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心电图检出左心室肥厚23例(23.00%),超声心动图检出左心室肥厚78例(78.00%)。其中Ⅰ级高血压13例,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肥厚检出率分别为7.69%和38.46%;Ⅱ级高血压32例。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肥厚检出率分别为12.50%和62.50%;Ⅲ级高血压55例,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肥厚检出率分别为32.73%和96.36%。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为57.69%,无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为18.18%。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是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应结合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来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及早进行积极治疗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肥大的诊断价值,用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结果论证心电图对左心室肥厚、肥大的的诊断条件。方法:60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左心室肥厚、肥大的患者,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60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肥厚者38例,占63%;左心室肥大22例,占36.6%,心电图检查肥厚29例,占48%,肥大15例,占25%,正常16例,占26.6%。结论: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左心室肥厚、肥大都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但超声心动图检查优于心电图。  相似文献   

3.
目的:超声心动图超声法计算公式与心电图电压标准法对左心室肥厚诊断的阳性率比较。方法:经超声心动图超声法计算公式诊断为左室肥厚的85例患均予作体表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结果:85例超声心动图超声法诊断为左室肥厚的患心电图检出16例符合电压诊断左室肥厚标准。结论: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受心外影响因素较大,而超声法计算公式可作为诊断左室肥厚的金指标。  相似文献   

4.
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比分析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室尹利华左室肥厚是高血压及其它心脏疾患常见病理改变,临床上许多患者心电图诊断为左室肥厚而超声正常,或心电图正常超声显示左室肥厚,本文将左室肥厚超声与心电图对比分析。方法:超声证实为左室肥...  相似文献   

