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关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师范院校大学生180名(均为住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教(PSQI)、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1)大学生睡眠问题检出率为17.2%;(2)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320,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247,P<0.01).PSQI总分高低分组在生活事件及消极应对方式使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生活事件对睡眠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在社交焦虑对睡眠质量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应对方式没有中介效应.结论 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睡眠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具有显著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分析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 以标准化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中文版为研究工具,随机调查了扬州大学639例全日制在校大学生,通过回归分析,量化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结果 筛查出存在睡眠问题的大学生85例,占13.3%,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因素均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有预测作用(P<0.01).结论 大学生的睡眠受多因素的影响,其质量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相关因素。方法 对急性脑血管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测定,比较两组的各项分值差异;进一步对急性脑血管患者进行艾森克人格特征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EPQ)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并与患者的PSQ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PSQI平均得分13.12±2.73分,PSQI>7分者126例(54.07%)。急性脑血管病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药物、日间功能和睡眠质量指数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龄、左侧病变、前循环病变是影响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睡眠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与患者个性特点和积极、消极应对分值具有相关性。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其睡眠质量受年龄、左右侧别、病变血管、个性特点和应对方式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青少年睡眠质量与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改善青少年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12月-2022年5月,选取重庆市3所中学767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评估青少年睡眠质量、负性生活事件以及应对方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睡眠质量与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检出存在睡眠障碍者222人(28.94%),青少年PSQI评分与ASLEC评分、SCSQ消极应对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612、0.590,P均<0.01),与积极应对维度评分呈负相关(r=-0.435,P<0.01)。构建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对睡眠质量有直接和间接正向效应(β=0.448、0.322,P<0.05),积极应对对睡眠质量有直接负向效应(β=-0.368,P<0.05),消极应对对睡眠质量有直接正向效应(β=0.442,P<0.05)。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和消极应对对青少年睡眠质...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患者主观睡眠质量与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主观睡眠质量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63例抑郁症患者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量表(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生活事件量表(LES) 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评定,并分析PSQI与另6个评定量表结果的关系。结果抑郁症患者有睡眠紊乱占总数77.8%。PSQI 总分和因子与SCL-90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总均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PSQI与SAS、STAI中的SAI呈正相关(P< 0.01),但与STAI中的TAI无相关关系(P>0.05)。SDS的躯体化障碍因子与除睡眠持续性因子外的PSQI因子和总分有明显相关性 (P<0.05)。PSQI中日间功能紊乱因子与社会支持总分显著相关(P<0.05);PSQI中睡眠持续性因子与支持利用度显著相关(P< 0.05)。而PSQI与LES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与躯体症状有较密切的关系,睡眠质量差患者的焦虑 程度重,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对改善躯体化症状及焦虑状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的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保定市抑郁症睡眠质量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周岁的人群,共10073名,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将调查对象分为高、中、低危险组,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L/P)对调查对象进行抑郁症的诊断。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睡眠质量。结果8773人完成了TPSQI调查,抑郁症现患125例,睡眠障碍(PSQI总分〉7)的发生比率为68.8%;PSQI总分与有无支持群体、社会环境、教育、职业、住房、经济、卫生保健、法律与犯罪等社会心理与环境问题无相关。结论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受社会心理与环境问题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影响脑外伤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脑外伤(TBI)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52例成年TBI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与分析。结果TBI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较一般人群差,独立性、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在单因子中,以疼痛不适、消极感受、工作能力等方面尤为突出。受伤原因、受伤后病程、GCS评分、消极应对、积极情感等因子与生活质量有关。结论TBI患者生活质量在生理维度、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各个方面都显著低于一般人群。成熟的应对方式、积极情感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硕士生睡眠质量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硕士生睡眠质量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硕士生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校298名硕士生进行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①以PSQI总分≥8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27.4%的硕士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睡眠质量不佳主要体现在日间功能障碍(58.4%)、入睡时间(38.6%)、睡眠质量(31%)和睡眠障碍(19.3%)。②一、二年级与三年级在入睡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公费和自费硕士生在PSQI总分和睡眠效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和理科硕士生在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30岁和年龄<30岁的硕士生在睡眠效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③硕士生PSQI总分及大多数成份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④不同睡眠质量硕士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好、一般和差的硕士生在SCL-90均分及各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生睡眠质量不尽人意;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高度相关。各个部门及研究生自身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保证良好睡眠,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三甲医院护士的睡眠质量,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座城市8所三甲医院的护士共15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巷进行测评。