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46岁,有肝炎史1年,HBsAB( ),于1980年3月5日突然上腹部持续性剧痛伴头昏,口干,出冷汗,面色苍白,腹腔穿刺得血性液体,行急诊剖腹探查,术中吸出血性液体2000ml,清除血块,见肝脏表面呈散在性小结节,右叶膈面可触及8×10cm肿块,表面有血液渗出,并与横膈广泛粘连,仅切取肿块部分组织后,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病理报告为肝细胞性肝癌,部分肝包膜破裂。术后甲胎蛋白对流法( )。1984年11月在中国医科院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介入动脉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介入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8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急诊介入栓塞止血。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1例患者在3天后由于严重休克肝动脉栓塞治疗死于肝、肾衰竭。其余均无复发出血及急性肝功能衰竭。8例门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患者经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后未出现肝功能衰竭。5例患者在栓塞术后3~7天内成功被施行肝肿瘤切除术。12例患者被明胶海绵栓塞术后,根据病情多次行介入治疗,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坏死。结论:TAE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可达到立即止血的目的,同时可为肝癌后续血管内治疗提供途经。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0岁,因上腹部肿块偶有闷病1~ 月入院。查体:脐上偏左处触及一质中肿块,约5×8cm,活动不明显,右侧卧时肿块向右移动,肝脾无肿大。肝功能正常,B超示:上腹部肿块为囊实性,比较符合畸胎瘤(肿块坏死,钙化待排除。)因诊断未明,遂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剑突下有约9×8×7cm的肿块,囊性感,不规则,下部与胃小弯紧密粘连,上部与肝左叶部分粘连,肝呈结节状硬化,周围淋巴结未见肿大,行肿块单纯切除及部分肝边缘组织切除。外检:胆囊一个8×6×25cm,切开见胆囊内有咖啡色液体及少量油脂样物,并有2个黄豆大结石,大部分粘膜已破坏,壁厚0.6cm另送肝组织一块,约2.5×1.5×1cm,切面灰白色,质中。镜下:胆囊粘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介入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肝癌破裂出血病人采用急诊介入栓塞止血的方法。结果:本组38例均有效止血。1例由于严重休克肝动脉栓塞治疗后3天死于肝、肾衰竭。余均无复发出血及经肝动脉栓塞(TAE)后急性肝功能衰竭。其中6例在栓塞术后3~7天内成功施行肝肿瘤切除术,31例明胶海绵栓塞术后,根据病情多次行介入治疗,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坏死。结论:TAE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可达到立即止血的目的,同时可为肝癌后续血管内治疗提供途经。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患者女,13岁,因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于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肝左叶表面有一灰白色结节,大小约3×3×2cm。CT增强扫描回报:肝左叶血管瘤。手术切除病理检查:不规则结节状肝组织一块,3.5×2×2cm。于一端见一直径约2cm的灰白色结节状肿物,界线清楚,但无包膜,切面呈多结节状,结节大小不一,灰白色。切面中央为星芒状的灰白色纤维瘢痕组织,其中可见大血管(图略)。镜下观察:结节大小、形状不等,由排列紊乱的肝细胞条索构成,细胞形态似正常肝细胞,但可见胞浆内含有较多的脂肪空泡。肝结节周围有明显宽窄不一的纤维间隔,内有中等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同时结节周围可见大量增生的小胆管,于中心的星芒中疤痕组织内可见厚壁血管(图略)。病理诊断: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 讨论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肝脏瘤样病变,曾被称为局灶性硬化、肝错构瘤、“肝腺瘤”等[1] 。多见于2 0~5 0岁的女性,80 %的病例无临床症状,常因其他原因行肝影像检查被发现。本例是在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而被发现。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部分可能与口服避孕药有关[1] 。但也有说二者无关[2 ] 。然而,性激素及妊娠,可使病变组织中的血管...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7岁。1990年10月9日以上腹剧痛数分钟入院。体检:Bp 6.7/5.3 kPa(50/40mmHg),上腹有轻压痛,腹肌不紧张。化验:Hb 11.9%,粪便正常。CT发现肝左内叶有一占位病变,约6×4cm,腹腔内有少量积液。诊断:肝癌自发破裂。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北京医院,于1990年11月12日手术。证实肝左内叶肿块,约8×6×5cm,质硬,突出于肝表面,有包膜,部分溃烂;肝脏满布栗粒样结节,未见腹腔积液。作肝左内叶切除术。在分离过程中发现胃窦前壁有一圆形穿孔,约0.5cm,边缘整齐,内嵌一小块组织。将穿孔周围胃壁组织切除,修补穿孔。术后病检:1.肝细胞性肝癌。2.胃壁慢性炎症、纤维结缔组织增  相似文献   

7.
