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致病因素以及临床有效性。方法筛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以及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对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伴随疾病、X线表现、年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致病因素以及其有效性。结果基础资料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吸烟饮酒史、胃酸、胃蛋白酶、遗传、胃十二指肠动力异常以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与胃及十二指肠发病密切相关,有效性分析显示服用NSAIDs与Hp感染OR值明显高于其他分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因素、遗传因素、胃肠肽的作用、精神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可直接致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其中与服用NSAIDs与Hp感染关系最为密切,临床应准确掌握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因,积极对症对因的针对性治疗,提供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作者选择55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A组29例,每天接受甲硝唑1g,子三餐间及夜间睡前共4次平均给药;B组26例为对照,每天于A组同一时间服用西咪替丁,三餐饭间各200mg,夜间睡前400mg。有胃酸和疼痛者给予抗酸药、抗胆碱药和灭吐灵。连续治疗20天后重复内窥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两组病人的治愈率或愈合率均达3/4。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治愈率或愈合率,A组各为80%(4/5)和  相似文献   

3.
据以色列研究者报道,在无症状的病人中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Ⅰ)可能诱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糜烂。为了确定服用(Ⅰ)100或325mg/天,服用3个多月的这类患者的上消化道损害的发生率,他们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了平均年龄为70岁的该类患者46名。经内窥镜检查显示,22名患者发生胃和/或十二指肠溃疡及糜烂,大多数损害发生在胃部。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表明(Ⅰ)的使用是内窥镜检查胃肠损害唯一显著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4.
周雪芬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188-3189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极为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属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表现为局部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1].尽早实行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院采用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1881年Rydygier及Billroth等氏采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及溃疡病以来,迄今胃次全切除术仍被认为治疗溃疡病的最佳及应用最多之手术疗法,Rydygier 及 Billroth氏等所最先施行之胃切除术为在切除大部胃后进行胃及十二指肠吻合,即现在通称之Billroth 氏第一式胃切除术,其缺点是:1.胃近端切除每受限制,不能作较广泛的切除。2.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由于溃疡及瘢痕,不易进行胃十二指肠吻合。3.在口径不成比例的胃与十二指肠断端  相似文献   

6.
姜琦  尹洪波 《江苏医药》2001,27(10):784-784
用法莫替丁、铋剂、阿莫西林和甲硝唑对幽门螺杆菌 (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 )进行为期2周的四联疗法 ,同时和应用洛赛克、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的三联疗法比较 ,本文就两疗法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依从性及副反应等初探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999年 9月至 2 0 0 0年 12月 ,均经胃镜证实为活动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溃疡数 2个以下 ;快速尿素酶试验、胃组织聚合酶链反应或C14 尿素呼气试验 3项中 2项以上阳性确诊为Hp阳性 ;近 1个月未服用过抗生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或H2 受体拮抗剂 ;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  相似文献   

7.
匹鲁卡品(pilocarpine)治疗口干,头颈部肿瘤照射后发生口干。207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pos或10mg,每天3次,12周。结果5mg唾液分泌增加,口舌舒适,说话改善。10mg更好,但29%因轻中度副作用而退出治疗,5mg仅6%停止治疗。随治疗进程疗效增强,12周效果最佳。米索前列醇(ffiisoprosto)减少长期服用非甾作抗炎药(NSAI)引起的十二指肠溃疡。643例给NSAI和此药或安慰剂12周随机双营试验。使用米索前列醇后减少溃疡发生率,用药和安慰剂后十二指肠溃疡分别为0.6%和再.6%,胃溃疡为1.9%和77%。这是唯一的预防胃、十二指肠溃…  相似文献   

8.
曹蕊芸  张科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51-2852
本研究以雷贝拉唑三联疗法作对照,观察荆花胃康胶丸对十二指肠球溃疡的临床疗效影响及对幽门螺杆菌(Hp)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在武进县中医医院消化科门诊治疗的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0例,均符合下列条件:年龄18 ~60岁;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溃疡A1或A2期,溃疡直径<2 cm,溃疡数<2个;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符合寒热错杂兼气滞血瘀证诊断者(胃院胀痛、反酸、嗳气、便溏、舌质暗红,苔黄或黄白相兼);前1周内未使用过任何抗溃疡药物及抗生素;患者愿意配合.  相似文献   

9.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X线征象是圆形或椭圆形壁龛,较少见形态的壁龛常被忽视。笔者曾诊治了胃线形溃疡4例和十二指肠球部线形溃疡1例。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25~56岁。1例发生十二指肠球部,余4例均发生于胃。气钡双对相均较好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国内外对中药炮制极为重视,我们对中药人参、海螵蛸、元胡等加工炮制,治疗胃用十二指肠溃疡,获得了满意疗效。特介绍如下。 1 人参流浸膏治疗溃疡病:每次10—20滴(10ml),每日2—3次,20日一疗程。适应证:胃酸缺乏型。观察102例,其中84例服一疗程胃痛消失,食欲增加,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高,排便正常。12例症状减轻;6例未坚持服用,病情无变化;有效率94.1%.动物试验可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术后反射恢复,口腔粘膜干燥消失。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它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引起重视,尤其是消化道大出血的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凝血功能差,治疗效果差,常危及患者生命。前期我们已经观察了68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溃疡治愈后继续坚持服用奥美拉唑每次20 mg,1周2次1年,已证实预防性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可预防非甾体抗炎药溃疡复发,但观察时间短,远期  相似文献   

