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宝宝的过程就是和宝宝一起成长的过程.学会和宝宝一起分享,理解宝宝的世界,告诉宝宝:“你的情绪我在乎.” 你是否给宝宝安排了太多的“课表” 父母和宝宝关系疏远的原因之一,就是大人们永远觉得宝宝是尚未发育完全的小朋友,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要服从父母的安排. 我家5岁的沫沫就曾抹着眼泪对我们大喊:“为什么,你们说去哪儿,我们就得去哪儿?为什么妈妈想吃什么,我们就得跟着吃什么?为什么你们从来不听听我说的……”我和先生听得面面相觑.是啊!我们把周末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就是为了宝宝能开心快乐,却忽略了“倾听”,用心去听听宝宝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一个语言表达良好的宝宝,能够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制情绪,和外界沟通顺畅,会让宝宝的童年更快乐,父母也能将育儿任务完成得更轻松、愉悦。其实,语言训练并不枯燥、泛味,常和宝宝玩玩快乐、自然的语言游戏,语言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哦!  相似文献   

3.
表演比赛     
●活动目标:锻炼宝宝的想象力、情绪掌控能力和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表演道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参加游戏的人多些为好,出一个或一组题目由参赛人一一表演出来,再由评委(由几个人组成)评出优秀的表演者.  相似文献   

4.
《家庭育儿》2013,(11):43-43
玩法: 妈妈坐在凳子上,宝宝两腿分开坐在妈妈的腿上,放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一边唱: 要求: 妈妈双手扶住宝宝,跟着音乐节奏抖动双腿,扭动身体,让宝宝感知音乐节奏的同时感受游戏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对策1:认识前后(适宜年龄:2-3岁) 准备一个气球和一个玩具汽车,分别放在小凳子的前面、后面。让宝宝坐在凳子上,家长指着气球对宝宝说:“宝宝的前面有一个气球”,然后问宝宝:“宝宝的前面是什么?”宝宝回答后,再指着玩具汽车对宝宝说:“宝宝的后面有一辆小汽车”,问宝宝:“宝宝的后面是什么?”。将气球和玩具汽车调换位置,问宝宝:“宝宝的前面是什么?”回答后再问:“宝宝的后面是什么?”。家长和宝宝分别站在椅子和小凳子的后面,家长先说:“我的前面是椅子”,再让宝宝说出:“宝宝的前面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场景呈现两岁的媛媛手里拿着塑料玩具小鱼扭动,表演鱼在水里游的动作,嘴里开心地说:“小鱼游啊游.” 两岁半的俊俊早晨醒来穿好衣服后,爬下床对着大床说:“好大的楼梯呀!”三岁的童童把几个小凳子排在一起,坐在最前面的小凳子上说:“妈妈,我要开火车啦!” 专家解析 ●宝宝天生就有一双想象之翼 3岁之前,宝宝的想象力非常活跃,在宝宝的脑海里,经常会基于已有的形象经验,浮现出新的、不存在于眼前的形象画面.媛媛拿着塑料小鱼扭动,体现了她脑海中产生的小鱼水里游的画面.宝宝想象力还表现在将眼前的物品想象成其他事物,例如把大床想象成楼梯,把排列在一起的凳子想象成火车. 宝宝的想象之翼并非外界人为赋予,而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与宝宝这个年龄段的思维特征有关.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动作或者脑海里的画面进行探索和思考.另外,宝宝的想象很少受到经验的束缚,他们不会循规蹈矩,探索的好奇心让他们能在普通的事物中发现新的乐趣.游戏则是宝宝最自然也最能表现出想象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每个父母都希望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要想宝宝有个好身体。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格外重要。但是.很多年轻的爸妈都为“宝宝吃饭”烦恼过。有的宝宝一到吃饭的时候就乱跑,抓都抓不住:有的宝宝在椅子上坐不下来,吃一会儿就起来:还有的宝宝喜欢抓饭玩,但就是不吃……  相似文献   

8.
摆正态度:父母≠权威 立规矩,重在态度、方法.父母要以身作则,而不是单纯地说教.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讲:“这些道理我们都和宝宝说了,就是不管用.”其实,有声语言仅占人与人交流的10%,90%的无声语言(思想、言谈、行为和情绪)更能影响宝宝的未来.像对待朋友那样对待宝宝,像爱自己面子一样爱宝宝的面子(自尊),这样,父母与宝宝之间就会建立一个平等信任的关系,这将成为宝宝一生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9.
宝宝害怕医生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对针筒的恐惧感,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平时父母在无意中对宝宝的吓唬。宝宝一旦产生了恐惧心理,不仅会影响身体的康复,严重者甚至会加重宝宝的病情,所以,父母应该积极努力地减少宝宝的恐惧心理。我们可以经常跟宝宝一起做医生看病的小游戏,让宝宝模拟打针吃药的过程,让宝宝从游戏中了解医生在做什么。告诉宝宝有些药会是苦的,打针也会痛,但这是治疗的必然过程。通过游戏让宝宝明白“良药苦口”,从而消除宝宝的恐惧感。给宝宝讲一些关于小朋友、小动物看医生、打针不哭的故事,鼓励宝宝勇敢地去面对。平时应该在宝宝吃饱并且不困的时候去打预防针,这时宝宝的精神和情绪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10.
正又到一年开学季,上下学的路上面对陌生人的搭讪,宝宝该如何应对?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宝宝分析辨识,增强宝宝的防范意识,提高宝宝的自我保护能力。游戏模拟情景一拉拉放学了,妈妈有事不能及时来接。小朋友都走了,拉拉自己坐在椅子上眼巴巴地等妈妈来,好无聊。这时有个看起来很和善的叔叔走来说:"我是你  相似文献   

