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辽宁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前后不同脊灰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率。方法通过中国AEFI监测系统收集辽宁省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前(2013年5月-2016年4月)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tOPV)和转换后(2016年5月-2019年12月)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脊灰灭活疫苗(IPV)AEFI数据,比较AEFI报告发生率。结果辽宁省免疫策略调整前tOPV和调整后bOPV和IPV的AEFI报告发生率(/10万)分别为6.03、11.11、27.80,其中一般反应分别为5.44、10.14、26.16,异常反应分别为0.28、0.62、1.29。在tOPV、bOPV、IPV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报告发生率(/10万)分别为0.10、0.47、1.17,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报告发生率(/10万)分别为0.07、0.04、0.00。结论辽宁省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前后三种脊灰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严重反应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前后海南省脊灰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 ollowingimmunization,AEFI)。方法收集海南省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前(2014年1月-2015年12月)报告的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Trivalent oralpolio attenuated live vaccine,tOPV)和调整后(2016年5月-2018年4月)报告的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polio attenuated live vaccine,bOPV)和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vaccine,IPV)的AEFI数据,比较AEFI报告发生率。结果海南省tOPV、bOPV和IPV的AEFI报告发生率(/10万)分别为7.30、13.68和29.39,其中一般反应分别为3.83、9.08、20.79,异常反应分别为1.92、3.25、6.33。在tOPV、bOPV、IPV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报告发生率(/10万)分别为1.64、3.03、5.42,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分别为0.18、0.00、0.00。结论海南省3种脊灰疫苗AEFI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吕亚可  李永东  李鹂 《现代预防医学》2023,(21):3991-3994+4026
目的 分析2020—2022年陕西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情况。方法通过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陕西省2020—2022年脊灰疫苗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陕西省2020—2022年共报告脊灰疫苗AEFI病例474例,男女性别比为1.13:1(251/223),报告发生率为10.73/10万;一般反应455例,占95.99%(455/474),报告发生率为10.30/10万,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异常反应11例,占2.32%(11/474),报告发生率为0.25/10万,以过敏性皮疹为主。无严重AEFI病例报告,AEFI病例痊愈或好转占99.16%(470/474),总体转归情况良好。结论 陕西省脊灰疫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脊灰疫苗与百白破疫苗联合免疫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反应调查报告余录根从1987年以来,遇到了2例由于同时接种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活疫苗(简称脊灰疫苗)和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简称百白破疫苗)而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异常反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各接种单位逐级上报2017-2018年口服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和脊灰灭活疫苗(IPV)的接种剂次数,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bOPV和IPV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统计分析AEFI报告发生率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7-2018年江西脊灰疫苗AEFI报告434例,发生率为9.69/10万剂次,bOPV、IPV分别为5.85/10万剂次、21.52/10万剂次。AEFI报告例数为男童多于女童,以0岁组儿童为主,一般反应为主,主要发生在接种后48小时以内。异常反应病例的临床诊断主要为过敏性皮疹。bOPV接种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的报告发生率为0.09/10万剂次。结论 江西省脊灰疫苗安全性在可接受范围,需进一步防范严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发生,并建议国家尽快制定2剂IPV加2剂bOPV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6.
患者刘某,女,4岁,2000年3月24日上午,我站预防专业人员到幼儿园统一喂服“脊灰”疫苗,疫苗系中国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出品,批准文号(87)卫药准字第S昆(2)01号,批号为99.32-3,效期2001年6月。第2天(即3月25日)上午,患者家长带患者到我站预防接种门诊,主诉小孩面部、耳后、身上有许多红色斑丘疹。经诊断为过敏性皮疹,注射盐酸异丙嗪10mg,口服扑尔敏1片(4mg),3小时后红色斑丘疹基本消失,体检正常。此次到幼儿园喂服“脊灰”疫苗是我省统一部署的消灭脊灰“扫荡”式免疫活动第…  相似文献   

7.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6年临床诊断脊髓灰质炎(脊灰)6例,其中因发病60天后仍残留麻痹诊断5例,失访诊断1例。6例均为2岁以下儿童;未服脊灰疫苗者2例,免疫1~2次者3例。临床诊断6例脊灰均采集了粪便标本,其中病毒分离阴性1例,脊灰Ⅰ、Ⅱ、Ⅲ型病毒各1例(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株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2例。1993~1996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  相似文献   

