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清丙酮酸激酶(PK)测定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方面具有与CK—MB 相同的敏感度,且测定方法简单、快速。我们发现标本处理方式对结果有较大影响,用血清标本时,抽血后需尽快离心分离,否则,在血液凝固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PK 活性明显升高.为消除这一影响,我们应用了抗凝标本,并对常用抗凝剂对PK 活性影响进行了实验观察,现报道如下。一、方法1.取材取常规肝功能检查血清若干份混合成两份,再将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了丙酮酸激酶比色法的影响因素,发现标本的不同处理方式对血清PK检测结果影响较大。一、测定方法1985年国内邢启崇等(山东医药2:18,1985)根据日本野隆光等血浆PK测定法加以改进的2.4-二硝基苯肼法。二、结果1.血清分离时间不同对血清PK活力影响:取10份患者标本,每份分放于1支肝素抗 相似文献
3.
4.
朱建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95,(1)
丙酮酸激酶(PK;EC2.7.1.40)缺陷常见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白血病、白血病前期或经分子机制的 化疗后,也常呈现PK的缺陷,伴有黄疸和脾肿大的长期溶血性贫血是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本文用一种新的电势法来测定丙酮酸激酶的活性。本方法是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规定的标准化测试条件,通过检测缓冲反应的pH变化来测定酶的活性,而在每一个测量周期中的乳酸脱氢酶反应是被自动减除的。 相似文献
5.
6.
抗凝剂对AFU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α-L-岩藻糖苷酶(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广泛分布于机体组织细胞一血液和体液内,参与含岩藻糖基的糖蛋白、糖脂的分解代谢。血清AFU测定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在64%~84%之间,特异性在90%左右。AFU以其对检出小肝癌的高敏感性,对预报肝硬变并发肝癌的高特异性,和与AFP测定的良好互补性,而越来越被公认为是肝癌诊断、随访和肝硬变监护的不可或缺的手段。许多文献都主张联合检测AFU和AFP活性,对肝癌高发人群的筛查和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笔者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因几位门诊体检人员的血清标本不够而采用EDTA-K,抗凝的血浆测定AFU活性,发现这几个标本AFU结果均明显增高。为了验证是否因EDTA-K:抗凝剂的影响,笔者专门做了以下实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丙酮酸激酶 ( Pruvate kinase,简称 PK,EC.37.1 .4 0 )此酶是糖酵解的关键酶之一 ,它是一种变构酶 ,在人体内 ,丙酮酸激酶存在着三种同工酶 ,即 L型又称肝型 ,M型又称肌肉型和 A型。关于 PK的研究有很多 ,并建立了测定血清PK活性的方法。测定方法稳定、简便、快速 ,适用于手工或自动化分析 ,血清 PK正常参考值和测定实验条件已有报道 [1 ] ,且 PK在急性心肌梗塞的动态变化中很有临床应用价值 ,并认为 PK是诊断早期心肌梗塞的一个很重要的血清酶指标 [2 ] ,已得到肯定。但在 PK与血糖方面研究甚少 ,下面笔者就血糖与血清 PK的关系进… 相似文献
9.
人血清丙酮酸激酶测定及正常参考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国内有关人血清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的测定方法只见陈燕等的报道。血清PK活性的测定对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及其某些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的检测是一项有价值的指标。本文报告使用西德Boehringer Mannheim公司的PK活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活性的变化谢彦晖林果为阮林海黄一微白血病患者可存在多种红细胞酶异常,这些酶谱变化反映白血病血细胞的代谢特征。我们研究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酶谱变化,现将红细胞丙酮酸激酶(PK)的活性变化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13.
陶元鋆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5,(4)
丙酮酸激酶(PK)缺陷症是1961年Valentine等对7例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CNHA)Ⅱ型患者作红细胞糖酵解诸酶的分析时发现的,它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过去认为罕见,随着酶分析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其检出率逐渐增高。至今,世界上已报道300多例,以北欧多见,分布较广,发生率仅次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而在糖酵解通路中为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红细胞酶病。丙酮酸激酶 PK为红细胞糖酵解通路末期的一个酶,催化如下反应: PK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ADP-→丙酮酸+ATP 相似文献
14.
不同抗凝剂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α-淀粉酶(α-Amylase,EC.3.2.1.1,简写AMS)是一种多糖类化合物水解酶.Ca~(2+)可稳定该酶的二、三级结构,以维持其表现活性所必需的构象.如果除去α-淀粉酶中的Ca~(2+),则酶活性丧失;当重新加入Ca~(2+),则该酶的活性又得以恢复.当血中加入与Ca~(2+)结合的抗凝剂可使部分α-淀粉酶活性丧失,从而导致α-淀粉酶的测定结果偏低.本文拟就几种常用抗凝剂对α-淀粉酶测定结果的影响作一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血清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活性变化在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作用.方法用速率法测定血清PK活性.结果非白血病组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组血清PK活性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组酶活性分别呈轻度升高(140±11 IU/L)、中度升高(241±32 IU/L)、高度升高(495±151 IU/L),与对照组(63±18 IU/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酶活性随治疗好转而逐渐降低,病情完全缓解时,酶活性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检测血清PK活性可作为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和疗效的动态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血清钾离子的丙酮酸激酶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一种用螯合物以替代离子载体(Kryptofix221)的丙酮酸激酶测定血清钾的方法。使用酶偶联多标准固定时间法检测。该法与定值血清的相对误差为0.372%~2.158%;批内CV<2.01%,批间CV<2.10%;线性2.0~8.0mmol/L;回收率99.8%~102.8%,脂血、黄疸、内源性酶(LDH和PK)、镁及氨等对测定无干扰;与火焰光度法回归方程为Y=0.0188+1.0092X,r=0.9875,P<0.01,与离子电极法对比,回归方程为Y=0.3967+0.9357X,r=0.9867,P<0.01;试剂复溶后(4℃)至少稳定9天。该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测定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与火焰光度法及电极法相关性好,试剂稳定、价廉,可在多种全自动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10)
目的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肿瘤型丙酮酸激酶(Tu M2-PK),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初步分析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妇科行子宫切除术或诊断性子宫内膜刮除术的患者140例,其中正常子宫内膜患者3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55例(单纯型增生15例,复杂型增生20例,不典型增生20例),子宫内膜癌5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查其血清中的Tu M2-PK的浓度水平。结果 (1)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中的血清Tu M2-P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Tu M2-PK水平与手术分期及病理分级有相关性,即手术分期Ⅲ与分期Ⅰ-Ⅱ、病理分级G3与G1-G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与患者年龄、术前血清CA125值、肌层浸润深度、腹水细胞学无相关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患者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Tu M2-PK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Tu M2-PK水平与手术分期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提示其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临床诊断的生物学标志之一,对临床诊断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99,(2)
丙酮酸激酶(PK)是糖酵解的一种关键酶,它有四种同工酶,即肝(L)型、红细胞(R)型、骨骼肌(M1)型、肾(M2或K)型。K型主要存在于胚胎期,随着发育逐渐为组织特异性同工酶所代替。但肿瘤组织出现K型同工酶,其含量与恶性程度呈正相关。K型受丙氨酸高度抑制,而M型不受其抑制。采用丙氨酸抑制PK试验对确定正常脑组织和脑肿瘤的总PK活力以及比较不同脑肿瘤的组织分类和术后存活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观察33例脑肿瘤病人,待测组织取自手术时肿瘤的中心部位,均行组织病理检查。9例正常脑组织取自死于非肿瘤的尸验标本。采用分光光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