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真菌性腹膜炎诊断、治疗和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开展腹透以来资料齐全的真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资料,对腹腔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治疗以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4年中本中心真菌性腹膜炎共26例次,占所有腹膜炎发生率的8%。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前期细菌性腹膜炎、糖尿病可能是真菌性腹膜炎的易感因素。本组患者早期诊断率27%,致病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1%。治疗方法为抗真菌药物治疗和及时拔除腹透管、转作血液透析。大部分患者对抗真菌治疗耐受性良好,但单纯抗真菌治疗疗效有限。本组患者病死率30.8%,腹透管拔除率69%,腹透脱落率42.3%。结论腹透患者真菌性腹膜炎发病率较低,但临床预后差,患者病死率和腹透脱落率高。早期诊断,尽早给予抗真菌治疗和根据病情及时拔除腹透管、转为血液透析是控制感染、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腹透)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之一。然而腹膜炎仍然是腹透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腹透患者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阐述了中国腹透相关腹膜炎流行病学特点;参照国际腹膜透析学会指南并结合作者所在腹透中心的经验,讨论了腹透相关腹膜炎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腹透)是终末期肾衰竭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过去的二十年中,随着腹透连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腹透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虽有明显下降,但腹膜炎仍是腹透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是引起患者技术失败的首要原因,重症患者甚至可导致死亡。难治性腹膜炎时延迟拔除腹透管会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腹膜炎依然是其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腹透患者住院、拔管或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腹膜炎治疗的目的是迅速解决炎症和保护腹膜功能[1]。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是腹透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腹透患者预后。腹膜炎期间, 由于腹膜毛细血管扩张等因素, 腹透患者可发生溶质转运增加及超滤下降等表现。艾考糊精透析液具有超滤功能持久、保护腹膜功能、不含葡萄糖及低葡萄糖降解产物等优势。我们在国内首次报告于艾考糊精透析液中加入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腹透相关性腹膜炎3例, 以初步评估艾考糊精透析液在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治疗中的作用, 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腹透)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腹膜炎是腹透最常见的并发症。了解腹膜炎的诱发因素、明确致病菌和耐药状况、选择合理的经验性用药方案是腹膜炎防治的关键。本研究对单中心5年间的腹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防治腹膜炎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收集2009年5月-2014年4月在东阳市中医院腹透中心接受腹透治疗并发生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腹透龄、基础疾病、诱因、致病菌和耐药状况、治疗方案、临床转归等。  相似文献   

7.
腹膜炎是长期腹膜透析(下称腹透)的重要并发症,革兰氏阳性菌占腹膜炎总数的2/3。常规应用肠道外或腹腔内抗生素治疗,以往头孢霉素、妥布霉素或庆大霉素为治疗腹膜炎的第一线药物。今天,万古霉素系对革兰氏阳性有效的广谱抗生素被视为第二线药物。本文报道静脉注射万古素霉治疗腹膜炎的良好效果。作者对112例长期腹透患者进行观察,腹膜炎诊断包括腹透液混浊和/或腹痛,腹透液中白细胞计数>100/mm~3,腹透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氏阳性菌99次占68.7%,革兰氏阴性菌23.1%,培养阴性8.2%。42例腹膜炎患者有62次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共35例次(57.4%),表皮葡萄球菌15例次(24.8%),D型链球菌5例次(8.2%),  相似文献   

8.
腹膜透析(腹透)是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延缓残肾功能丢失、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操作简便、患者生活质量高、经济等优点而日益为ESRD患者所接受。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腹透患者人数增长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腹透龄长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包裹硬化性腹膜炎(Encapsulatingperito—nealsclerosis,EPS)是长期腹透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随着腹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严重影响了腹透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深入探讨EPS的规范防治,对改善腹透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中腹膜炎发病率统计方法的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估腹膜透析(腹透)中腹膜炎发病率的统计方法。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仁济医院腹透中心1999年8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之间使用双联系统的腹透患者腹膜炎发病率,分别采用队列特异性腹膜炎发病率、负二项分布模型、腹膜炎发病率的中位数和无腹膜炎的生存率等方法进行统计。结果队列特异性腹膜炎发病率为1/56.14患者月,负二项分布模型统计的腹膜炎发病率为1/49.58患者月,腹膜炎发病率的中位数为0,平均无腹膜炎的生存时间为39.71月。无腹膜炎生存时间与个体特异性腹膜炎发病率负相关(P<0.05)。结论 队列特异性腹膜炎发病率能描述一个腹透中心的腹膜炎发病率,便于各中心之间进行比较。负二项分布模型能反映患者腹膜炎发病频数的分布趋势,有助于发现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并加强预防。腹膜炎发病率的中位数可用于腹膜炎发生人数超过50%的腹透中心,无腹膜炎生存率能预示腹膜炎的易感性,适用于规模较大的腹透中心评估腹膜炎发病率。综合使用这些方法能更真实的描述腹膜炎发病情况,为针对性的预防腹膜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受多种因素影响,操作不规范是引起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重要原因,其发生与原发病有密切关系,另外营养状况、家居环境、文化程度都与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发生感染性腹膜炎有关.革兰氏阳性球菌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真菌性腹膜炎治疗效果仍差,应尽早拔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腹透相关性腹膜炎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其启动子区-717AG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腹透相关腹膜炎患者68例和未发生腹膜炎的腹透患者70例及对照组60例。免疫浊度法测定hs-CRP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确定CRP启动子区-717A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与非腹膜炎组患者相比,腹膜炎组hs-CRP及血清磷较高,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基线高hs-CRP水平是腹透相关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2.228)。腹透组(腹膜炎组及非腹膜炎组)与对照组比较,-717AG基因型AA、AG及GG频率分布及等位基因A、G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76及1.893,P0.05);腹膜炎组与非腹膜炎组比较,-717AG基因型AA、AG及GG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76,P0.05),腹膜炎组等位基因A频率分布高于非腹膜炎组(χ2=4.639,P=0.031)。结论:腹透患者体内普遍存在着微炎症状态,基线hs-CRP升高可能是发生腹透相关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CRP启动子区-717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腹透患者腹膜炎发生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透液乳铁蛋白(lactoferrin, Lf)水平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 PDAP)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9年09月—2022年09月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就诊的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人乳铁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腹透液Lf水平。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腹膜炎分为对照组、腹膜炎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原菌、转归等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腹透液Lf与PDAP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腹透液Lf对PDAP的预测价值,并比较不同类型病原菌感染的腹透液L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腹膜炎组患者腹透液Lf水平明显升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腹透液Lf升高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PDAP的独立相关因素(P<0.001),腹透液Lf预测腹膜透析患者PDAP的曲线下面积为0.946(95%CI 0.917~0.975,P<0.001),特异度为89.1%,敏感度为89.4%。与革...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2岁。反复腹痛1个月,加重10d,于2009年6月16日入院。患者因尿毒症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腹透)治疗治疗。1个月前患者出现腹痛、腹透液浑浊,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未行腹透液细菌培养),予头孢唑啉0.125g、庆大霉素8mg,6次/d腹腔注射,  相似文献   

