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总结便携式膀胱B超扫描仪用于126例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残余尿量测量的体会。使用便携式膀胱B超扫描仪测量残余尿量,操作方便,可有效监测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及时发现尿潴留。126例残余尿量38~542ml,平均(225.16±24.08)ml;92例连续测量残余尿量3次均〈100ml,膀胱功能恢复良好;34例连续测量残余尿量3次均≥100ml,结合临床症状,符合尿潴留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导尿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82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膀胱功能锻炼、监测尿量和护患共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的残余尿量及尿潴留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膀胱体操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麻痹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体操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麻痹的疗效。方法将宫颈癌根治术后1周自尿试验失败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进行改良膀胱体操(健康宣教,引流管管理,腹部B超测残余尿量同时做尿细菌培养监测,指导饮水及排尿):对照组行传统的膀胱体操。比较2组膀胱功能恢复的时间(留置导尿管的时间)。结果观察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平均为(10.10±1.84)d;对照组留置导尿管时间平均为(14.64±3.8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通过改良膀胱体操,可缩短留置导尿时间,提高自尿试验测定的成功率,减少泌尿道感染,促进膀胱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膀胱体操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宫颈癌根治术后1周自尿试验失败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进行改良膀胱体操(健康宣教,引流管管理,腹部B超测残余尿量同时做尿细菌培养监测,指导饮水及排尿);对照组行传统的膀胱体操.比较2组膀胱功能恢复的时间(留置导尿管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平均为(10.10±1.84)d;对照组留置导尿管时间平均为(14.64±3.8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后,通过改良膀胱体操,可缩短留置导尿时间,提高自尿试验测定的成功率,减少泌尿道感染,促进膀胱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联合个体化饮水计划在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完成手术治疗且术后发生尿潴留的15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应用基础干预+间歇导尿干预的70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对照组,应用基础干预+间歇导尿+个体化饮水计划干预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28 d的残余尿量、并发症、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28 d,两组残余尿量均少于干预前,观察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膀胱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导尿联合个体化饮水计划在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少患者残余尿量,促进膀胱功能恢复,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赵文芳  曹文学  史甜   《护理与康复》2018,17(8):67-69
目的探讨Kegel运动联合膀胱容量测定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照手术时间顺序,2016年7月至12月行全麻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7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6月行全麻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夹闭导尿管定时放尿进行膀胱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Kegel运动联合膀胱容量测定指导膀胱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尿路感染率、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及拔管后残余尿量、第1次排尿成功率、尿潴留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尿路感染率14.9%,留置导尿管的时间(11.98±1.215)d,残余尿量(84.00±67.492)ml,第1次排尿成功率68.1%,尿潴留发生率17.0%;观察组尿路感染率2.2%,留置导尿管的时间(9.58±0.839)d,残余尿量(56.78±38.438)ml,第1次排尿成功率91.1%,尿潴留发生率4.4%,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采用Kegel运动联合膀胱容量测定进行膀胱功能锻炼,不仅能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而且为导尿管拔除提供客观依据,有效减少了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膀胱理疗辅以三阴交穴位注射对宫颈癌术后预防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46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在宫颈癌根治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维生素B10.5g注射液双侧三阴交穴位注射,隔日1次,术后第3天开始给予呋喃西林溶液膀胱冲洗,每日1次。观察组在术后第10天开始膀胱功能电刺激理疗,每H1次。观察术后第14天2组排空尿液后拔除尿管,自然排尿4~5次后残余尿量和尿潴留的情况。结果拔除尿管后观察组自然排尿23例,残余尿量〈100ml20例,尿潴留3例;对照组自然排尿23例,残余尿量〈100ml12例,尿潴留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理疗辅以三阴交穴位注射能有效地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排尿功能的恢复,降低了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患者120例,随机法分为对照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残余尿量及尿潴留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后平均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拔管后残余尿量,并大大减少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可能性,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膀胱冲洗液辅以地塞米松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膀胱冲洗液辅以地塞米松对宫颈癌术后预防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68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除了给予常规的专科护理外,均在术后第3天给予定时开放尿管、膀胱冲洗,观察组术后第7天在膀胱冲洗液中加入地塞米松10 mg进行膀胱冲洗,观察两组术后10 d拔尿管后经2~3次自然排尿后残余尿量、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拔尿管后观察组自然排尿34例,残余尿量<100 ml 31例,尿潴留3例,再置管率8.8%;对照组自然排尿34例,残余尿量<100 ml 20例,尿潴留14例,再置管率41.2%;两组患者在残余尿量、尿潴留的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膀胱冲洗液辅以地塞米松能有效地促进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尿管拔出后残余尿量(100ml)及尿潴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尿后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排尿反射训练在预防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拔除导尿管前观察组实施排尿反射训练,对照组按术后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拔除导尿管后排尿情况、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拔除导尿管前加强排尿反射训练,可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行根治术治疗的117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整群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58例和干预组59例,对照组给予宫颈癌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拔除导尿管后残余尿量、自主排尿率、尿潴留发生率和有无膀胱刺激征。结果:干预组残余尿量及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自主排尿率及无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王冬军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2):905-906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将7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35例,实验组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第1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聚焦式护理模式在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采用聚焦式护理模式预防尿潴留的10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采用常规护理的10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自主排尿的恢复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残余尿量、膀胱功能情况以及尿潴留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的自主排尿的恢复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拔出导尿管时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聚焦式护理模式能够减少宫颈癌的术后尿潴留,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肛运动联合膀胱功能训练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94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宫颈癌根治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做提肛运动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残余尿量、导尿管重置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残余尿量和导尿管重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提肛运动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群的反应和收缩能力,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减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方式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主动训练膀胱功能,对照组被动训练膀胱功能,比较2组患者术后拔除尿管第1次排尿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训练膀胱功能可加快盆丛神经的恢复并改善手术后膀胱功能的支撑,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康复方案构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按照课题研究型品管圈的活动步骤,确定活动主题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方案的构建,比较方案实施前后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首次自主排尿成功率、膀胱残余尿量、留置尿管时间的变化。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首次自主排尿成功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残余尿量、留置尿管时间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康复中应用效果显著,构建出的膀胱功能康复方案,能够促进膀胱功能尽早康复,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膀胱治疗仪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兰  马敏  朱格红  王勤 《护理研究》2008,22(32):2959-2960
[目的]探讨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60例宫颈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产生的可变生物电波通过两路电极经皮导入,多方位刺激膀胱壁平滑肌,引起收缩,促进排尿。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开放尿管5d~7d后关闭尿管2h~3h间断放尿,模拟膀胱被动充盈及主动排尿动作以锻炼膀胱反射性排尿功能。观察两组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发生尿潴留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及发生尿潴留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刘爱兰  马敏  朱格红  王勤 《护理研究》2008,22(11):2959-2960
[目的]探讨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60例宫颈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产生的可变生物电波通过两路电极经皮导入,多方位刺激膀胱壁平滑肌,引起收缩,促进排尿。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开放尿管5d~7d后关闭尿管2h~3h间断放尿,模拟膀胱被动充盈及主动排尿动作以锻炼膀胱反射性排尿功能。观察两组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发生尿潴留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及发生尿潴留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促进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科收治的8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采用康复护理,主动训练膀胱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除尿管第1次排尿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前术后早期引入康复护理,主动训练膀胱功能,可加快盆丛神经的恢复并改善手术后膀胱功能,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