11.
<正>每位父母都很享受陪孩子玩耍的快乐时光,但又不知道玩什么。其实"躲猫猫"就是很好的游戏,宝宝既感兴趣,又能促进宝宝的情感发展,还对宝宝的智力发育有益。大多数宝宝都喜欢"躲猫猫"。当大人躲在一张纸或桌子后,猛地探出头来,宝宝会高兴得笑起来。这个游戏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在这个月龄宝宝的大脑中,已建立起"物体存在"的基本概念,即玩耍的对  相似文献   

12.
宝宝总会在游戏中体验到无限的乐趣!宝宝可以通过游戏体验成功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各种经验等。同时,游戏中又难免隐藏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怎样才能保证让宝宝安全地游戏,让他们真正自由快乐地享受游戏的乐趣?我们一起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相似文献   

13.
《家庭育儿》2012,(7):54-55
大运动游戏 苹果宝宝找朋友 适合年龄:1.5~2岁 发展目标: 宝宝爬过“水果山洞”、迈过栏杆等,千辛万苦找到好朋友,既学习运动,又体验快乐. 材料准备: 苹果、垫子、苹果头饰、苹果树、彩虹伞、拱形门、横杆、山洞、小路. 游戏过程: 1.宝宝扮成苹果宝宝,在音乐的伴奏下和妈妈一起快乐地做运动:伸伸臂、弯弯腰、跳一跳…… 2.苹果宝宝在彩虹伞下高兴地游戏,时而钻进,时而钻出. 3.这时苹果妈妈说:“苹果的宝宝还在树上,我们一起将他们送回家吧.”在路上,苹果宝宝爬过水果山洞,走过五彩桥,迈过栅栏,来到苹果树前,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户外体育游戏"抢椅子"可以锻炼幼儿的专注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游戏中还融入了数概念,椅子数量和人数之间差1的关系能够引导中班幼儿了解数的形成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通过对"抢椅子"游戏的探索,引导中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人数和椅子数量之间的关系,感知数的形成经验,并尝试运用数学经验分析、解决游戏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宝宝在进入幼儿期后,开始主动寻求同伴,进行社会交往.这时,父母应该尽量创造条件,充分支持和鼓励宝宝与其他宝宝交往沟通.孩子实际上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一个是包括父母在内的成人世界,另一个就是同伴世界.通过与同伴交往,可以学到许多从成人那里学不到的东西,对宝宝人格和社会性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一些退缩、害羞的幼儿,父母更应该多给他们一些和同伴一起游戏的机会,教他们更好地与人沟通,进行交往,以及恰当表达和控制情绪.  相似文献   

16.
亲子书架     
《健康人生》2013,(4):48-48
本书是一套畅销全球的低幼绘本。通过韵律感十足的文字,柔和温馨、生动逼真的画面,营造出宝宝最为熟悉。和喜爱的日常生活和游戏场景,融习惯养成、游戏益智、情感启蒙于一体,不仅为读书之初的宝宝带来文字和画面的双重美感和艺术滋养,还培养了宝宝与父母间亲密的依恋关系,使宝宝在幸福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7.
家园同乐     
活动目标 锻炼宝宝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克制情绪的能力. 活动准备 眼罩1个(或深色手绢1块). 活动过程 1.由一个人作为“挑战者”,蒙上眼睛;参加游戏的其他人排成一排,编号坐在挑战者的对面. 2.游戏开始后,由爸爸或妈妈用手指举出一个数字,例如举出三个手指,三号小朋友就前来轻轻打一下挑战者,打完后回原来位置坐好.  相似文献   

18.
说到宝宝们酷爱的零食,父母们都不觉得陌生,同时也认为不吃或少吃为佳.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又抵挡不住宝宝的“韧性”,于是宝宝便养成了随便吃零食的习惯. 其实,吃零食也未必意味着不健康.如果父母们能够科学地为宝宝选择零食,反而能够促进宝宝健康成长呢! 选对零食,有利于宝宝成长 营养学认为:如果妈妈能科学地为宝宝选择零食,并合理地给宝宝食用,不仅可以丰富宝宝的食物种类,全方位补充营养,还能促进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开胃、健脾、消食和调节进餐情绪的功效. 怎样为宝宝选择零食? 建议父母们在为宝宝选择零食时,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零食的种类 在为宝宝选择零食时,一定要选择营养价值高,不含添加剂、防腐剂、色素的食品,给宝宝从小树立“营养来自天然、美味来自天然”的理念. 1.在选择糖果时,尽量选择本色的糖果,少选红、黄、蓝、绿色的,因为色素会沉淀在血管,有害宝宝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让父母快乐养老,子女也肩负责任.台湾《康健》杂志最新总结了父母的六条行为"警讯",提醒要认真关注老人的行为举止. 一、走路的样子变怪.有没有发现父母最近走路速度变得很慢,或者不容易走直线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理疗科副主任医师庄平表示,步态异常是老人病症候群的一种,也是老人容易跌倒的危险因子之一.有一项简单的"起立行走测试",可以帮你判断父母的步态是否正常,1.先让爸妈坐在椅子上,然后在不扶着任何东西的情况下站起来.2.向前走3公尺,转个身,再走回椅子,坐下.能在20秒以内完成的人,步态大致上没有问题;若超过40秒就有问题,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20.
平婕 《家庭育儿》2016,(2):39-42
宝宝争辩、顶嘴,到底是为何? 父母们都十分爱自己的宝宝,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他们,但这种爱,有时反而阻碍了宝宝的成长.当宝宝两三岁时,由于自我意识的增长,在现实生活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妈妈给宝宝喂饭,笑着哄宝宝说:“等我们吃完了再去玩,好吗?”可宝宝却生气地把椅子往后一推,顶嘴道:“为什么?我不!我要现在就去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