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制用于核事故放射性污染伤员空运后送防护服。方法 根据放射性污染伤员的后送救护和污染防护要求,选用防污材料,设计结构布局,在演练行动中论证该防护服的合理性和实用并加以改进。结果 该型防护服材料具有较好的防渗透、耐腐蚀等理化特性,整体采用连体式结构,对伤员体表覆盖率达到97%,设计6个医学操作窗口和体侧游离拉链,达到了有效防止伤员体表放射性污染扩散和方便医疗救护的效果。结论 完成了放射性污染伤员空运后送防护服的研制,可满足核事故救援行动中伤员转运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有效保护核辐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人员的身体安全,实施对应的应急救治措施。方法 介绍了核辐射突发事件相关的放射防护知识。结果 从辐射效应、应急工作类型、剂量控制和防护要点指导应急救援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结论 应急救援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放射防护知识,有效防护可降低辐射伤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提高核电站事故医学救援和辐射防护水平,减少核电站事故的损失,有效保障公众和职业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 通过对核电站辐射源项和历史上重大核电站事故的分析,探讨应急机制的建设。结果 核电站事故对人类的危害不容忽视,应从应急响应体系、人才队伍、技术装备、辐射防护手段等方面加强研究和完善应急机制建设。结论 审慎、科学地发展核电事业,加强核电站核事故医学救援和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并掌握贵州省核与辐射医学应急资源现状,为发生核突发事件和放射事故实施医疗救援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制定全省统一调查方案,明确调查单位和调查人员,举办培训班,集中培训调查人员,统一方法、明确职责、把好质量关,并签订责任书。结果 只有省卫生厅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处理预案,省疾控中心进行过2次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演练,其余机构均无相关预案和未进行相关演练。现场及实验室放射性检测能力主要集中在省级放射防护机构,各种设备和医学应急储备药品也十分匮乏。结论 应加强我省放射防护专业机构和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队伍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应对核与辐射医学应急救治予以重视,制定和完善相关部门核与辐射医学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对公众进行核与辐射医学应急救治的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5.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小分队行动导则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制订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小分队行动导则。方法 以国内外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的经验和教训为基础,参考国际原子能机构相关报告和建议。结果 提出了对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小分队职责任务、应急准备、现场救援原则与程序、应急防护行动的基本要求和实用建议。结论 本导则可用于指导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小分队组建、实施有效的医学应急准备和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制《核事故医学救援虚拟仿真训练软件》并探讨应用于核应急医学救援培训的效果。方法 利用主观性问卷调查和客观性试卷评测分析训练软件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完善对策。结果 训练软件设救援准备、侦检搜救、现场急救、沾染检测、伤员救治、伤员去污6个模块,整合了核应急医学救援工作的任务和基本流程,提升了学员对培训课程和掌握救援流程的满意度。为提高训练效果,软件可进一步升级,教员应优化课程设置、及时归纳总结。结论 训练软件构建科学、合理,应用效果好、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李雨 《中国辐射卫生》2009,18(3):341-343
目的 保护核动力舰船作业时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防止电离辐射对人员的伤害。方法 介绍俄罗斯核动力舰船作业时对电离辐射的防护监督规范及措施。结果 叙述了舰船核动力装置及其电离辐射来源,正常工作状态下辐射环境状况及相关卫生学标准。不同场合的辐射量控制。结论 确保辐射安全,严格进行辐射防护监督,是核动力舰船作业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出建立"广义防原学"。方法 基于平战结合和军民结合的原则,强调基础(毒理学基础)、实用(实际承担工作)和发展(核事故、核恐怖袭击医学应急)。结果 "广义防原医学"既包含传统防原医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和非电离辐射医学与防护的内容,又包含与辐射相关的高新技术武器防护和核事故、核恐怖袭击医学应急救援的内容。结论 做到平时开展放射防护和军事职业卫生中非电离辐射防护工作,战时完成核武器损伤卫勤保障,应急时执行核事故、核恐怖袭击医学应急救援任务。与时俱进形成了适应形势和需求的"广义防原医学"理论体系,成为"军事防护医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保证核和辐射事故现场医学应急救援合理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核与辐射事故的危害提供建议。方法 根据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课题组多年来参与核和辐射事故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相关工作的经验,开展伤员分类方法研究。