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细胞粘附因子CD44v6表达与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因子CD4 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的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 4v6在 79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伴淋巴结转移者CD4 4v6表达阳性率为4 5 .4 5 % ( 2 0 / 4 4 ) ,无淋巴结转移者CD4 4v6表达阳性率为 5 3.33% ( 2 1/ 35 )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D4 4v6阳性者生存率与阴性者之间有一定差别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CD4 4v6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关系 ,但其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CD4 4v6表达与肺癌短期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转移相关基因 CD4 4 v6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以免疫组化 S- P法对 6 7例前列腺癌标本进行染色及分析 .结果  CD4 4 v6在前列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 ,阳性率为 4 1.8% (2 8/ 6 7) .其中无转移者阳性率为 16 .0 %(4/ 2 5 ) ,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者阳性率 5 7.1% (2 4 / 4 2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CD4 4 v6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分化程度 (r=0 .4 6 3,P<0 .0 5 )及临床分期 (r=0 .4 12 ,P<0 .0 5 )相关显著 .CD4 4 v6阳性的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显著低于阴性患者 (9.5 % vs 39.3% ,P <0 .0 5 ) .结论 CD4 4 v6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组织CD44v6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 CD4 4 v6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 S- P免疫组化法观察宫颈癌6 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 10例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12例中 CD4 4 v6的表达 .结果 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CD4 4 V6阳性率为 2 0 % ,CIN中 CD4 4 v6阳性率为 4 2 % ,而宫颈癌组织中 CD4 4 v6阳性率为 6 8% .在宫颈癌中 ,随病理分级的升高 ,CD4 4 v6表达增加 ,其 , 及 级 CD4 4 v6阳性率分别为 4 3% ,6 9%和 85 % (P<0 .0 5 ) .CD4 4 v6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 (91%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5 2 % ,P<0 .0 5 ) .临床分期晚 CD4 4 v6表达高 , , 期和 , 期CD4 4 v6阳性率分别为 6 3%和 80 %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随着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CD4 4 v6表达率逐渐增加 ,CD4 4 v6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与CD44v6在人胰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OPN、CD44v6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PN、CD44v6在43例胰腺癌、34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3例胰腺癌标本中OPN、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62.7%.34例胰腺癌旁组织OPN、CD44v6阳性表达率均为20.6%;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OPN、CD44v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7%、80.0%,无淋巴结转移者为53.5%、53.6%,二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组织学分级为Ⅲ级的胰腺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率为85.7%,组织学分级为Ⅰ~Ⅱ级的胰腺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率为51.7%,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v6与OPN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446(P<0.05).结论:OPN、CD44v6在胰腺癌的浸润、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它们可作为胰腺癌浸润、转移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CD44v6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 CD4 4 v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 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 72例上皮性卵巢肿瘤中 CD4 4 v6的表达状况 .结果 恶性卵巢肿瘤、交界性肿瘤及良性肿瘤中 CD4 4 v6的表达分别为 4 4 .4 % ,2 0 .0 %和 11.8% .恶性卵巢肿瘤中 CD4 4 v6的表达较良性肿瘤明显增高 (P <0 . 0 5 ) ,恶性肿瘤中有淋巴结转移者的CD4 4 v6表达 (6 7.0 % )与无淋巴结转移者 (33.0 % )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5 ) . CD4 4 v6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缩短 .在恶性卵巢肿瘤不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间 CD4 4 v6表达无明显差异 (P>0 .0 5 ) .结论 CD4 4 v6在上皮性恶性卵巢肿瘤中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并有望成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胃癌患者CD44v6 mRNA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发展、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4例胃癌患者胃癌及其正常胃黏膜CD44v6 mRNA表达.结果胃癌患者胃的正常黏膜有少量CD44v6 mRNA表达;胃癌组织CD44v6 mRNA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其正常黏膜.胃癌组织CD44v6mRNA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患者(75.5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6.84%),有远处转移者(92.86%)高于无远处转移组(41.87%),患者性别、肿瘤长径<5cm与≥5cm、肿瘤发生部位、大体类型、组织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TNM分期与CD44v6表达阳性率无关.结论胃的正常黏膜有少量CD44v6表达,胃癌组织CD44v6表达明显增多,CD44v6表达较多提示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VEGF、CD44v6及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淋巴细胞分化抗原 (CD4 4v6 )及细胞核增殖抗原 (Ki6 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celllungcarcinoma ,NSCL)组织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EGF、CD4 4v6及Ki6 7在 6 2例NSCLC组织的表达。