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个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者的个性特点,为大学生这一群体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702名大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测量,并以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的因子分为依据分为3组,即≥3分组、3分且≥2分组和2分组,比较这三组之间EPQ各因子的均分。结果 1702名大学生中有46名存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心理障碍,占2.70%;方差分析提示EPQ量表的L、E、N、P因子标准分在3个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LSD-t检验L、E、N因子在3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0.001)。结论 2.70%大学生有人际关系障碍,人际关系障碍学生存在高N、P和低L、E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有明显敌对倾向的高一学生的个性特征,为中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51名高一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敌对倾向分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测量,并以敌对倾向分量表的因子分为依据分为3组,即≥3分组、〈3分≥2分组和〈2分组,比较这3组之间EPQ各因子的均分。结果851名高一学生中有27名存在明显的敌对倾向,占3.17%;方差分析提示EPQ量表的L、N、P因子标准分在3个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LSD-t检验N因子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01);〈2分组与其它2组在L、P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其它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1.15%高一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敌对倾向,3.17%高一学生有明显的敌对倾向;高N因子分是引起高一学生敌对倾向明显的主要个性特征,并与P因子分偏高和L因子分偏低有关。完善中学生个性可能是降低敌对倾向,促进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影响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个性特征的方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个性特征,旨在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中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51名高一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测量,按照SCL-90量表各个因子分为分组标准(分为3组),被试至少有1个因子的因子分≥3分者为3组,所有因子的因子分均2分者为1组,其余均分为2组。对3个组EPQ量表个性特征的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851名高一学生中有77名存在各种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占9.05%;有392名存在各种轻度心理问题,占46.06%;其余382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占44.89%。方差分析结果提示3组之间在EPQ量表的L、E、N、P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F=10.614~202.364,P=0.000),其中以N因子差异最有显著性(F=202.364,P=0.000)。LSD-t检验进一步对L、E、N、P因子进行多重比较,3组与1组和2组在L、E、N、P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01);2组与1组在L、E、N、P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01)。结论高N因子分是引起高一学生心理问题明显的主要个性特征,并与P因子分偏高和L、E因子分偏低有关,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对促进心理健康和改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有明显敌对倾向的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702名大学生被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敌对倾向分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测量,并以敌对倾向分量表的因子分为依据分为3组,即≥3分组、3分且≥2分组和2分组,比较这3组之间EPQ各因子的均分。结果有54名大学生存在明显的敌对倾向,占3.17%;方差分析提示EPQ量表的L、N、P因子标准分在3个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LSD-t检验N因子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分组与其它2组在L、P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其它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3.17%大学生有明显的敌对倾向;高N因子分可能是引起大学生敌对倾向明显的主要个性特征,并与P因子分偏高和L因子分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国基层消防员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分层比例抽样在全国消防基层中队抽取1637名官兵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试.结果 不同年龄段的消防员EPQ 4个分量表P、N、E、L的均值与全国常模和军人常模都存在显著差异(μ=-25.97~24.59,P<0.05),消防员P、N、L量表得分较低而E量表得分较高.军龄对EPQ量表得分有显著影响,军龄较短(军龄≤5年)的消防员在N、L量表上得分较低,而在E量表上得分较高,与军龄较长组(军龄>6年)差异达到统计显著水平(F=4.21~7.34,P<0.05).年龄、职别、学历等因素对EPQ量表得分的影响不显著.结论 基层消防员个性外向、稳定、自信,消防职业生涯影响消防员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医学生人格特征形成的相关因素,为发展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探寻其理论依据。方法用EPQ量表对601名医学生进行团体测验,其数据在WJZ心理测验软件上预处理后转入电子表格,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PQ量表中E、N、P、L的均值、标准差与常模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L3个维度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当以EPQ为因变量,15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时,进入回归方程的主要是人际关系、家庭、学校教养(育)方式、经济状况、身心伤害否及自我形象、才能、专业的满意度。结论医学生的人格特征还处于发展阶段,其形戍过程与上述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134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工具对134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恶性肿瘤患者的SCL-90除强迫、人际关系和偏执外其他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组。2EPQ的P和N维度标准分与SCL-90的各因子均分间呈正相关,L量表标准分与SCL-90的各因子均分间呈负相关。结论人格特征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网络游戏行为偏好及其玩家类型和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对294名玩家进行网络游戏偏好调查问卷和EPQ人格问卷测试.结果:玩家在人格问卷的E量表的得分和偏好问卷的攻击态度量表的得分显著负相关,E量表和攻击行为显著正相关;N量表的得分和投入精力、投入情感、攻击行为显著正相关;P量表的得分和投入精力、投入情感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在-0.16至0.28之间.杀手类玩家在N、P量表上的得分显著大于休闲类玩家.而在E量表上的得分显著小于休闲类玩家;宣泄类玩家和休闲类玩家在人格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无差异显著.多血质玩家在投入精力和投入情感两个分量表上得分的显著偏低,胆汁质玩家在攻击行为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偏高,而黏液质玩家在攻击态度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偏高.结论:网络游戏行为偏好理论及其玩家分类模型有人格方面的依据:不同人格类型玩家在网游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偏好.  相似文献   

9.
