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1988年我院开展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的检测以来,共发现单纯性高血粘度综合症患者60例。我们对此组病人就临床症状、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的观察进行了分析,发现本病的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及乏力等,血流变各项指标中则以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浆粘度增高为最显著,占血流变检查各项指标异常的首位,甲襞微循环检查则以红细胞聚集及血色异常指标为最显著,而此两组指标与正常人对照,经统计学处理,有  相似文献   

2.
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现其中甲襞微循环、血粘度、血脂及纤维蛋白原等项检查多有改变,为进一步弄清该4项指标对老年冠心病防、诊、治的应用价值,我们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各60例,进行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56例银屑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形态,流态,襻周及综合积分值,结果明显高于38名正常人(P<0.01)。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有7项明显异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文中讨论了本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发生机理可能为继发性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致血液浓度、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增高,流速缓慢,RBC聚集等改变。认为本病的发病与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同时也提示本病采用调整微循环功能,降低血粘度和减少血小板聚集性有利于患者的痊愈。  相似文献   

4.
血液高凝状态与微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高凝状态与微循环的关系李玉明1李敬兰1赵纯平1陈健1曹金霓1安青霞本文对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和糖尿病患者以及正常献血员进行了血粘度、血小板粘附(PAdT)、血小板聚集(PAgT)、抗凝血酶Ⅲ(AT-Ⅲ)、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及甲襞...  相似文献   

5.
通心络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脑梗塞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6 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通心络治疗组 ,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 :通心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甲襞微循环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等作用 ,能改善脑梗塞患者的微循环 ,降低血粘度  相似文献   

