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影响。方法将100例收入急诊重症监护室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重患者分为血必净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血必净组患者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年龄等一般指标,同时监测2组患者入院时、治疗第5、10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D-二聚体定量(DD)的动态变化。结果 2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血必净组较对照组缩短(P﹤0.05)。各项凝血指标入院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 d血必净组PT、APTT、FIB、DD等指标明显恢复,而对照组却恢复较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 d时除DD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凝血功能障碍危重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6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结果 治疗后,除对照组体温无明显变化外,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白细胞(WBC)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PLT)计数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28 d及90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减少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因子的过度消耗,抑制纤溶亢进,从而减轻凝血系统活化状态,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凝血功能障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治疗组40例,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7 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指标水平,并检测C反应蛋白浓度(CRP),同时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器官功能衰竭(Marshall)评分,并记录患者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均有所好转,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Marshall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C反应蛋白浓度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ICU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有所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死亡8例,病死率为21.05%(8/38),治疗组死亡7例,病死率17.50%(7/40)。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是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无凝血功能障碍的SAP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20例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7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SAP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心肺复苏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38),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观察比较2组患者少尿持续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及SCr、BUN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少尿持续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SCr及BUN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对心肺复苏后肾损伤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心衰患者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定卫  严首春  陈文腾 《医学争鸣》2009,(23):2832-2834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疗效及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静滴,每日2次.观察2组1周后治疗效果,观察心功能改善程度,通过检测血浆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观察凝血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慢性心衰临床总有效率及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在慢性心衰的治疗过程中起重要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多发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多发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7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入ICU后、治疗后第3天、5天、7天抽静脉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第5、7天各项凝血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APACHE I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7天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调节多发骨折患者凝血功能,改善其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干预对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86例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时照组43例给予循环、呼吸支持、脑保护以及防治感染等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加入0.9%生理盐水100m1中静脉点滴,每天2次,疗程2周。观察两组干顸后14天的死亡率,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排血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外周血管阻力(SVRI)以及血乳酸(LAC)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14天死亡率有所下降,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及PVPI、SVRI均明显降低,而CI、MAP则较之升高(均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  相似文献   

9.
血必净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PR-MODS)综合征的疗效。方法32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给予循环、呼吸支持、脑保护以及防治感染等治疗措施;治疗组17例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加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2坎/d,疗程7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ODS严重度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ODS严重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ODS评分(10.74±3.14)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24.3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MODS评分比治疗前升高(18.12±4.26和24.3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改善PR-MODS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王军怀 《中外医疗》2014,(30):122-123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脓毒症的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12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在该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重症脓毒症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入院时,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0 m L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 m L当中,静脉滴注,1次/d,持续一周时间;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1次/d,持续一周时间。在用药前、用药后的第3天、第7天,三个时间段分别进行APACHEII评分,同时抽取静脉血5 m L,检测血PLT、TT、PT、纤维蛋白原、APTT的变化。