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精神症状量表(BPRS)及“背数”与“图片回忆”记忆测验,对照研究有抽搐双侧电极(ECT)合并氯丙嗪300mg/日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40例(单盲)的疗效差异及副反应。发现前者对精神分裂症所伴发的焦虑抑郁、偏执障碍症状群有见效快、且持久的特点。其3个月时的总疗效优于后者。ECT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记忆障碍是短暂的、可逆的、易于恢复。  相似文献   

2.
尽管ECT对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其治疗过程对生化的影响,看法却不一致。本研究较为详细地测定了ECT对脑脊液(CSF)中胺代谢物浓度的影响。方法:入组病人12例,都符合Feighner等人(1972)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均用过ECT治疗。有4人从未用过神经阻断药。在研究开始的前一天,用曼彻斯特量表(Krawiecka,1977)和Wing氏病房行为量表(1961)对所有病人进行基础评分。在第一天上午的9点至10点,做腰穿,采集CSF。第二天,行首次ECT(均采用双侧额颞部电极的无抽搐疗法)。第三天采集第二次CSF。ECT每周二次,直到每例病人都接受了6次治疗。在第二、四、六次治疗后的第二天,再用量表作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在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3.
有关ECT的分歧意见在某种程度上与怀疑它会引起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的永久损害有关,本文作者研究了一组接受ECT的忧郁症患者,在ECT治疗前及治疗后2年内定期检查,评定ECT对记忆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得符合以下忧郁症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单侧与双侧电极电惊厥治疗(ECT)的比较研究表明,单侧 ECT 的优点是并发症少,而且电极可放置在不同部位,故能采取更灵活的策略。由于电极安放位置不同,对  相似文献   

5.
ECT的治疗作用至少在抑郁症是与其抽搐发作有关,而与引起发作的电流无关。然而,ECT所引起的记忆障碍及其他器质性表现则与电刺激直接有关。ECT时以出现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疗效最好,阈下刺激引起的顿挫性发作或局灶性发作疗效比大发作差。但增加电量并不增加疗效,相反电量过大器质性遗忘会因而增加。因此治疗时应采用足以引起一次全面发作的最小电量。我们认为短促脉冲刺激比正弦波刺激为好。同时可使用非优势半球单侧电极,以减少言语记忆功能障碍。ECT的适应症最常是内源性抑郁和符合DSM-Ⅲ诊断标准的伴有忧郁的重性抑郁  相似文献   

6.
电休克治疗(ECT)是精神科某些重性疾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对木僵和严重自杀企图的精神病患者其疗效更为突出。但由于ECT会产生精神错乱和记忆损害等急性脑器质性综合症,而影响和限制了ECT的使用。对ECT引起的神经生理学变化,学者们从脑电图(EEG)的角度作了不少研究,但对EEG和脑脊液  相似文献   

7.
作者以58例右利抑郁症患者为实验组,20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研究ECT对双重听力与记忆的影响。根据病史、现状和治疗,把58例符合DSM-Ⅲ标准的抑郁症患者分为下列4组:未经ECT15例;未经ECT病情已缓解17例;目前正在作(每周三次)非优势侧ECT11例;在6个月或  相似文献   

8.
认知功能损害被认为是患者接受一系列电抽搐治疗(ECT)后的主要后遗症状。经ECT后许多患者有逆行性和顺行性记忆障碍,但几个月后症状会明显消失。在长期接受ECT的患者中,有重度认知机能退化者,常被认为是ECT的后果。经过长期神经心理学的临床观察,认为ECT不会导致严重认知缺陷。本文作者收集了一生接受100次以上正弦波改良ECT病人认知缺陷和记忆障碍方面原始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垂体前叶释放催乳素实质上是受下丘脑的控制,ECT诱发抽搐发作引起血清催乳素浓度增高,可能反映了下丘脑受刺激的程度。本文作者为了验证ECT治疗忧郁症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下丘脑的假说,对16例优郁症的男性病人进行了研究,探讨ECT时的催乳素反应。ECT治疗每周三次,治疗前给予阿托品,琥珀酰胆碱等药物,随机采用双侧或单侧电极。在治疗过程中,仅允许使用巴比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精神科医生知道记忆障碍是 ECT 后的一种副作用,与治疗效果无关。但究竟如何导致遗忘目前还不清楚。有人假设认为可能与 ECT 时的血脑渗透性增加相关。Hamilton 等在一项研究中试图说明血脑屏障的损害是否与记忆障碍相关,研究发现血压变化与记忆有关联。本文亦旨在探讨 ECT时的血压升高是否同记忆障碍及常由于 ECT 所致的神经心理损害相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对抑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突触可塑性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无抽搐电休克(MECT)组、电休克(ECT)组、丙泊酚组、抑郁模型组(简称抑郁组)、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各10只,前4组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轻度应激制备抑郁模型。建模成功后,MECT组和ECT组每日1次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和生理盐水后给予电刺激,丙泊酚组腹腔注射丙泊酚但不给予电刺激,连续7d。采用openfield和Morris水迷宫分别评定行为学和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马突触素(SYP)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后MECT组和ECT组的openfield评分均分别明显高于丙泊酚组和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T组Morris水迷宫测验的逃避潜伏期较MECT组、丙泊酚组及抑郁组延长而空间探索时间缩短(P0.05);MECT组和ECT组较丙泊酚组、抑郁组SYP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MECT组较ECT组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丙泊酚可改善抑郁大鼠电休克后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电休克后海马SYP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关于 ECT 发作后谵妄,Sackeim 认为系右侧大脑半球受损后,神经代谢活动增强所致。Daniel 则持否定态度,他认为 ECT 发作后产生的谵妄,与电极安放的部位无关。作者对此作了研究。方法:8例抑郁症患者均符合 DSM-Ⅲ诊断标准。在起初的六次电休克治疗中,电极随机安放于双侧、右侧或左侧。第六次治疗后均改为双侧电极治疗。病例报告:每一病例,在复发时都有起于运动性不宁的谵妄状态,最初以自动性行为为特征,其后不断发展为明显的激越,难于控制的躁动。病人感知模糊、言语持续且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曾对电惊厥治疗(ECT)引起的心电图(ECG)变化进行过研究。一般认为ECT是安全的,除非病人近期内发生过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本文的研究分为两个部份。第一部份:共研究了11名精神病院的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CT在内窥镜治疗脑积水中的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经腰穿注入核素(99mTc,15mCi)分别于0.5,3,6,24小时摄取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以脑脊液流体动力学为基础,得出不同类型脑积水的ECT影像学诊断标准,作为指导手术的依据.结论ECT在不同类型脑积水的诊断、鉴别和指导治疗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者着重研究发病期间未用神经阻滞药治疗的抑郁症患者ECT全过程的催乳素(PRL)释放。方法:10名受试者,女6例,男4例,平均年龄56.3岁,均符合RDC重性抑郁障碍标准,且无任何严重的躯体疾病。受试前3月内,未接受ECT及神经阻滞药。首次ECT时,5例接受三环抗抑郁药,2例用碳酸锂,1例用水合氯醛、1例用雷尼替丁、1例未用药,整个ECT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不变。硫喷妥钠麻醉后给予琥珀酰胆碱,剂量始终不变。用短暂脉冲式恒定电流ECT仪提供刺激(800mA,5秒),电极放置:3例单侧,7例双侧。以6导便携式EEG仪记录癫癎发作活动。ECT前60分钟插入静脉内导管,并于  相似文献   

