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中隔软骨位于鼻腔中线自上而下与侧方软骨连接,是鼻的重要支持结构。鼻中隔成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应特别注意保护鼻中隔的“L”形结构。这种结构一直延伸到鼻尖(图1),以保证鼻背一定形状。如缺失可引起鞍鼻或鼻背塌陷,其前角位于“L”形软骨的膝部,通过鼻内韧带支持鼻下外侧软骨,如缺失可引起鼻尖缺如;“L”形软骨片尾部支持的丧失可能导致鼻尖和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以外径路的鼻整形术来处理鼻尖部的几点优点,特别在再次手术以及鼻腭裂的手术时更为适宜。从解剖上来考虑,鼻外径路对鼻尖部的解剖结构暴露极好。可完全暴露内侧脚、外侧脚和鼻顶背面,可直接见到大翼软骨上缘与侧鼻软骨间的纤维组织、外侧脚上缘与梨状孔缘的相接处。翻起鼻小柱与鼻翼皮肤,还可见到双侧的内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内镜下四线减张法鼻中隔整形-鼻整形矫正由鼻中隔基本平直但偏离中线引起的外鼻软骨锥段歪鼻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由鼻中隔偏曲引起的软骨段歪鼻和鼻尖部畸形的患者17例,根据方形软骨偏曲的特点分为4型:方形软骨前缘脱位偏曲型,鼻尖歪向方形软骨脱位侧;方形软骨前后偏曲型,外鼻软骨锥段偏斜,与鼻骨呈钝角,鼻尖歪向方形软骨脱位侧;方形软骨后缘偏曲型,鼻背呈C形或反C形歪曲;方形软骨上下偏曲型,鼻背偏向一侧.根据鼻中隔偏曲的不同类型,制订相应的手术方案:在鼻内镜下经鼻内进路分离方形软骨与周围骨、软骨和鼻小柱的连接,调整方形软骨与周围骨和软骨的连接方式,去除连接处多余骨或软骨条,即通过方形软骨前缘、下缘、后缘、上缘四线减张法达到鼻中隔整形同期鼻整形的目的.结果 17例患者全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既解决了鼻塞问题,又改善了鼻外形,未见并发症.结论 在鼻内镜下四线减张法鼻中隔整形-鼻整形可以矫正由方形软骨偏曲引起的歪鼻.  相似文献   

