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春晖  王松清  林辉 《中外医疗》2016,(28):118-12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直肠癌患者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该研究方便选取2015年1—12月在该院拟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54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其中研究组给予乌司他丁,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直肠癌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用药后1 h(T1)和用药后2 h(T2)两个时间点的PT(14.25±1.51)s,(13.95±0.75)s与对照组比较亦明显延长(t=3.66、3.10、3.42、2.93,P<0.05)。研究组用药后1 h(T1)的APTT(39.04±3.79)s与对照组比较亦明显延长(t=2.88、3.17,P<0.05)。研究组在用药后2 h(T2)TT(19.10±0.51)s与对照组比较亦明显延长(t=3.52、3.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术中高凝状态,有助于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兔常温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2组:乌司他丁组(U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建立兔常温ECC模型,U组在ECC前给予乌司他丁10×10^4U/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ECC转机30min,流量为180~300ml/min,肛温维持在36.5℃-37.5℃。分别记录ECC前、停机、停机后1h、2h和3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m)、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结果两组PTECC后均较ECC前显著延长(P〈0.05),两组间胛在停机后3h时有统计学差别,C组长于U组(P〈0.05)。两组APTT ECC后也均较ECC前显著延长(P〈0.01),同时间点U组APTT较C组延长更为明显(P〈0.05)。两组血浆FIB含量ECC后均较ECC前显著降低(P〈0.01),同时间点C组较U组下降更明显(P〈0.05)。ECC后两组血浆D—D浓度较ECC前显著升高(P〈0.05),同时间点C组D—D浓度升高较U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ECC后凝血因子消耗使APTr和Prr延长,纤溶亢进使血浆FIB含量下降,DD浓度升高。ECC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可减少ECC中凝血因子的消耗,抑制纤溶系统的过度激活,改善ECC术后凝血功能。提示ECC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具有血液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乌司他丁对门脉高压脾切除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15例门脉高压行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对照组(n=68)和乌司他丁组(n=47)。乌司他丁组于术后当日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100000 U/d,连用5 d。分别在术前、术后1 d、3 d、5 d空腹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乌司他丁组于术后3d、5d,PT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PTA较术前明显延长(P<0.01);与对照组比较,手术后1d、3d、5d,APTT、TT延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脾切除术后静脉滴注乌司他丁100000 U/d,可适当延长APTT和TT,改善术后患者的凝血状态,但不能减少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在门脉高压脾切除患者中使用乌司他丁更大剂量或连续给药方式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食管癌围术期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于用药前(T 0)、用药后1 h(T 1)、术毕即刻(T 2)、术后12 h(T 3)四个时间点采取静脉血。测定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T 1~T 3时,治疗组和对照组WBC、PLT、HC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 1~T 3时治疗组PT、APTT、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食管癌手术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对围术期食管癌病人的凝血功能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峰 《中外医疗》2016,(5):10-12
目的:探讨研究使用不同剂量的乌司他丁,对于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在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心肺复苏后患者共计106例,以上患者全部为心脏骤停后经心肺复苏后自我循环康复,并且均是能够生存超过72 h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为53例。两组患者全部进行普通心肺复苏抢救,使用普通心肺复苏常用的急救药物;在心肺复苏自我循环康复后;实验组患者使用乌司他丁剂量为40万U/次,2次/d。对照组患者使用乌司他丁,剂量20万U/次,2次/d。然后观察所有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产生情况;并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28 d之后的生存状况。结果经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中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33.3%(18/5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8.5%,31/53);该两组患者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74,P<0.05);治疗28 d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73.6%;明显高于对照组(37.7%,20/53),该两组患者在治疗28 d以后的生存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5,P<0.05)。结论使用乌司他丁能够帮助提高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生存率;并且使用超剂量乌司他丁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小剂量要好,值得该院学习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成人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应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80例拟行原位肝移植的重度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四组:乌司他丁1、2、3组(U1、U2、U3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在术始分别给予U1、U2、U3组乌司他丁1×104、2×104、4×104U/kg持续泵入;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T0)、无肝前期60 min(T1)、无肝期20 min(T2)、新肝期20 min(T3)、关腹前30 min(T4)静脉采血,常规实验室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imer),同时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凝血速率(CR)及血小板功能(PF)变化,并记录整个术程出血量、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及新鲜冰冻血浆量。