6.
观察45例冠心病患者在生脉注射液治疗前的甲襞微循环(NFM)及血粘度(BV),较对照组(n=50,P相似文献   

7.
孕晚期妇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 前 ,对妊娠晚期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少有报道 ,为此我们对孕晚期孕妇 3 10人做了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有关项目的检查。1 资料与方法在本院选择 3 0名未孕、健康的生育年龄妇女 ,2 5 0名妊娠 2 8周以上的正常孕妇和 60名患妊高征的孕妇做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测定。甲襞微循环采用常规方法检测 ,采用田氏法记录结果。血液流变学检查 :取病人晨起后空腹抗凝血 (肝素钠抗凝 ) 5ml,采用国产锥板式LBY -N6A型血粘度测定仪进行测定。2 结 果甲襞微循环检查显示 ,三组的形态学指标无明显差别。而其微血管流态指标中 ,…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微循环、器官血流量和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川芎嗪、当归注射液对急性微循环障碍的干预作用。方法: 通过颈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复制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采用肠系膜微循环观察、器官微区血流和血液流变学测定方法,对18只大鼠进行研究。观察川芎嗪、当归注射液对急性微循环障碍转归时器官微区血流量、血小板功能的干预作用。结果:大鼠静脉注射Dextran后,出现了明显的微循环障碍,表现为微血管收缩、微血流变慢和微血栓形成,川芎嗪、当归注射液治疗后,微血流流态积分、微血栓积分、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明显低于NS治疗组(p<0.05);川芎嗪、当归和NS组均能改善胃、肠、肝的微区血流量,但前者效果优于NS组(p<0.05)。结论: 川芎嗪、当归注射液通过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器官血流量,干预Dextran所致急性微循环障碍的转归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病理模型状态下的微循环障碍及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由于血粘度升高所致的微循环障碍,对体液免疫及补体有着直接的影响.受激光照射后,随着微循环的改善,其免疫功能增强,提示微循环障碍是影响免疫功能的因素之一,而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32例再障患者的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及血粘度进行了观察,同时与58例正常人作对照,观察结果为:1.32例再障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异常改变(100%),主要改变为:甲襞微血管清晰度差,血色浅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血小板超微结构、球结膜微循环与脑梗塞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进一步探讨血小板在脑梗塞发病中的动态改变及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显示:正常血小板呈园盘形或椭园形,中间为密度很高约2-3个致密体,并有多个溶酶体颗粒,以及较小的密度很高的许多糖元颗粒等。而患者组血小板形态、线粒体、致密斑颗粒、糖元颗粒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变化或减少(P<0.001)。球结膜微循环的改变亦更明显,微血管血流慢、血管迂曲、形态不规则、局部扩张、细胞聚集等(P<0.01)。脑梗塞患者组血小板超微结构及球结膜微循环的改变与疾病程度成同步变化倾向。故脑梗塞患者除治疗缺血外,还应解除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2.
消瘀祛痛软胶囊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消瘀祛痛软胶囊活血化瘀的作用机理。方法:以注射盐酸肾上素复加冰水浴的方法造成大鼠的血瘀证模型,观察消除祛痛软胶囊对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同时,以微循环显微镜观察该药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消瘀祛痛软胶囊能明显降低血瘀证型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的增高和体外血栓形成,小鼠耳廓微循环试验表明,消瘀祛痛软胶囊高、中剂量能增加正常小鼠耳廓微动脉、微静脉的管径,加快微循环的血流速度。结论:消瘀祛痛软胶囊的活血化瘀作用与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3.
血粘度增高是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刚性及红细胞的聚集能力的改变,能影响微循环及组织、器官的血流量,以致影响其功能.本研究利用检查血流变,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维脑路通注射液联合静点(简称丹、维注射液)治疗全血粘度增高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100例人体内服绞股蓝水煎液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微循环的变化,发现绞股蓝水煎液内服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1)。对100例高粘滞血症患者的球结膜微循环的血流障碍有明显的改善(P<0.001)。其机理是绞股蓝降低血栓素A_2/前列环素的比值,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使血液粘度下降,微循环血流障碍得以改善。同时用西洋参水煎液内服作对比观察,发现西洋参在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方面与绞股蓝有类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维卿 《激光医学》1995,5(3):101-104
本文分析了低功率He-Ne激光静脉内照射对35例脑梗塞、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高凝循环血液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发现低功率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可使红细胞变形、红细胞电泳、微循环指数上升,使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D-D二聚体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6.
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所致的眩晕、共济失调、耳鸣、无力等 ,用西比灵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经颅多普勒 (TCD)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和症状改善情况。方法 :76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二组 ,以维脑路通作对照 ,常规用药 ,治疗前后检查上述指标。结果 :西比灵治疗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下降 ,TCD检查血流速度加快 ,频谱频窗异常状况有明显好转 ,甲襞微循环流速流态、管袢清晰度及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P <0 .0 5~ 0 .0 1 )。结论 :西比灵能扩张血管 ,降低血粘度 ,改善微循环 ,治疗VBI。  相似文献   

17.
血栓通对急性肾衰兔血液流变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通对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家兔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ARF组、血栓通组。检测各组不同时相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结果:ARF组兔出现高粘滞血症,表现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升高,血沉明显增快(P<0.01);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增强(P<0.01)。血栓通组与ARF组比较,血液流变性指标明显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栓通能明显降低ARF兔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从而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了56例肺心病人经肝素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改变,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肺心病人存在血液“浓、粘、聚、凝的病理过程.应用肝素可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使病情缓介.  相似文献   

19.
对32例再障患者的甲襞、球结膜微循环及血粘度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再障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异常改变(1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再障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再障患者的Hb与全血粘度及血浆比粘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术前血液流变与甲襞微循环的改变,为临床提供其防治参考依据。方法22例胃癌确诊的患者为观察组,27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XG—8微循环检测仪和R20全自动血流变检测仪,进行微循环、血流变检测。结果胃癌术前,血流变高、中、低切变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微循环检测按照田牛加权积分值,总积分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胃癌术前血流变明显增高,可能由于:(1)组织相对缺氧使血小板聚集、血浆中各种蛋白异常致病人全血粘度增高。(2)肿瘤的生长,产生一种蛋白酸,能激活凝血因子而导致凝血。(3)肿瘤组织释放肿瘤标志蛋白,如癌胚抗原,引起血粘度增高、(4)肿瘤细胞随血流转移可使血粘度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