4.
由于医生与病人立场不同,对鼻成形术并发症的认识很难一致,作者认为按鼻的解剖成份来分类较为有利。(1)鼻尖:包括矫正过度,如鼻尖轮廓不清晰,鼻尖下垂,鼻尖突出不够,以及鼻翼萎陷矫正不足,如膨大部分仍过度凸出,轮廓仍不清晰;及鼻尖不对称,系由于两侧鼻软骨整复不相等或伤口愈合疤痕两侧不均等,有的在手术后数月或数年才显现。(2)鼻小柱和鼻翼:有鼻小柱残缺或回缩,鼻翼回缩,缺口或鼻翼上凹陷,鼻翼发红等。(3)鼻唇角:主要问题是角度过锐及角度过大使成“绷紧鼻(tension nose)”。(4)鼻额角:问题是过深或过浅。(5)软骨穹窿: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下鼻中隔整形鼻整形术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整形、鼻整形术鼻腔功能和外鼻形状达到最佳状态的方法.方法:①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整形、鼻整形术.术中只剥离偏曲侧黏软骨膜、黏骨膜,分离软骨与骨的错位连接,骨折偏曲的筛骨垂直板和七颌骨鼻嵴,骨折或楔形切除软骨条,重新整复鼻中隔软骨与骨,使其保留黏膜-(软骨-骨)-黏膜3层解削结构,并处于双侧鼻腔外侧壁中间,保证双侧鼻腔有适当并相等的容积和宽度.②取方形软骨后下缘为鼻小柱和鼻翼整形材料,保留方形软骨前下缘,从而保证方形软骨对鼻尖部的支撑作用.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无论是功能还是外形,均取得满意疗效,无并发症出现.与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相比,疗效得到提高,手术时间缩短及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鼻中隔整形术不仅能保证3层解剖结构,而且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上明显低于传统手术.②鼻中隔方形软骨前下缘对鼻尖部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鼻整形术中应避免取方形软骨前下缘为材料,而要取后下缘,这样才能保证方形软骨对鼻尖部的支撑作用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6.
随着外鼻成形术的不断开展 ,鼻小柱切口可能会损伤鼻小柱动脉而引起鼻尖部变形或皮肤坏死 ,因此鼻尖部血液供应特点的研究倍受重视。以往的研究对象多为白种人 ,亚洲人的鼻外形有着自己的特点 ,为了研究亚洲人的鼻尖部血液供应 ,对 51具亚洲人尸体的10 2侧鼻尖部血管进行了解剖 :动脉灌注后 ,肉眼观察血管形态、分支来源及走行分布 ,同时对皮下血管的位置和来源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 :鼻尖部的最主要营养血管是鼻外侧动脉 (始自于面动脉 ) ,占 78% ( 80 /10 2 ) ,另有 2 2 %由鼻背动脉供应 (始自于眼动脉 ) ,来自于上唇动脉的鼻小柱分支血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自体鼻中隔软骨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移植与自体耳软骨移植在鼻尖整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观察自体鼻中隔软骨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移植(A组:70例)与自体耳软骨移植(B组:48例)在鼻尖整形中的疗效、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以SPSS 12.0软件进行t检验或x2检验.结果A组手术操作平均((x)±s)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8,P=0.000).A组鼻尖宽度在6~8 mm的67例(95.7%),B组46例(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996);2组患者鼻尖表现点、后旋角、鼻背与鼻小柱夹角、鼻尖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1、0.069、0.149、0.073,P值均>0.05).结论 自体鼻中隔软骨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与自体耳软骨移植术临床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8.
鼻部支架是由上1/3的骨性支架和下2/3的软骨支架构成的三棱锥体结构,是鼻外形和功能的解剖结构基础。功能性鼻整形手术主要通过调整骨和软骨性支架的异常,达到外形和功能的同期改善。本文介绍了外鼻美学特征、鼻部皮肤软组织结构、鼻部支架(包括骨和软骨性鼻锥)、鼻小叶和鼻腔,并提出鼻背软骨的概念,对键石区在功能性鼻整形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强调了隔背软骨的重要性。功能性鼻整形手术前,要准确定位引起表面标志异常和通气功能障碍的解剖部位,精准手术,才能获得患者和医生均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307.先天性鼻正中裂(KpHKyn Jl.A,),Bee:.oToPHHo几aponro几,1965,沁1,55~59(俄文) 作者报告3。例先夫性鼻正中裂,并按病情程度分为:第一度,仅鼻尖部有裂痕,由于鼻冀献骨分离所造成,骨与欺骨桔构之其余部分无改变,第二度, 鼻尖及鼻背正中裂,且作有鼻之软骨及膏部之明显绮 宽和增厚;第三度,鼻深裂分成两半。文中井叙述了 这些患者的治疗及其效果。 308.先天性鼻正中疲管和囊肿(part}ieoiadis, E.),2 Laryng,1965,44,冲2,134~139(德文) 先天性鼻正中澳管和先天性鼻囊肿为罕见病,二者可以单独或合拜发生。自1817年Cruvelhier第一次报告先…  相似文献   

10.
对鼻畸形的矫冶,采用开放式鼻成形术比鼻内进路为优越。其主要优点是术野清楚,便于双手协同操作,能准确矫正畸形,必要时还可使用电钻。对鼻尖整形及支架修复也较满意,而且有利于教学。手术不需切断鼻翼软骨,可保留鼻瓣膜(nasal valves)作用。手术有广泛的适应症,可适用于复合性鼻及/或鼻中隔骨折,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鼻及/或鼻中隔畸形;对一些非成形性鼻内手术如鼻背肿瘤切除及作为蝶窦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进路,亦可应用本手术切口得到解决。手术方法主要采用Goodman的鼻小柱改良切口进路,先在鼻小柱中部作倒V形切口,扪清鼻翼软骨尾部  相似文献   