结果与C组相比,U1组的凝血指标、失血输血量未见显著差别(P>0.05);而U2组的APTT、FIB、D-Dimer、ACT、PF等已经出现了变化的趋势,虽然除T4的FIB外其余指标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显著地减少了术中失血量和输注血液制品量(P<0.05);U3组作用更为明显,APTT、FIB、D-Dimer、ACT、PF等指标在无肝期和新肝期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进一步减少了术中失血量和输注血液制品量(P<0.01)。结论乌司他丁呈剂量依赖性改善肝移植无肝期和新肝期的凝血状况,并减少术中失血输血量,其机制主要是抑制纤溶亢进和保护血小板功能,并可能参与维持促凝抑凝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吴小东  冯霞  张中伟  曹丽丽 《西部医学》2014,26(11):1448-1450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大范围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大范围肝叶切除术患者144例,分为4组(n=36),分别于术后第1、2、3天分别持续静脉输注1.0×10^5 U·h-1(Ⅰ组)、2.0×10^5 U·h-1(Ⅱ组)、3.0×10^ 5U·h-1(Ⅲ组)乌司他丁,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观察4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2、3天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E)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Ⅰ组ALT在术后T3时,AST、CRE在术后T2和T3时,BUN在术后T1-T3时活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ALT、AST、BUN、CRE在术后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而TBIL在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均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范围肝切除术后早期应用乌司他丁2 X105-3X105 U.h-1能够抑制ALT、AST、BUN、CRE活性的升高,且与用药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大鼠急性肾损伤(AKI)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Ⅰ组、治疗Ⅱ组、治疗Ⅲ组和治疗Ⅳ组,每组6只。腹腔注射庆大霉素制备AKI模型。治疗Ⅰ、Ⅱ、Ⅲ和Ⅳ组连续7 d分别经腹腔注射乌司他丁10 000、30 000、50 000和100 000 U·kg-1·d-1。第8天留取标本观察血胱抑素C(Cys C)、尿液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浓度,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行半定量评分。结果:模型组Cys C、Kim-1、NGAL、肾组织病理学评分均较假手术组升高,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下降,而治疗Ⅱ组上述指标低于治疗Ⅰ组(P<0.05或0.01),治疗Ⅲ组、Ⅳ组和治疗Ⅱ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0 000 U·kg-1·d-1UTI可以减轻庆大霉素急性肾损伤,更大剂量不增强其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R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针10万U+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3次/d,连续7d。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以及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 D)水平及血小板计数(Plt)变化。结果治疗组住 ICU时间、28d病死率、APACHE 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氧合指数、FIB、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T、D- D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治疗能改善ARDS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的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本科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109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2008年国际严重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治疗,其中在治疗组中加用乌司他丁。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分别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rnbin time,PT),同时分别于1、3、5及7 d检测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Cr)、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ys-C)及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urine N-acetyl-glucosaminid,NAG),对两组患者发生肾损害和需要连续肾替代治疗情况连续观察7 d,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30 d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患者FIB及PLT均明显升高,APTT和PT均显著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Cr、第3天血BUN、Cys-C及NAG下降(P<0.05),而第5、7天时血BUN无显著下降(P<0.05),总体发生肾功能损害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且近期生存率较好(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脓毒症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中老年肝移植术患者肺损伤指标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9年1—10月收治的95例中老年终末期肝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药物使用剂量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均行经典非转流式原位肝移植手术,对照组给予50000U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给予100000U乌司他丁治疗,治...  相似文献   

13.