5.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诊断轻中度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对比初探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内科韦鉴钦心电图(ECG)诊断左心室肥厚(LVH)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差,超声心动图(UCG)诊断高血压性LVH较为可靠。本文比较两者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LVH的检查结果。对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左心室造影对诊断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等检查方法诊断21例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结果 21例心电图均显示相应导联的T波倒置,但只有8例患者达到对称深倒的标准;超声心动图只检出其中的9例患者符合局部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造影检出人武部病例的局部心肌肥厚,18例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3例诊断为心室中部肥厚型心肌病,其中心尖肥厚型有11例呈左心室:黑桃“样改变。冠状动脉造影全部病例大致正常。结论 左心室造影在诊断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中有重要价值,可明显提高该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且确诊的3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超声心动图对左室增大的检出率为43.59%、左室肥厚检出率为63.46%、左房增大检出率为54.49%,高于心电图的14.42%、18.27%、16.35%,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检查中ST-T改变检出率为92.63%、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9.1%,高于超声心电图的67.31%和61.86%,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E/A<1检出率为52.24%,而心电图检出率为0%,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均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超声心动图诊断精准度、灵敏度高,还有助于判断患者高血压等级;而心电图有着经济安全、操作便捷等特点,在病情发展、并发症监测方面可行性较高,所以临床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检查对原发性心肌淀粉样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心肌淀粉样变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主要改变,对两种技术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与应用单一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例心肌淀粉样变,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16例存在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对称性增厚;15例存在心肌内散在颗粒状强回声;18例存在左心房增大,14例存在右心房增大;17例存在不同程度舒张功能减退;14例存在射血分数减低;12例存在心包积液;心电图表现为:15例存在心电图低电压,5例存在胸导联异常Q波,8例存在心律失常,2例存在ST段改变。单独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为65%(13/20)。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诊断符合率为90%(18/20)。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有助于提高心肌淀粉样变的诊断率,有助于心肌淀粉样变与高血压心肌肥厚和肥厚性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在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7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8名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进行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检查,比较观察组不同检查方式阳性检出率及心脏异常情况检出率,分析两组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超声心动图的阳性检出率94.87%显著高于心电图的76.92%(P <0.01);观察组经心电图检查心脏异常情况检出率均低于超声心动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 <0.01)。结论:以超声心动图检查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价值高,能够明显反映出患者心室舒张功能情况,优于心电图检查结果,且无创,操作便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据1991年抽样普查[1],其患病率已达11.8%。高血压病可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病心脏损害的主要表现。早期诊断左心室肥厚对防治高血压病和冠心病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院3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心电图检查的对比分析,就其对左心室肥厚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UCG左室肥厚(LVH)检出率为62%,ECG LVH检出率为22%。结论UCG检测LVH简便迅速,比ECG敏感和特异。在早期诊断LVH并随访监测治疗后变化等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2021,41(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超声心动图与外周血管超声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6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超声心动图、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单独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外周血管超声的疾病诊出率及阳性率,同时对比两者的左室增大检出率及左室肥厚检出率。结果单独应用超声心动图的诊出率为64.18%(43/67),阳性率为58.21%(39/67),超声心动图+外周血管超声的诊出率为85.07%(57/67),阳性率为74.63%(5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心动图左室增大检出率为52.24%(35/67),左室肥厚检出率为59.70%(40/67),超声心动图+外周血管超声左室增大检出率为74.63%(50/67),左室肥厚检出率为85.07%(5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可提高诊断效果,更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所收治高血压性心脏病老年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心电图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差异。结果:心电图检查发现,左室肥厚251例(83.67%),低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98.67%,χ2为40.0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其他检出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均具有无创等优点,且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前者更为直观,具有更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倩 《临床医学》2022,(11):77-79
目的 比较超声心动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应用于心肌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心动图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及并发症检出率变化。结果 本研究90例疑似心肌梗死患者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出阳性69例、阴性21例,经常规心电图诊断出阳性58例、阴性16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出阳性68例、阴性20例;超声心动图灵敏度为98.55%(68/69)、准确度为97.78%(88/90),较常规心电图84.06%(58/69)、82.22%(74/90)高,且超声心动图漏诊率为1.45%(1/69),常规心电图为15.94%(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并发症检出率为98.53%(67/68),常规心电图为86.21%(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心电图比较,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梗死患者可以提高诊断效能和并发症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高血压病日益成为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杀手。本文旨在探讨早期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室肥厚情况与超声心动图(简称UCG)和心电图(简称ECG)对左心室肥厚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选择符合Topol等描述特征的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10例,对其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及治疗。结果: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无特异性,超声心动图有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不同于肥厚性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耿爱群 《临床医学》2020,40(6):71-73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漯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心肌梗死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先行心电图检查,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最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心电图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肌梗死的检出率。结果 98例疑似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诊断为心肌梗死,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肌梗死的检出率(88. 78%,87/98)高于心电图检查(72. 45%,7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便捷无创的特点,可作为心肌梗死患者诊断的初步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相星  任法鑫 《临床荟萃》1996,11(21):968-970
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一方面是心脏对后负荷增高的代偿性反应,另一方面是并发症发生和预后恶化的危险因素。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因素和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占主要地位,左心室肥厚的检出率因不同检查方法而相差很大,心电图检出率5~7%,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核素扫描,CT等50~70%。给予合理的干预措施,不但可满意地控制血压,同时可逆转左心室肥厚,降低其引起并发症的危险性,改善预后。本文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机制,危害及其对策综述如下。 1 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肥厚性心肌病心尖肥厚型的临床观察及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等检查方法,搪塞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路径,并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硫氮Zhuo酮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结果:心尖肥厚心肌病心电图ST-T改变无特异性,但胸前导联T波对称性倒置具有V4〉V5〉V6〉V3的特征,应进一步做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长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心切面检查,多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做放射核素心肌断层  相似文献   

20.
M型、二维或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肥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M型、二维和三维超声心动图三种技术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和相对准确性。方法在43例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中,应用M型超声Penn方程、二维超声双平面Simpson方程和多平面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分别测量左室心肌重量,以Framingham研究确定的左室肥厚诊断标准,对比了三种超声技术对左室肥厚的检出率。以三维超声的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了M型和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性。结果M型、二维和三维超声技术对左室肥厚的检出率分别为14.0%、16.3%和20.9%,与三维超声诊断相比M型和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4%和90.7%(P均<0.05)。结论对于左室肥厚的诊断,三维超声具有较M型和二维超声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在左室肥厚合并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三维超声应作为首选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