如出血情况有明显改善、凝血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则为有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有效为22例,无效为3例,有效率达到88%(22/25);对照组患者有效为7例,无效为18例,有效达到28%(7/2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两组间的血PLT、TT、PT、纤维蛋白原(Fbg)、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有效的缓解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除此以外,常规剂量的血必净注射液在使用时比较安全,因此在治疗脓毒症时,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低温技术对心肺复苏过程中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心脏停搏患者48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常温组给予常规心脏停搏急救处理。亚低温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4℃林格氏液诱导降温联合头颈部体表物理降温,控制肛温在33℃~35℃。对比两组患者复苏成功后24 h、48 h、72 h动脉血乳酸水平、格拉斯哥( GCS)评分,随访3~6个月,观察脑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亚低温组复苏成功后24 h、48 h、72 h动脉血乳酸浓度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GCS评分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随访期间,亚低温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常温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早期使用亚低温处理,可以有效减轻缺血缺氧对脑组织的损害,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术后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3例ST段抬高伴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AMI患者,根据是否获得溶栓治疗,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31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均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或抗休克治疗、抗心律失常、脑保护等对症处理,溶栓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结果溶栓纽23例血管再通,对照组4例血管再通,溶栓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4周平均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住院4周死亡1例,对照组住院4周死亡9例,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心肺复苏术后行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管加压素对大鼠心肺复苏(CPR)后早期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取12周龄SD大鼠36只,体量(300±20)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假手术组):仅气管切开插管和右颈总动脉置管;E组(肾上腺素组):窒息致心脏骤停(CA)后用肾上腺素0.02 mg/(kg.次)进行CPR;V组(血管加压素组):用血管加压素0.8 U/(kg.次)进行CPR。记录每只大鼠窒息前(T0)、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即刻(T1)、2 h(T2)、4 h(T3)HR、SBP、DBP、LVEDP、-LVdp/dt、动脉血气、CA时间、ROSC时间、ROSC率;检测T3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T)及脑钠素(BNP)水平。结果①与V组相比,E组ROSC时间长而ROSC率低(P<0.05)。②E、V组ROSC后各时刻HR、SBP、-LVdp/dt及E组DBP较T0均降低(P<0.05);与V组相比,E组T3时HR,T2、T3时SBP,T1、T2、T3时DBP、-LVdp/dt均降低,而T1、T2、T3时LVDEP升高(P<0.05)。③E组ROSC后各时刻pH、PO2、PCO2、较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组ROSC后各时刻PO2、PCO2较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组比较,E组T1时PCO2高,T2、T3时PO2低,T1、T2、T3时pH低(P<0.05)。④3组间CTnT差异以及A组与E、V组间BN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加压素可以减轻大鼠CPR后早期心脏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4.
邓益泉 《河北医学》2011,(10):1352-1355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升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54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A组)18例,肾上腺素大剂量组(B组)18例,肾上腺素联合血管紧张素组(C组)18例,观察三组的疗效.结果:A组、B组、C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27.78%、61.11%、94-.45%,出院存活率为16.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在心肺复苏中对兔脑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应用时机。[方法]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采用窒息法制成心跳骤停动物模型,随机平均分为5组:A组为常规复苏组,B、C、D、E组分别在常规复苏同时、复苏5min、10min、15min时加用生脉注射液(SMI)5ml。观察各组动物自主心跳、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率、复苏成功率及脑细胞的病理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SOD活力的变化。[结果]自主心跳、呼吸恢复时间B、C、D、E组均较A组短(P<0.01)。自主呼吸恢复率A组为66.67%,B、C、D组均为100%,E组为83.33%。复苏成功率各组均为100%。SOD活力在复苏过程中呈动态下降趋势,加用SMI可以延缓这一趋势。复苏60min时,加用SMI组SOD活力明显高于A组。MDA含量在复苏过程中呈动态增加,加用SMI可以延缓这一趋势。复苏60min时,加用SMI组MDA含量明显低于A组。复苏后各组脑细胞病理及超微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A组病变最严重,B组病变最轻,C组、D组、E组病变依次加重,但都比A组轻。[结论]加用生脉注射液辅助心肺脑复苏可以缩短复苏兔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提高自主呼吸恢复率,减少血清丙二醛(MDA)的产生,延缓SOD活力的下降,减轻复苏兔脑细胞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对脑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且与应用时机有一定的关系,应用越早,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34例行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观察心肺复苏后患者自主心率、平均动脉压、自主呼吸、血氧饱和度。采用NMR(核磁共振)代谢组学分析不同代谢物表达。结果:治疗组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心率、平均动脉压、自主呼吸、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且恢复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NMR代谢组学发现治疗组尿样中脯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葡萄糖水平均有所上升,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代谢谱有明显差异。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涛  张蕾  李霞 《河北医学》2016,(4):552-555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和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36例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纽,各为6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器官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T、TT、APTT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而FIB、PaO2/FiO2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Cr、BUN、CK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及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脏器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东晓  廖跃斌 《医学综述》2014,(13):2487-2488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心肺复苏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用亚低温治疗将患者分为亚低温组(n=23)与常温组(n=23)。比较两组患者的良好转归率、监测指标以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亚低温组的良好转归率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治疗7 d后亚低温组的道格拉斯昏迷评分、平均动脉压、血液氧饱和度、pH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温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亚低温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常温组,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脑复苏患者神经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