李勇  朱红阳  刘田 《大家健康》2016,(3):126-127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用于治疗脓毒症对患者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加用乌司他丁和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和血肌酐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肾功能损害所占比例(20.0%)低于对照组(46.7%),30 d生存率(90.0%)高于对照组(76.7%),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SIRS患者凝血功能,减轻对肾功能的损害,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ICU老年脓毒症患者炎症状态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脓毒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治疗,疗程为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CRP、PCT、PT、APT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机体高凝状态,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低中心静脉压肝切除患者细胞免疫和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肝部分切除术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均采用控制性降低中心静脉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乌司他丁低、中、高剂量组,每组40例,分别在麻醉开始前注射生理盐水、0....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病行直视手术的患者术后的细胞因子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病60例,纽约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和美国麻醉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ASA)分级为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心脏停搏液内加入乌司他丁15 000 U/kg,常规组无此处理。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后10 min(T2)、心脏瓣膜置换术后2 h(T3)及术后24 h(T4)从中心静脉插管采集血标本4次,测定心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钙蛋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8及IL-10。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和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心功能明显改善。观察组各监测时刻的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而IL-10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房平均压、平均肺动脉压、体循环阻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体外循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凝血系统、血小板功能和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8)和乌司他丁组(U组,n=18).U组将乌司他丁40万单位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自切皮开始静脉输注,30 min内输注完毕,另将40万单位加入CPB预充液中,另外20万单位以4~6万单位/h速率输注至术毕,总量100万单位,C组不用乌司他丁及任何抗纤溶药物.分别于切皮前1 min(基础值,T0),肝素化前1 min(此时U组已用乌司他丁40万单位,T1),术毕(T2),术后6 h(T3)和术后24 h(T4)经颈内静脉导管采血5 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CD62p),用比浊法测定激活部分凝血致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用硅藻土激活剂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记录患者术后24 h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 组间GPⅡb/Ⅲa、CD62p和PT,以及术后24 h出血量和同种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U组APTT在T1、T3和T4均缩短(均P<0.05).与C组比较,U组:APTT在T1~4均缩短(均P<0.05),体外循环中ACT缩短,补充肝素量增加(P<0.01).结论 乌司他丁对血小板聚集和活性无影响,它能缩短APTT及肝素化后的ACT,增加CPB中补充肝素量,对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促进作用,该实验所用剂量未见减少CPB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肺脂肪栓塞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肺脂肪栓塞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4 100 U,ih,q12 h)及甲泼尼龙(80mg,iv,q8 h)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剂量乌司他丁20万U每100 ml 0.9%氯化纳注射液静脉滴注,4次/d,7d为一疗程治疗.比较两组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的各项重要指标变化,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并对住院期间死亡人数进行记录.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超敏C反应蛋白,乳酸及APACHE 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肺脂肪栓塞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炎症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严重多发伤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凝血功能(PT、APTT、FIB、D-D)以及MODS发生率、14 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IL-6、TNF-α分别为12.37±2.93 pg/mL和31.90±2.91 pg/mL,低于对照组的16.70±3.95 pg/mL和36.06±4.33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PT、APTT、FIB、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PT、APTT、FIB、D-D分别为12.13±2.80 s,34.26±3.57 s,3.30±0.66 g/L和1.81±0.55 mg/L,优于对照组的16.13±3.50 s,37.46±3.80 s,2.59±0.90 g/L和3.16±0.81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ODS发生率30.00%,低于对照组的5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14 d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严重多发伤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减少MODS发生。  相似文献   

20.
陶文辉  张庆 《安徽医学》2015,36(11):1391-139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PLIF)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 PLIF 患者随机等分为 U1组(AHH +5 KU/ kg UTI)、U2组(AHH +15 KU/ kg UTI)和 C 组(AHH)。分别在入室即刻(T0)、AHH 完成即刻(T1)、术毕2 h(T2)以及术后6 h(T3)、12 h(T4)、24 h(T5)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降钙素原(PCT)浓度。结果术后3组患者 IL-6、TNF-α、PCT 浓度均升高,但 U1组和 U2组增高幅度均低于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U2组 IL-6、TNF-α和 PCT 浓度分别在 T2-5和 T4-5时点低于 U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UTI 用于实施 AHH 的 PLIF 患者,可阻抑血浆 IL-6、TNF-α和 PCT 浓度升高,乌司他丁剂量为15 KU/ kg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