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春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2):1472-1473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者的个性特点,为大学生这一群体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702名大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测量,并以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的因子分为依据分为3组,即≥3分组、3分且≥2分组和2分组,比较这三组之间EPQ各因子的均分。结果 1702名大学生中有46名存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心理障碍,占2.70%;方差分析提示EPQ量表的L、E、N、P因子标准分在3个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LSD-t检验L、E、N因子在3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0.001)。结论 2.70%大学生有人际关系障碍,人际关系障碍学生存在高N、P和低L、E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有明显敌对倾向的高一学生的个性特征,为中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51名高一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敌对倾向分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测量,并以敌对倾向分量表的因子分为依据分为3组,即≥3分组、〈3分≥2分组和〈2分组,比较这3组之间EPQ各因子的均分。结果851名高一学生中有27名存在明显的敌对倾向,占3.17%;方差分析提示EPQ量表的L、N、P因子标准分在3个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LSD-t检验N因子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01);〈2分组与其它2组在L、P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其它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1.15%高一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敌对倾向,3.17%高一学生有明显的敌对倾向;高N因子分是引起高一学生敌对倾向明显的主要个性特征,并与P因子分偏高和L因子分偏低有关。完善中学生个性可能是降低敌对倾向,促进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影响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个性特征的方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个性特征,旨在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中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51名高一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测量,按照SCL-90量表各个因子分为分组标准(分为3组),被试至少有1个因子的因子分≥3分者为3组,所有因子的因子分均2分者为1组,其余均分为2组。对3个组EPQ量表个性特征的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851名高一学生中有77名存在各种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占9.05%;有392名存在各种轻度心理问题,占46.06%;其余382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占44.89%。方差分析结果提示3组之间在EPQ量表的L、E、N、P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F=10.614~202.364,P=0.000),其中以N因子差异最有显著性(F=202.364,P=0.000)。LSD-t检验进一步对L、E、N、P因子进行多重比较,3组与1组和2组在L、E、N、P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01);2组与1组在L、E、N、P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01)。结论高N因子分是引起高一学生心理问题明显的主要个性特征,并与P因子分偏高和L、E因子分偏低有关,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对促进心理健康和改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现代中学生的人格特点。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中学八九年级52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男生在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和掩饰性各维度得分与常模存在显著性差异(t=22.959,-20.516;P<0.05;t=-14.943,7.715;P<0.01);②女生精神质、内外向和神经质各维度得分与常模的差异显著(t=31.934,-17.976,-14.464;P<0.01);③男女生只有掩饰性维度上的方差不齐(F=11.218,P<0.01);八九年级学生只在神经质维度上方差不齐(F=4.204,P<0.05);南方和西北两地学生在4个维度上的方差齐性检验都不显著。结论①现代中学生更加孤僻、倔强,但情绪更稳定,且好静、富于内省;②现代中学生以明显精神质和外向两种人格类型居多;③现代中学生的人格在性别、年龄、年级和地域上表现出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心理健康的程度及其独特的人格特点。方法选取64例IBS患者和64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研究IBS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正常人人格之间的差异。结果 IBS患者的躯体化、敌对、精神病性、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人(t=2.76~7.26,P<0.05)。除恐怖因子外(F=3.18,P<0.05),不同年龄的IBS的SCL-90得分无明显差异。而女性的躯体化因子分明显高于男性(F=3.04,P<0.05)。而人格测验结果显示IBS患者精神质P、神经质N和掩饰性L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人(t=4.45~7.12,P<0.01),内外向E得分显著低于正常人(t=3.51,P<0.01)。结论 IBS患者的人格出现明显的异常,其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得分显著比正常人高,而且其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偏低。 相似文献
6.
韦蔚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1):1389-1390
目的 探讨90后大学生人格与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对483名南京工业大学工学院本科生进行了艾森克人格问卷与综合幸福感问卷的调查.结果 ①90后男女大学生在自我价值与自述幸福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t=2.88,-3.13;P<0.01);②除外向性与负性情感无显著相关外,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与幸福感各维度均显著相关(其中外... 相似文献
7.