结果 :VEGF、CD4 4v6及Ki6 7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P <0 .0 1,它们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 ,Ⅲ -Ⅳ期NSCLC组织中此 3项指标均明显高于Ⅰ -Ⅱ期 ,有淋巴结转移组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VEGF、CD4 4v6及Ki6 7阳性的患者 3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者。结论 :通过这 3个指标的检测 ,可以判断和预测NSCLC患者的预后及指导其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蛋白 P2 1CIP1 / WAF1 和细胞粘附分子 CD44 V6 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增殖、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im munohistochemical assay IHCA)检测 5 5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 P2 1CIP1 / WAF1 蛋白和 CD44 V6 的表达。结果 :(1)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 P2 1CIP1 / WAF1总体阳性率为 5 5 .5 4% ,其中 期的阳性率为 2 1.43%低于 至 期的阳性率 6 5 .85 % (P<0 .0 5 ) ,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中的阳性率 31.5 7%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中的阳性率 6 6 .6 7% (P<0 .0 5 )。 (2 ) CD44 V6 在 到 期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性 (P>0 .0 5 ) ,而在 、 期中强阳性 ( 、 )率 5 3.13%明显高于 、 期 13.0 4%(P<0 .0 5 )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中的强阳性率 (6 8.42 %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19.44 % (P<0 .0 1)。 (3) P2 1CIP1/ WAF1与 CD44 V6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P<0 .0 5 )。结论 :P2 1CIP1 / WAF1 抑制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增殖、浸润、转移 ,而 CD44 V6 作用相反  相似文献   

9.
胃癌组织细胞CD44v6和nm23-H1的表达及临床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 CD4 4 v6和 nm2 3- H1表达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免疫法检测 2 1例胃癌标本 CD4 4 v6和 nm2 3- H1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显示 :胃癌合并淋巴结转移者 CD4 4 v6的表达 (0 .33±0 .15 )明显高于未合并淋巴结转移者 (0 .0 5± 0 .0 2 ,P<0 .0 5 ) ,其 nm2 3- H1的表达 (0 .11± 0 .0 6 )明显低于未合并淋巴结转移者 (0 .6 2± 0 .2 7,P<0 .0 5 )。在 2 1例胃癌中 CD4 4 v6和 nm2 3- H1基因产物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Spearm an相关系数 r=- 0 .6 382 ,P<0 .0 1) ,CD4 4 v6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PTNM)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P<0 .0 1) ,而 nm2 3-H1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PTNM)呈显著的负相关 (P<0 .0 5 )。提示 :CD4 4 v6过表达和 nm2 3- H1低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关系为相对独立的联合作用 ,同时检测 CD4 4 v6和 nm2 3- H1基因产物的表达能为判断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4 4v6和PTEN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17例早期胃癌和78例进展期胃癌组织进行CD4 4v6和PTEN蛋白检测 ,并结合肿瘤的病理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胃癌中CD4 4v6和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2 .1%和 4 8.4 %。进展期胃癌CD4 4v6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胃癌 (P <0 0 5 ) ,而PTEN表达阳性率则明显低于早期胃癌 (P <0 0 5 ) ;CD4 4v6高表达和PTEN低表达与胃癌浆膜浸润 ,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 (P <0 .0 5 )。CD4 4v6表达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 (r =- 0 .4 8,P <0 .0 0 5 )。结论 CD4 4v6和PTEN表达与胃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 ,检测CD4 4v6和PTE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8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率(59.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8.8%和76.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CD44v6高表达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CD44v6和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发现,淋巴结有转移者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30.3%和67.7%(P<0.05),淋巴结无转移者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77.3%和81.8%(P>0.05)。结论CD44v6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CD44v6可能成为预测胃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1)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阳性率为71.1%,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D44v6在I型、Ⅱ型、Ⅲ型及包膜内型、包膜外型、腺外型之间的表达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3)有转移组CD44v6的阳性率为79.3%,明显高于无转移组(58.5%),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D44v6阳性表达的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44v6可以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潜能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D44v6、E-cadherin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方法(S-P)分析66例NSCLC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CD44v6及E-cadherin表达。