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依然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近些年,在日本,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约占胃癌治疗患者的57%,而在中国,该比例却不足10%。包括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在内的微创手术,对于EGC患者而言是治愈性的治疗,而且患者会获得很好的预后。对于EGC而言,规范化诊治流程非常重要。首先,内镜、超声内镜及组织学检查是筛选微创手术患者的关键步骤。第二,仔细评估微创手术标本可以为将来可能的外科干预提供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脉管瘤栓、肿瘤体积、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此外,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淋巴管侵犯、HER2/neu、Mucin-4、VEGF C、VEGF D过表达是EGC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是指病灶不超过黏膜下层而无论有无转移的胃癌。早期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大大提高了胃癌患者的预后[1]。随着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使早期胃癌病灶切除范围更加扩大,并且安全可靠,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补充和演进,目前已成为消化道早癌及其它肿瘤的内镜下切除的新技术[2]。为了探讨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最佳护理措施,现将我院128例经ESD治疗的早  相似文献   

3.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胃癌病变位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而无论病灶大小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应用辅助技术在内镜下对消化道较小的无蒂浅表性恶性病变行病灶切除的方法。随着内镜技术和器械的改进与发明,EMR技术得到不断改进与创新,已成为治疗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将造影管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胰管和胆管,注入造影剂,进行X线检查的一种方法。目前,ERCP已成为肝、胆、胰疾病重要的诊治方法[1]。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消化道早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2017年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的消化道早癌患者343例,共385个标本,观察其发生部位、性别分布特征及组织形态学表现,分析ESD标本与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符合率;统计活检标本早癌的检出率及诊断率。结果早癌的诊断率及检出率呈逐年提高趋势;ESD早癌患者男性的检出比例显著高于女性;早癌活检与ESD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3.84%,过诊率为8.08%,低诊率为8.08%。结论早癌病理诊断,尤其是活检诊断要注意结构异型性和细胞异型性并重;充分了解消化道早癌的基本临床内镜特点,结合内镜表现初步判断肿瘤分化和浸润深度,参考内镜表现及有经验内镜医师的内镜诊断,有助于提高早癌的病理诊断符合率,活检病理诊断和ESD病理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在内窥镜下放置胃造瘘管,建立肠内营养的一种内镜下治疗技术。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至今,国外已广泛应用于肠内营养和胃肠减压。近年来国内的成人医院中已开展了此项操作,但儿科领域涉足较少。现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成功实施PEG的1例患儿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传统腰椎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近年来,脊柱内镜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作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手段,由于具有创伤小、恢复时间短、术后疼痛少、出血量少等优点,在具有适应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值得推广。目的:文章回顾了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的发生发展、优势、局限及发展趋势等。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万方数据库中2010-2022年出版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endoscopic lumbar fusion,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minimally invasive spine”;中文检索词为“内镜下腰椎融合术、腰椎退行性疾病、脊柱微创”。排除重复、质量较差及不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腰椎退行性疾病是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等疾病的病理基础,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主要病因。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是一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新型微创技...  相似文献   

8.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阑尾切除和保守治疗.2012年,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启发,中国学者刘冰熔创新性地提出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ndoscopic retrogra...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胆胰疾病多由胆道梗阻引起,及早解除梗阻、通畅引流最为关键。妊娠期胆胰疾病中胆总管结石最常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是处理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常规ERCP需要在X线辅助下完成,尽管大多数专家认为,单次ERCP所需X线照射剂量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不大,但X线照射的安全性仍受到广泛关注和担忧,因此,对妊娠期女性进行无X线ERCP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处理食管黏膜病变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处理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分别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内镜检查及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35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60岁。对患者行内镜下治疗,观察术中出血、穿孔及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情况,统计病灶完整大块切除率与组织学完全切除率,通过随访评价复发或转移情况,对内镜治疗短期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完成ESD操作28例,7例(20.0%)改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切除,手术耗时20~125min,平均耗时65 min。颈部气肿1例,术中穿孔2例(5.7%),术中少量出血8例(22.9%),术后延迟性出血1例。组织学治愈26例(74.3%)。除2例手术治疗外,32例完成随访,1例(3.3%)失访。随访4~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随访中,3例复发,复发率9.4%(3/32),3例发生术后食管狭窄包括1例复发病例。结论 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早期食管癌患者99例,将其中以ESD为治疗方案的52例患者纳入ESD组,同期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47例患者纳入EMR组,分析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病灶切除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与EMR组比较,ESD组手术时间和术后禁食时间较长,最大病灶直径较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病灶整块切除率及病灶完全切除率均高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术后12个月复发率低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直径较大的早期食管癌具有剥离病灶彻底、复发率较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消石汤预防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后患者胆囊结石复发的疗效。