28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0月~2000年10月行急诊剖腹手术治疗的28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自发破裂出血多发于男性原发性肝癌患者,17例(61%)有肝炎病史,25例(89%)合并肝硬化.突发右上腹剧痛22例(79%),休克23例(82%),腹膜刺激症27例(96%).腹腔穿刺、B超及CT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2%、75%、91%.术中见肿瘤呈肿块型17例,结节型11例.术式分别为单纯修补2例,填塞压迫2例,肝动脉结扎2例,肝叶切除11例,单纯微波固化5例,微波固化加填塞压迫3例,微波固化加肝动脉结扎3例.7例出现术后合并症,分别为肝功能衰竭4例,肾功能衰竭1例,肺内感染l例,切口裂开1例.全组病例平均生存期7个月,主要死因为肝功能衰竭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结论: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机制不清,急诊剖腹手术可以使部分患者Ⅰ期切除肿瘤,具有止血效果确切,再发出血率低的优点.预防肝功能衰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0岁,以全身无痛性结节伴腹胀,腰疼入院。一年前,曾因左足跟黑斑破裂出血行局部病灶活检,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病理科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细胞瘤。查体:慢性消耗病容,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全身散在黑色、深兰色及淡兰色小结节多个,左足跟见4cm×3.5cm黑痣。临床诊断:恶性黑色素细胞瘤。B超:①肝大,表面不光滑,实质内见多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及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I对肝硬化结节(再生结节、退变结节)与小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0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MRI资料,其中32例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全部病例均见再生结节,其中合并退变结节14例、原发小肝细胞癌18例,再生结节为肝内弥漫的小于1.0cm结节状病灶,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略低信号影;退变结节为直径1.0cm~3.5cm结节状病灶,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影;小肝细胞癌为直径小于3.0cm结节状病灶,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影。Gd-DTPA动态增强扫描见小肝癌于肝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消退。结论:根据结节大小、信号改变MRI可区分大部分再生结节、退变结节及小肝细胞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困难的退变结节及小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破裂出血采用肝动脉栓塞术(TAE)止血后施行肝切除及区域性化疗的效果。方法:对27例肝癌破裂行急诊TAE止血,3~14天内开腹手术。结果:27例中,肝功能属Child A级5例,B级14例,C级8例,TAE止血率达100%。肝癌均获延期切除,其中半肝切除9例,中叶切除2例,局部切除9例,肿瘤切出1例.多发癌结节犬部分切除6例。术中均行腹腔温热化疗及肝动脉、门静脉插管术后灌注化疗。手术死亡率3.7%、1、3、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1%和65.4%,68,4%和42.1%,27.3%和18.2%。结论:TAE止血及改善全身状况后手术,有利于提高肝癌切除率及行综合治疗,是提高该病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肝癌间质及癌旁病变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肝癌间质及癌旁病变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在 2 0例肝癌组织标本中取 45个癌结节 ,分别在癌结节中间、癌旁肝组织等部位取组织 4块 ,连续切片 ,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19个结节有完整窦内皮细胞围绕癌巢 ,其中癌结节肉眼小于3cm者 13个 ,大于 3cm者 6个。 2 6个癌结节无完整窦内皮细胞围绕癌巢 ,其中癌结节直径大于 3cm者 2 4个 ,小于 3cm者 2个。2 0例中有 13例合并肝硬化 ,17例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HBsAg阳性。 结论 病理连续切片 ,显微镜下观察肝癌间质及癌旁病变是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61岁,因腹部及腋窝皮下生长无痛性结节2个月,于1991年1月28日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左腋下及上,下腹部皮下扪及15个大小不等,质硬、活动、无痛性结节。大者3cm×3cm×2cm,小者1cm×1cm。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肝右肋下1cm,剑突下2cm,质软,有轻压痛,肝有轻度叩击痛,脾未扪及。外生殖器正常,1月30日于腹部一较大结节处,行穿刺组织细胞涂片检查报告为:找到大量癌细胞,疑来自肝脏。2月4日在左腋下取一结节切取活检报告为:转移癌,来自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4岁,右侧腹部隐痛史半年。1980年5月16日以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行阑尾切除时,经探查发现腹内出血500ml以上。阑尾正常。肝右前叶下部和右后叶下段有9×10×9cm的巨型癌块,呈结节状凹凸不平,表面溃烂坏死,破裂出血,沿结肠旁沟流向右下腹。鉴于病人全身情况良好,肝左叶及其它脏器无明显癌灶,于是做了不规则性急诊肝部分切除术。切除标本重350g。