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属行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家属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残疾程度[采用脑卒中残损评价表(SIAS)]、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自理能力评定量表]、生活质量[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感染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IAS中运动功能、肌张力、躯干平衡、健侧肢体功能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家属实施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降低感染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近几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年龄偏低,40岁以下发病也不鲜见,虽然现代化临床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使脑卒中所致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幸存者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从而很大程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树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心理康复是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各6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观察患者睡眠指标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常规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5.0%,康复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康复护理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失眠,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疗效.方法 将59例脑卒中后1周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氟西汀及一般临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4周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组HAMD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起效更快.治疗4周末,实验组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有效率为78.6%,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起效较迅速(在治疗1周后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实验组的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给予康复护理后1周内HAMD评分下降显著,说明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是有利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与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临床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实施脑卒中偏瘫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连续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实施脑卒中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肢肌力与下肢肌力、运动能力评分在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MBI指数、SS-QOL评分、WHOQOL-BREF评分、SF-36评分在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与心理护理干预后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8.
心理疏导在神经性失眠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心理疏导法在神经性失眠患者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神经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疏导组与对照组各98例,2组均采用医生既定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除按时完成治疗外,按常规进行入院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指导等护理;疏导组在完成治疗的同时,根据住院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及时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观察2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PSQI、SAS分数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过联合治疗及适时施护,2组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SAS评分显著减低(P<0.01),说明治疗护理的有效性,护理后疏导组与对照组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可认为疏导组的护理方法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疏导法纠正了患者对疾病不正确的认识,帮助患者找到并消除了造成神经性失眠的心理应激源,教会患者正确的睡眠卫生知识和配合治疗的方法,对患者康复后如何维持健康做了深入指导,使患者得到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心理疏导法在神经性失眠患者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将神经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疏导组与对照组各98例,2组均采用医生既定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除按时完成治疗外,按常规进行入院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指导等护理;疏导组在完成治疗的同时,根据住院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及时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观察2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PSQI、SAS分数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过联合治疗及适时施护,2组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SAS评分显著减低(P<0.01),说明治疗护理的有效性,护理后疏导组与对照组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可认为疏导组的护理方法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疏导法纠正了患者对疾病不正确的认识,帮助患者找到并消除了造成神经性失眠的心理应激源,教会患者正确的睡眠卫生知识和配合治疗的方法,对患者康复后如何维持健康做了深入指导,使患者得到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家属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方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及其长期陪护的家属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2例。常规组患者采用脑卒中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除采用常规护理外对其家属同步进行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在入院后1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比较其心理状态。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患者家属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有重要影响,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宁德市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失眠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及褪黑素水平变化,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以及患者...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研究心理授权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对照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5月在某三级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7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2020年9月的47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观察组住院期间实施基于心理授权理论形成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评价不同护理方案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康复护理训练项目完成率、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肌力分级、跌倒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肩关节脱位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训练项目完成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自我护理ESCA评分、ADL评分、肌力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肩关节脱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心理授权方式可提高脑卒中早期康复患者住院期间康复训练项目完成的依从性并帮助患者改善肌力,提高自护能力及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6 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心理组和常规组 ,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心理组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 ,8周后采用Spitzer生存质量指数量表对 2组进行评定比较。结果 :心理组在功能恢复、家庭、社会的支持以及预后的前景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 (P <0 .0 5 )。结论 :系统的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早期介入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康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连续观察6周,比较两组2,4,6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及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2,4,6周FMA(41.4&;#177;9.4~70.4&;#177;16.2)、MBI(43.7&;#177;13.0~66.2&;#177;14.7)及HAMD得分(12.3&;#177;4.2~7.7&;#177;2.6)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0.13~3.96,P&;lt;0.01~0.001)。结论:心理康复可以促进脑座中患者全面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激励式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卒中引起的偏瘫患者是现今社会残疾人群中的大主流,大约75%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生存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1]。偏瘫患者除具有一般病人的心理变化外,还有脑部受损而产生的较严重的心理和情感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悲观、失 相似文献
18.
19.
【】 目的:初步调研在综合性医院脑卒中住院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护理。方法: 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80例脑卒中患者及健康志愿者80例进行测评。结果:脑卒中患者的SCL-90总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及其他饮食睡眠因子分、HAMA、HAMD均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焦虑、抑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心理障碍,经心理护理后,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该院于2016年1-12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合并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包括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传统疾病护理,为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焦虑SAS及抑郁SD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社会关系、生理、心理、环境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为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日常活动能力、可有效改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