方法:将40例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给予术后指导饮食及其生活习惯改变,治疗组加用中药消石汤。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间中药组胆囊壁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胆囊收缩功能强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有1例结石复发。结论:中药消石汤能减轻胆囊壁的炎症,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有助于防止胆囊结石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评估肿瘤起源及组织学特征能否提高内镜下切除食管平滑肌瘤的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6月因食管黏膜下肿瘤于消化内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8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接受术前超声内镜检查评估后进行内镜下切除。统计患者的肿瘤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前超声内镜提示,平滑肌瘤起源于黏膜肌层39例,固有肌层19例。瘤体平均直径1.50(0.2~6.5)cm,其中20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32例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6例行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总体完整切除率为96.6%。平均手术时间为38.29(15~100)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5%(9/58),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在39例黏膜肌层起源平滑肌瘤中,20例行EMR,19例行ESE,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及并发症发生上差异不显著,但EMR组的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更短(P<0.05)。在19例固有肌层起源平滑肌瘤中,13例行ESE,6例行STER,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上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术前超声内镜精准评估肿瘤起源及组织学特征可提高食管平滑肌瘤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将年龄23~82岁的1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T组和EST+EPBD组,各96例,比较2种手术的疗效。结果EST+EPBD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显著少于EST组;一次性取石成功数及总成功取石成功数明显高于EST组。2组出血量、胰腺炎、胆道内钡剂反流、结石复发等多项并发症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EST+EPBD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可较大提高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胆胰管合流异常与胆胰疾病的关系(附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0年1月~1996年12月间ERCP检查中发现的胆胰管合流异常14例,进行了胆胰管汇合部的结构分析,并探讨了胆胰管合流异常与胆胰疾病的相互关系。胆胰管合流部共同长度为18.2±2.5mm,合流角为83.7±6.9°,结果表明:胆胰管共同长度过长造成的胆胰液返流与胆胰合流部共同长度和汇合角成正相关系,并成为胆胰疾病的直接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剂量生长抑素联合内镜下止血术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作用.方法:随机将杞县中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87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内镜下止血术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大剂量生长抑素治疗.持续使用7d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胃肠功能、凝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7%)高于对照组(76.74%)(P<0.05);观察组胃泌素、生长抑素以及胃动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胀总发生率(13.62%)和对照组(9.28%)无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生长抑素联合内镜下止血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改善凝血功能及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17.
ERCP合并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2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合并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256例,通过ERCP掌握患者结石特征,并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进行取石治疗。结果 256例胆管结石患者插管成功249例(97.27%),EST取石成功239例(93.36%),其中1次成功后取石199例(83.26%),2次成功40例(16.74%)。有7例患者(2.73%)因多发憩室,乳头位置不佳插管失败转手术治疗。ERCP合并EST后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64.44%(154/239),引流3~5 d后造影证实结石取净90.91%(140/154)拔除了引流管,14例(9.09%)残余结石行2次内镜取石。术后并发症15例(6.02%),包括急性胰腺炎9例,胆道感染6例,给予相应治疗1周后痊愈。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39例未做特殊处理,3 d后恢复正常。结论老年胆总管结石行ERCP(或EST)耐受性好,疗效显著且恢复快,有条件医院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内镜超声指导下的食管黏膜下肿瘤切除术的应用。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79例疑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并行内镜下黏膜下肿块切除和病理学检查,对比内镜超声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内镜超声检查准确提示了肿瘤所在层次,通过内镜下黏膜下肿瘤切除术切除了所有病变,术后5例发生少量出血,6例因切除黏膜较多造成食管狭窄,经处理后预后可。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判断黏膜下肿瘤,可用于指导黏膜下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胆漏是胆囊切除术、肝叶切除术、肝外伤术后等的严重并发症,随着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脏移植、闭合性肝外伤保守治疗的广泛开展,胆漏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既往,胆漏的治疗多数是开腹手术治疗,创伤大,不易被病人接受,近几年我科开展了以内镜下胆道支架植入为主要手段的胆漏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其相关技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ERCP诊断情况,以及ERCP相关性治疗,包括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内镜下胆管金属支架引流术(EMBD)、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ERCP支架植入术的应用情况,并对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均经ERCP检查,共成功发现病变显影54例(79.4%),其中壶腹癌(16/18)、乳头癌(10/12)、胆管下段癌(8/l0)、胆囊癌(5/5)、肝癌侵犯胆管(2/2)肝门部胆管癌(6/11)、胰腺癌(6/8).术后7d胆红素及ALP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8例(14.8%),电解质紊乱9例(16.7%),并发消化道出血3例.49例接受为期6个月的随访,其中死亡12例(24.5%).结论 ERCP及其相关治疗手段能够减轻黄疸,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