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锁骨下静脉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7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按常规中心静脉置管法置管。改进组改变进针点及进针角度。即将原穿刺方法锁骨上路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改进为锁骨下缘内侧3/5与外侧1/5之间交界处;将原进针角度30°~40°,穿刺成功后与皮肤成角30°改为<15°,进入锁骨后针栓下压使针头向上紧贴锁骨进针。结果:改良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2.5%,无1例出现气胸,常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5%(P<0.05)。结论:改良组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冯力  李朝阳  吴冬  敖杰  周伟  李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78-187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的经路。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81例,调整手术床头低15°,头偏向左侧45°。采用便携式彩超高频探头、二维显像观察颈内静脉走行,观察其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及颈总动脉关系,测量颈内静脉内径;超声定位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结果: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下,颈内静脉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后面者占80%,位于内侧者占20%;在锁骨上缘水平,颈内静脉内径为1.692(±0.023)cm;其中男性颈内静脉纵轴与穿刺点与同侧乳头连线夹角偏内5.285°(±0.865°)。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试穿刺成功率100%,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7.5%。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选择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平面,锁骨头前内侧为进针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覃加敏  李桂明 《中外医疗》2011,30(27):104-104
目的 研究高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 分别用高位法和中路法行颈内静脉行脉穿刺置管术,观察2组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的穿刺成功率、误入动脉、发生血肿概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成功率高,发症少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的安全性及应用意义。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11月为50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并观察其并发症。结果50例病人共进行穿刺55次,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0.9%。结论颈内静脉中间入路进针穿刺置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护理干预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分成两组传统组和实验组。传统组选择穿刺角度15°~30°,而实验组选择40°~60°。结果:两组方法穿刺疼痛调查发现,增大穿刺角度可减轻患者穿刺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穿刺选择40°~60°的角度进针可减轻患者疼痛,利于护患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四肢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既让病人在接受静脉穿刺治疗时减轻痛感 ,又能提高穿刺成功率 ,我们对进针角度与手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力学平行四边形法则 ,利用夹角与刺激面成反比 ,即夹角越大 ,刺激面越小的原理 ,采用四肢静脉穿刺针尖斜面与皮肤成 45°角 ,不仅易进针 ,而且进针时病人疼痛明显减轻并提高了穿刺成功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 1996年 6月~ 1998年 6月 ,共收治病人 2万例。将全部病例分为两组 :观察组 1万例 :采用四肢部位静脉穿刺进针为 2 0°角。对照组 1万例 ,采用四肢部位静脉穿刺进针为 45°角。1.2 方法 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置管、锁骨下途经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进行比较,评价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术用于5岁以下小儿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拟施各种手术5岁以下的小儿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Ⅰ组为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Ⅱ组为经锁骨下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Ⅲ组为经锁骨上途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及并发症.结果:Ⅰ组穿刺总成功率为100.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7%,均显著高于Ⅱ组(91.7%和51.7%)和Ⅲ组(93.3%和58.3%);Ⅰ组穿刺成功时间(18±5)s、插管完成时间为(134±39)s,均短于Ⅱ组(65±21)s和(257±68)s、Ⅲ组(51±16)s和(184±53)s;Ⅱ组误穿动脉2例,置管困难3例;Ⅲ组误穿动脉3例;Ⅰ组无误穿动脉,无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用于5岁以下小儿具有操作易,安全性大,穿刺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等特点,是小儿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有实用价值并可推广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燕 《吉林医学》2012,33(12):2663
目的:不同路径行小儿颈内静脉穿刺的对比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拟抽血的小儿(4个月<年龄<12岁),将其分为Ⅰ组(环状软骨平面组)和Ⅱ组(后侧高位颈内静脉穿刺组),每组各50例,以穿刺总成功率、一次成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改变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五个维度作为对比指标。结果:Ⅰ组在穿刺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以及穿刺成功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环状软骨部位行平面颈内静脉穿刺具有成功率高、耗时短、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优点,是适合小儿抽血和术后护理中穿刺置管较好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9.
