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强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1):4972-4973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28例(146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改良角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治疗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w、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平均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w、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数及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改良式角巩膜隧道切口,具有术后恢复快、自闭性好、并发症少、角膜散光小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85例 ( 92只眼 )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术 ,与同期大切口白内障手术 6 2例 ( 6 5只眼 )作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对比。结果 :小切口组术后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大切口组 ,而视力高于大切口组。结论 :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摘除白内障能减少手术源性角膜散光 ,术后视力恢复快、手术成本低 ,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及巩膜隧道切口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采用超声乳化治疗、植入单焦点非Toric人工晶状体的白内障患者120例(14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透明角膜切口62例76只眼设为对照组,巩膜隧道切口58例70只眼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天、1周、3个月角膜散光、中央角膜、切口周边角膜厚度及裸眼视力。结果术后3天,两组患者均出现散光度数和中央角膜厚度增加,但观察组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观察组切口周边的角膜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和角膜厚度基本稳定,观察组的角膜散光度数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隧道手术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患者,产生的术后角膜散光度数较低,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角巩膜缘切口和透明角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角巩膜缘切口,对照组采用透明角膜缘切口,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d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力、散光程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裸眼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程度也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使用改良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吸除的效果显著优于透明角膜缘切口,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好,角膜散光程度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四级核以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两种切口的效果.方法:按Emery晶状体核分级法选择四级以上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角巩缘隧道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行超乳术,比较其术中操作、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无显著差异,而并发症巩膜隧道切口组略多.结论:两种切口均有视力恢复快、散光小、切口自闭性好的特点,而角巩缘隧道切口更具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曲率的影响。方法:白内障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采用反眉式巩膜隧道切口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用IOLMaster5.2系统测量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的角膜曲率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白内障手术切口对手术后角膜曲率的影响大小,从而比较两种手术切口对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手术后与手术前角膜曲率变化为降低(4.72±1.21);B组患者手术后与手术前角膜曲率变化降低(4.47±1.15)。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能避免形成更多的医源性散光,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经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散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白内障患者72例84眼,依据手术切口分为常规组与引导组。常规组36例42眼,经常规90°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引导组36例42眼,依据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于最陡子午线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视力、角膜散光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未见眼内感染、人工晶状体移位、切口渗漏等并发症,且角膜水肿、后囊膜皱褶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引导组视力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均较术前缓解,且引导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小于常规组(P0.05)。结论依据角膜地形图选择合适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能有效矫正角膜散光,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在防盲治肓工作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分析112例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2~6个月。结果:112例术眼中,术后2~6个月裸眼视力≥0.3的96例,占85.7%,≥0.5者77例,占68.8%。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切口小,愈合快,设备要求低,手术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只要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手术细节及技巧,即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适用于基层医院以及防盲治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在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和优点。方法对2年援外医疗中采用透明角膜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80眼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270眼远期随访疗效稳定,视力0.5以上230眼达85.01%。结论透明角膜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投资少,费用低,疗效好,适合援外医疗和我国基层医院防盲治盲的需要,还可以做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的补救手段。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与术后散光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位置的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白内障患者66例(66只眼)分为3组,A组(22眼)行颞侧透明角膜斜行切口,B组(22眼)在角膜上方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C组(22眼)在角膜最大散光轴方向作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分别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分别第1周,第1个月及第3个月随访,验光及作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术后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散光轴向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矫正视力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周,第1个月A、B两组角膜散光度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明显大于C组角膜散光度(P<0.05),C组角膜散光度术后第1周,第1个月较术后第3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效果好,根据角膜散光轴向选择的透明角膜切口术后角膜散光小,早期屈光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单纯性白内障老年患者168例,共16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平均视力、角膜平均散光值、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除术后3个月时角膜平均散光值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时期平均视力及角膜平均散光值均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平均视力、角膜平均散光值及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无显著差异,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34眼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距角膜缘后2mm巩膜半层切开,长约6mm,潜行分离巩膜达透明角膜1—2mm,信封式截囊,用晶状体圈匙套出晶体核,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并发症少。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5者26眼占66%,术后一周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0.5者占76%。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设备便宜,手术简单易掌握,术后视力恢复快,效果好,比较适合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3.
