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七,又名参三七、田七,昧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三七有“生打熟补”之说,即生三七对于跌打损伤、止血活血功效明显,熟三七则侧重于补益。原理在于三七加热后,三七的皂苷等成分被破坏,活血功能减弱,补益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2.
薛恒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9):100-101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是常用的名贵中药,主产于我国云南、广西等地。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体重,质坚实。气微,味苦回甜。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历代多沿用活血、止血、疗伤之功,三七的补益作用在民间一直流行,但未被予以重视,本文就其补益作用做一简单阐述。1三七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3.
三七作为我国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补益气血之功效,是传统的活血化瘀药。三七经过炮制加工后,功效明显不同,生品主散瘀止血,熟品主补血益气。近年来对三七的研究逐渐深入,主要研究方向为生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对熟三七的研究虽逐年增加,但炮制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变化尚不明确。该文对三七现代炮制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对比了三七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及药理作用差异,提出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三七物质转化规律与补血作用的相关性,以期阐释其炮制机制,提升三七饮片的质量评价体系,为该饮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补益肝肾法治疗膝骨关节炎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娟 《四川中医》2007,25(1):80-81
目的:观察中药补益肝肾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补益肝肾中药(独活、秦艽、当归、白芍、桑寄生、杜仲、川断、参三七、延胡索、怀牛膝、威灵仙、青风藤)治疗30例,并设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和86%,提示:本方法对膝骨关节炎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止痛功效。  相似文献   

5.
益肾健骨片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社花  何继祥  李应芬  郭洪云  程静 《中成药》2005,27(8):i0002-i0004
益肾健骨片由淫羊藿、千年健、红花、砂仁、熟地、当归、制首乌、丹参、巴戟天、杜仲、白术、三七、川芎、人参、女贞子、甘草等16味药组成,具有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本草学考证,结合现代研究结果,表明本草文献中关于三七功效的记载有不完整性,三七除有本草记载的“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还有“生血,补血”之功效。  相似文献   

7.
养血清宫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淑慧 《陕西中医》2008,29(7):791-792
目的:观察补益、祛瘀、清热类中药配伍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我院自制的养血清宫胶囊(益母草,当归,三七,牛膝,黄芪,败酱草等)治疗本病56例,并设对照组42例,服用米非司酮,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52.3%,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养血清宫胶囊有益气养血,清热解毒,祛瘀止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三七及其伪品的鉴别方法,确保临床药品质量.方法:从性状特征及显微特征入手,鉴别三七及其伪品.对比分析三七及其伪品在功效、气味、性状及来源等多方面的差异.结果:三七、菊三七、藤三七、莪术等均有不同的性状特征及功效.结论:注重三七及其伪品的特征差异,从性状、显微特征等多方面综合鉴定,对辨别三七真伪、确保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含三七方剂组方规律。方法:对《中国药典》及《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有三七的方剂进行检索,收集资料,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构建含三七方剂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含三七方剂的功能主治、证候分布、配伍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并对高频药对和高频证候进行深度分析。结果:含三七方剂共197首,涉及中药391种,常用药物组合67个,主治疾病14种,主治证候7种,高频药对"三七-当归","三七-红花"及高频证候"气滞血瘀"及"气虚血瘀"的药物组合分析显示三七在不同药对中功效大致相同,针对不同证候治疗作用具有差异。结论:《中国药典》与《中药成方制剂》中含三七方剂多具有活血止痛之功效,三七常与活血药、补益药、理气药同用,其组方规律与特点为临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其针对"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的药物组合为研究三七"生打熟补"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三七属于五加科植物,有生、熟之分,作用有“生消熟补”之别。生三七功专止血祛瘀、消肿止痛,而熟三七则以补血、补气作用较强。前期研究表明,蒸制是三七最常用的炮制方法,目的是使其药材软化,以增强三七的补益作用,缓和其药性。研究发现~[1],熟三七中的总皂苷含量高于生三七;并且随着蒸制时间的变化,三七总皂苷含量呈现出先升高而后逐渐降低的趋势。本研究通过对三七不同蒸制时间的观察,  相似文献   

11.
中药三七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根,其主产地有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别名有金不换、田七等,其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以干燥根入药。具有止血化瘀、活血止痛等功效。随着科技的进步三七中的有效成分及其功效被国内外专家发现并证实,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有三七皂苷、黄酮苷、氨基酸与挥发油等,具有补血、止  相似文献   

12.
张云英 《陕西中医》2002,23(5):397-397
目的 :观察补血、摄血、凉血、祛瘀类中药组方的疗效。方法 :采用参芩地炭汤 (玄参炭、黄芩炭、地榆炭、蒲黄炭、三七粉、白术等 )治疗本病 5 6例 ,并设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1 0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 64%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P<0 .0 1 )。提示 :本方有补益气血 ,清热凉血 ,化瘀止血 ,养血止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我用三七     
三七,入走血分,不寒不燥,是一味止血、止痛、消肿、化症的良药,对许多出血病症或因血脉瘀阻而引起的诸多肿、痛病症(包括剧痛),以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运用得当,剂型适宜,都可取得明显效果。有资料记载:三七、人参功效相似,均有调节免疫作用,能使过低或过高的免疫反应恢复正常。同时,三七有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的功效,这些都与三七为五加科植物和擅长止血生新、止血而不留瘀、“止血兼补”之独特功效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三七始载于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是化瘀止血功效最佳之品,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又名参三七,俗称“金不换”。三七入肝、胃经,并入心与小肠,具有良好的止血、活血、行瘀之功效,故对诸出血症均有效,单独应用或配合其他药均可。三七在临床多为伤科主药,如久负盛名的“云南白药”就以三七为君药。 近年来,应用三七治疗疾病越来越多。 1.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可配合白茅根、藕节、生地、当归等。 2.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其总有效率达96%,对高脂血症、肝肿大、肝硬化也均有一定效果。据报道,三七所含成分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因而有“三七功同人参”之说。  相似文献   

15.
三七为散瘀止血之品,功效卓著,对妇科功能性子宫出血,特别对顽固性的出血,疗效尤为显著.三七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有止血而不留瘀血,行瘀而不伤新血的特点.故三七有金不换之美称.我们结合临床经验谈一谈三七在妇科急腹症中运用体会.  相似文献   

16.
赵志敏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633-2634
根据三七具有活血止血的双重功效,临床上运用三七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高脂血症、糖尿病、急性咽喉炎、复发性口疮等收效满意,另外三七对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也有重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驻景丸加减方出自<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此方是由楮实子、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茺蔚子、车前子、木瓜、生三七粉、紫河车粉、寒水石组成,具有补益肝肾,益精明目之功效.用此方加减或合方又可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兼夹实邪、虚实夹杂的内障眼病,现将我临床应用此方治疗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善学  吕勤芝 《河北中医》2010,32(4):588-589
止血明目无糖颗粒由墨旱莲、丹参、牡丹皮、郁金、蒲黄、三七等中药材经提取加工制成,其中对丹参脂溶性成分进行β-环糊精包合处理,具有养血活血、凉血散瘀、补益肝肾的功效,用于血热瘀阻所致的眼底出血性疾病等。本研究对制剂中墨旱莲、牡丹皮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制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该制剂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三七总皂苷是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活血止血的功效。现将三七活血止血功效在临床上的应用作一归纳,为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壤处理对三七根腐病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七(Panax notoginseng)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三七的治疗及保健功效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三七病害一直困绕着三七生产,其中三七根腐病是影响三七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前人对该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过一些研究,如罗文富等[1]认为导致根腐病的病原有多种,伍敦祥[2]、李忠义[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