8.
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对全球消灭脊灰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我站1999年对新生儿的脊灰疫苗免疫成功率调查结果报告如下。l 材料和方法1.1 观察对象 随机选择本市2月龄未服过脊灰疫苗的儿童56名,作为观察对象。1.2 服苗方法 按免疫程序,从2月龄开始口服脊灰三价疫苗,共服3次。脊髓灰质炎疫苗系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9803091。1.3 标本采集 于免疫前、全程基础免疫后1个月各采集微量血一次,每次为0.3ml,血清分离后置-20℃保存。1.4 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规程》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预防接种后过敏性皮疹的发病特征,为接种疫苗后过敏性皮疹的报告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中诊断为过敏性皮疹的病例。结果龙岩市2009-2013年共报告过敏性皮疹83例,均分类为异常反应。男女性别比为0.9:1;≤1岁、1岁、≥8岁儿童分别占45.8%、20.5%、19.3%。发生在接种后≤1天的占88.0%。过敏性皮疹病例中,疫苗种类构成比占前三位的是麻疹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和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结论过敏性皮疹多发生于接种疫苗后24h内,需加强接种后1天内的观察;规范接种疫苗后过敏性皮疹的诊断和报告,过敏性皮疹的监测报告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1995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213例,分布在70个县(市、区,下同),占全省县数的66.4%,其中脊髓灰质炎(脊灰)5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为1.61/10万,脊灰皇散发。AFP病例14天内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70%,48小时内调查率为96%;全年共分离6株脊灰疫苗病毒,已有3年末发现脊灰野病毒所致病例。此结果显示:江苏省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做好口服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开展强化免疫,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加强管理等,消灭脊灰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双份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及时随访率等都较低,尚须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1978-2011年卫辉市34 a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效果。方法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和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工作进行评价。结果 1991-2011年共报告AFP病例31例,15岁以下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54∕10万,粪便标本未检出脊灰野病毒,检出1例疫苗株,7个核苷酸变异,经国家脊灰实验室检测排除脊灰,AFP监测质量各项指标符合监测系统要求。各年报告基础免疫接种率≥95.7%,加强免疫接种率≥94.7%,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7.97%,抽查评估接种率为99.1%。结论 1978-2011年卫辉市已连续34 a无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报告,保持无脊灰状态,但AFP监测和脊灰疫苗免疫尚存在一定问题,应继续采取和落实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3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2 0 0 3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AFP病例16 9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 4 7/ 10万,其中临床符合脊灰2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9例,Ⅰ型疫苗变异脊灰病毒病例1例。口服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活动运行良好,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2 0 0 3年仍有2 8个县无病例报告,16个县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 10万。农村病例占全部AFP病例的79 .2 8% ,乡、村两级的首诊报告率只有2 1. 95 %。计划免疫薄弱区域和免疫空白依然存在。疫苗变异脊灰病毒病例的发生是对维持无脊灰的预警信号。结论 要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必须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和高的OPV接种率。  相似文献   

13.
美国1980~1994年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刘青恋1译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最近推出了连续性脊灰免疫方案,即: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常规免疫包括两剂灭活脊灰疫苗(IPV)和两剂口服脊灰疫苗(OPV)。委员会修改免疫方案有以下3个原因:①美国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0—2014年湖州市预防接种后过敏性皮疹的发生特征,为规范疫苗接种后过敏性皮疹报告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州市2010—2014年"国家疑似预防接种反应信息管理系统"中诊断为过敏性皮疹的个案资料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湖州市共报告过敏性皮疹97例,报告发生率为2.11/10万剂;年均报告发生率安吉县最高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长兴县最低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第三季度报告数占42.26%,男女性别比为1.06∶1;1岁儿童占60.82%;发生于接种第一剂占85.57%;过敏性皮疹发生在接种当天的占58.76%;报告发生率居前3位的疫苗是百白破IPV和Hib五联疫苗(28.60/10万剂)、麻风疫苗(26.41/10万剂)和麻腮疫苗(21.98/10万剂)。结论需加强过敏性皮疹的鉴别诊断和调整诊断分类,并对部分报告发生率较高的疫苗做进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河南省脊灰流行时期的1991年分离的六株脊灰1型病毒重组株的分子结构特点,以及它们与同期分离的六株脊灰1型强毒和一株疫苗相关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做了分析,发现六株脊灰1型重组病毒的感染对象的年龄,免疫状况,致残特点等方面与六株灰1型强毒有一定差异,与疫苗相关株与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前后抗体水平监测南京市卫生防疫站田常耘徐斐肖庆英王秀华许阳婷我们于1992年对3次服苗的44例12月龄内儿童脊灰疫苗的基础免疫、第4次服苗的57例1.5~2岁和第5次服苗的65例4岁儿童的加强免疫进行了免疫前、后脊灰中和抗体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17.
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般多发生于小儿。部分患者可发生弛缓性麻痹,是全球继消灭天花之后。WHO提出的必须限期消灭的第2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接种脊灰疫苗是控制乃至消灭脊灰的最有效手段。为了解我市脊灰疫苗预防接种质量和免疫状况,于2004年4月、8月开展了脊灰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注射狂犬疫苗致过敏反应12例林大群李德业余继春(六安地区卫生防疫站237008)我站门诊1996年5月注射浓缩狂犬疫苗引起局部和全身性过敏性荨麻疹12例,报告如下。1一般情况狂犬疫苗均为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同一批号2.5单位浓缩狂犬疫苗水剂...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脊髓灰质炎(脊灰)糖丸疫苗和液体疫苗基础免疫的血清学效果。观察对象为近5年无脊灰流行的农村.共102名2~6月龄未服过脊灰疫苗的婴儿,按月龄和性别均衡地分为糖丸疫苗组和液体疫苗组。两组都有部份婴儿有母传抗体,服苗前各型脊灰中和抗体的阳性率为11.76%~19.15%。几何平均滴度(GMT)1:1.18~1:2.45。全程3次服苗后,抗体阳转率和4倍增长率均达到100%,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GMT亦达到1:78.76~1:115.36,两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两种剂型的脊灰疫苗均有良好的免疫效果。液体疫苗因服用方便,更适合于0~8月龄婴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温州市瓯海区2008—2013年预防接种后过敏性皮疹的发生特征。[方法]收集温州市瓯海区2008—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信息管理系统中诊断为过敏性皮疹的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瓯海区2008—2013年共报告过敏性皮疹111例,过敏性皮疹报告发生率为3.58/10万剂。男女性别比为1.27∶1;<1岁儿童占65.77%;不伴发热的占75.68%;第三季度报告数占41.44%;主要发生在接种疫苗后24 h内(81.08%)。报告病例数居前三位的是麻-风疫苗(35.14%)、无细胞百白破疫苗(18.92%)、甲型H1N1流感疫苗(5.41%);报告发生率居前三位的是7价肺炎疫苗(115.85/10万剂)、麻-风疫苗(29.33/10万剂)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13.07/10万剂)。[结论]需加强过敏性皮疹的鉴别诊断,虽然大部分疫苗过敏性皮疹报告发生率均在预期范围内,但仍需加强监测分析,尤其要关注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