12.
方法:患者14例均经内镜诊断为胃十二指肠炎。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18~77岁,平均40岁。诊断后患者服用安慰剂和雷尼替丁作双盲对照试验。内镜随访直至愈后1、4和8周,平均检查2.1次。每次检查4个部位:胃底、胃体、胃窦及十二指肠。每处至少活检两块。结果:内镜检查为糜烂性胃十二指肠炎患者中,取自炎症或正常部位标本161块,其中组织学与之相符者仅91块(56%)。这种一致性十二指肠(85%)比  相似文献   

13.
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首先应注意综合治疗,包括劳逸结合,饮食要定时定量、避免粗糙、生冷、过硬及有刺激性的食物,戒烟酒、浓茶和有刺激性的饮料,生活要有规律,在治疗用药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药物的合理选择: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均需使用抗酸剂与胃酸抑制剂。但由于发病机制的差异,胃溃疡宜用强固粘膜屏障,改善幽门功能的药物,如生胃酮,本药是甘草的衍化物,能促进胃粘膜的更新和愈合,增加胃粘液分泌和抑制胃蛋白酶,故对溃疡的愈合有效。 2.用药时间:抗酸剂用于胃溃疡,宜在餐后1小时服用,十二指肠溃疡宜在餐后1.5~2小时或两餐之间服用。H_2受体阻滞剂因空腹吸收快,宜于进食时口服,以延长吸收时间,并于睡前服一次。抗胆碱能神经药为解痉止痛剂。其作用是抑制迷走神经而减少胃酸分泌,解除平滑肌和血管痉挛,改善局部营养  相似文献   

14.
姚翰 《中国乡村医药》2006,13(11):75-77
3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疾病,好发于20~50岁。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约为胃溃疡的五倍。溃疡从黏膜开始并侵及黏膜下层,常深达肌层,其直径多为5~20mm,深为5~10mm。溃疡口部周围呈炎性水肿。慢性溃疡如深达浆膜层时,称穿透性溃疡。如浆膜层被穿破且穿入游离腹腔者为急性穿孔。后壁溃疡易致慢性穿孔,与网膜、胰等粘连甚至穿入其中。溃疡周围具有坚实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者,称为胼胝性溃疡。溃疡愈合后,常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形成,严重者可使胃和十二指肠变形或狭窄。溃疡常单发,少数为多发。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称为胃合…  相似文献   

15.
自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我院共收治需外科手术治疗的胃、十指肠溃疡病人 2 9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98例患者均经钡餐、胃镜确诊 ,需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疡病无选择性随机行胃窦浆肌瓣式胃次全切除术 (PAFPG) 2 7例 ,其余大部分行毕罗氏Ⅰ或Ⅱ式胃大部切除术。随机抽取其 2 7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行毕罗氏Ⅰ式 5例 ,毕罗氏Ⅱ式 2 2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无死亡。观察组 2 7例中胃小弯溃疡 2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例 ,十二指肠溃疡幽门阻梗 2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穿孔2 1例。1 2 手术方法1…  相似文献   

16.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等为特点。在治疗上大多数医务人员采用H2受体拮抗剂和清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进行治疗。给药方法上习惯和常规是每天2次服药法;或者在临睡前再服1次的每天3次服药法。我们根据胃十二指肠生理解剖和胃夜间空腹状态的特点。我院自1995年至1996年的2年中,使用法莫替丁和痢特灵在临睡前一次性服药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58例,获得满意的效果,并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2年来门诊病人,均经胃镜诊断为活动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临睡…  相似文献   

17.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超过6h,即可伴有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处理上较6h以内的溃疡穿孔有一定困难。对于此类病人采用穿孔修补术还是1期胃次全切除术目前还有分歧。我们夏习本院1979—1990年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超  相似文献   

18.
李银生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106-107
目的:观察左金丸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进行治疗30d,治疗组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左金丸进行口服,每服2~3g,每日3次,共30d。结果: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治疗组1、4d后疼痛缓解率分别为60%和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和4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金丸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起效快,疗效好,能较快缓解腹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上 ,游离气腹征是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重要指征 ,也是胃、十二指肠穿孔与其他急腹症鉴别的特征。但 X线检查中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出现游离气腹征者只有80 %左右〔1〕。对于疑似该病的病人 ,腹部 X线透视或立位腹部平片阴性者 ,我们采用胃充气造影法来进行早期诊断及鉴别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6~ 2 0 0 1年 ,我院急诊科拟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待查”收入外科患者 10 8例 ,其中男 90例 ,女 18例。年龄 2 0~ 76岁 ,平均 39岁。发病到入院时间为 8~ 2 4小时。入院时 ,所有病…  相似文献   

20.
探讨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价值。回顾性总结胃十二指肠溃疡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先口服超声显影剂充盈胃腔,然后对其食管下段、贲门、胃、十二指肠进行超声检查。根据手术及病理确诊结果,分析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准确率,并总结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超声造影图像特点。超声造影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为88.64%,与手术、病理确诊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十二指肠溃疡超声造影图像特点:胃肠壁局限性水肿增厚,壁中见“火山口样”凹陷,呈现典型的溃疡“龛影”声像。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根据其典型的超声造影图像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