结果:CD44v6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分化差的癌组织中表达高于分化较好的(P<0.05);有淋巴转移高于无转移者(P<0.05);预后差的高于预后好的(P<0.05);E-cadherin在NSCLC中表达率低于正常肺组织(P<0.05);分化差的癌组织中表达低于分化较好的(P<0.05);有淋巴转移低于无转移者(P<0.05);预后差的低于预后好的(P<0.05)。结论: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可作为NSCLC重要生物学指标,有助于对NSCLC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D44v6和u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在各种组织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胃癌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它们的异常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CD44v6和uPA在67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67例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34例(50.75%,uPA阳性表达35例(52.24%);(2)CD44v6、uPA在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率均比高分化中的高;(3)有淋巴结转移者的CD44v6、uPA阳性率比无转移者显著增高;(4)早期胃癌组、侵及肌层组和侵犯全层组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45.00%、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PA的阴性表达率也有统计学意义;(5)胃癌中CD44v6和uP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CD44v6、uPA的表达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粘附分子CD44变异型-6(CD44v6)在NSCLC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9例NSCLC中COX-2、CD44v6的表达。结果:(1) NSCLC中COX-2、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7%、72.46%,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2)69例 NSCLC 中淋巴结转移33例,33例淋巴结转移组中 COX-2、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2%和84.85%,显著高于36例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3)NSCLC 淋巴结转移组中 COX-2表达和CD44v6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COX-2和 CD44v6在 NSCLC 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OX-2和CD44v6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淋巴结转移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CD44v6和MMP9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65例Ⅰ、Ⅱ期术后宫颈癌组织中CD44v6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和MMP9在伴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6%和92.3%,无淋巴结转移为67.3%和69.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D44v6和MMP9表达与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结论:检测宫颈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并分析其表达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判断宫颈癌的转移潜能及指导术后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胃癌及癌旁组织中CD44v6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6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44v6在正常胃粘膜无表达;在癌旁组织中仅有少部分呈弱阳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64.4%。并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结论:CD44v6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早期预测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判断胃癌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发生淋巴结转移与病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的粘附因子C4D4的变异体v6(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到我院肿瘤科进行治疗的83例食管癌患者作为食管癌组,所有患者均经术后HE切片病理检查证实,另选取21例术前诊断为食管癌但术后经组织学检查结果为良性者的食管黏膜标本作为良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中VEGF、CD44v6和MMP-2的阳性水平,并对不同表达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进行分析,探讨他们的相关性。结果 VEGF、CD44v6和MMP-2在食管癌组患者病变组织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11%(64/83)、73.49%(61/83)和59.04%(49/83),而在良性组患者食管组织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29%(3/21)、23.81%(5/21)和14.29%(3/21),三者在食管癌组患者病变组织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D44v6和MMP-2在发生了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中的阳性率依次为85.48%(53/62)、82.26%(51/62)和66.13%(41/62),而在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的阳性率依次为52.38%(11/21)、47.62%(10/21)和38.10%(8/21),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病变组织标本中三者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没有发生转移者,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D44v6和MMP-2在食管癌患者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其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具有一定的关系,其对食管癌患者的早期正确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细胞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原发灶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及CD44V6,CEA和CK19在检测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 10 5例乳腺癌原发灶CD44V6的表达及腋下淋巴结 (转移阳性 5 4例 ,阴性 5 1例 )CD44V6,CEA和CK19阳性表达检出率。结果 淋巴结转移阳性 5 4例 ,CD44V6,CEA和CK19阳性表达百分率分别为 85 2 % ,90 7%和 10 0 %。淋巴结阴性 5 1例 ,有CD44V6,CEA和CK19阳性表达百分率分别为 15 7% ,9 8%和15 7% ,三者共在淋巴结转移阴性 5 1例中检出有微转移病灶存在 13例。原发灶CD44V6阳性表达百分率为 74 3 % ,与腋下淋巴结转移有关 (χ2 =8 3 8,P <0 0 0 5 ) ,淋巴结转移灶CD44V6阳性表达百分率为 89 6%。结论 乳腺癌腋下淋巴结常规检查阴性病例 ,若原发灶表达CD44V6阳性 ,则行淋巴结CD44V6和CK19免疫组化检测 ,有助于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