结果 阐明了核和辐射事故伤员特点,初步提出了伤员分类原则、标识和方法等。结论 将在核和辐射事故中伤员科学分类和有序救援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国外核潜艇人员在事故照射条件下的医学处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依据核潜艇事故的特殊性以及核辐射应急医学救治措施。结果 揭示核潜艇事故现场的发生呈多区域性分布,艇员全身受到的照射多为非均匀性,伤情更为复杂,伤员后送更加艰巨。结论 在制定具体医学处理方案和程序时,必须考虑核潜艇事故发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国家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组成、任务、装备与管理.方法 根据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的职责和任务分工,组建国家核辐射卫生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并对队伍进行装备,根据队伍面临的救援情景开展培训、演练等管理工作.结果 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由辐射防护与监测、医疗救治、内外污染处理、食品饮用水检测等专业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中应急人员职业卫生安全与防护策略。方法 在新的核应急框架体系下,结合参考水平等新概念,从应急照射剂量控制、个体防护、教育与培训、应急管理决策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基于情况的方法比过去基于过程的实践与干预体系对确保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更具有实际意义。结论 提出的职业卫生安全与防护措施可为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应急人员卫生防护与剂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总结我国核和辐射应急医学救援体制的现有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研究,结合专家意见,归纳分析。结果 在核和辐射应急医学救援方面,存在忧患意识不强、组织不健全、职责不明确、专项经费保障不力、装备药品老化或缺乏、应急预案不完善、培训和演练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公众宣传教育缺乏等诸多问题。结论 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和教训,应持续完善我国核和辐射应急医学救援体制,应对核应用发展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军队医院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援护理核心能力体系。方法 以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治理论为依据,在已有的应急护理救援流程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理论分析和德尔菲法等,对20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征询,初步构建护理核心能力体系。结果 两轮征询中,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86和0.88,协调系数为0.432~0.519,最后确定的护理核心能力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结论 该体系涵盖了军队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护理工作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军队核应急救援护理专业队员的选拔、岗前培训、考评等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形成标准化、体系化的救护体制,也有利于提升整体救援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制单兵核应急防护背囊,为核事件应急条件下官兵开展紧急防护与早期处置提供装备保障。方法 以核事件应急处置要求为依据,调研基层部队核应急物资装备配备使用情况,确定单兵核应急防护必备物资器材的品种和数量,设置合理的放置方式和组合箱包模式,编写专用的使用说明书,并在部队试用和改进。结果 该背囊由2个部分、4个模块、19种共59件器材组成,具有轻便、实用、易操作等特点,满足单兵辐射防护、早期去污和部分急救功能等核应急要求。结论 该便携式核应急防护背囊弥补了单兵核应急防护装备的不足,为部队快速有效应对核安全威胁,提高官兵紧急防护和处置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参考水平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防护策略制定的影响。方法 根据IAEA、ICRP等国际组织发布的新的核应急实施导则,建立基于参考水平的防护策略。结果 参考水平从建立方法、采用的剂量学量及优化方法等方面均比过去的干预水平更趋合理。结论 参考水平的提出对制定核应急响应计划和标准具有深远的影响,建议加强其优化分析的方法学研究,推荐统一的优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制一种便携式核应急现场救援侦检侦察箱,解决防原医学救援设备分散,救援手段滞后、不系统等问题。方法 本救援箱采用整体设计、关键控制点研究、系统整合的方法进行研制,涵盖整体设计构思、功能模块研究与优化配置、便携实用箱体平台的科学设计、箱体生产制造和实物推广应用等各个环节。结果 研制的便携式核应急现场救援侦检侦察箱,首次将个人辐射防护、现场辐射侦检、环境风向方位侦察、危害评估与救援决策系统四个主要功能模块和一个辅助模块科学集成于一便携式箱体。结论 本救援箱便携轻巧、功能系统配套、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研究成果将弥补目前基层部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现场医学应急救援装备存在的不足,提高救援队伍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科学、快速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