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5例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运用统计软件,对本院2004年4~8月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ADR发生的年龄组顺序为30~40岁组,所占百分比最高,为25.7%;其次分别是41~51岁组、52~62岁组和19~29岁组,百分比分别为22.9%、22.9%和14.3%;63岁~最高年龄组最低,为14.3.女性和男性患者的ADR百分比分别为57.1%和42.9%.第1天发生ADR的71.4%;第2天和第3天或以上均为14.3%.ADR主要症状局部疼痛77.1%;静脉炎和皮疹分别为8.6%;恶心呕吐和局部肿胀分别为2.9%.合并用药情况1种占34.3%;2种占48.6%;3种占17.1%.结论七叶皂苷钠引发的ADR以局部疼痛为多见,又以30~62岁范围的患者为主,其中女性较男性容易发生ADR.患者大多用药后当天即出现ADR.  相似文献   

2.
陈宁 《中国药物警戒》2009,6(10):595-597
目的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静脉炎提供借鉴。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发生静脉炎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炎患者以30~60岁组最多,占55.0%;女性和男性患者分别占15.0%和85.0%。静脉用药后第1天发生静脉炎的比例为70.0%;静脉炎以2+级最多,占80.0%。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与其用量、pH值、稀释溶液、杂质和输液操作方法有关,临床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甘露醇和β-七叶皂苷钠所致兔耳静脉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方法:将健康家兔1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甘露醇组静脉注射20%甘露醇5ml;β-七叶皂苷钠组静脉注射0.02%β-七叶皂苷钠5ml;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ml。每组均注射2次/d,上午注射左耳缘静脉,下午注射右耳缘静脉,共注射3d。分别观察各组在第1天、第3天兔耳缘静脉血管和周围组织的损伤以及第4~7天时各自的恢复程度。结果:病理切片显示:第1天时,甘露醇组及对照组兔耳血管和周围组织无明显改变;而β-七叶皂苷钠组兔耳血管明显扩张,出血。第3天时,在注射部位0.5cm范围内,甘露醇组和β-七叶皂苷钠组兔耳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均有加重:甘露醇组为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瘀血,周围组织炎症水肿;β-七叶皂苷钠组血管扩张及炎症反应。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第4天,甘露醇和β-七叶皂苷钠组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各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第5天和第7天,甘露醇组出现2例在距离注射部位约2cm和3.5cm处,一块约1cm×1cm、另一块约0.6cm×0.4cm的局部组织坏死;而β-七叶皂苷钠无1例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结论:甘露醇致血管出现损伤的时间较β-七叶皂苷钠延迟,但对血管和周围组织产生损伤的程度较β-七叶皂苷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与不同溶媒配伍后经过不同输液器的微粒变化,探索降低七叶皂苷钠输液微粒数的方法。方法应用不溶性微粒检测仪.分别检查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溶媒混合后输液中微粒数以及各输液通过不同输液器后微粒数的变化。结果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输液中微粒数增加大于其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输液中微粒数:上述输液分别通过一次性使用精密输液器后输液中微粒数均明显减少;而通过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后输液中微粒数均显著增加。结论选择10%葡萄糖注射液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溶媒,通过一次性使用精密输液器静脉滴注,可减少进入静脉微粒数,从而减少发生静脉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5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5例。治疗组术给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日1次,术后以同样的用法用量,连续使用1周。有局限性压痛点的患者行肩周局部通电注射,给予镇痛液(丙二酸倍他米松磷酸钠3.5mg,2%利多卡因2~4mL,维生素B1100mg,B120.5 mg加生理盐水10~20mL),每点3~4mL,无局限性压痛点的患者给予肩关节腔内镇痛液10mL,每周注射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除未使用七叶皂苷钠外,其他方法完全一致。观察两组患者肩周炎VAS评分、患侧肩关节活动度 ROM°、疗效对比等指标。结果疗程结束后评估综合疗效,治疗组疼痛症状VAS评分,患侧肩关节活动度ROM°,疗效对比等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治疗肩周炎,能明显减轻肩关节疼痛症状,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经济实惠,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联合半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临床观察。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10例脑出血合并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日1次,10d为1个疗程,同时联合半量20%甘露醇注射液125mL,静脉滴注,每6~8h 1次,7d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20%的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6~8h 1次,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水肿体积变化、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9±3.3)分,对照组患者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6±4.5)分,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8d后平均脑水肿体积为8.75±3.32mL,明显小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联合半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是理想的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140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给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日1次,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按患者体重计算,1日1900~3800U,皮下注射,均从关节置换前一天,至出院当天。对照组未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仅用低分子肝素,用法用量、疗程均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治疗前后深静脉管腔内径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9.2%,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7.4%,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患者股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治疗后较治疗前,静脉内径明显缩小,说明治疗组发挥了强劲的提高静脉张力、促进静脉回流的作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预防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与七叶皂苷钠发挥强劲的提高静脉张力,促进静脉回流的独特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200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我省2003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因素,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根据2003年1月~12月我省ADR监测中心收集的报告表,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ADR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处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50岁年龄组的病例报告数最少,占报告总数的2.0%(48例);抗微生物药占54.8%(1299例),中药制剂占12.7%(302例);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7.9%(899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约占72.1%(1709例)。结论 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审慎用药。  相似文献   

