,或是骨水泥增强、椎体成形干预造成的?目的:用有限元方法观察椎体成形对相邻椎体的力学影响,分析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病因。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1例T1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CT图片进行预处理后导入ABAQUS软件中建立T10~ L2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经椎弓根单侧和双侧入路椎体成形,设置0.3,1.0,4.0MPa3种轴向载荷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与结论:成功建立了椎体成形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当轴向压力以0.3,1.0,4.0MPa增加后,椎间盘、软骨终板和椎体整体的应力也成比例增加。椎体成形后增强椎体(T12)上、下终板骨水泥注入侧的应力增强区域范围减少,所受最大应力明显减少;邻近椎间盘及椎体的应力分布无明显变化;T12相邻椎体(T11、L1)及远端椎体(T10、L2)所受最大应力无明显改变。提示椎体成形后引起上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并发症可能和生物力学结果改变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患者147例(214个椎体)脊柱骨折者,男56例,女91例;年龄61~80岁,平均69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8~L3,其中胸椎98个,腰椎116个。采用C形X线机透视引导下于俯卧位或侧卧位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测量并计算术前和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疗效评价按WHO标准。结果 11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7个月,平均4个月。147例214个椎体均手术成功,骨水泥注射量1.0~8.0mL/椎体。术后2~4h疼痛开始缓解,无显著危害性并发症发生,术前和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无显著性差异,118例随访3~7个月疗效评价按WHO标准完全缓解加部分缓解率为100%。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手术,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引起的疼痛,维持椎体稳定性,恢复椎体的高度,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发现骨水泥渗漏大多与椎体成形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中椎体静脉回流相关。目的:分析胸腰段椎体血管分布规律,为施行椎体成形治疗时预防骨水泥渗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00例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T11椎体骨折组30例,T12椎体骨折组17例,L1椎体骨折组25例,L2椎体骨折组28例,术前CT检查观察及测量椎体血管沟角度分布、安全区位置、血管沟所处于椎体内的位置。结果与结论:各组椎体血管沟角度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椎体间血管沟走向及安全区范围相对恒定。各组椎体平均高度、椎弓根平均高度和血管沟平面占椎体的平均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椎弓根位于椎体的上2/3,血管沟所在位置相对恒定于椎弓根的上2/3。提示胸腰段椎体都有相对恒定的安全区范围,椎体成形治疗时改善穿刺角度且穿刺至安全区可减少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临床实践证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显著的疗效。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伴或不伴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以确定椎体成形治疗椎体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6例,分两组,实验组27例伴椎体内裂隙样变,对照组49例不伴椎体内裂隙样变。采用椎体成形治疗后,比较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值、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以及发生骨水泥外漏的类型和特点。 结果与结论:两组治疗后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的伤椎高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椎体成形是减轻伴或不伴有椎体裂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疼痛,改善脊柱活动功能及提高患者社会活动能力的有效方法,但不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18.
背景:椎体成形与椎体后凸成形经皮穿刺成败的关键是穿刺针能否准确地经椎弓根到达椎体,因此在X射线透视下经皮确定穿刺针正确的进针点及方向极为重要。目前文献报道的许多穿刺方法中穿刺点及穿刺角度不固定,对穿刺针是否穿破椎弓根内侧壁这一并发症报道较少。目的:从解剖学和影像学角度寻找安全、有效的经皮椎弓根定位穿刺点及穿刺角度。方法:寻找行经皮椎体成形时X射线透视下的最佳进针点:在胸、腰椎骨格标本(T6-L5)上进行解剖研究寻找椎弓根中轴线通往椎体后方的解剖位置,该位置就是行经皮椎体成形穿刺针的最佳进针点,用微型螺钉固定予以X射线透视,分析最佳进针点在X射线透视下与椎弓根显影的位置关系,从而寻找X射线透视下的最佳进针点。寻找行经皮椎体成形时的最佳进针角度:对成人胸、腰椎骨格标本(T 6-L 5)用尸体解剖和CT扫描两种方法测得椎弓根中轴线和椎体矢状线夹角的平均值。寻找经皮椎体成形时的最佳进针角度。结果与结论:行经皮椎体成形时X射线透视下的最佳进针点为左侧椎弓根投影9点区域及右侧椎弓根投影3点区域。行经皮椎体成形时的最佳进针角度:腰椎L 1-L 4为5°-10°;L 5一般为20°,最多不超过25°;胸椎 T 6-T 12为5°左右。  相似文献   

19.
背景: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多发生于骨质钙丢失严重的老年人群,轻微的外力就可以引起椎体骨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效果较好。目的:探讨骨水泥充填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材料的特性。方法:采用骨水泥充填材料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32例,共158个椎体。治疗后复查X射线、CT等辅助检查,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椎体的容量变化、骨水泥分布及外漏情况,用CT容量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后椎体的容积变化,观察疼痛强度评价的目测类比评分变化,分析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原因。结果与结论:纳入结果分析32例,158个椎体。注射骨水泥后无神经根及脊髓损伤,无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①治疗后随访6—16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和椎体塌陷。②治疗前椎体体积为(22.2±8.6)cm。,治疗后增至(24.8±6.9)cm。,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6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分别为椎管内硬膜外2个、椎旁静脉4个,可能与椎体后缘爆裂、骨水泥黏度过低以及注射速度过快有关。④治疗后48h目测类比评分为(2.2±3_7)分,较治疗前(8.3±1.6)分显著下降(t=25.2,P〈0.05)。作者认为,对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采用充分的治疗前准备和恰当的方法,选择合适的骨水泥充填材料,一期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中操作要注意防止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胸腰椎椎体骨折TSRH内固定术后影像学表现及对临床治疗的评价。材料与方法:收集急性外伤胸腰椎骨折63例,其中单椎体骨折61例,多椎体骨折2例。63例术前均拍了CR片和CT扫描,19例MRI扫描。内固定术后复查了CR片,12例作了MRI扫描。结果:(1)手术成功率96.8%;(2)椎体压缩塌陷复位优良者95.2%,骨折片复位优良者92.4%,椎体脱位复位良好者87.0%,椎间盘压缩明显复位者78.7%;(3)椎弓根钉位置良好者93.8%,无螺钉松动和钢板断裂。结论:TSRH为椎体骨折良好的复位内固定方法,CR是术后复查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