结果三甲医院护士的睡眠质量主要表现在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和主观睡眠质量方面,主要的睡眠问题为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或早醒,轮值夜班及聘任制护士的睡眠质量较差;睡眠质量与年龄、文化程度、职称等因素无关;睡眠质量与自测健康、应对方式显著相关。结论三甲医院护士的睡眠质量不容乐观,应采取综合因素进行干预,以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睡眠障碍在老年人群较为常见,不但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还会导致头晕等各种不适症状,而且可能诱发、加剧原有器质性疾病。为了解老年人睡眠的特点,我们对人住本院养老的老年人进行睡眠质量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应对方式与生活事件、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其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200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初中生运用不同应对因子由多到少依次为:解决问题、幻想、自责、合理化、求助、退避。在应对方式上“自责”“合理化”与其它因子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不同的生活事件和不同的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还普遍存在。结论当前初中生的应对方式呈现复杂的多元化。他们需要应对方式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受助人员社会支持、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180名受助人员和172名健康人员,运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作对照研究。结果受助人员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以及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付方式得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自责的应付方式得分和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应付方式得分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客观支持、自责、解决问题、合理化4个指标对SCL-90总分有显著性影响(P<0.01)。结论社会支持及应付方式的选择情况与受助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21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广泛性焦虑症患者SCL-90得分与积极应对、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正相关(P<0.01).(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对社会支持有直接(正向)效应(β=0.47,P<0.01),对SCL-90得分有直接(负向)效应(β=-0.28,P<0.01);消极应对对社会支持有直接(负向)效应(β=-0.23,P<0.01),对SCL-90得分有直接(正向)效应(β=0.22,P<0.01);社会支持对SCL-90得分有直接(负向)效应(β=-0.33,P<0.01);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结论 应对方式对广泛性焦虑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运用积极应对、减少消极应对既可直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又可通过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来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三者关系。方法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MHT)、应对方式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对208名留守儿童和71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幻想、退避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责的应对方式可预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结论实施应对能力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训练可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失地农民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浦东新区两个镇的居民,其中失地农民和非失地农民各600人,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应付方式问卷(CQS)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09份。结果失地农民 SCL -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失地农民,CSQ 各因子中解决问题因子得分最高。 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 SCL -90与除退避因子外的 CSQ 各因子有相关性。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解决问题因子是影响失地农民 SCL -90的主要因素。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失地农民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有关,在遇到问题时善于运用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后某学院灾区籍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以四川某学院362例汶川地震灾区籍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结果 灾区籍大学男生、城市学生多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女生、农村学生多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问题解决成为灾区籍大学生较常采用的应对方式.灾区籍大学生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除躯体化、敌对两个因子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因子得分差异显著(P<0.01).灾区籍大学生SCL-90得分性别比较,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差异显著(P<0.01);生源比较,除敌对、偏执、恐怖外,其余备因子差异显著(P<0.01).结论 灾区籍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应对方式有性别、城乡差异.在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对女性、农村学生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7.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其应付方式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 )、应付方式问卷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 2 88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评定。结果 精神科护士SCL 90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 ,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敌对四项因子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应付方式与个性心理特征相关性较大 ,与年龄、护龄不呈线性关系 ,与是否倒班无关。 4 - 8年护龄的护士应用解决问题应付方式比其他护龄组明显减少。结论 应加强对精神科护士心理疏导 ,尤其是对工作 4 - 8年护士应付方式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应激事件后女工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与人格特征、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对32名女工进行评估。结果受试女工的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青年常模组(P0.01);受试女工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使用上,SCL-90高症状组因子均分明显高于低症状组(P0.01),中间防御机制中高症状组因子均分高于低症状组(P0.05);SCL-90各因子评分均与人格特质中神经质及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分析亦表明,心理健康状况与神经质及不成熟防御机制密切相关。结论社会应激事件后女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下降,受试女工心理健康状况差者,通常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防御机制,其人格特征中低的情绪稳定性、自卑、负性认知及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是影响女工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待退伍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付方式,为待退伍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待退伍军人及现役军人进行调查,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和105份,并比较待退伍军人、现役军人、中国军人常模的SCL-90及退伍军人与现役军人的应付方式各因子分。结果待退伍军人总体的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现役军人及中国军人常模(P<0.05);应付方式问卷中,待退伍军人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高于现役军人(P<0.05),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低于现役军人(P<0.05),合理化因子分高于现役军人(P>0.05)。结论待退伍军人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现役军人及中国军人常模,心理应付方式优于现役军人,多采用成熟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