2.2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2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性及术后视力、眼压、角膜散光变化.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1-7月间所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2例,52眼,核Ⅱ~Ⅳ级.术前、术后1周、1月、3月测量视力、眼压、角膜散光度数.结果:52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前房稳定,手术顺利,术后第二天角膜透明,切口自闭性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一月裸眼视力:≥0.5为39眼,占90.69%;矫正视力≥0.8为36眼,占83.72%;散光检测:术后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2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无需改变现有的手术习惯.术后视力恢复好,切口自闭性好,未发现医源性散光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白内障巩膜隧道小切口与常规角膜缘切口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术38例40只眼,常规角膜缘切口手术27例30只眼。术后1周及1月分别观察术眼视力及散光度数。结果小切口术眼视力恢复优于常规术眼,散光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术式愈合快,视力恢复好,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经济易行,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合牢固。且反眉形切口的两端能有效减轻角膜散光。因此,小切口组术后散光明显小于同期所进行的常规组,术眼早期恢复正常屈光状态,术后视力恢复快,术后炎症反应轻,如操作得当,无严重并发症。此术式无需昂贵的医疗设备投资,可减少病员的手术费用,适应我国国情,易于在广大基层医院应用,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表麻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37例(43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泡等情况。结果随访3-6个月。全部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眼压与术前基本一致,滤泡形态无改变。结论经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手术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120眼)白内障实施巩膜隧道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植入硬质后房型人工晶体115眼,观察术后第1d及第1个月裸眼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第1d裸眼视力≥0.3者85眼(70.8%),≥0.5者70眼(58.3%);术后后囊破裂2眼(1.7%),角膜水肿22眼(18.3%)。结论:该手术投资少、易掌握、疗效可靠,值得在基层医院、贫困地区及防盲治盲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吴松兆 《中国康复》2003,18(2):125-126
目的:通过大量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总结常规和高度近视、糖尿病、小瞳孔情况下白内障的治疗和术后处理经验,并观察手术预后视力恢复和手术并发症情况。方法:823例患者采用透明角膜梯形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术前与术后l周、l及3个月时角膜散光度数和矫正视力度数。结果:手术治疗的1000只限中,矫正视力≥1.0,术后l周有612眼,术后1个月时有769眼,3个月时892眼;术后l周角膜散光升高患者于术后3个月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切口处仅轻度水肿,人工晶状体未出现偏位或折裂,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较多(色素沉着占88.9%,纤维性渗出8.80%,粘连6.12%)。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治疗白内障,但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隧道式小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235例(247眼)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d视力〉0.3共178眼(72.1%);术后1个月视力〉0.3共225眼,视力≥0.5共182眼;治疗后脱残率91.1%,良好率73.7%;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可达到与超声乳化手术相同的治疗结果,且具有切口小、无需缝线、术后切口愈合快、角膜散光少、视力恢复快、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冷超乳摘除时角膜切口、散光和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的影响.方法 对连续小梁切除术后Ⅳ级硬核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冷超乳摘除,对照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普通超声乳化技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角膜切口水肿、手术源性散光、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改变.结果 两组术后视力恢复和手术源性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切口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对照组高于试验组,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试验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冷超乳摘除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对角膜损伤较小,手术安全性较高,是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手术摘除较为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两类4种巩膜隧道外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手术源性散光(SIA)度数和裸眼视力的变化规律,并评价手术效果,研究SIA与切口长度和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将240例(240只眼)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在0.00~0.50D之间,循规)分为A、B、C、D 4组,分别以3.2 mm和5.5 mm的平行于角膜缘和反眉型巩膜隧道外切口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测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的角膜曲率,运用Cravy向量分析法计算SIA度数及方向,比较4组术后不同时间的平均SIA度数及裸眼视力.[结果]平均SIA度数和裸眼视力,术后1周A、B组明显优于C、D组(P〈0.05),A和B以及C和D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6个月4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3.2 mm巩膜隧道外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SIA 度数小而稳定,早期可获得良好而稳定的裸眼视力;而术后SIA与切口的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