14.
<正>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近年来,腹透技术和抗生素治疗虽已取得重大改善,但腹膜炎仍是腹透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1]),是导致腹透失败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反复和长期的细菌侵入会损害腹膜的转运功能,并导致超滤衰竭~([2]),是长期腹透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发生急性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时腹膜超滤功能、腹膜对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变化,以及急性腹膜炎对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3月期间因腹透相关性腹膜炎住院的22例CAPD患者(男12例,女10例)进行研究,收集腹膜炎发生后第1、3、6、9、12天的血和腹透液标本,分别检测血和腹透液常规及肌酐、糖、白蛋白、Na^+、K^+。同时记录每天腹透超滤量,并查看患者腹膜炎发生前最后一次的腹膜平衡试验(PET)结果和腹膜炎发生前2周每日超滤量并计算其均值,分别作为腹膜炎发生后腹膜对肌酐转运及腹膜超滤情况的基线对照组。腹膜溶质转运的计算通过同一时间点该溶质腹透液与血浆的比值(D/P)测得。结果:与腹膜炎发生前腹透超滤量相比,腹膜炎发生后第1、3天超滤量明显减少,呈负超滤(P〈0.01);腹膜炎发生后各时间点肌酐D/P值均较腹膜炎发生前肌酐D/P值明显升高(P〈0.05);腹膜炎发生后第3、6、9、12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腹膜炎发生第1天(P〈0.05)。结论:CAPD合并急性腹膜炎时腹膜超滤功能降低,尤以腹膜炎早期更明显;急性腹膜炎导致腹膜对肌酐的转运增加及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6.
腹膜透析(腹透)因其操作简便、血流动力学稳定、更好地保护残肾功能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所接受。随着腹透连接技术的改进,腹透相关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仍是造成患者技术失败的重要原因,重症和反复发作的腹膜炎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腹透学术界长期关注腹透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而明确腹透相关注意事项并积极加以防范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80岁,腹膜透析4年.1周前患者无诱因腹痛,腹透引流液浑浊,腹透液常规白细胞总数1500/mm3,多核细胞0.85,诊断为腹膜炎,予头孢唑啉及头孢他啶各1 g/d入腹透液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CAPD)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及转归预后情况,为临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接受腹透治疗,且并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及转归情况。结果:共收治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131例,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222例次,培养致病菌结果阳性143例次(64.4%),阴性79例次(35.6%)。185例次治愈;退出37例次,总治愈率为83.8%,病死率为4.1%,因感染导致腹膜透析退出率为16.3%,真菌感染的退出率为81.8%,显著高于G+球菌及G-杆菌感染(P0.001);多重感染退出率33%,4例均合并真菌感染。G-杆菌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阴性及G+球菌退出率(P0.001)。结论: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是导致腹透患者退出的主要原因,其中多重感染比例增高,预后较差,且多与反复操作不当有关,故对腹透患者定期加强操作指导及监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尽管在降低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以及改善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而霉菌性腹膜炎却成为一种相对常见的感染。自采用永久留置的Tenckhoff导管以来,腹透已成为进行血透的晚期肾脏病患者的一种实用、安全、有效而较廉价的替代疗法。然而感染仍为推广该疗法的主要障碍。虽然腹膜感染率已可能低至每病人年1.2次,但有些研究亦发现腹膜炎仍相当常见,可达每2个病人透析月1次。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葡萄,占50以上;而霉菌性腹膜炎的报道正在增多,约占全部腹膜炎的  相似文献   

20.
以往文献报道CAPD并发绿脓杆菌腹膜炎应用抗生素常不能奏效,晚近有报道认为药物治疗有效而不需拔除腹透管,作者旨在对6年中发生绿脓杆菌腹膜炎的患者作回顾性研究并对发生感染的危险因子,发病率,死亡率加以评价。 214例CAPD患者6年间共发生415次腹腔感染,有14次证实为绿脓杆菌引起,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8岁(范围20~77岁)。当患者出现腹透液混浊或腹痛时,腹透液需作WBC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