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曾经天津市肿瘤研究所病理室会诊)。术后随访7年11个月,健在并能参加工作。讨论1.已明确为原发性肝癌患者伴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并无困难。但对部分患者,肝癌破裂前未能明确诊断,常易误诊。本例原发性肝癌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1例原发性肝淀粉样变病例,提高该病的认识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03月诊治并经病理学确诊的肝淀粉样变1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右上腹隐痛、腹胀、肝大;既往:1年前因脾破裂于我院肝胆外科行脾切除术;术后病理:(脾)内有较多出血,有血肿形成,周围脾白髓萎缩,红髓间质有玻璃样变性,符合陈旧性脾破裂伴血肿形成。肝功提示: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白蛋白减低,球蛋白升高,肝脏CT示肝脏体积明显增大,肝脏实质强化不均匀,胆囊结石。肝穿刺组织病理活检:肝细胞索变性坏死,有炎细胞浸润,肝索内肝细胞间有粉染无结构物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D34(-)、刚果红染色(+)。结论:对肝淀粉样变缺乏诊治经验是该病误诊的原因之一,以腹痛、肝大为主要临床表现极易误诊为脂肪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当临床上遇到肝脏肿大明显伴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且与其他肝功生化指标变化不平行时,尤其合并多器官受累表现者,须警惕肝淀粉样变的可能,确诊的惟一方法是肝穿刺行组织病理检查,但应注意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北京友谊医院王宇教授、许元弟主任医师、张忠涛主治医师等以冷冻加化疗泵手术为一肝硬化后肝右叶巨大肝癌患者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患者男性40岁,其肝右叶癌肿达6X7X8cm3,因其患有肝硬化,因而不适宜肝叶切除,故王宁教授等用上述方法为其进行治疗。其手术方法是:于肿物中插入0.5-1cm冷冻探头,超低温达一196℃,持续10分钟后,肿物已完全冻成冰块。其冷冻范围超过肿瘤范围1cm.从而使癌细胞缺血坏死。复温后拔出探头并进行填塞止血。然后,经过胃十二指肠动脉插入化疗泵导管至肝固有动脉,经化疗泵注入美兰,肝脏显色后示化疗泵已插…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5岁,因颈背部多发性结节渐增大,增多.于2010年8月行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梭形带皮组织5块共约7 cm×6 cm×5 cm,每块组织均逐一切开,皮下分别见直径为0.3 cm~3.5 cm灰红灰白色结节12个,多数结节边界清楚,质嫩,其中最大结节边界不甚清楚,周围可见小卫星结节.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48岁,已婚。1987年5月8日入院。半年前发现左侧阴囊内有一黄豆大肿物,挤压时有酸胀感,当时未予注意,渐增大,近月来患处有酸痛感。患者平素健康,无结核病史,阴囊无外伤史。否认肿瘤家族史。体检:一般情况好,体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右侧睾丸及附睾无异常。左侧阴囊外观稍大,附睾头部可触及2×1.5cm大小肿物,稍有触痛,质中,边界清,可推动,有结节感。透光试验阴性。左侧精索略增粗。5月14日在局麻下行附睾肿物切除术。术中见附睾头部有2×1.5cm大小囊性肿物。术中肿物破裂,呈多房性,内含淡黄色液体,肿物壁较薄。切除肿物及部分附睾组织。病理检查:部分附睾组织及囊性肿物,肿物1.5×1.5×1cm大小,部分已破裂。肿物与附  相似文献   

18.
我院 1 988年 4月~ 2 0 0 2年 4月对 91 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 ( TACE)1 490人次 ,其中 3例并发肝癌结节破裂出血死亡 ,现报告如下。例 1 患者男性 ,45岁。CT示肝右后叶 8cm×7cm癌灶 ,行 TACE后 1个半月 ,复查病灶其大小为 6cm× 6cm,有液化 ,肝、肾功能检查正常 ,行第 2次 TACE。两次 TACE各应用碘化油 1 0 ml和少许明胶海棉。第 2次栓塞时 ,导管进入肝右动脉 ,透视下见栓塞剂进入渐缓 ,停止注入后见部分返流。栓塞后病人即诉右上腹剧烈胀痛 ,与第 1次治疗后感觉明显异常。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难以缓解 ,64小…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49岁 ,因尿频、尿急、尿痛 1年于 2 0 0 0年 3月 17日入院。 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 ,偶有尿痛 ,以终末为重 ;无肉眼血尿、发热、盗汗及排尿困难 ;曾在当地医院按膀胱炎冶疗 ,病情无好转 ,转诊我院。入院查体未见异常 ,膀胱镜示膀胱憩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中发现膀胱右前壁肿物 ,切除肿物及其周围约 2cm膀胱壁。病理检查 :送检带肿物的膀胱组织一块 ,大小 4 5cm× 3 5cm× 3cm ,肿物大小 3cm× 3cm× 2 5cm ,呈结节状 ,表面光滑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切面灰白 ,质韧 ,略呈编织状 ,未见出血、坏死及质软区…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与胃腺癌并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0岁。因剑突下不适伴解柏油样大便15天,于1995年三月14日来我院就诊,门诊行胃镜检查并取活检,病理诊断为胃角、胃窦部腺癌收入住院。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见腹平坦,肝脾未触及,剑突下深压痛,宋扪及包块。B超示左右肝均可见2cm~3cm不等的结节样强回声。术前诊断为胃腺癌、肝内转移。术中见左右肝内均有弥漫性结节状包块,其质硬、表面凹突不平;胃小弯胃角处有一约1.5cm大小溃疡性包块。行胃大部切除、肝活检术。病理检查已剖胃壁组织15cm×12cm×4cm;胃角粘膜面有一溃疡,约1.5cm×1.5cm×0.4Cm,边缘隆起,底不光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