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为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经皮下注射后能形成有效血浆肝素浓度,发挥其高凝状态和抗血栓形成作用,具有使用方便、低度抗凝,作用稳定而持久,无须做凝血机制监测等优点。在疾病治疗中常联合应用,不仅具有抗凝、抗血栓,还有降脂,降低心、脑、肾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发生的作用。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药,在疾病治疗中,常因注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疼痛,引起患者的紧张、不满,甚至投诉,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及时制定防范出血、疼痛的措施,并严密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及时给患者进行疾病、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卫生宣教,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得到了患者的信任和支持,更好的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为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经皮下注射后能形成有效血浆肝素浓度,发挥其高凝状态和抗血栓形成作用,具有使用方便、低度抗凝,作用稳定而持久,无须做凝血机制监测等优点.在疾病治疗中常联合应用,不仅具有抗凝、抗血栓,还有降脂,降低心、脑、肾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发生的作用.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药,在疾病治疗中,常因注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疼痛,引起患者的紧张、不满,甚至投诉,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及时制定防范出血、疼痛的措施,并严密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及时给患者进行疾病、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卫生宣教,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得到了患者的信任和支持,更好的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6月到2012年10月,对50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用药前后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抽药方法、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排除其他因素,观察皮下注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低分子肝素已广泛应用于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疼痛等。笔者对注射方法进行改良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原因。方法对60例病人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注射方法和延长按压的时间、增加按压力度,排除其他因素实施后,观察病人皮下出血的情况。结果试验组选择腹部即脐周围注射部位,应用垂直褶皱的注射方法,延长按压的时间、增加按压力度,排除其他因素,其皮下出血的情况较对照组轻。结论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对于低分子肝素钙引起的皮下出血有明显的好转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出血面积及皮下硬结的关系,找出较为有效的压迫时间,以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减小出血面积和减少皮下硬结。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者40例,每例患者皮下注射LMWH 5 d,12 h 1次,每天2次共10次,局部压迫时间分别定为5min、10 min,注射后12 h观察皮下出血的次数及出血面积的大小、有无皮下硬结。结果与5 min组比较10 min组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较大面积出血及皮下硬结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局部压迫10 min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较大面积出血及皮下硬结发生率,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其对医护工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壁垂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0例行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皮下注射(即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使之与皮肤成30°-45°刺入),观察组采用垂直皮下方法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皮下出血及皮下瘀血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腹壁垂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皮下出血及皮下瘀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是供应脑部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坏死,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突然发生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月使用低分子肝素脐周皮下注射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患者5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减少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瘀血的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物质,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疾病,但是由于其抗凝作用,患者凝血功能下降以及皮下注射时刺破血管,血液渗入皮下组织等原因,易形成皮下瘀血,甚至是皮下血肿,不仅导致患者注射部位的疼痛,还会造成患者以及家属心理的恐惧。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一直在努力研究和改进肝素注射的护理措施,下面就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进针部位、进针方式、推药速度、注射后部位压迫方式、局部冷敷方面综合阐述护理研究进展,探讨其在减轻皮下瘀血中的作用。1注射部位的选择传统的皮下注射部位主要在上臂三角肌外缘,其次为前臂外侧、后背、大腿外侧[1],但是这些部位由于皮肤组织菲薄,针头易刺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减少皮下出血,硬结的注射方法。方法:15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接受低分子量肝素钙腹部皮下注射1076次,注射后观察局部针眼的出血,注射4小时后进行观察局部的瘀斑,总结注射方法、注射后的按压、局部瘀血的处理。结果:158例患者中,皮下注射1076例次,有轻度瘀斑者847次,其中14例次注射部位针眼处出血,中度瘀斑者193,重度瘀斑者36次,同时5例次注射局部有皮下硬结,并伴有压痛感。结论:通过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后的观察,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减少出血、皮下淤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吴海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4):1792-1793
目的探讨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20例,每例患者接受14次皮下注射。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3min、4 min、5 min、10 min,观察各组出血面积的大小和出血例次。结果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不同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按压≥5 min可以有效减少出血面积和出血例次。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LMWH)是由肝素分级或降解而得的较母体分子量小的组分或片段,平均分子量是肝素的1/2~1/3,分子大小的分布也较普通肝素更为均匀.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对凝血因子Ⅹ a和凝血酶(Ⅱa)的抑制起到抗凝效果,具有快速、持久的抗血栓形成和发展作用,作为一类新型高抗血栓活性药物,自1976年以来便成为研究热点.国外多以商品肝素为原料生产,现有十几种商品已经或将要应用于临床,均为注射剂.LMWH相对于UH的优势:血浆半衰期比UH长,皮下注射给药后的生物利用度比UH好,抗凝效应的预测性更好,可根据体质量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LMWH)是由肝素分级或降解而得的较母体分子量小的组分或片段,平均分子量是肝素的1/2~1/3,分子大小的分布也较普通肝素更为均匀。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对凝血因子Xa和凝血酶(Ⅱa)的抑制起到抗凝效果,具有快速、持久的抗血栓形成和发展作用,作为一类新型高抗血栓活性药物,自1976年以来便成为研究热点。国外多以商品肝素为原料生产,现有十几种商品已经或将要应用于临床,均为注射剂。LMWH相对于UH的优势:血浆半衰期比UH长,皮下注射给药后的生物利用度比UH好,抗凝效应的预测性更好,可根据体质量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16.
李文荣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20):128-128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后局部压迫与否与局部出血的关系,找出改良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2月1日至12月31日我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120例患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方法皮下注射,研究组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至发红。每例均使用1ml注射器注射10次,共注射1200例次,观察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结果:2组不同注射方法所致皮下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按压方法预防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局部出血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钙因具有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等疾病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是,长期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消瘦病人在腹部皮下注射后极易形成大小不等的硬结,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还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本文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及实践,针对消瘦病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引起局部硬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方法的改进提出了实践可行的方案,并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规范化流程表的优化并使用,使护士提高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规范操作的认知,并减少因护士非规范操作而造成的皮下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由规范化流程来保障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方法建立流程优化小组,通过循证、改进流程将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住院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同时口服拜阿司匹林、波力维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运用改良后的流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硬结发生情况及对用药依存性的影响,并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皮下出血及硬结发生例次,出血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步骤流程表的优化,规范了护士的操作,减少了皮下出血及硬结例次,减轻了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9.
宋真旭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2):2995-2995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1996年10月-2003年12月,笔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留置气泡技术行皮下注射的方法,减少皮下瘀斑,减轻病人的疼痛,节约低分子肝素钙这种容量小的贵重药品。方法:将肌肉注射的新方法——留置气泡技术应用于皮下注射中。结果:用该注射方法使病人的疼痛减轻、皮下瘀斑减少、药品浪费减少。结论:使用该技术提高了药品的使用率和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