林慧  陈勇  梁敏  林云雁 《海南医学》2011,22(9):44-45
目的探讨以囊性感为定点进路的一种新的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法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50例以囊性感为定点进路穿刺;Ⅱ组50例采用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穿刺。观察记录两组总体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结果总成功率Ⅰ组98.00%与Ⅱ组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Ⅰ组84.00%比Ⅱ组60.00%高(P〈0.01);Ⅱ组误穿动脉1例,两组均无气胸、血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以囊性感为定点进路的颈内静脉穿刺术,具有定位容易、穿刺成功率高、安全等特点,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穿刺进针角度对老年患者痛感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60例门诊输液老年患者采用45°角和60°角两种方法行静脉穿刺各300例次,用自身对照法,比较患者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采用45°角与采用60°角静脉穿刺,患者疼痛反应差异不明显(P>0.05),而采用45°角静脉穿刺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以45°角进针较60°角进针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穿刺进针角度对老年患者痛感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60例门诊输液老年患者采用45°角和60°角两种方法行静脉穿刺各300例次,用自身对照法,比较患者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采用45°角与采用60°角静脉穿刺,患者疼痛反应差异不明显(P>0.05),而采用45°角静脉穿刺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以45°角进针较60°角进针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的最佳进针角度和进针方法. 方法 选择神志清楚的内科病人4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以20°、40°、60°角从静脉上方和静脉侧方六种进针方法各进行穿刺输液1次.比较六种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输液肿块情况等.结果 静脉穿刺疼痛感与进针角度呈负相关,且从静脉上方进针明显优于从静脉侧方进针(P<0.01);从静脉上方进针的穿刺成功率、引起的输液肿块与进针角度有明显关系(P<0.01),40°角一次穿刺成功率最高,60°角穿刺成功率最低,角度越大出现的输液肿块越多;从静脉侧方进针出现的输液肿块明显少于从静脉上方进针(P<0.01);从静脉侧方进针的穿刺成功率及输液过程中出现肿块均与进针角度无明显关系(均P>0.05). 结论进针角度和进针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血管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62例病人经前路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结果162例病人中,151例一次穿刺置管成功,11例重新穿刺或改为其他穿刺方法成功。结论经前路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正> 颈内静脉穿刺有前路、中路和后路三条途径,通常多以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多见,但定位较低,成功率低和易发生并发症。我院至1995年起根据颈内静脉的解剖位置,采取高定位胸锁乳突肌下端胸骨肌头和锁骨肌头与锁骨上缘组成一个三角形的顶端处约离锁骨上缘3横指处为穿刺点,成功的进行66例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将其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静脉穿刺主要用于对病人的输液、抽血和注射,穿刺成功率高,既能做到及时治疗,又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本人从事护理工作25年,通过4万余次静脉穿刺临床实践和不断探索,现将个人点滴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1.不同类型静脉用不同穿刺方法粗大静脉:多见于青壮年男性,静脉血管充盈饱满,血管不易滑动且有弹性,穿刺比较容易,正中进针和旁侧进针均无困难。穿刺时以左手拇指压住穿刺点下部静脉使其固定,针头与皮肤成20°角,由静脉正中或旁侧刺入,试抽回血再沿静脉方向潜行进针。肥胖病人静脉:肥胖病人皮下脂肪丰厚,静脉较深,上止血带后,往往仍不能明显看清血管,但血管不活动,用手指轻轻按压血管有饱满感,可选择长针头正中进针,以30°角刺入,待有回血时,将角度减少为20°左右,再沿着血管走向慢慢向前进针。  相似文献   

16.
韦桂莲  莫玉珍  邱妮 《右江医学》2012,40(2):223-224
目的比较不同进针角度静脉采血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抽血化验240例病人进行分组,将单日采血者设为对照组(120例),采用传统进针法,双日采血者设为观察组(120例),采用针尖斜面向左60°~70°角直刺进针法。对比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尖斜面向左60°~70°角直刺血管法静脉采血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与盲探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区别。方法:将50例需行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5),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实施盲探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两组的穿刺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所用的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于有波  李政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193-4194
目的:观察新途径颈内静脉置管术的可行性与临床特点,并与高位颈内静脉置管术进行比较。方法:交叉分组,Ⅰ组25例,采用新途径颈内静脉置管术,Ⅱ组25例,采用高位颈内静脉置管术,观察两组总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总成功率Ⅰ组100%、Ⅱ组80%,P<0.05;一次试穿成功率Ⅰ组92%、Ⅱ组60%,P<0.01;并发症:Ⅰ组无误穿动脉及血胸、气胸发生,Ⅱ组误穿动脉3例(12%),置管困难1例(4%)。结论:新途径颈内静脉置管术安全、成功率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向志碧  鲁冬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14-1114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技术操作及肿瘤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患者去枕仰卧、头偏向对侧,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穿刺针从锁骨中点至中外1/3点锁骨下1~2cm范围内穿刺,针尖指向胸锁关节内上缘,针干与胸壁里15°~30°进针,回抽到静脉血后置入硅管,固定。结果:482例中穿刺成功率98.9%,平均留置导管时间56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6%。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安全,成功率高,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对78例急、慢性肾衰竭患者行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超声组),并与60例按传统盲穿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超声组的穿刺成功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1);穿刺时间为(5.0±1.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5±2.5)min(P<0.01);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P<0.05);超声组发现解剖变异1例(1.67%)。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行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临床实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