11.
鼻科学     
86005 中国人软骨性外鼻的外科解剖/武景望等//解剖学报.-1984,15(4).-350~354 在131侧(男86侧,女45侧)成年尸体上,观测了软骨性外鼻,114侧用大体解剖法,17侧软骨性外鼻用火棉胶包埋,制成50~80μm厚连续冠状切片,HE染色,肉眼及显微镜下  相似文献   

12.
鼻尖过突相对来说并不很常见,但对整形学却具有挑战性。该作者选择20例由于鼻翼软骨过度发育而导致的鼻尖过突患者,术前利用计算机影像学处理系统对其行鼻面夹角及Goode比例测量,相同的测量于术后6个月重复进行;此外,对鼻外观也要进行评估,尤其要强调鼻背高度、鼻长度、鼻翼夹角、鼻小柱外观大小以及鼻尖突出的程度和弧度。首先行鼻中隔软骨  相似文献   

13.
鼻科学     
900528 外鼻的动脉供应/程耕历…∥解剖学杂志.-1989,12(2).-122~124 在25具成年尸体50侧标本上解剖了外鼻的动脉。分布到外鼻的动脉有上唇动脉的鼻中隔动脉、面动脉的鼻翼下缘动脉、鼻翼动脉和鼻外侧动脉;还有眼动脉的鼻背动脉;有的眶下动脉也发出分支到外鼻。对上述动脉的起源、行程、分布、吻合和外径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对与人中部组织瓣、鼻翼下缘组织瓣和鼻背岛状瓣有关的动脉应用解剖进行了讨论。对鼻外侧动脉和鼻背动脉的命名问题提出了商榷。图1参11(原提要)  相似文献   

14.
例 1 男 ,4岁。外鼻肿胀 1年余 ,逐渐增大。检查 :鼻背下段偏右侧皮下肿物下达鼻尖 ,皮肤完整 ,皮下肿物约 3cm× 2 cm× 2 cm,质地中等硬 ,基底不活动致外鼻畸形。CT:外鼻软组织肿物伴鼻骨压迫吸收。以外鼻肿物收治入院。全麻下经右鼻侧切开进路将外鼻鼻尖的皮下肿物剥离切除。病理报告 :(外鼻 )血管纤维瘤 (图 1 )。伤口一期愈合出院。例 2 男 ,1 5岁。鼻尖部肿胀 1年 ,逐渐增大 ,近 2个月来生长迅速 ,肿物向鼻前庭内发展 ,堵塞双侧鼻前庭 ,以左侧为重 ,近两天挖鼻时出血。检查 :鼻尖部肿胀膨隆 ,皮肤完整光滑 ,肿物约 2 cm×2 cm× 1 …  相似文献   

15.
鞍鼻成形术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鼻畸形是鼻骨、鼻软骨支架塌陷。植入填充物如固体硅胶或多晶体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粉后 ,畸形可获得满意矫正。我院近两年来收治 2 1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 2 1例 ,男 6例 ,女 1 5例 ;年龄 1 8~ 4 5岁。采用固体硅胶整形者 1 3例 ,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粉整形者 8例。患者平卧 ,用龙胆紫药水在鼻梁正中画出鼻中线 ,干后用乙醇固定。用 1 %的普鲁卡因作双侧滑车上神经、眶下神经阻滞及鼻尖切口区浸润麻醉。作一侧鼻前庭与鼻孔外缘平行切口或鼻尖部的蝶形切口。在鼻背筋膜深层 ,以鼻正中线为中轴 ,向两侧分离至鼻根部 ,形成一隧…  相似文献   

16.
手术方法:切口位于龈唇及龈颊沟,必要时超越中线至对侧上颌粗隆,切口深达骨膜,面部软组织从上颌的前面游离至眶下孔,保留眶下神经及血管。鼻小柱从上颌前棘游离。贯通切口将鼻中隔软骨与鼻翼软骨的内侧脚分离,再沿前庭阈作环状切开,仔细识别外上软骨,并小心地将鼻软组织从鼻背软骨及骨性部分离,这样就可使面部的中1/3及鼻脱套,直达鼻根及眶下孔部。牵开软组织,接需要切除骨质,便能进入鼻内及鼻咽区,通常当进入上颌窦时,梨状孔边缘的骨组织及上颌骨的升突用咬骨钳咬除,鼻侧壁连同下鼻甲用骨凿及骨剪移除。于是筛窦广泛暴露,鼻中隔可从附着部游离,并推向一边。蝶窦的前壁  相似文献   