16.
电休克后记忆缺损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指出电休克治疗(ECT)同某类型的记忆障碍有关,一般认为双测电休克引起的记忆障碍重于单侧。短促脉冲电休克释放到人体的电量较交流电休克少,而临床效应则相等。据信,应用于病人的电量同记忆缺损的关系比发作本身更重要。因此作者设想用短促脉冲电休克治疗的病人其主观记忆障碍可能较轻,且临床效应与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电休克治疗(ECT)对抑郁症有效。但是ECT后也可发生包括头痛、意识模糊和记忆障碍的副作用,而这些副作用对多数病人来讲,是轻微和短暂的。因此有人可能作出ECT会引起脑损伤的断言,那怕就是使用了现代化的设备和改良了操作方法。Thompson等(1980)发现脑型肌酸磷酸激酶(CPK BB)是一种与能量利用有关的酶,主要存在于脑胶质细胞中。但发现前列  相似文献   

18.
ECT在神经内窥镜诊断与治疗脑积水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在神经内窥镜诊断与治疗脑积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98~2002年经MRI检查确诊为脑积水的34例患,施行ECT检查。采用^99mTc-DTPA方法,于检查前8h禁食、水,经腰椎穿刺注入核素2mL(^99mTc,15mCi),分别于注药后30min、3h、6h和24h摄取图像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中梗阻性脑积水30例,交通性脑积水4例。正常情况下,ECT前后位像脑脊液动力学表现为典型的上行三叉影像。根据脑脊液流体动力学变化,不同类型脑积水ECT的影像学诊断标准:(1)梗阻性脑积水时上行三叉影像消失。(2)交通性脑积水表现为上行三叉影像圆钝,核素在脑表面和纵裂区蓄积且消散时间延长。结论ECT在不同类型脑积水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直后增强在丙泊酚改善抑郁大鼠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后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孤养与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抑郁模型。选择成功建模的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抑郁组(D组)、ECT组(DE组)、ECT复合丙泊酚组(DPE组)、丙泊酚组(DP组)4组,每组18只;另取18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D、DE组给予生理盐水后分别行伪ECT和ECT处理;DPE、DP组给予丙泊酚后分别行ECT和伪ECT处理。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采用电生理技术记录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 potentiation,PTP)和基础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 EPSP),检测海马谷氨酸浓度。结果 ECT处理后,DE和DPE组糖水偏好百分比均高于D组(P0.05);与DE组比较,DPE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空间探索时间延长(均P0.05)。ECT处理后,与C组比较,D、DE、DPE组PTP均降低且数值为(139%±3%,117%±4%,130%±6%),DE组PTP低于D组,DPE组PTP高于DE组(P0.05)。与D组比较,DE组和DPE组基础f EPSP均升高,DPE组基础f EPSP低于DE组(P0.05)。D、DE、DPE组谷氨酸浓度均低于C组,DE组较D组谷氨酸浓度升高,DPE组较DE组谷氨酸浓度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改善抑郁大鼠ECT处理后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谷氨酸浓度,减轻PTP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电休克治疗(ECT)时抽搐时间、昏迷时间与记忆损害及催乳素(PRL)释放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抽搐时间、昏迷时间与记忆损害程度无相关,抽搐时间和昏迷时间与PRL释放程度无相关。对其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