9.
林慧  梅全喜  曾聪彦 《海峡药学》2010,22(3):216-218
对国内1994~2008年使用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文献源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剂量、给药途径无显著性相关;出现时间主要集中于使用超过1d以上。有关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致ADR的报道共涉及患者3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6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ADR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静脉炎、斑丘疹,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肝肾损害,程度轻重不一,停药及经症处理后,预后均良好,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临床观察。方法将我科收治的90例脑出血合并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日1次,7d为1个疗程,同时联合甘油果糖注射液250mL,1日1次,7d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20%的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6~8h 1次,7d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地塞米松1日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日1次,7d为1个疗程。1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水肿体积变化、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72±2.9)分,对照组患者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81±3.5)分,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7d后平均脑水肿体积为8.53±3.27mL,明显小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总有效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是理想的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4月入住本院康复科和骨科创伤科并接受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的1 210例患者,发生静脉炎者作为静脉炎组,同时随机抽取未发生静脉炎的患者组成非静脉炎组,静脉炎组与非静脉炎组以1∶2比例匹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静脉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接受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的患者中,发生静脉炎115例(9.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静脉炎组与非静脉炎组在低蛋白血症、血管条件评分、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输液浓度、输液速度、同时输注药物种类、日输液总量、输液前冲管溶媒体积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OR=1.856,95%CI(1.089,3.197)]、血管条件评分≤8分[OR=3.045,95%CI(1.834,5.067)]、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输液浓度>0.04 mg·ml-1[OR=2.430,95%CI(1.489,3.894)]、输液速度<...  相似文献   

12.
吴迪  黄萍 《安徽医药》2016,20(6):1223-1224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安徽省数据库中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675例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性别与年龄、用药剂量、发生时间、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不良反应转归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5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86例(12.7%)存在超最大推荐剂量用药;74.22%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30 min内;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过敏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8.16%)、全身性损害(19.16%)和用药部位损害(18.59%);不良反应转归好转与痊愈占99.85%。结论 临床应重视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3.
注射用双黄连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东  方世平 《中国药业》2000,9(9):19-20
研究了近9年246名病人应用注射用双黄连发生的290例次不良反应(ADR)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现双黄连ADR的发生率在年龄上呈梯形分布,以儿童为最高。儿童皮肤反应发生率占观察人群的1.67%,占该人群ADR发生率的66.10%。性别上无选择性。ADR发生率以变态反应最高,占64.48%,其中皮肤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药物热分别为45.86%、5.17%、4.14%、3.79%和5.52%,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ADR发生率分别为23.80%、3.79%和4.48%。针对上述特点,提出了避免ADR和降低ADR发生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出血早期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0~2005年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和6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1.7%和13%(P〈0.05)。发病14d,治疗组血肿有所吸收,周围有轻微低密度区(水肿);对照组血肿吸收不明显,周围水肿明显。结论七叶皂苷钠能够促进血肿吸收,明显抑制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并且显著缩短水肿带的消失时间,对脑出血急性期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本组共162例,其中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干预前组79例,干预后组83例,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记录发生静脉炎的例数,两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施相关的护理后,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对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患者,根据其相关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对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主动监测与综合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完善药品说明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HIS哨点医院药物警戒系统主动监测本院2018年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604例住院患者,对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使用信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监测患者中男300例,女304例,平均年龄(53.07±17.90)岁;用药原因主要为骨折、创伤等;均采用ivd,qd给药,日剂量范围5~20 mg;疗程1~28 d,平均(6.05±4.81)d。主要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浓度范围2%~20%。共发生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0.5%。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超适应证用药、疗程不合理、溶媒选择不适宜、配制浓度过高以及肾功能异常者合并使用肾毒性药物等。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在我院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较为安全。临床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采取多种措施避免或减少超说明书用药,根据监测实际情况对主要科室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指导,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观察指标为耳鸣疗效、听力疗效、总有效率。结果七叶皂苷钠组耳鸣改善有效率为95.5%,听力改善有效率为91.2%,总有效率为86.7%,均高于地塞米松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优于地塞米松,且没有糖皮质激素样副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溶血与凝聚检查法。方法:体外试管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ⅧB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溶血与凝聚检查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相关内容。结果:当浓度为0.04 g·L^-1,体积为0.3mL时,在37℃3h内,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对兔红细胞产生溶血与凝聚作用。结论:可选择浓度为0.04 g·L^-1,体积为0.3mL的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生理盐水溶液,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溶血与凝聚检查。  相似文献   

19.
朱健儿  王梅 《中国药房》2013,(48):4547-4549
目的:探讨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报告143例,就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0岁以下儿童(65例次,45.45%)是ADR高发组;大多数ADR在首次用药的1h内出现;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140例次,63.35%),其次是全身性损害(32例次,14.48%),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ADR中涉及联合用药的有35例,占24.48%。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的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β-七叶皂苷钠对鸡胚血管新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β-七叶皂苷钠对鸡胚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平皿法,观察β-七叶皂苷钠对鸡胚卵黄囊和绒毛尿囊膜血管(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的作用。结果:β-七叶皂苷钠(100和500μmol·L-1,10μL/药膜)显著抑制卵黄曩血管网的发育,使血管走形发生改变。β-七叶皂苷钠(500和1 000μmol·L-1,10μL/药膜)能够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曩膜血管生成,500μmol·L-1组作用12和24 h后其抑制率分别为59.7%(P<0.01)和54.5%(P<0.01),1 000μmol·L-1组作用12和24 h后抑制率分别为67.7%(P<0.01)和65.3%(P<0.01)。结论:β-七叶皂苷钠能显著抑制鸡胚血管的新生,可能成为抗血管形成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