梁丹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9)
目的 调查研究县城医务人员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县城365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不同性别的医务人员在P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3.113,P<0.01);②不同年龄、不同婚姻状况、有无子女的医务人员在客观支持(t=4.184,5.558,5.046;P<0.001)、主观支持(t=6.797,6.826,7.841;P<0.001)、支持总分(t=6.294,7.217,7.408;P<0.001)上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③不同职位的医务人员在客观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t=2.686,P<0.01);④P、N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均呈负相关(r=-1.107~-0.222,P<0.05或0.01);E与主观支 持、利用度、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229,0.261,2.258;P<0.01).结论 30岁以上、已婚、有子女的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现状好于30岁以下、未婚、无子女的医务人员,越外向的医务人员,他们的社会支持状况越好;通过增加社会支持可以使医务人员的情绪更稳定,可以降低医务人员的精神质倾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军校新生人格现状,为军校心理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比较某军校新生人格和常模的差异以及不同性别、专业之间的差异。结果军校新生E、P得分高于常模(Z=12.21,15.92;P<0.05),而N、L得分低于常模(Z=8.00,19.35;P<0.05)。女学员比男学员的E分高、P分高、L分低(Z=10.543,6.365,13.117;P<0.05);护理学员E分高于军医、海医、药学学员(χ2=19.10,18.29,16.80;P<0.05)。结论军校新生整体上性格更外向,精神质水平更高,情绪较稳定;女学员比男学员性格更外向,精神质水平更高,掩饰性更低;护理学员比军医、海医、药学学员性格更外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海口市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人格因素,探索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对心理问题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海口市4所中学高中学生626名,应用自编的个人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测试,所得数据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个年级在SCL-90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等8个因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PQ在掩饰性因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CL-90及EPQ结果在性别项、是否重点学校项、是否独生子女项、父母收入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上网时间在SCL-90测试结果中可能为人际敏感项和精神病项的危险因素(OR=2.346,2.636);与父关系为抑郁项的危险因素(OR=1.700)。结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因素存在差别,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程俊卫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2):144-147
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医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大致随家庭月收入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②总体幸福感与精神质和神经质显著负相关;③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与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具有较高一致性,相互间预测性较强。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人格特质对人际困扰的影响。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版、成人依恋测验(ECR)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23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男生的人际困扰程度显著高于女生(t=2.865,P0.01),独生子女大学生依恋回避程度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t=-2.650,P0.01);城镇大学生依恋回避程度显著低于农村大学生(t=2.732,P0.01);②人格特质的3个维度与人际困扰总分之间相关;③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人格特质可以解释人际困扰总分45.2%的变异量(r=0.672,P0.01)。结论①大学女生表现出较少的人际困扰;独生子女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表现出较低程度的依恋回避;②人格特质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困扰的重要因素,表现在大学生越外向,情绪越稳定,人际困扰的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个性、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孙录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231-232
高中生正值青春期 ,情绪处于不稳定阶段 ,同时又由于面临升学、择业等压力 ,故而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常见。已知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 ,本文仅从学生的个性及防御方式入手 ,来探讨它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抽取乐昌市三所中学共九个班的在读高中生作为调查对象。有效被试共 518人 ,其中男生 311人 ,女生 2 0 7人 ,平均年龄 17.0 4± 1.15岁。1 .2 研究方法1.2 .1 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 [1] 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九个因子 ,采用 1~ 5五级评分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初中生应对风格特点,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应对风格量表、人际素质量表、个性素质量表对山西省1299名初中生进行了测试。结果①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初中生的应对风格特点有所不同,普通中学学生在注重情绪、理智合理、身体策略、否认压抑、针对情绪的行为策略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重点中学学生;男生与女生在身体策略方面差异显著;②初中生人际素质、个性素质与应对风格具有中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其因子间呈不同程度相关;③不同学校类型初中生的人际素质对应对风格均有较好预测力,人际素质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结论人际素质、个性素质、学校类型对初中生应对风格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内地藏族初中生人格特质的特点,为他们的人格发展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采用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少年版)对110名初中生进行量表测量。结果内地藏族初中生的人格特质大多属于中间型。从典型人格类型看,精神质型所占比例最高,神经质型次之,外向型最低;在神经质和内外向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精神质和掩饰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掩饰性上存在性别差异(P<0.05),男生较为内向,女生较为倔强。结论内地藏族初中生的人格特质在一些维度上明显区别于汉族初中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学习动机、焦虑、人际信任等因素对中学生自尊的影响及具体影响路径。方法以自尊量表、学习动机量表、特质焦虑量表、人际信任量表、社交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对212名高中生进行测验。结果性别和年级在自尊分数上有交互作用(F=4.32,P〈0.05)。在高二年级时,男生的自尊水平明显高于女生的自尊水平,其它年级学生自尊水平性别差异不显著;高中生自尊与学习动机、特质焦虑、人际信任、社交焦虑有密切相关(P〈0.01);特质焦虑、社交焦虑对自尊的影响显著。在特质焦虑对自尊的影响中,社交焦虑和学习动机的中介效应显著(Z=2.01,P〈0.05;Z=1.49,P〈0.05)。结论自尊与学习动机、特质焦虑、人际信任、社交焦虑有关。高二男生的自尊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城镇中学生人际敏感现状及其家庭因素,为早期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自编问卷,对722名城镇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人际敏感为(2.08±0.72)分;人际问题检出率为13.4%(男生10.8%、女生15.6%);初一为10.1%、高二为17.9%;初高中分别为10.6%和16...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人际信任问卷与孤独感问卷,对8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人格各维度与孤独感相关显著(r=0.527,P=0.003;r=0.225,P=0.008;r=-0.464,P=0.006),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相关显著(r=-0.308,P=0.005);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人格及人际信任对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具有预测作用;精神质、神经质人格对孤独感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同时通过人际信任间接影响孤独感。结论人际信任在神经质人格与孤独感、精神质人格与孤独感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