17.
产生宽鼻尖的原因包括:①呈球状的外侧脚,②内侧脚与外侧脚间的拱形增宽,③皮肤增厚和④双侧鼻冀圆顶间距离增宽。大多数宽鼻尖则是由球状外侧脚和外侧软骨下面的外侧脚之间的拱形增宽引起的。鼻翼圆顶间的距离大于3mm 者须加以矫正。肥大的外侧脚可以施行外侧脚头端边缘切除,婴儿鼻尖可在圆顶部做“V”形凹口或削薄使成为讨人喜欢的三角形。叉形鼻尖,如  相似文献   

18.
歪鼻整形的内容涵盖了鼻的美学及功能。鼻上1/3偏曲的矫正多使用截骨术,鼻中间1/3偏曲通常使用鼻中隔矫正术修复。刻痕、切除、撑开移植物、自体组织撑开瓣等方法被用于矫正鼻背。鼻中隔尾侧偏曲通过刻痕、切除和在鼻前棘上重置鼻中隔来治疗。不同的截骨术用于不同类型的歪鼻畸形。治疗下鼻甲肥大和内鼻阈塌陷是纠正歪鼻气道功能受损的关键。鼻小柱支撑移植物、鼻尖缝合技术和鼻翼基底切除术用于修饰鼻尖和鼻翼。  相似文献   

19.
儿童鼻部肿块较少见,包括脑嘭出、脑膜脑膨出、神经胶质瘤、鼻部皮样囊肿和血管瘤等。脑膨出、鼻部神经胶质瘤和鼻部皮样囊肿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学说:脑膨出由于胚胎期前神经孔(anterior neuropore)未闭,导致颅腔内容物向鼻腔膨出。鼻部神经胶质瘤的构成,Andrew等认为最可能与颅骨前神经孔闭合不完全有关。有关鼻腔皮样囊肿的发生机制,按Grunwald描述,外鼻前壁最初为软骨囊组成,嗣后猶似膜间骨的额骨和鼻骨位子软骨囊前面,鼻前间隙居于软骨囊之前和额骨及鼻骨的后部,突出的硬脑膜通过鼻前间隙到达鼻尖,由于额骨鼻突的生长逐渐将硬脑膜突起与皮肤分开,此时期在硬脑膜突起周围形成一条管道称盲孔。在正常清况下,此盲孔被结缔组织所堵塞,胚胎发生阶段可出现二个有关联的缺陷,如果硬脑膜不与鼻背部皮肤分开,则皮肤可被拉入鼻前间隙而形成鼻部皮样囊肿。如盲孔未闭锁,则将形成鼻神经胶质瘤或脑膨出。 Bradley等复习了英国利物浦二所儿童医院历时20年(1960~1979)的109例先天性鼻部肿块,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分析鼻背皮瓣与全厚游离皮片修复鼻尖鼻背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适应症及其优缺点.方法 1997年7月至2009年2月在我科因“鼻尖鼻背软组织缺损”而治疗的患者28例,应用鼻背瓣(皮瓣组)修复11例,全厚游离皮片(皮片组)修复17例,分析其适应症及其优缺点.结果 皮瓣组以鼻部痣、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的缺损病例为主,占81.8%(9/11),老龄居多,皮肤缺损多在20mm以下,占81.8%(9/11).皮片组以外伤后软组织缺损为主,占76.5%(13/17),中青年多见,皮肤缺损多在20mm以上,占94.1%(16/17).两组患者术后愈合色泽和平整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1和p=0.0068),患者自评结果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0).结论 由于鼻上部区域皮肤移动性较好,鼻背瓣适用于缺损直径在20mm以内的鼻尖鼻背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优于全厚游离皮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