医护专科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探讨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UP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集体施测于2187名医护专科新生。结果①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第一类学生筛选率为24.14%,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占1.87%;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女生高(t=-4.07,P<0.001);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差异;②男女生在EPQ问卷的精神质P(t=9.05,3.92;P<0.001)、内-外倾E(t=-2.30,-5.18;P<0.001)、神经质N(t=11.29,5.19;P<0.001)3个分量表上分数与常模均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在N分量表上的分数差异极其显著,女生的分数显著高于男生(t=-5.72,P<0.001);③UPI评定的三类学生在EPQ问卷的P(F=107.23,P<0.001)、E(F=164.28,P<0.001)、N(F=601.92,P<0.001)、L(F=129.56,P<0.001)分量表上的差异均极其显著。结论个性对心理健康存在影响,性格越外向,情绪越稳定,自控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52例哮喘患者进行了测查。结果:与常模比较,哮喘患者存有明显的述情障碍。其TAS总分、Ⅰ、Ⅱ、Ⅲ及Ⅳ因子与EPQ—RSC的E、Ⅲ因子与N呈显著负相关:TAS总分、Ⅰ、Ⅱ因子与N、Ⅱ和Ⅳ因子与P均呈显著正相关。TAS总分与SCL-90各因子除恐怖因子外均呈正相关;Ⅰ、Ⅱ及Ⅳ因子与躯体化、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呈正相关;Ⅲ、Ⅳ因子与强迫、偏执及精神病呈正相关;Ⅳ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敌意呈正相关。结论:哮喘患者普遍存在述情障碍,且与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学生人格特征随年龄增长的变化与稳定性。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48名的初一、高一学生进行基线调查,在自然升学条件下追踪18个月后进行再次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r):初中男生神经质(N)18月前后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r最高为0.351。高中生3个人格维度18个月前后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其中男生N分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613。②吻合度分析(k系数):高中男女生人格内外向(E)、N得分〉61.5检出率k检验18个月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男女生的Ⅳ吻合系数分别为0.599和0.444,其次是男女生的外向为0.408和0.337。结论高中生神经质中度稳定,初中生不稳定,因此,初中阶段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一新生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由受过心理测量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师分批测量2005、2006年两届高一新生1727名,比较两届学生SCL-90、EPQ测量结果;SCL-90测量结果与刘恒等2004年建立的我国中学生SCL-90常模(对照组)比较。结果两届学生总数分别为851和876名,其中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分别为77和124名,分别占总测试人数的9.05%和14.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9.68,P〈0.005);06届高一新生SCL-90测量结果所有因子分与05届高一新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384~7.320,P=0.000~0.017);两届高一新生SCL-90测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除06届的偏执因子(U=0.871,P〉0.05)外,其它各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U=2.176~9.861,P〈0.05~0.001)。结论重点高中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中学生常模,学习压力可以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初中生自尊发展与人际素质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和初中生心理健康人际素质的量表,分别对初中3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不同年级的初中生自尊发展存在差异(F=5、47,P=0.005);不同性别的初中生自尊发展没有显著差异;②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人际素质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在人际素质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体成就动机与母亲人格特征及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及成就动机量表(AMS)对301名中学生及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母亲人格特征中的内外向特征可以正向预测子女希望成功的倾向(β=0.490,P<0.001),可以负向预测子女回避失败的倾向(β=-0.267,P<0.05);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干涉、过保护两种教养方式可以正向预测子女希望成功的倾向(β=0.593,P<0.05;β=0.678,P<0.01)。结论母亲的人格特征及教养方式对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7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初中女生的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学生的心理问题集中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5个因子上,女生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男生(t=-2.146,P<0.05);心理健康大部分因子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r=0.258,P<0.01)。结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是问题检出率仍不乐观,女生的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绘画艺术疗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绘画艺术疗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法 在大学生中招募志愿者20名随机分为2组,1组10人为干预组,1组10人为对照组.干预组参加团体绘画艺术疗法,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干预前1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两组学生进行测查,干预后1周,对上述量表进行复测,同时采用"团体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城镇中学生人际敏感现状及其家庭因素,为早期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自编问卷,对722名城镇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人际敏感为(2.08±0.72)分;人际问题检出率为13.4%(男生10.8%、女生15.6%);初一为10.1%、高二为17.9%;初高中分别为10.6%和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